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68)
2023(1463)
2022(1442)
2021(1432)
2020(993)
2019(2000)
2018(2015)
2017(4244)
2016(2267)
2015(2504)
2014(2427)
2013(2590)
2012(2691)
2011(2558)
2010(3104)
2009(3452)
2008(2345)
2007(1821)
2006(1721)
2005(1690)
作者
(7032)
(5707)
(5584)
(5582)
(3666)
(2908)
(2696)
(2206)
(2119)
(2114)
(2047)
(1946)
(1940)
(1919)
(1908)
(1870)
(1708)
(1690)
(1679)
(1605)
(1480)
(1451)
(1363)
(1331)
(1305)
(1289)
(1279)
(1205)
(1142)
(1129)
学科
(11413)
经济(11406)
管理(5084)
(4786)
(3841)
企业(3841)
方法(3715)
(3647)
金融(3647)
数学(3314)
数学方法(3299)
(2950)
贸易(2949)
(2892)
(2634)
中国(2606)
(2578)
世界(2508)
(2288)
银行(2285)
(2279)
(2221)
(2159)
地方(2127)
关系(2049)
国际(2003)
(1980)
(1697)
业经(1680)
问题(1597)
机构
大学(35332)
学院(34544)
(17031)
经济(16764)
研究(15783)
中国(12007)
管理(10797)
理学(8881)
理学院(8700)
(8619)
科学(8606)
管理学(8553)
管理学院(8475)
(7888)
研究所(7769)
(7638)
中心(6242)
财经(6000)
经济学(5683)
(5627)
(5518)
(5344)
师范(5311)
(5253)
经济学院(5173)
(5119)
北京(5086)
科学院(4998)
财经大学(4543)
师范大学(4467)
基金
项目(20790)
科学(16501)
基金(15805)
研究(15051)
(14044)
国家(13951)
科学基金(11498)
社会(10064)
社会科(9642)
社会科学(9637)
基金项目(7929)
自然(7243)
自然科(7084)
自然科学(7082)
自然科学基金(6969)
教育(6934)
(6914)
资助(6780)
(6465)
编号(5338)
(5182)
成果(5002)
重点(4991)
中国(4597)
教育部(4572)
(4532)
国家社会(4391)
课题(4256)
(4236)
人文(4164)
期刊
(20216)
经济(20216)
研究(13181)
中国(7082)
(6045)
金融(6045)
(5582)
学报(5214)
科学(4907)
(4602)
管理(4558)
国际(4422)
大学(4002)
学学(3696)
经济研究(3685)
(3358)
世界(3155)
教育(3095)
财经(3072)
农业(2936)
(2696)
问题(2657)
世界经济(2127)
业经(2022)
技术(1963)
(1825)
(1790)
论坛(1790)
(1647)
贸易(1647)
共检索到577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郑红  刘琨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使金融市场避险情绪主导了全球汇率的格局,而经济基本面的作用明显减弱。在后危机的中期,随着全球信心恢复、金融监管加强和全球失衡程度的减轻,全球汇率将更多地由经济基本面决定。根据中期全球经常账户的格局预测,美元实际有效汇率将中幅贬值,欧元小幅贬值,亚洲及中东货币升值,中东欧货币变化不大。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胜邦  邓鑫  
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十多年以来,在市场环境和监管改革双重压力下,全球银行业告别了危机前以少量资本和过度期限错配支撑高速增长,并博取高额利润的发展路径,进入了高资本、低错配、低增长、低盈利的发展新阶段。银行业稳健性明显增强,业务模式回归传统,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全球银行业竞争格局逐渐演变成中美主导与日欧协同的新态势。这些变革很大程度上符合金融监管改革的预期目标,但在一些领域也超出了改革初衷。金融监管部门必须高度关注这些变革对银行业,乃至更广泛的金融体系稳健性和经济增长的潜在影响。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兴华  
泰国是一个小型开放经济体,货币当局拥有较少的国际储备,在"不可能三角"中优先考虑了资本自由流动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目标,泰国后危机时期实行了较具弹性的管理浮动汇率制。泰铢汇率的持续升值削弱了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资本管制的非对称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确定性,凸现出管理浮动汇率制的局限性。泰国未来的汇率制度改革,可以采取建立保持泰铢动态稳定的汇率安排和重视区域货币合作、汇率政策协调的两种模式。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晓雨  徐充  
目前,尽管世界经济已经渡过国际金融危机的恐慌阶段,进入"后危机时期",但是世界经济的发展仍然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美欧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经济正在积极转型,世界制造业竞争将更加激烈。面对新形势,中国应当寻求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以有效启动民需、利于产业结构升级和益于技术创新的分配政策的出台。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雷  
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在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世界金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危机的影响却还在蔓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进入了后危机时代。通过对后危机时代的特征的阐述,介绍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的一些新特点,并且,通过对中国当前情况的分析,简单介绍了中国应如何在当今这个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抓住机遇,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姜再勇  
