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74)
- 2023(5141)
- 2022(4239)
- 2021(3775)
- 2020(3155)
- 2019(7030)
- 2018(7056)
- 2017(13250)
- 2016(6708)
- 2015(7089)
- 2014(7015)
- 2013(7111)
- 2012(7089)
- 2011(6763)
- 2010(7431)
- 2009(7392)
- 2008(6068)
- 2007(5347)
- 2006(5097)
- 2005(4793)
- 学科
- 济(54569)
- 经济(54547)
- 管理(17200)
- 地方(15340)
- 方法(14603)
- 数学(13163)
- 数学方法(13119)
- 业(12617)
- 地方经济(11870)
- 中国(11112)
- 企(9428)
- 企业(9428)
- 学(8674)
- 业经(8377)
- 农(7810)
- 融(7157)
- 金融(7157)
- 制(6885)
- 财(6785)
- 经济学(6544)
- 环境(6051)
- 体(5936)
- 发(5783)
- 银(5758)
- 银行(5752)
- 行(5598)
- 农业(5401)
- 产业(5368)
- 贸(5115)
- 贸易(5110)
- 机构
- 大学(102767)
- 学院(102000)
- 济(56999)
- 经济(56108)
- 研究(40801)
- 管理(34970)
- 中国(30899)
- 理学(29178)
- 理学院(28813)
- 管理学(28442)
- 管理学院(28225)
- 财(23864)
- 科学(21357)
- 京(21064)
- 所(20470)
- 经济学(19869)
- 财经(18565)
- 研究所(18274)
- 经济学院(17520)
- 中心(17135)
- 经(16817)
- 江(15669)
- 院(14204)
- 北京(13601)
- 财经大学(13577)
- 范(13400)
- 师范(13329)
- 农(12852)
- 科学院(12508)
- 社会(12249)
- 基金
- 项目(60221)
- 科学(47632)
- 研究(45783)
- 基金(44246)
- 家(37705)
- 国家(37413)
- 社会(32288)
- 科学基金(31714)
- 社会科(30674)
- 社会科学(30665)
- 基金项目(22480)
- 省(22433)
- 教育(20238)
- 划(18458)
- 资助(18240)
- 自然(17368)
- 编号(17262)
- 自然科(16934)
- 自然科学(16929)
- 自然科学基金(16633)
- 发(14902)
- 成果(14700)
- 国家社会(14220)
- 部(13847)
- 重点(13758)
- 济(13743)
- 经济(13633)
- 发展(12819)
- 展(12660)
- 课题(12491)
共检索到17116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马凌霄
2008年全球性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深远而广泛,时隔两年,全球经济复苏的前景依然充满变数,通胀压力和世界增长模式难以转变成为当前阻碍经济复苏的关键问题。从供给管理的国际经验和理论内涵看,虽然危机后经济复苏的阵痛难以避免,但从改善供给的正确角度出发,全球经济克服当前主要障碍、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的进程将大大加快。同样,中国经济的供给面改善也将对缓解当前国内外实体经济矛盾起到重要作用。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经济复苏 供给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田伯平
尽管世界经济出现了缓慢回暖的迹象,进入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但是金融危机仍然留下了一系列难题有待解决。本文认为主要有四个方面的难题,特别是:①金融体系的修复和不良资产剥离;②消费缺口的弥补和发展方式转变;③通货膨胀的担忧和政府如何"退出";④贸易保护的蔓延和国际体系重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齐畅 高文 郭小平
当前,全球经济复苏格局出现了分化:美国的经济强势回暖,新兴经济体仍然深陷经济增长持续放缓的泥潭,文章试图从经济危机的国际传导机制角度来研究这种分化格局的出现,初步探究了肇始于2008年的经济危机通过国际贸易渠道、通过监管结构的缺陷和通过金融渠道的传导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大卫·利普顿 司马亚玺 闵子殷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产率增长的下降可能导致处于稳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的下降,这本身就可能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下行压力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别政策制定者们共同讨论了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关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十年后的宏观经济展望;二是发达经济体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长期低利率;三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政策挑战和转变及其影响。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宁 雷雯
金融风暴后,为迅速走出经济增长放缓的阴霾,政府提出了"扩大内需"的策略。但是,貌似具有极大潜力的民间消费难以带动,市场依然沉闷。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会发现依靠政府投资、公共消费和补贴直接推动经济增长的传统发展模式没有彻底改变,国家始终扮演着无敌投资者的角色,民众则在高昂的生活成本和不稳定就业预期的双重压力下,选择储蓄以备不测。这使得消费占GDP的比重持续下降。因此,中国经济必须反思——增长到底为了谁?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经济反思 富国与富民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后危机时代 战略选择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以"改善世界状况:重思、重设和重建"为主题,与会的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经济界的代表就世界经济恢复前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在为期5天的会程里,"后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蔡云
迪拜主权债务危机的出现,拉开了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序幕,此后不久希腊爆发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更加深了世界对美国可能的国家主权债务危机的深深忧虑。迪拜债务危机的负面影响,造成了国家信用的下降,全球股市震荡,影响到国际银行业,延缓了世界经济复苏。为此,需警惕国际经济与政策对资产价格与房地产价格的冲击。经济增长不能脱离实体经济,经济建设需量力而行,外债规模需考虑自身的需要与可偿还能力,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对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迪拜债务危机对我国的警示应引起足够重视。
关键词:
迪拜 国家主权 债务危机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詹姆斯·莫里斯
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但世界经济增长是可以预期的。除了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之外,收入下降充其量也只是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欧元区要实现经济复苏,政府开支应该增加5%左右。世界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当出口急剧下降时,中国经济以几乎相同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目前已进入设计和创新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更多地发明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原创的产品。中国应该没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教育非常重要。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将减缓。未来除了人们的收入会增加之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实体经济 经济增长 失业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彩彦
后危机时代,如何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是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提出了新能源计划,中国提出推动城镇化。学界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重提熊彼特的理论,主张靠企业家的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要以城市化作为基本推动力。靠创新还是城镇化?该文通过经济增长动力选择的历史比较,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应选择在创新前提下以新技术、新能源来推动城镇化。
关键词:
创新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后危机时代 比较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由日本亚洲现代经济研究所、札幌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日经济问题前沿论坛"后危机时代下的东亚经济动向"于2011年1月8日在日本北海道举行。中日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学者们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仍然充满多种不确定性的现实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今天的中国不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持有国,还是钢材、汽车、船舶等主要工业品的第一大制造国,也是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原煤等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发展着积极作用。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欣
分权式改革带来的非一体化市场逐渐表现出对经济发展的阻碍作用,尤其是危机爆发凸显区域专业化与风险分散之间的矛盾。本文着重从一体化市场的风险分担机制角度分析区域经济差距缩小的途径。研究表明,高度专业化的区域经济在更广阔的区域市场中能够有效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溢出效应,促进区域经济收敛。在俱乐部趋同存在的条件下,东部地区受专业化和外资水平影响较大,中西部落后地区经济增长更多依赖于人口聚集和一体化市场下的溢出效应。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正龙
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20世纪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腾飞之后,中国在70年代末、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宋智勇 王志双 陈敬明
"十二五"是我国经济由数量扩张型增长向质量效益型增长转变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还会存在,世界经济将在调整中逐步恢复增长,但发达国家的消费模式、生产结构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进而对国际贸易和投资产生重要影响。从国内形势来看,"十二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