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36)
2023(9047)
2022(7526)
2021(7070)
2020(5692)
2019(13153)
2018(12651)
2017(23766)
2016(12545)
2015(13946)
2014(14003)
2013(13767)
2012(13023)
2011(12005)
2010(12514)
2009(12147)
2008(11276)
2007(9982)
2006(9167)
2005(8681)
作者
(34022)
(27979)
(27864)
(26879)
(18182)
(13348)
(12905)
(10956)
(10675)
(10421)
(9612)
(9348)
(9121)
(8951)
(8949)
(8925)
(8324)
(8140)
(8091)
(7918)
(7267)
(6789)
(6627)
(6626)
(6572)
(6463)
(6235)
(6115)
(5672)
(5547)
学科
(49237)
经济(49179)
管理(37043)
(36768)
(31745)
企业(31745)
(27099)
金融(27099)
(24601)
银行(24596)
(23914)
中国(22250)
方法(19285)
(16906)
数学(15964)
数学方法(15722)
(14448)
(13935)
业经(12457)
地方(11295)
中国金融(11270)
(11242)
(11242)
贸易(11231)
财务(11201)
财务管理(11189)
理论(11154)
(10989)
企业财务(10741)
(10455)
机构
大学(177084)
学院(176255)
(78332)
经济(76531)
管理(66807)
研究(60566)
中国(56287)
理学(55986)
理学院(55424)
管理学(54615)
管理学院(54273)
(41565)
(36899)
财经(31574)
科学(31473)
中心(29904)
(29466)
(28654)
(27236)
研究所(25944)
经济学(25229)
(24342)
(24027)
北京(24006)
金融(23618)
财经大学(23590)
银行(23544)
(23119)
师范(22958)
(22869)
基金
项目(104945)
科学(83251)
研究(82634)
基金(76266)
(63586)
国家(62961)
科学基金(54887)
社会(52982)
社会科(50363)
社会科学(50351)
(39721)
基金项目(38446)
教育(38323)
编号(34829)
(33479)
自然(32682)
资助(32516)
自然科(31916)
自然科学(31908)
自然科学基金(31374)
成果(30733)
(24222)
课题(24165)
重点(23638)
(22949)
(22661)
(22309)
项目编号(22072)
教育部(21664)
国家社会(21558)
期刊
(90843)
经济(90843)
研究(62053)
(40133)
金融(40133)
中国(38474)
(31939)
管理(26591)
教育(22638)
(21340)
学报(20621)
科学(19911)
大学(17067)
财经(15964)
学学(15503)
经济研究(14738)
技术(14724)
(13718)
农业(13418)
业经(12965)
问题(10777)
(10698)
国际(10446)
理论(10183)
实践(9036)
(9036)
图书(9014)
现代(8475)
世界(8215)
技术经济(7987)
共检索到2925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金融评论  [作者] 董昀  费兆奇  
自2007年次贷危机爆发以来,全球经济与金融持续动荡。当前,美国经济的复苏之路依旧漫长,欧洲债务危机仍在恶化,中国宏观经济也面临新的不确定性。为了应对危机,各国货币当局进行了积极的政策操作,以稳定金融体系、刺激经济复苏。2011年第四季度以来,中国也采取了"预调微调"的货币政策,以保持经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孙雪芬  
现有的金融危机理论主要基于四个角度来阐释金融危机,经历了"由强调宏观因素到强调微观因素,再到宏观因素与微观因素并重"的发展过程。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理论中的重要性也随着理论的发展和研究视角的不同而有不同的体现。本文对金融危机理论中有关货币政策与金融危机关系的研究进行了系统的梳理总结,并作相应述评。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刘迎春  郑春芳  
货币政策的局限性在美国金融危机爆发之后的英国表现尤为突出。英国的货币政策并未按其理论传导机制所述对稳定宏观经济发挥明显作用。文章基于IS-LM-BP模型分析,其主要原因在于对经济预期黯淡导致居民储蓄率上升,消费与投资需求减少,货币政策发挥作用存在较长时滞,以及有限的政府预算导致货币政策缺少财政政策的进一步配合。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陈涛  
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陆荣  王曦  
伴随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深入,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作为当前总需求调节的重要手段,其对经济刺激的效果值得关注。鉴于信贷渠道是我国货币政策的最重要渠道,本文在M-F的模型框架下,引入Bernanke和Blinder(1988)的经典论文的结论,构建我们的经济结构模型。并在该模型指导下建立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以估计经济系统的动态调节特征,并利用脉冲响应函数计算了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对经济的总体拉动效应,进而分析、比较了各渠道的效果。最后基于模型的实证结论,通过权衡货币政策的拉动效应和带来的通胀压力,认为本轮扩张性货币政策将会渐进而平稳地淡出。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肖继五  李沂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已经历两次由国际金融危机所引发的宏观经济紧缩,这表明外源性冲击已成为影响国内经济增长的重要制约因素。实证研究表明,在当前国内经济受到外部冲击而出现紧缩时,货币政策对消费和投资的影响依然显著,但在效果上存在差异。降低利率能长期稳定提高消费增长;而货币供应量扩张仅在五个季度内能显著刺激投资增长,长期基本无效。因此,本文认为现阶段在与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配合拉动内需时,应将带动国内消费增长作为货币政策长期任务,而将提高国内投资作为短期目标。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何德旭  张捷  
