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708)
2023(2595)
2022(2248)
2021(2363)
2020(1942)
2019(4369)
2018(4417)
2017(6763)
2016(4502)
2015(5501)
2014(5659)
2013(5009)
2012(4679)
2011(4365)
2010(5151)
2009(5029)
2008(3922)
2007(3456)
2006(2993)
2005(2853)
作者
(11074)
(8979)
(8970)
(8680)
(5826)
(4380)
(4340)
(3517)
(3383)
(3372)
(3195)
(3118)
(2897)
(2880)
(2877)
(2690)
(2682)
(2680)
(2669)
(2571)
(2356)
(2284)
(2228)
(2126)
(2089)
(2050)
(2005)
(1943)
(1936)
(1916)
学科
(9359)
经济(9337)
管理(7921)
中国(7782)
教育(7379)
(6704)
(4688)
企业(4688)
教学(4441)
理论(4121)
(3604)
(3557)
金融(3557)
思想(3154)
政治(3124)
思想政治(2981)
政治教育(2981)
治教(2981)
德育(2957)
方法(2954)
(2641)
(2610)
银行(2603)
农业(2600)
学校(2593)
(2534)
(2488)
业经(2427)
世界(2399)
数学(2380)
机构
大学(61194)
学院(55037)
研究(21558)
(18424)
经济(17854)
管理(16111)
中国(14485)
(13867)
理学(13342)
理学院(13038)
管理学(12580)
管理学院(12455)
(12373)
师范(12325)
教育(12012)
科学(11916)
(10863)
师范大学(10113)
研究所(9751)
北京(9434)
(9384)
(9228)
中心(8975)
(7865)
(7747)
(7309)
财经(7091)
技术(7090)
业大(6827)
(6516)
基金
项目(31961)
研究(28733)
科学(24636)
基金(20164)
教育(16856)
(16270)
社会(16097)
国家(16028)
社会科(14905)
社会科学(14898)
成果(13922)
编号(13512)
科学基金(12974)
(12928)
(11676)
课题(11097)
基金项目(9952)
(9843)
大学(9441)
资助(8341)
项目编号(8331)
(8063)
(7956)
规划(7844)
重点(7536)
研究成果(7468)
教育部(7198)
(7062)
(7061)
(7060)
期刊
教育(25263)
研究(22520)
(22054)
经济(22054)
中国(19322)
学报(7995)
(7819)
大学(7754)
(6977)
科学(6478)
管理(6389)
农业(5786)
(5667)
金融(5667)
图书(5512)
职业(5403)
学学(5301)
高等(5052)
技术(4718)
高等教育(4276)
书馆(4234)
图书馆(4234)
(4097)
论坛(4097)
(3811)
世界(3755)
财经(3498)
成人(3383)
成人教育(3383)
国际(3321)
共检索到980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延波  光昕  
为了能够提出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对策,深入地分析了韩国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策略,从而获得相应的启示。分析了STW理论基础,研究了该理论对高职学生就业的指导作用;对高职学生就业难的成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解决我国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清贤  曲绍卫  范晓婷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淘汰性、转型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第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我国就业人员的主体之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伴随经济结构的深度变革而波动,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逐渐回升并保持基本稳定,但不同学科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差异明显,部分学科门类的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规律,要求高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势头,拓宽二级学科内容和范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等,以改善和实现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宋晓云  沈琦  
在后金融危机时期,美国政府在着眼于恢复经济的同时,也十分重视联邦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建设与改革。政府颁布了多项法案,以保障公民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力,为经济复苏培养人才,履行公共责任,保护国家竞争力。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姜献群  
大学生就业质量反映教育的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本文基于我国大学生就业质量存在的问题,分析总结韩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举措,提出我国提高大学生就业质量的主要措施,包括: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推进我国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和转型发展;以改革高校招生选拔机制为突破口,建立独立、优先的职业教育招生机制,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生源质量、数量上与产业发展相协调,妥善解决大学生结构性就业问题;以产学融合为抓手,明确企业参与高等教育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以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载体,强化企业用工指导和大学生就业指导,提高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水平和大学生就业满意度。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卢仁山  沈国华  
深入探析美国大学生就业指导体系,积极探索有益的启示,为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意义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钟佑  李水山  
韩国社会制度与中国虽然不同,但建国时间相近,传统文化相近,经济结构相近,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趋同,因而大学生就业难和创业难的问题也相同。韩国大学生创业及教育始于1997年遭遇金融危机之时,已积累10多年时间的经验和教训,这些经验、教训及启示,对近邻中国有学习、借鉴和参照的价值。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刘桂华  
就业能力是英国高等教育的主题。早在1963年,英国的《罗宾斯报告》中就强调高等教育应该具有的目标是:提供适用于劳动领域的通用技能方面的教学。英国教育和就业部将高等教育的最重要任务之一确定为帮助大学生提升较高层次能力和技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解小平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为大众化教育,大学毕业生的数量迅速增长,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已成为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而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大学生就业提供的服务还不甚完善,各方面都有待加强。国外很多发达国家已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为本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杨红秀  
后金融危机时期,由于大学毕业生人数持续递增,就业形势严峻,大学生就业结构性矛盾加剧,市场对人才的要求更为苛刻。因此,需要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全程就业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实践教育,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加强就业指导,引导学生理性就业。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邱晓蕾  李美珠  
中韩两国地域、文化、经济发展水平相近,受经济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大众化政策实施的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矛盾越来越突出。本文从两国经济与失业状况的比较入手,全面考察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和形成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了经济与高教发展对学生就业的正负面作用。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刘艳萍  
本文在详细分析美国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机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不足,借鉴其优势,为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提出相关措施。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田文泉  桂泽元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矛盾日益凸显,尤其是在全球性金融危机影响尚未完全消除和我国经济体制改革逐步深入的今天,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及其后果也引发越来越多的关注。值得注意的是这并不是中国特有的现象,而是广泛的、世界性的问题。欧债危机发生之后,作为欧盟经济核心国的法国采取了一系列降低其青年失业率的举措。本文分析了法国鼓励青年就业政策及其对我国的借鉴意义,提出了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的建议。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孙英浩  
在欧美国家,大学生就业指导起步比较早,而且已经形成较完整的就业指导体系,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指导和借鉴意义。探析欧美国家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特点、内容和措施,探索我们需要借鉴的经验和做法,以促进我国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吴立保  张斌  
日本和美国在采取市场就业模式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同时积极发挥政府的作用,在需求、供给及供求匹配等方面出台干预政策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取得了较好的政策效果,这些政策对我国制定大学生就业促进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陈均土  
就业能力不足是困扰当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问题。美国在全国范围内大力推广就业能力框架及其培养机制为我国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就业能力的培养需要政府、高校及企业三方配合;要对国民教育体系进行系统规划,以更好地培养全社会人员的软技能;就业能力的培养过程要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构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的空间系统;构建大学生能力培养的时间系统,实施全程式生源规划和指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