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171)
2023(1813)
2022(1541)
2021(1471)
2020(1210)
2019(2702)
2018(2737)
2017(3942)
2016(2069)
2015(2307)
2014(2232)
2013(2165)
2012(2151)
2011(2045)
2010(2587)
2009(2988)
2008(1949)
2007(1579)
2006(1461)
2005(1240)
作者
(6241)
(5082)
(5036)
(4906)
(3321)
(2576)
(2309)
(1951)
(1946)
(1936)
(1850)
(1796)
(1722)
(1661)
(1615)
(1593)
(1524)
(1503)
(1480)
(1457)
(1382)
(1224)
(1223)
(1222)
(1193)
(1189)
(1145)
(1097)
(1096)
(1035)
学科
(8084)
经济(8075)
管理(5740)
(5221)
(4612)
企业(4612)
中国(2933)
方法(2745)
(2716)
金融(2716)
(2556)
(2486)
(2377)
贸易(2375)
教育(2364)
(2317)
数学(2162)
数学方法(2135)
(2034)
(1903)
银行(1900)
理论(1895)
(1842)
(1739)
(1729)
财务(1720)
财务管理(1717)
业经(1706)
企业财务(1656)
(1527)
机构
大学(33631)
学院(32304)
(13494)
经济(13237)
研究(12612)
管理(10022)
中国(9413)
理学(8296)
理学院(8157)
管理学(7978)
管理学院(7899)
(7044)
科学(6981)
(6847)
(6461)
研究所(5772)
财经(5374)
(5347)
师范(5319)
中心(5092)
(4937)
(4829)
经济学(4800)
北京(4603)
(4548)
师范大学(4442)
经济学院(4199)
(4139)
财经大学(4124)
(3917)
基金
项目(18742)
科学(14583)
研究(14467)
基金(13574)
(11730)
国家(11625)
科学基金(9580)
社会(9501)
社会科(8768)
社会科学(8764)
教育(7152)
基金项目(6550)
(6427)
(5881)
自然(5660)
编号(5657)
成果(5581)
资助(5566)
自然科(5541)
自然科学(5538)
自然科学基金(5454)
(4511)
课题(4381)
重点(4376)
(4151)
教育部(4067)
大学(3974)
国家社会(3848)
中国(3842)
(3842)
期刊
(17015)
经济(17015)
研究(11397)
中国(6951)
教育(5779)
(5607)
学报(5411)
管理(4618)
科学(4517)
大学(4354)
(3948)
学学(3905)
(3877)
金融(3877)
财经(3062)
经济研究(2850)
(2716)
国际(2643)
(2606)
农业(2555)
世界(2200)
问题(2026)
技术(1912)
业经(1887)
(1704)
图书(1689)
(1672)
论坛(1672)
(1584)
社会(1575)
共检索到5372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李菲雅  蒋若凡  邓翔  
2007年至今,资本主义国家陆续上演的两场危机让全球经济陷入低谷的同时,也引发了对当前资本主义世界主流指导思想的争论和思考。在一定程度上讲,美国金融危机标志着新自由主义的失败,而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则标志着凯恩斯主义的失效。而对目前由凯恩斯主义思想主导的危机救助方案进行评述,得出结论:后危机时代,无论是新自由主义还是凯恩斯主义都无法使经济政策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都无法对危机免疫。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肖林  任新建  
本文对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演变路径、传导机制、影响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系统总结,对全球主要经济体对金融危机的应对模式进行了归纳,对金融危机的新自由主义本质进行了深刻剖析。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恰当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经济金融平稳健康发展的战略抉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丁晓钦  尹兴  
由美国激进政治经济学学会、美国麻省大学阿姆赫斯特分校经济学系、社会和行为科学学院、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联合举办的世界政治经济学学会第6届论坛于2011年5月27-29日在美国麻省大学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谢长安  丁晓钦  
20世纪70年代末,新自由主义兴起,经济金融化现象出现,随着后来冷战结束,西方金融资本在全球过度扩张,攫取巨额利益,导致了各种问题。2008年,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再次爆发了严重的金融经济危机,此次金融危机后,由于金融寡头的统治根基没有受到实质影响,维护其利益的新自由主义依然占主导地位,西方资本主义在经济金融化基础上又呈现出金融政治化、精英分裂化、民主空壳化、军事扩散化等新特征。文章认为,当前西方愈演愈烈的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等动向,其实质是新自由主义应对新变局而采取的策略,反映了资本主义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困境。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陈人江  
