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28)
- 2023(11916)
- 2022(10571)
- 2021(10108)
- 2020(8425)
- 2019(19373)
- 2018(19230)
- 2017(37514)
- 2016(20252)
- 2015(22871)
- 2014(22705)
- 2013(22669)
- 2012(20962)
- 2011(18859)
- 2010(18960)
- 2009(17715)
- 2008(16377)
- 2007(13830)
- 2006(12123)
- 2005(10657)
- 学科
- 济(82026)
- 经济(81935)
- 管理(58779)
- 业(56956)
- 企(48073)
- 企业(48073)
- 方法(39497)
- 数学(34660)
- 数学方法(34325)
- 财(22963)
- 农(21140)
- 中国(20357)
- 贸(19322)
- 贸易(19315)
- 易(18836)
- 地方(18008)
- 业经(17600)
- 学(17234)
- 制(14880)
- 务(14494)
- 财务(14429)
- 财务管理(14404)
- 农业(14115)
- 企业财务(13716)
- 出(12871)
- 技术(12594)
- 理论(12510)
- 和(12480)
- 环境(12447)
- 融(12203)
- 机构
- 大学(287429)
- 学院(283974)
- 管理(116323)
- 济(114207)
- 经济(111844)
- 理学(101417)
- 理学院(100312)
- 管理学(98668)
- 管理学院(98159)
- 研究(94265)
- 中国(69372)
- 京(61450)
- 科学(58425)
- 财(52242)
- 所(46907)
- 农(43855)
- 研究所(42829)
- 中心(42604)
- 财经(42494)
- 业大(42326)
- 江(40357)
- 经(38920)
- 北京(38713)
- 范(37254)
- 师范(36938)
- 院(34455)
- 经济学(34299)
- 农业(34280)
- 州(33000)
- 财经大学(32104)
- 基金
- 项目(199395)
- 科学(156951)
- 基金(146071)
- 研究(145051)
- 家(126860)
- 国家(125846)
- 科学基金(108726)
- 社会(91448)
- 社会科(86789)
- 社会科学(86765)
- 基金项目(78578)
- 省(76010)
- 自然(71791)
- 自然科(70170)
- 自然科学(70153)
- 自然科学基金(68895)
- 教育(66180)
- 划(64767)
- 资助(60283)
- 编号(58703)
- 成果(46761)
- 部(44684)
- 重点(43975)
- 发(41385)
- 创(41199)
- 课题(39643)
- 教育部(38597)
- 创新(38384)
- 科研(38157)
- 人文(37594)
- 期刊
- 济(120836)
- 经济(120836)
- 研究(84323)
- 中国(51056)
- 学报(45183)
- 管理(41739)
- 科学(41228)
- 财(39310)
- 农(39162)
- 大学(34148)
- 学学(32056)
- 教育(29386)
- 农业(27543)
- 融(24532)
- 金融(24532)
- 技术(23166)
- 财经(20338)
- 经济研究(19191)
- 业经(19086)
- 经(17253)
- 问题(16417)
- 图书(15567)
- 理论(14670)
- 业(14404)
- 贸(13971)
- 科技(13781)
- 实践(13500)
- 践(13500)
- 技术经济(13339)
- 现代(12935)
共检索到4114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田昊扬 王军礼
文章基于2014—2016年中、日、韩三国代表性股票指数日交易数据,使用二元VAR-BEKK-MVGARH模型从线性和非线性两个角度考察了中、日、韩三国股票市场之间的均值溢出效应、脉冲响应以及波动溢出效应。结果表明:韩国股市对中、日股市均有较为显著的单向均值溢出效应,中日之间存在双向均值溢出效应;中日之间存在日本股市到中国股市单向波动溢出效应,中韩、韩日之间存在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效应。
[期刊]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作者]
廖士光
文章对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沪港股票市场在波动性与流动性方面的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次贷危机的蔓延与深化,沪港股市的波动性溢出与流动性溢出呈现不同特征。在危机初期,仅存在上海股市流动性单向溢出到香港市场;在危机后期,香港市场的流动性与波动性均单向溢出到上海市场。
关键词:
次贷危机 波动性 流动性 溢出效应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纳
随着我国经济和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各金融市场的自身波动性越来越大,且相互之间有价格和波动溢出趋势。本文对股市、债市、汇市三个金融市场的价格和波动溢出现状进行介绍,并利用三元VAR-BEKK-GARCH模型、三元滞后回归模型等实证分析了三个市场间短期、长期及特殊"节点"下的价格和波动溢出效应,并在得出研究结论的基础上给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熊正德 谢敏
采用多变量EGARCH模型分别对中国利率与沪深股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股票收益率对利率收益率有着显著的短期动态影响;利率与沪深股市间存在着显著的双向波动溢出,除了利率对深圳市场的方向外,其他方向的波动溢出均存在着不对称性。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孙亚男 肖彩霞 刘华军
后金融危机时期全球股市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全面认识中国股市的国际地位对于揭示国际股市一体化联动中的传导机制,防范和应对国际金融风险冲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价值。文章应用非线性格兰杰因果检验方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对金砖国家和七国集团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的联动关系及其联动网络结构进行分析,揭示出中国在国际股市联动中的地位对传导关系的控制方式,定量分析出事件冲击下中国股市与国际股市之间的交互影响。研究发现:(1)国际股市收益率和波动率联动网络呈现出稳定的非线性联动关系网络结构,受其影响各国股市收益之间存在互惠性,而波动之间则存在传染性;(2)在收益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的作用和地位已与英国相当,远高于其他金砖国家,正逐渐由"从属地位"转向"中心地位";(3)在波动率联动网络中,中国股市是造成国际股市风险交叉影响的重要"桥梁"。综上而言,当前中国股市表现出"高风险低收益"的市场特征;(4)中国对国际股市的影响具有典型的"地缘特征",将网络中心国家股市的利好传递给地缘临近国家股市;(5)波动率联动网络中初始冲击强度较大的国家,往往是对中国股市持续大规模产生冲击的国家;(6)相比较国际股市调整波动冲击的时间而言,中国股市调整时间较短,这表明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致力于股市的一系列改革举措取得了显著成效。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文 刘婷
