- 年份
- 2024(7213)
- 2023(10879)
- 2022(9799)
- 2021(9580)
- 2020(8045)
- 2019(18593)
- 2018(18767)
- 2017(36671)
- 2016(20064)
- 2015(22906)
- 2014(23328)
- 2013(23333)
- 2012(21603)
- 2011(19220)
- 2010(19853)
- 2009(18734)
- 2008(17731)
- 2007(15083)
- 2006(13368)
- 2005(11776)
- 学科
- 济(75870)
- 经济(75784)
- 管理(61600)
- 业(56330)
- 企(47005)
- 企业(47005)
- 方法(36701)
- 数学(32012)
- 数学方法(31680)
- 财(31652)
- 中国(23141)
- 农(20651)
- 制(17628)
- 务(16228)
- 财务(16160)
- 业经(16158)
- 财务管理(16109)
- 学(16057)
- 地方(15593)
- 企业财务(15286)
- 贸(14706)
- 贸易(14697)
- 易(14312)
- 银(13763)
- 银行(13727)
- 财政(13574)
- 理论(13328)
- 农业(13072)
- 行(12971)
- 和(12651)
- 机构
- 大学(288399)
- 学院(286203)
- 管理(113929)
- 济(111428)
- 经济(108861)
- 理学(98413)
- 理学院(97357)
- 管理学(95805)
- 管理学院(95282)
- 研究(92323)
- 中国(70059)
- 京(61758)
- 财(60840)
- 科学(56786)
- 所(46702)
- 财经(45179)
- 研究所(41858)
- 农(41377)
- 中心(41070)
- 业大(41023)
- 经(40821)
- 江(40770)
- 北京(39675)
- 范(37104)
- 师范(36771)
- 财经大学(33449)
- 院(33442)
- 州(33337)
- 经济学(32705)
- 农业(32414)
- 基金
- 项目(188803)
- 科学(146288)
- 研究(140538)
- 基金(135092)
- 家(116254)
- 国家(115274)
- 科学基金(98394)
- 社会(85577)
- 社会科(80985)
- 社会科学(80961)
- 省(73170)
- 基金项目(72501)
- 教育(64770)
- 自然(63922)
- 自然科(62342)
- 自然科学(62324)
- 划(61512)
- 自然科学基金(61169)
- 编号(58905)
- 资助(56433)
- 成果(49010)
- 部(42108)
- 重点(41442)
- 课题(40100)
- 发(39085)
- 创(38579)
- 项目编号(36905)
- 教育部(36199)
- 科研(36154)
- 大学(35949)
- 期刊
- 济(123699)
- 经济(123699)
- 研究(89163)
- 中国(51940)
- 财(48986)
- 学报(43259)
- 管理(42429)
- 科学(38835)
- 农(36906)
- 大学(32928)
- 教育(31519)
- 学学(30781)
- 农业(26037)
- 融(25147)
- 金融(25147)
- 技术(24901)
- 财经(21894)
- 业经(19858)
- 经济研究(19783)
- 经(18436)
- 问题(16641)
- 图书(15934)
- 理论(15779)
- 实践(14602)
- 践(14602)
- 技术经济(13508)
- 科技(13444)
- 现代(13334)
- 贸(13030)
- 商业(12701)
共检索到4218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蔡强 刘奕彤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实施的扩张性财政政策使财政风险逐步积累。财政体制和支出规则不健全、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并存在严重的事后效应、没能注重政策实施的前瞻性等是我国财政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财政风险倒逼我国财政规则的制定,针对后危机时期我国财政风险的主要特征,政府相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财政盯住制度、政策前瞻性制度和政策绩效动态跟踪体系,规范财政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监控财政政策实施的效力,完善财政体制改革,最终真正实现我国财政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财政风险 财政规则设计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建奇
美国国债绝对额已跃居世界首位,美国财政可持续性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通过构建财政可持续性分析框架,结合经验数据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尽管美国财政现阶段仍然处于可持续水平,但已经出现偏离稳态的迹象。进一步研究发现,未来美国债务货币化程度将不断加深,由此促使未来国债利率负担不断攀升,同时债务高位运行将导致经济增速回落,财政偏离可持续性水平的现象难以改变,如果美国没有调整财政政策,那么财政发生危机的概率极高。
关键词:
美国财政政策 财政可持续性 国债安全性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孙瑾 郑雅洁
本文通过达瓦斯两国财政离散度的测算和MSVAR模型对中美、中欧财政政策协调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中欧的财政政策相关程度比中美要高,这主要是由于中国地方财政分权模式与欧元区相似,以及美元霸权地位的"资本双向流动模式"所决定。债务危机后需要各经济体进行统一协调的财政方案,否则一个开放经济体政策的作用效果会被抵消。目前中国在国际政策协调中仍处于从属地位,未来美国的财政赤字将大幅下降,同时欧元区的赤字也将波动下降,中国要加快做好经济结构调整。
关键词:
债务危机 财政赤字 政策协调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付伯颖
为了应对全球性金融危机对经济的不利影响,世界各国都实行了旨在促进经济增长,稳定金融体系的刺激性财政政策。然而,这些政策的实施使许多发达国家的公共财政状况趋于恶化,巨大的财政赤字进一步导致公共债务急剧上升。为此,在国际组织的建议下,发达国家财政政策开始由财政刺激向财政调整转变,并在财政支出和税收政策等方面提出了具体的调整方案。面对财政政策的国际趋势,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对未来财政政策的定位和财政改革重点也应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适时进行调整。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发达国家 财政政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超 秦亚丽
全球经济危机爆发以来,复杂多变的经济形势对我国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协调配合提出了更高要求。后金融危机时期,如何实现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配合,本文通过理论与实践分析,提出了要明确政策协调的目标、核心,并完善政策协调的机制和工具,以及加强逆周期调控的思路。
关键词:
