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22)
2023(6696)
2022(5670)
2021(5227)
2020(4399)
2019(10248)
2018(9948)
2017(18400)
2016(9316)
2015(10416)
2014(9907)
2013(9988)
2012(9526)
2011(8500)
2010(9066)
2009(8658)
2008(7518)
2007(6329)
2006(5641)
2005(5160)
作者
(25312)
(21012)
(20872)
(20032)
(13622)
(10055)
(9614)
(7976)
(7945)
(7566)
(7165)
(6974)
(6848)
(6691)
(6508)
(6468)
(6308)
(6019)
(5968)
(5850)
(5261)
(5055)
(4952)
(4809)
(4720)
(4660)
(4633)
(4446)
(4228)
(4101)
学科
(39252)
经济(39207)
管理(24182)
(22718)
(19010)
企业(19010)
方法(14898)
中国(12206)
数学(11925)
数学方法(11756)
(10186)
贸易(10178)
(9976)
(9939)
(9651)
(9254)
金融(9254)
业经(8355)
(7888)
(7607)
银行(7589)
(7356)
理论(7220)
地方(7080)
(6968)
关系(6523)
农业(5926)
(5917)
(5711)
(5335)
机构
大学(131069)
学院(128483)
(58557)
经济(57594)
研究(48776)
管理(47501)
理学(40344)
理学院(39887)
管理学(39198)
管理学院(38938)
中国(38116)
(28041)
(27930)
科学(25463)
(24020)
中心(21857)
财经(21752)
研究所(21401)
(19985)
(18996)
经济学(18633)
(18189)
北京(18056)
(17802)
(17791)
师范(17690)
经济学院(16779)
财经大学(16476)
业大(15651)
(14837)
基金
项目(82591)
科学(66090)
研究(63802)
基金(61336)
(53008)
国家(52577)
科学基金(45022)
社会(42111)
社会科(40040)
社会科学(40029)
基金项目(31409)
教育(29683)
(29606)
自然(26943)
自然科(26390)
自然科学(26383)
(26119)
自然科学基金(25919)
编号(25344)
资助(24712)
成果(22171)
(19582)
重点(19012)
国家社会(18197)
(17932)
课题(17688)
教育部(17466)
(17391)
(16906)
人文(16648)
期刊
(66186)
经济(66186)
研究(44418)
中国(29717)
(20993)
管理(19859)
学报(17761)
教育(17106)
科学(16820)
(16399)
(15850)
金融(15850)
大学(14431)
学学(13118)
经济研究(11947)
国际(11578)
财经(10853)
农业(10779)
(10643)
技术(10064)
(9586)
业经(9371)
问题(8679)
世界(8157)
(6713)
图书(6450)
理论(6236)
现代(5821)
(5804)
论坛(5804)
共检索到210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陈宇峰  
在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的长期和短期特征事实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本文构建了一个多重均衡视角的国际油价变动模型,同时也预测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下国际油价的未来可能走势。本文认为,在未来的二十年内,国际油价的持续上涨已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且,受到全球经济复苏的预期影响、石油资源的供需矛盾日渐突出等因素的冲击影响,国际石油均价在未来的两年内将维持在80美元至100美元区间内震荡。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陈明华  张彦  徐银良  刘华军  
从动态优化、一般均衡视角模拟和检验不确定环境下金融投机因素对国际油价波动的影响作用,使宏观经济模型具有了微观基础和跨期动态视野,对于深入理解国际油价波动态势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通过构建石油消费、石油生产两部门DSGE模型,将包括金融投机在内的各种随机冲击引入其中,并给出均衡条件,然后对约束方程和一阶最优条件进行对数线性化,最后在参数校准的基础上得出国际油价对各种随机冲击的脉冲响应结果。研究结论表明:与生产率冲击、石油消费需求冲击相比,石油金融投机需求冲击对国际油价初始影响效应较大,但冲击持续时间较短;供求因素对国际油价波动具有长期冲击效应,但短期中,金融投机因素则是影响国际油价波动的主导因素...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魏巍贤  高中元  马喜立  
本文构建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来定量研究国际石油价格上涨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国际石油价格上升对我国实际GDP、投资、居民收入和进出口额等主要经济指标均有不利影响;技术进步是抵消国际油价上升的重要工具。最后,本文根据实证结果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王铃茜  欧阳钟民  
2014年以来,国际原油市场不断"熊出没",特别是今年6月下旬以后,原油价格几乎一路走低,大幅跳水,尽数回吐了此前"黄金十年"的牛市涨幅,对国民经济运行产生深刻影响,引起人们对国际原油市场走势的深切关注。据此本文在国际油价波动的背景下,着重对后危机时代国际油价波动态势进行分析,并就当前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结论表明:世界经济复苏放缓、市场有效需求不足、新能源革命引致替代需求、美元升值趋势显著以及国际游资大量撤离大宗商品领域等等成为当前国际油价下跌的主要原因。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吴欣欣  蒋瑛  
本文通过考察国际油价波动影响我国通胀指数变动的传导途径和主要特征,运用Granger因果检验和VAR模型对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我国通胀指数之间的相关性和滞后期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处于传导机制中上游的生产领域所产生的作用较明显,但对处于下游的消费领域并没有明显的影响。最后,本文预测了后危机时期国际原油市场的发展趋势和原油价格的变动走势。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朱新蓉  徐灼  
