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271)
- 2023(7655)
- 2022(6554)
- 2021(6231)
- 2020(5085)
- 2019(11502)
- 2018(11208)
- 2017(20451)
- 2016(10635)
- 2015(11330)
- 2014(11205)
- 2013(10843)
- 2012(10240)
- 2011(9196)
- 2010(10017)
- 2009(9751)
- 2008(8659)
- 2007(7984)
- 2006(7141)
- 2005(6366)
- 学科
- 管理(41514)
- 业(39467)
- 济(36737)
- 经济(36703)
- 企(34211)
- 企业(34211)
- 技术(17086)
- 财(13916)
- 中国(13447)
- 技术管理(12304)
- 方法(12226)
- 农(12078)
- 策(10332)
- 数学(10002)
- 业经(9908)
- 数学方法(9846)
- 制(9491)
- 银(8572)
- 银行(8569)
- 融(8428)
- 金融(8428)
- 地方(8396)
- 行(8298)
- 农业(8016)
- 贸(7315)
- 贸易(7307)
- 易(7136)
- 划(7034)
- 家(7010)
- 理论(6967)
- 机构
- 学院(147346)
- 大学(145377)
- 济(63244)
- 经济(61891)
- 管理(61515)
- 理学(52271)
- 理学院(51788)
- 管理学(51251)
- 管理学院(50917)
- 研究(49170)
- 中国(38786)
- 财(33141)
- 京(29668)
- 科学(26595)
- 财经(24375)
- 江(23883)
- 所(23230)
- 中心(23051)
- 经(22139)
- 研究所(20465)
- 北京(18987)
- 范(18961)
- 师范(18847)
- 州(18698)
- 经济学(18483)
- 院(18145)
- 农(17978)
- 财经大学(17859)
- 业大(16759)
- 商学(16453)
- 基金
- 项目(93216)
- 科学(75886)
- 研究(74999)
- 基金(67017)
- 家(56198)
- 国家(55665)
- 科学基金(49316)
- 社会(48160)
- 社会科(45727)
- 社会科学(45718)
- 省(37679)
- 基金项目(34644)
- 教育(34292)
- 划(31072)
- 编号(30507)
- 自然(29564)
- 自然科(28947)
- 自然科学(28939)
- 自然科学基金(28478)
- 成果(26318)
- 资助(26095)
- 创(26078)
- 创新(23235)
- 课题(22170)
- 部(20970)
- 发(20778)
- 重点(20553)
- 制(19649)
- 项目编号(19447)
- 国家社会(19440)
共检索到2361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黄军英
科学技术与创新对英国经济的贡献率很高。分析了后危机时代英国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核心内容,英国政府强调创新环境的营造,重视对创新基本要素的投入,对企业创新给予大力支持,这些有望为英国经济发展注入不竭的动力。还分析了英国政府确立的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的重点科技领域。
关键词:
英国 科技 政策 创新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石晓男
高校作为高等教育与人才培养的重要场域,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科技创新政策对高校的影响力,真正实现教育、科技、人才融合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以英国为例,运用政策工具理论分析英国科技创新政策重点关注、优先发展的科技领域、高校资源配置、文化环境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其对高校发展起到引领、激励、预测和管理作用,对高校基础学科和应用学科发展、人才培养、文化建设等方面形成积极影响。结果表明:科技创新政策的正面影响取决于科学的政策制定以及高校的积极行动,应充分发挥政府作用,改革机制体制,重视高校在科技领域的力量;高校应优化学科结构,打造优势学科,规划研究生教育结构与规模,实现分类培养。将高校发展充分融入到科技创新政策中,对高校建设与国家科技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詹正茂 舒志彪
本文对2006—2008年我国政府出台的各类创新政策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从财税政策、金融政策、人才政策、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和技术标准政策、创新平台建设等六个角度进行了详细分析。文章认为,我国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较为全面,重点突出,着重解决了阻碍我国当前自主创新能力提升的关键瓶颈。
关键词:
国家创新系统 政府 创新政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袁永 张宏丽 李妃养
根据Rothwell和Zegveld等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科技创新政策工具分为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政策工具。本文对美国奥巴马政府实施的供给面、需求面和环境面科技创新政策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提出了奥巴马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主要特点,并提出了借鉴美国经验完善中国科技创新政策的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张缨
政府科技创新政策的提供,由于多种因素,常常难以实现"有效供给"。即使是科技发达的国家,也在不断地改进、修正其政府创新政策供给。本报告结合相关文献研究和工作实践探索,提出应对科技金融内涵进行再认识,挖掘其公共政策价值,强调不仅发挥它加速社会财富创造及获取的效应,更应将它作为促进政府创新政策"有效供给"的突破口,大幅度推进政府科技创新管理改革和国家创新环境的优化。
关键词:
科技金融 有效供给 科技创新管理改革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张杰