尽管新自由主义被普遍指认为是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并在危机爆发以来遭遇了严峻的挑战,但至今仍然没有消逝,且在部分国家有加强之势。从新自由主义自身的原因来看,它不仅创造了实力强大的政治经济基础,保障了2008年危机之后政治上的屹立不倒,而且体现了资本主义发展规律的必然性。从外部原因来看,新自由主义之后缺乏有力的替代方案。导致凯恩斯国家干预主义产生的经济政治条件目前没有出现,而作为根本替代道路的21世纪社会主义还处于缓慢的探索过程中。以上这些因素,使得未来一段时间内,我们有可能继续面临新自由主义统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李国疆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的基本特征是"可调节的资本主义"。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各国政府的应对政策实质上仍然是凯恩斯主义的国家干预,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但政策选择表现出明显的时代特点,并会对其未来国家干预的政策选择产生显著影响。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使凯恩斯主义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加速融合。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国际金融危机与经济学理论反思"课题组  杨春学  谢志刚  
从理论影响实践政策的角度来看,凯恩斯主义和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此轮各国的救市政策本质上仍然属于凯恩斯主义式的救急方案,并不会改变西方社会中自由市场制度的根本基础。目前共享宏观经济学主流地位的新凯恩斯主义和新古典主义都是自由市场制度的拥护者,各种形态的凯恩斯主义反对的只是自由放任主义形态的市场经济。即使是新凯恩斯主义者对政府使用短期政策目标来管理长期经济增长的智慧也持谨慎态度。通过长期的争论,它们的理论分歧原本就在不断缩小,这次金融危机将会加速它们的理论融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炳炎  
文章回顾了当前的欧洲主权债务危机,分析了其产生的根源,即美国的次贷危机,并从金融化与金融霸权的角度重新审视了新自由主义。研究表明,金融化加速了危机的进程,而金融霸权则使危机具备了全球性质,新自由主义必然会加速资本主义的灭亡。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谊浩  
后凯恩斯主义者认为在典型的两权分离的现代企业制度条件下,企业的目标是多元化的。但企业所有者和经理人的目标函数存在根本差别,所有者更偏好于企业利润目标,而经理人更偏好于企业增长目标。后凯恩斯主义者还区分了经理人资本主义化的企业和金融演化下的股东控制型企业两种模式。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吴先明  
80年代中期,在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50周年之际,一些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曾经断言:“凯恩斯主义已经死亡。”然而,10年过去了,情况又如何呢?现在看来,不是凯恩斯主义已经死亡,而是新自由主义越来越面临着死亡的威胁。凯恩斯主义不仅在西方国家“官方经济学”中逐渐成为制定经济政策的基调,而且在与新自由主义的论战中逐步建立起自己的微观基础和总供给—总需求的分析框架,这与失去了往日的辉煌、愈来愈走进自由放任死胡同的新自由主义恰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伍戈  谢洁玉  
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立足于短期视角,主张通过扩张货币或财政政策进行总需求管理,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成为主要国家走出危机的指导性政策方针。但凯恩斯主义存在特定的理论边界或现实约束条件,具体包括:宽松的货币政策会受到名义利率下限与流动性陷阱的约束;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受到政府既有债务水平及赤字率的限制;如果考虑跨期动态因素,当期过度的投资需求可能引发未来的产能过剩;从结构性视角来看,经济结构的扭曲因素会削弱总量性政策的效果;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之间日益加强的复杂交叉联系会制约宏观政策的实施。鉴于上述约束条件会影响凯恩斯主义在实践中作用的发挥,且当前中国正处于"三期叠加"的转型时期,笔者建议应保持中性...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袁辉  毛顺宇  
后凯恩斯主义认为,在当前的外汇市场上,汇率及其变化主要取决于短期资本流动,而非西方主流理论声称的"根本因素"。经济主体在根本不确定性的环境中,遵循启发式原则形成预期、作出判断、付诸行动,具有从众效应,易发生突然逆转,导致汇率不稳、波动频繁。后凯恩斯主义强调,作为金融市场的一部分,外汇市场与其他金融市场和实体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投资周期的约束造成收入流与支出流、现实收益与预期金融收益、非金融汇率与市场汇率等多个"紧张点",危机将率先以某个"紧张点"断裂的形式爆发,而后通过各种传导路径影响其他市场和整体经济。为此,后凯恩斯主义主张采取适度资本管控、合理引导预期、维护货币主权等措施,尽可能降低汇率大幅波动的不利影响,促进一国经济良性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施星国  卞志村  
本文从凯恩斯流动性偏好理论的形成为出发点,重点介绍了作为资产定价一般理论的流动性偏好,导致内生性货币供给的银行流动性偏好,通货膨胀条件下的流动性偏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