金融加速器理论深刻揭示了危机时期金融动荡和经济下滑两者之间反馈循环的微观机制。基于金融加速器理论,通过对各国中央银行在反危机中实施的"超低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在机理以及有效性等进行反思后得知:一方面,货币政策在治理金融危机中担当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另一方面,后危机时代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又极易带来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风险。因此,当金融市场开始恢复或通胀压力显现时,货币政策应进行快速反应,坚持在灵活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框架下,协调经济增长、金融稳定和货币稳定三者之间的关系。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罗洋  
本文回顾了在此次金融危机前全球中央银行所形成的货币政策共识和在金融危机后学界对传统货币政策共识及其政策逻辑的质疑。在此基础上,重点研究了新的货币政策共识以及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几个问题。本文认为,为了重建公众对中央银行的信任,提高货币政策实施效果,学界需要更加深刻地理解金融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关系,最为重要的是要在变动的经济格局中对中央银行的"能"与"不能"形成更为清晰的认识。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孙国峰  
随着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以及近期的货币政策正常化,后危机时代的全球货币政策新框架开始形成。其主要特征:一是货币政策应对金融周期的成本收益分析格局变化,货币政策目标中需要加入金融周期。二是中央银行使用更广泛的货币政策工具以克服金融市场摩擦,特别是调控长期利率。三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重视风险承担渠道。四是更加重视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这有利于最大化本国福利。五是新兴经济体需要在提高汇率灵活性、对跨境资本流动实施宏观审慎政策以及加强货币政策国际协调三方面同时着力才能实现宏观总体平衡。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欧阳志刚  张圣  
文章利用SVAR模型通过利率渠道、价格渠道、货币扩张渠道三种路径分析危机后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的传导路径及效应,实证结果显示,美国货币政策在这三种路径下都会对人民币汇率带来冲击,美联储基准利率和美元指数对人民币汇率波动的冲击效应较为显著,人民币币值的稳定性受到了美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马红霞  孙雪芬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危机与货币政策关系问题成为理论界和决策界研究的热点。其中三个方面的问题成为争论的焦点,即危机前货币政策是否会引发金融危机、危机期间合理的货币政策选择以及危机引发的关于未来货币政策思考。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叶馨蔚  
由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席卷全球,绝大多数经济体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全球经济呈现衰退趋势。为应对金融危机,防止经济进一步下滑,各国根据本国的特点制定了积极的货币政策,并采用各种货币政策工具实现在稳定物价的情况下保持经济增长的政策目标。本文重点比较了中国和日本两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前后货币政策的变化和两国采用货币政策工具的差异,分析了两国运用货币政策工具的特点,并对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伍戈  
目前国际社会关于此次金融危机成因和教训的讨论很多,尤其是二十国集团华盛顿金融峰会以来,各界已经对金融监管、国际金融组织体系、国际货币体系等方面的改革达成了一些共识。本文将主要从货币政策的角度,对此次金融危机前货币政策进行系统性回顾,反思金融危机前的货币政策,并对危机后的货币政策目标进行探讨。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杨玉林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前后,美联储的货币政策调控方式发生了明显变化。从金融危机之前准备金短缺下的公开市场操作调控转变为金融危机之后准备金充裕下的利率走廊与公开市场操作相结合的调控方式。本文详细分析了危机前后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方式的变化情况,这对于理解和预测未来美联储货币政策调控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雪春  
在经济金融全球化背景下,本次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的起因和传导等方面呈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主要发达国家的货币政策在危机管理中起了主导作用,并在利率水平、最后贷款人职能。中央银行直接购买政府债券和国际协作等操作有所突破。但是,如何优化危机管理措施,避免未来的通货膨胀将更具挑战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