:金融深化与金融稳定,防范金融风险与支持经济增长,资产价格波动与货币政策目标是宏观金融调控与管理中三对典型的矛盾统一体,经过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不得不重新思考其间的平衡关系。国际金融危机后,金融调控与管理的走向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新形势下改善及加强金融调控与管理需要着重三个方面的探索:探索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模式,探索逆风操作模式,探索货币政策总量调控与金融市场差异管理、信贷政策差别对待相结合的模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朱元倩  冯家诚  
本文从国际经济金融新形势和新兴市场现状入手,分别从金融自由化程度、经常项目状况、外汇储备充足性、对外债务以及通货膨胀情况的视角对新兴市场的状况进行了梳理,分析新兴市场面临的风险及遭遇危机的可能性。基于此,本文进一步对分化新兴市场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防范新一轮危机的关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戴相龙  
后危机时期国际直接投资发生新变化经济全球化包括生产全球化、贸易全球化、投资全球化和金融全球化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并不是经济全球化惹的祸。美国发生严重金融危机,主要是因为其货币政策失当,金融有效监管缺失,以及当前国际货币体系已不适应全球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所造成的。正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产生的共同利益,促进了世界主要经济体共同应对金融危机,促进了二十国集团高层领导会议的机制化,为推进经济全球化向更高水平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桂龙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将在缓慢中复苏,全球资本流动也将在深幅下降中逐步回升,但这种趋势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后危机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开放战略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种大的宏观背景必然对中国外资利用形成较强的环境约束。金融危机对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利用规模形成了较大的短期负面影响,在区域和产业上的表现也很复杂。后危机时期,我国FDI流入规模会有所回升,但撤资现象也会增多。同时,中西部地区和服务业领域对外资的吸引将会增加。为了更好地稳定外资规模,提升外资利用效益,后危机时期,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门槛,实现外资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对接、协调,营造更优良的制度环境。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王一鸣  
2008年下半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了中国经济调整和转型的进程。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经济面临的重大课题是,在全球经济进入深度调整,外部需求在较长时期内难以恢复的情况下,如何有效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提高最终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在产能过剩压力加大、资源环境矛盾加剧和生产要素成本上升的条件下,如何提升科技创新和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改变对低成本资源和要素高强度投入的过度依赖。解决这些重大课题,最根本的是要推动经济战略性转型,加快增长模式战略性转变、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体制改革战略性突破,从而为我国经济社会更长期、更健康、更可持续发展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黄炎  
本文通过对我国几次并购浪潮特点的回顾分析,论述了驱动我国企业并购的几大因素及其各自发挥的作用,并分析了中西并购动因在市场性、竞争性、资源性、政策性、战略性、投机性等方面的差异。同时分析了在金融危机之后我国企业并购的现状以及应对的机遇和挑战。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雷曜  王瑱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各国监管当局及市场各方的努力变革,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正朝着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简单化产品重回市场主导地位,清算机制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风险,信用衍生品市场规范和市场自律管理得到加强。当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有序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王胜邦  
罗伯特·希勒写过一本书《金融与好的社会》。近年来,这个提法有些转变,可以称之为"好的金融好的社会",金融不仅仅能推动经济增长和增进社会福利,有时候还拖累经济增长并带领巨大社会成本。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基本上遵循着经典的金融深化理论。几十年过去了,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现在我们倡导"负责任的金融"。金融发展史就是一部危机史,每一次危机均不一样,却押着相同的韵脚。这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暴露出来的风险缺口,使各国政府充分认识到当前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严重缺陷。基于此,伴随着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许多国家同时提出了金融监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余永定  
为克服危机而推行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导致了公共债务危机的恶化。美联储推出的"量化宽松II"不但难以消除美国过度负债的一系列后果,且对全球经济、金融稳定的副作用巨大。在新的一年,中国将面临来自实体经济和金融两方面的冲击:在出口增速下降、大宗商品价格上涨、贸易顺差减少的同时,热钱的冲击将导致资产价格和物价上涨压力的增加。中国现有外汇储备的实际价值也将遭受美国国债价格下降和美元贬值的双重打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