本文实证研究政府创新补贴、高新技术企业减税、研发加计扣除三种政府创新政策对中国企业私人性质的创新投入的激励效应。主要发现是:从混合效应来看,政府创新补贴政策对企业私人性质创新投入造成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私人创新投入产生挤入效应。这些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不同分位区间的企业中,表现出显著的异质性。从交叉效应看,总样本中,政府创新补贴政策、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及研发加计扣除政策,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均形成相互抵消的挤出效应。而高新技术企业减税政策和研发加计扣除政策之间,对企业私人创新投入形成相互补充的挤入效应。这些交叉效应在不同所有制类型和创新投入水平的不同分位区间中,也表现出显著差异性。上述经验证据既为创新政策领域研究增添了重要的中国经验,也为中国政府创新政策的调整和改革方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曹润林
我国政府自2006年以来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政府采购促进自主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但是,在2011年却取消了这些政策措施,由此引起了社会的质疑和困惑。本文从理论上对政府采购促进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政策功能进行了阐述和论证,并选用2007~2011年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面板数据构建计量回归模型,对政策实施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估计结果表明:我国政府采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袁永 李妃养 张宏丽
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工具主要包括科技创新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引进、重大科技基础设施、技术研发供给、科技创新创业服务等方面的政策。研究奥巴马政府制定实施的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措施,对比分析中美两国供给面科技创新政策,并提出若干对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肖久灵 汪建康
新加坡政府为了提升中小微企业的科技竞争力,制定与实施了创新与能力券政策,这种政策以赠券的形式对中小微企业在创新、生产力、人力资源管理以及财务管理领域给予各种补贴,在促进产学研合作、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通过对新加坡政府实施的创新与能力券政策的发展背景、演变历程、主要内容、辅助计划的分析,促进对这一科技创新政策的了解,同时探讨创新与能力券的运作机制及模式,对我国地方政府有效制定创新券政策提供借鉴。
关键词:
创新与能力券 技术创新政策 中小微企业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田志龙 陈丽玲 顾佳林
创新政策是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为调动企业的积极性,政府不断制定并调整创新政策,以吸引企业增加创新投入和产出。本文通过对东湖高新区-武汉市-湖北省-中央四级政府的创新政策文本及体系的分析,辨别出创新政策的要素、特征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创新政策包括政策目的、政策诉求、政策资源和政策过程等,它具有行政导向性、竞争性和稀缺性的特征;创新政策及政策体系通过竞争性政策过程,而非单一的直接政府补贴,激发地方政府间和企业间对政策资源的竞争,推动了企业创新和产业发展。本研究对于更好地理解我国政府创新政策的制定提供了方向,也对企业如何响应政策诉求并获取政策资源给予了指导。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佘硕 王巧 张璐
以创新政策为自变量,以城市综合创新指数为因变量,采用城市动态面板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了在创新型城市试点建设中地方政府出台的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驱动效应。结果显示: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对创新型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针对创新型城市建设出台的综合创新政策,对城市创新能力的提升未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城市等级在科技人才政策和产业政策驱动创新能力建设过程中起负向调节作用,相对于直辖市和省会城市,普通城市的创新政策驱动效果更明显;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驱动作用虽起正向调节作用,但并未改善综合创新政策对创新能力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创新型城市 创新政策 创新能力 驱动效应
[期刊]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宋敏
创新是驱动经济发展的关键引擎。理论上,政府能够减少创新过程中出现的效率损失,但实践中却充满争议。由于时代背景、资源禀赋等方面的差异,中美两国政府对创新的支持政策具有不同特征。美国政府的政策出发点通常不具有明确的商业目的,而是通过衍生的"副产品"对创新产生重要影响;中国政府的创新政策则更具有针对性,运用多种财政金融工具,充分实施产业政策,存在明确的商业目的。此外,美国政府较为注重创新制度建设,创新主体分工明确,较少直接干预市场主体的创新活动;中国政府则采取多元化的创新政策直接干预市场主体,且各部门分工较为模糊。当前,美国处于后领先阶段,具备良好的技术创新和商业化能力,政府主导的基础研究引领世界科技前沿,而中国处于后追赶阶段,创新政策处于由"引进—吸收—再创新"模式向自主创新模式转型的阶段,有许多关键技术被美方"卡脖子"。对比之下,中国仍需取长补短,才能实现创新实践从追赶阶段到领先阶段的跨越。
[期刊] 商业经济与管理
[作者]
徐礼红
市场的功能与政府的作用是经济学界长期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不同的经济学派观点对应不同的经济治理模式。市场和政府既各自发挥作用同时又存在失灵,经济治理机制的创新就是要在合理的边界将二者有效融合,"中国模式"的成就和金融海啸的爆发从正反两方面验证了现代市场经济应该是市场与政府两只手的有机结合。后危机时代经济治理机制的创新路径选择必须从以下方面入手:市场是配置资源的基础性手段,政府的作用应该体现在对经济运行的控制力上,同时必须明确界定政府权力的边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