后金融危机时期,基于共同利益的需求,东亚货币一体化成为一个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中日韩3国货币合作在东亚区域货币一体化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3国货币合作具有经济基础:3国经济力量雄厚,产业结构和资源互补性强,贸易增长迅速,汇率波动差异趋小,货币政策方向也渐趋一致。计算3国货币合作的OCA指数表明,与危机前相比,3国进行货币合作的成本已经有了明显改善,3国2011年的OCA指数与1995年欧洲各国与德国间的OCA指数相近,这表明与当初的欧盟相似,3国已具备进行深入货币合作的条件。人民币和日元的协调与合作对3国货币合作具有重要意义和现实基础,中国应谨慎而积极地分阶段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李天栋 章洋
本文基于BVGARCH-BEKK模型对比分析国际金融危机前后国内股市与汇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揭示金融市场联动特征和金融危机对其内在影响。实证发现:金融危机爆发后国内汇市的波动风险会显著地传导到股市,而股市的波动不会对汇市产生明显的影响。危机前后地产、工业板块与汇市的互动关系同总体股市与汇市的互动关系趋同,而危机爆发后汇市对商业、公用板块的传递效应消失。最后,本文对实证结果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结论。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飞虎 熊家财
通过建立VAR-MGARCH-BEKK模型对我国沪市、香港股市、美国股市和日本股市之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考查,结果发现: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前后,都只存在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的直接波动溢出,而美国和日本股市只能通过香港股市对我国沪市产生间接影响;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沪市的对外影响力有所下降,而其他股市之间的联系有所加强。因此,我国在制定宏观政策时应该更具前瞻性和统筹性,建立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国际合作。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宋艳涛 李燕 黄鲁成
经济危机带来的不仅是挑战,对拥有大量外汇储备的中国来说,更有我们值得把握的机遇,尤其在科技、知识方面的机遇更是如此。文章从三个方面总结国内外后危机时代的知识溢出研究的相关文献,认为我国在后危机时代促进不同渠道的知识溢出,从而推动经济增长是一个重要且迫切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知识溢出 溢出渠道 研究综述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吴智昊
本文采用变结构Copula模型对我国股、汇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进行研究。利用二元正态Copula函数的时变相关系数得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再利用混合Copula模型分段检验波动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汇改以来,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存在着长期而显著的波动溢出效应。在次贷危机发生期间,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与沪深300指数间相关关系的变结构点增多,尾部相关性增强,两市间的波动溢出效应显著增强。因此,应加强对波动溢出传导中介的管理,减轻波动溢出效应的负面影响。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刘杰 乔桂明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对全球资本市场产生了重要影响。本文基于美国金融危机的发展和蔓延,选取沪深300指数、香港恒生指数和美国标准普尔指数2008年9月10日到2010年10月7日的数据作为研究样本,利用基于VAR模型的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对美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大陆股市的联动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论是,三地股市具有显著的联动性。这一研究结果有利于投资者制定相应的投资策略,也有利于监管者对系统性风险进行预期监管;同时对我国股市国际化进程的认识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磊 王宇
研究了中国A股市场、B股市场和H股市场的市场分隔和信息溢出效应。递归协整分析结果表明:3个股票市场中的任何一个都不与其他市场存在长期关系,且市场分隔并没有因政策变化而消失。溢出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在平均水平下,H股市场向A股市场和B股市场有净溢出,B股市场向A股市场有净溢出,这支持了境外投资者拥有更多信息的假说;动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平稳时期,A股市场拥有更多信息,金融危机期间出现B股市场和H股市场向A股市场的金融传染现象。
关键词:
股票市场 市场分隔 信息溢出
[期刊] 数理统计与管理
[作者]
黄飞雪 寇玲 杨德礼
为研究波动溢出效应是否存在于中英美股市问,若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如何,截取2005年7月22日至2009年6月30日的标准普尔500指数、伦敦金融时报100指数、沪深300指数共1045个日收盘数据,时间段分为金融危机前后,分别构建三元MGARCH-BEKK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金融危机发生前,中英美股市间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传导机制为:先从英国到美国再到中国;(2)金融危机发生后,中英美股市间仍存在波动溢出效应,但传导机制变为:先从美国到英国再到中国。通过比较分析实证结果,得出如下结论:(1)美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的主要来源国,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2)中国是全球股票市场风险...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武娜 王群勇
本文利用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投资考察了区域贸易协定(RTA)对FDI影响的第三国效应。利用空间面板数据的研究结果发现,美国在亚太地区的FDI具有明显的混合型特征;RTA具有非常显著的投资效应和第三国效应,一国加入RTA提高了本国吸引FDI的能力,却对其他国家的FDI构成了明显的挤出效应;稳健性分析表明,结论对于空间权数和解释变量的选择都是稳健的;根据测算,由于周边自由贸易区的签订,中国被挤出的FDI为17.5%。论文最后对我国的RTA政策提出了相关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