我们建立了一个包含居民、企业、银行部门的动态一般均衡模型。我们认为,实际利率的变动可以通过影响居民部门的储蓄和消费、企业部门的投资、银行部门的吸存放贷,作用于就业和产出的变化。实际存款利率变动对产出的影响取决于实际储蓄存款对实际存款净利率的弹性:富有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同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上升;缺乏弹性则稳态利率与产出反向变动,存款利率有效上限的取消可能使产出总体下降。实际存款利率市场化导致的产出波动可能具有滞后性和起伏性。实际贷款利率上限的取消,可能会使产出上升。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孔庆龙  高印朝  樊锐  
当代银行危机的发生越来越和各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复杂地交织在一起,难以预测和控制。世界银行的Peter探讨资产价格波动与银行脆弱性二者双向的互动机理,提出了一般均衡模型,找出连接二者的主要因素。他认为在资产价格下降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一个间接、非线性和涉及反馈的过程。但我们认为这不完整,我们认为在资产价格下降和银行危机之间存在两个反馈过程,一个是直接作用于银行资本的即时过程,另一个是Peter所谈的间接过程。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李青婷  葛和平  
汇率波动是影响FDI流入的重要因素。基于1994~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本文构建带有金融危机变量的模型和利用邹氏检验法对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FDI流入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经过实证检验发现,金融危机改变了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与FDI流入之间原有的负相关关系,中国成为外资的"避风港"和外商规避贸易壁垒是后危机时代人民币实际汇率波动有利于FDI流入的两个主要因素。同时,人民币实际汇率的波动更加贴近市场实际汇率水平,会增加FDI的流入,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斯蒂芬·罗奇  
经济危机给亚洲地区带来了什么样的机遇与挑战?我想Gail、Jacob、Laura和我都能认同的一点是,经济危机后亚洲面对的将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外部需求环境,今后的几年中国对此的感受将比现在更加明显。无论美国、欧洲甚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义  余建辉  
基于1992~2011年的出口数据,分别运用出口的二元边际分解方法和修正的CMS模型分解和判别中国纸和纸板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并比较分析金融危机前后中国纸和纸板出口波动影响因素的差异。研究表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纸和纸板出口波动的影响因素、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与金融危机前相似;集约边际和需求规模效应是影响出口波动的主导因素;出口竞争力效应具有较强的正效应;出口结构效应抑制了中国纸和纸板出口的增长。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徐舒  左萌  姜凌  
本文在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DSGE)的理论框架下建立了一个内生R&D投入与技术转化模型,以研究技术扩散对我国经济波动的影响。基于我国1989~2008年的年度数据对模型进行的校准与数值模拟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拟合现实经济波动,能解释现实数据中83.3%的经济波动。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结果显示,技术扩散冲击通过企业R&D投入的内生技术转化,在模型中能解释29.32%的相对经济波动。同时,相对于中性技术冲击而言,技术扩散冲击在长期中使产出和技术存量处在更高的均衡水平上。上述证据表明,技术扩散和R&D投入是我国经济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影响因素。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戴磊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全年增长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表现出了一系列典型化事实,全球范围内金融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大宗商品的重新定义等,决定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再均衡的必然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深度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金三林  
2010年全球经济、我国经济都将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发生深刻调整,中国崛起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会好于2009年,全年有望保持8.5%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刁秀华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世界各国之间的经贸往来越来越密切。许多国家之间开展区域经济合作,东北亚经济圈是由图们江区域经济合作、环黄渤海经济圈、环日本海经济圈等次区域经济合作带动整个区域经济的合作。由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还没有构建区域经济合作机制,因此该区域的合作还处于起步阶段,但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已成为必然趋势。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李清贤  曲绍卫  范晓婷  
世界金融危机导致我国产业结构呈现出淘汰性、转型性和创新性等特点,第二、三产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作为我国就业人员的主体之一,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伴随经济结构的深度变革而波动,尤其是本科毕业生就业率逐渐回升并保持基本稳定,但不同学科类型的毕业生就业差异明显,部分学科门类的硕士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下,产业结构与学科结构间的相关性和互动性规律,要求高校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发展势头,拓宽二级学科内容和范畴,加强重点学科建设和发展特色学科专业等,以改善和实现人才结构和经济结构的协同性发展,进而提升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