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64)
2023(12511)
2022(10977)
2021(10171)
2020(8544)
2019(19577)
2018(19637)
2017(37399)
2016(20066)
2015(22674)
2014(22694)
2013(22574)
2012(20882)
2011(19093)
2010(19558)
2009(18364)
2008(17027)
2007(14870)
2006(13255)
2005(11763)
作者
(58625)
(48421)
(48221)
(46067)
(31109)
(23202)
(21907)
(19039)
(18377)
(17373)
(16532)
(16471)
(15525)
(15476)
(14967)
(14844)
(14463)
(14148)
(13850)
(13801)
(12145)
(11933)
(11656)
(11076)
(10961)
(10764)
(10714)
(10579)
(9845)
(9438)
学科
(99888)
经济(99802)
管理(59365)
(54509)
(46619)
企业(46619)
方法(38740)
数学(33192)
数学方法(32862)
地方(23312)
中国(22611)
(20807)
业经(20320)
(19933)
(18962)
(14900)
(14728)
地方经济(14721)
贸易(14719)
(14647)
理论(14543)
(14181)
农业(14139)
环境(13665)
(12942)
金融(12941)
(12635)
(12577)
银行(12543)
技术(12369)
机构
大学(294640)
学院(292726)
(123851)
经济(121209)
管理(117259)
理学(101303)
研究(100873)
理学院(100153)
管理学(98610)
管理学院(98053)
中国(73269)
(62677)
科学(60524)
(53543)
(50319)
研究所(45737)
中心(43845)
财经(43329)
(42106)
(41422)
业大(40592)
北京(40009)
(39262)
(39243)
师范(38963)
经济学(37106)
(36524)
(34366)
经济学院(33019)
财经大学(32094)
基金
项目(195557)
科学(153364)
研究(145471)
基金(141215)
(121643)
国家(120625)
科学基金(103623)
社会(91636)
社会科(86784)
社会科学(86757)
(75568)
基金项目(74868)
自然(66256)
教育(66237)
自然科(64647)
自然科学(64635)
自然科学基金(63477)
(63354)
编号(59714)
资助(58325)
成果(48942)
重点(43326)
(43058)
(42357)
课题(41157)
(40110)
教育部(37341)
创新(37306)
项目编号(37130)
国家社会(36970)
期刊
(143345)
经济(143345)
研究(90761)
中国(52460)
管理(45305)
学报(42624)
科学(40832)
(39138)
(37698)
大学(32467)
教育(31912)
学学(30451)
农业(26376)
技术(25880)
(24362)
金融(24362)
经济研究(23191)
业经(21604)
财经(21493)
(18413)
问题(17955)
图书(16082)
技术经济(15787)
理论(14888)
现代(14110)
科技(13509)
实践(13455)
(13455)
(13392)
(13201)
共检索到4346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马海涛  王爱君  
罗斯福新政作为应对危机的经典案例,对于我们今天的经济复苏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借鉴罗斯福新政的得与失,深入剖析中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笔者认为,在接下来的经济复苏中,应从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转向为社会提供完善的社会保障、为民营企业提供良好的经营环境,以此消除制约扩大内需的瓶颈、促成就业和民生问题的解决。沿着这条思路,本文从民间资本投资、政府职能转型、促就业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法治规范和税制改革六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以深层次的制度改革来推动中国经济的全面复苏。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夏清成  菅明军  
本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世界头号经济强国美国爆发了空前严重的经济大危机,大量银行倒闭、工厂破产,数千万人失业,成千上万家庭无家可归,全国上下处于一派萧条和动荡之中。从1929年5月到1932年7月,美国工业生产下降了55.6%,国民生产总值从1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关雪凌  刘可佳  
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俄罗斯经济现代化的时代背景、战略布局和制约因素。在界定经济现代化内涵的基础上,首先分析了俄罗斯政府重启经济现代化进程的时代背景;其次研究了俄罗斯政府为实现现代化目标而进行的战略布局;最后指出了影响和制约俄罗斯现代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自上而下的俄罗斯经济现代化进程将是一个长期、艰难的过程。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黎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全球性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并应如何应对?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黄如金  
经济萧条是以机器化大生产和由市场机制调整供求关系为特征的现代市场经济的特有的内在规律。当经济发展达到已有各种技术所能引致的最大劳动分工限度的某一领域时,社会再生产只表现出量的扩张而没有了分叉过程。机器化大生产的产出量的增加速度要绝对地快于收入(从而需求)甚至人口的增长速度,在某一时点,产出量相对甚至绝对地超过需求量,经济进入萧条时期。治理萧条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政府管理社会经济的主要任务之一,治理萧条的最佳途径是由政府举办公共工程的同时,及时向经济领域注入具有分工能力的新技术,形成新的分工过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大卫·利普顿  司马亚玺  闵子殷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产率增长的下降可能导致处于稳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的下降,这本身就可能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下行压力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别政策制定者们共同讨论了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关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十年后的宏观经济展望;二是发达经济体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长期低利率;三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政策挑战和转变及其影响。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今天的中国不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持有国,还是钢材、汽车、船舶等主要工业品的第一大制造国,也是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原煤等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发展着积极作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兴荣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涉及原有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及利益分配。东亚经济体主要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再平衡中面临外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和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加剧等诸多挑战。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中国还面临TPP对中国东亚战略带来的冲击。从中长期战略选择来看,中国有必要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通过FDI或加入区域协定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陈宝森  
罗斯福新政虽起源于应付五十年前那场震憾世界的经济危机,但却为美国经济的长期发展确立了稳定基础,为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创造了基本经验,如怎样增加就业、保证经济社会的稳定发展提供必要的公共工程、防范金融风险等等,这对于我国当前发展市场经济和解决改革中面临的现实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曦  张清正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调整,也预示着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在这一时间窗口,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和谋划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以切合后危机时代发展的态势。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已成为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资源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后危机时代下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碍,通过借鉴国发达国家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色国情,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和谐...
[期刊] 管理现代化  [作者] 周新苗  冷军  
本文以后危机时代为研究背景,对我国企业实施的各种应对金融危机的转型方式进行分析。结论表明,企业的转型升级促进了企业绩效优化,其中通过提升企业科技含量和扩大内需的转型方式效用最为明显,而企业重组的转型方式目前收效甚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志凌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居民消费存在着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需求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非理性消费日趋严重和消费外流日渐加剧等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预期偏高和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为此,我们需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李相栋  
虽然从违约意愿和认购者负担能力来看,美国并未发生显性的主权债务危机,但是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确以自身独特的方式在"上演"。文章主要探讨了美国主权债务危机的观测维度、危机"特色"、发生原因、前景展望和中国的应对方略等相关问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菁  
经济发展、经济结构与民主制度的关系研究是新政治经济学的核心问题。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全世界许多国家经济状况持续低迷,然而,许多新兴民主国家应对经济危机能力显著增强。通过运用新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观点探讨经济发展与民主制度、经济危机与民主变革、经济结构与民主巩固的关系,以及分析民主制度中的可信承诺、产权结构、政治权力和宪政设计推动经济绩效的逻辑结构,从而进一步解释新兴民主国家的政治制度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依然具有合法性的原因。同时,新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助于拓展民主化研究的研究范围和理论视阈。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