财政政策 货币政策 政策协调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马尔科·坎贾诺 特里萨·克瑞斯汀 米歇尔·拉扎尔 王宇
公共财政管理有助于制定财政政策,并为财政政策的有效实施提供各类工具,其主要目标是维持财政状况的可持续性、实现资源有效配置以及促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公平分配。公共财政管理的创新包括强化财政责任的新法律框架、财政规则、中期预算框架、新的财政风险管理技术、绩效预算等,这些改革在过去20年中得以推行。全球金融危机后预算制度和财政透明度受到重视,制度安排的关键是政府应充分、全面地认识公共财政的当前状况和未来发展。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徐琛卓
后危机时期,学术界反思了以通货膨胀目标规则为代表的政策规则在危机期间暴露的缺陷,并就新时期最优货币政策规则进行了探索。然而,美国和新兴市场经济体分别将研究的重点转向了不同的政策规则。在美国,学术界讨论的主要是名义GDP规则;在新兴市场经济体,重点关注的是开放经济条件下的最优货币政策规则。鉴于此,本文对后危机时期的研究成果进行了总结整理,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吴撼地
对我国科技与产业的转型及政策调整问题开展研究,有助于客观审视全国科技与产业发展状况、深入分析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在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对于破解金融危机下我国企业的发展困局、完善国家科技与产业政策以及促进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界定概念内涵、厘清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之间关系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我国科技与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阐释我国科技转型与产业转型的必要性,并探讨了战略转型的方向与路径以及给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 科技转型 产业转型 战略转型
[期刊] 审计研究
[作者]
何洪彬
深化财政绩效审计以提升审计监督层次,是国家审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应对后金融危机应有的战略思考。在我国现有的公共管理状况下开展财务收支效益性审计的同时,探索性开展独立类型的政府财政绩效审计具有一定的必要性;环境基础的改善决定深入开展政府财政绩效审计的可能性,经济性、法律性、政治性构成一定的审计环境基础。深化绩效审计应该把政府的绩效评价指标及经济绩效作为审计的主要对象,审计对象与内容的确定是基本的技术前提。在具体技术层面上还要解决审计对象与内容、绩效指标和标准的确定、审计评价方式方法等问题。实践中要创新审计评价的方式方法,运用先进的审计方式方法开展政府财政绩效审计。
关键词:
财政绩效审计 绩效评价 审计环境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巫建国
世界金融危机告诫我们,把握好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的协调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后危机时代经济周期波动之新态势,提出反周期财政、货币政策协调应把握的理论基础和一般规律;研究面临外在冲击强劲、内在改革紧迫的我国经济周期规律以及两大政策协调新的特征与矛盾;力求探索与构筑适应我国市场经济和反周期需要的财政、货币政策协调的内在机制。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颖
保增长与调结构是我国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两大主要目标,然而实际上,稳定增长被当作首要任务而调结构被延滞,经济结构中的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城乡结构、收入分配结构、要素投入结构等方面的失衡问题在经济危机中进一步凸显。在后危机时代,推进经济结构性调整成为中国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迫切任务。因此,需要根据形势变化对财政政策取向进行适当调整,将调结构作为财政政策的首要目标,并通过增加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加大财政对"三农"支持力度、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改革个人所得税征收模式、开征环境税、完善资源税等措施,优化经济结构,促进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经济结构 财政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东明
自2008年全球经济陷入近20年来最为严峻的危机以来,联邦德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应对措施,以便尽快摆脱危机给德国经济带来的强烈冲击和毁灭性影响。其中主要是以稳定金融和资本市场、促进经济复苏的财政税收政策措施为基础,出台了《德国经济增长与稳定促进法》议案,制定了"促进增长保障就业"的振兴经济方案,加大了政府调控经济的力度。为有效落实这些方案和措施,联邦政府财政的中长期滚动预算也随之进行了修正与调整。本文对此进行了分析,可以较清晰地看出德国政府稳定经济、稳定社会的调控目标和运行轨道,也可从这一侧面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发展的动态与趋势。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从潜在、阶段性过剩转变为实际和长期性过剩,从低端、局部性过剩转变为高端、全局性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针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本文提出若干产业政策改进建议。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徐景双 张舢瑶
价值取向属于价值哲学的范畴,指一定的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是价值主体选取价值标准的方向。价值取向主体经由自身的价值目标和价值评价,通过实践以决定、支配主体的价值选择,对主体间关系以及其他主体均有重大的影响。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中职教育师资政策的价值取向对价值取向主体自身、政策主体之间的关系表现出三个方面的变迁。
关键词:
中职教师政策 价值取向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莫荣 赵立卫 廖骏 张建武 罗传银
2009年,为深入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就业的影响,科学评估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实施的成效,进一步研究如何实现财政、货币、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协调,在部领导的指导下,劳动科学研究所组成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专题组,完成了部重大政策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