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542)
- 2023(8234)
- 2022(6818)
- 2021(6320)
- 2020(5130)
- 2019(11704)
- 2018(11371)
- 2017(20894)
- 2016(10728)
- 2015(12384)
- 2014(12196)
- 2013(12403)
- 2012(12065)
- 2011(11436)
- 2010(11815)
- 2009(11493)
- 2008(10558)
- 2007(9289)
- 2006(8619)
- 2005(8053)
- 学科
- 济(74592)
- 经济(74544)
- 管理(30514)
- 业(27445)
- 方法(24100)
- 企(22066)
- 企业(22066)
- 数学(21543)
- 数学方法(21456)
- 中国(19653)
- 地方(17562)
- 贸(13785)
- 贸易(13776)
- 易(13429)
- 农(12974)
- 地方经济(12949)
- 业经(12727)
- 学(10965)
- 制(10744)
- 财(10505)
- 融(10412)
- 金融(10412)
- 银(9748)
- 银行(9745)
- 行(9543)
- 环境(9443)
- 关系(9141)
- 策(8979)
- 发(8922)
- 农业(8618)
- 机构
- 大学(172901)
- 学院(170716)
- 济(92816)
- 经济(91487)
- 研究(67938)
- 管理(62269)
- 中国(53033)
- 理学(52611)
- 理学院(51971)
- 管理学(51480)
- 管理学院(51110)
- 财(38202)
- 京(36639)
- 科学(34653)
- 所(33648)
- 经济学(31477)
- 财经(30708)
- 研究所(30287)
- 经济学院(28077)
- 经(28068)
- 中心(28030)
- 北京(24207)
- 江(23939)
- 院(23913)
- 财经大学(22749)
- 范(21923)
- 师范(21811)
- 科学院(20902)
- 农(20771)
- 社会(19555)
- 基金
- 项目(103630)
- 科学(83310)
- 基金(78847)
- 研究(78595)
- 家(67674)
- 国家(67209)
- 科学基金(57281)
- 社会(55386)
- 社会科(52813)
- 社会科学(52803)
- 基金项目(39641)
- 省(35600)
- 教育(35150)
- 资助(33180)
- 自然(32712)
- 自然科(31963)
- 自然科学(31954)
- 自然科学基金(31447)
- 划(30857)
- 编号(29160)
- 部(25261)
- 国家社会(24800)
- 成果(24578)
- 发(24415)
- 中国(24060)
- 重点(23568)
- 教育部(22559)
- 人文(21398)
- 发展(21138)
- 课题(21116)
- 期刊
- 济(109953)
- 经济(109953)
- 研究(60644)
- 中国(33894)
- 财(27525)
- 管理(26966)
- 科学(22331)
- 学报(20389)
- 经济研究(19699)
- 农(19555)
- 融(18456)
- 金融(18456)
- 财经(17116)
- 大学(16518)
- 学学(15495)
- 贸(15167)
- 经(15106)
- 国际(14592)
- 问题(14492)
- 技术(14241)
- 教育(13964)
- 业经(13694)
- 世界(13547)
- 农业(13506)
- 技术经济(10599)
- 统计(9159)
- 经济问题(8745)
- 经济管理(8197)
- 业(8169)
- 现代(8124)
共检索到27607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今天的中国不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持有国,还是钢材、汽车、船舶等主要工业品的第一大制造国,也是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原煤等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发展着积极作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幼文
本文分析了30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国际地位的提升,提出中国经济发展与世界经济运行的关系已发生变化,从国家经济发展战略讲,应实施从开放战略到国际战略的升级,即对外经济关系从以国内改革推进经济开放向以国际规划实现经济新的发展转变。
关键词:
开放战略 国际战略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兴荣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涉及原有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及利益分配。东亚经济体主要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再平衡中面临外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和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加剧等诸多挑战。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中国还面临TPP对中国东亚战略带来的冲击。从中长期战略选择来看,中国有必要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通过FDI或加入区域协定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再平衡 东亚经济 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唐海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黎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全球性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并应如何应对?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几点政策建议。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世界经济格局 中国 战略对策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刘大志
在全球经济持续调整的背景下,本文分析了全球经济发展周期重建、发展模式转换、产业转移格局调整以及区域重心迁移等全球形势的转变,并在此基础上从中国的全球发展战略、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升级战略、区域发展格局、要素供给结构和内外市场环境等多个角度考察中国经济发展战略格局的转换。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韩秀申 林帆 白欣禹
2009年,虽然受到全球经济衰退的冲击,但由于国家针对对外经济合作业务的鼓励支持和规范管理力度加大,我国对外承包工程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总体来看我国的对外经济合作仍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当前我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概况根据商务部统计,2009年,我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完成营业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后危机时代 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宋马林
本文使用集成多向的数据包络分析(DEA)的视窗分析方法,根据世界16个主要国家或地区2005-2007年的货物和服务贸易进出口数据开展计量分析,把这些国家的历年数据采用非纵向集成SE-DEA方法计算并求出其投入冗余和产出不足,从各个方面定量分析各国的对外贸易竞争力状况,然后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邢军 谢泗薪
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为研究背景,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环境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外贸环境新特点,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剖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设计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一系列创新策略,提出应从全球学习的视角促进中国贸易发展,即政府、行业、企业上下联手,以全球学习战略为载体,"三位一体"共同破解国际贸易壁垒,构筑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优势。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殷越男
后危机时代的贸易竞争将更趋激烈,贸易摩擦已从传统的商品贸易摩擦转向了广义的经济摩擦。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进口替代新战略直接对我国目前大批量产品出口战略造成冲击。解决这一问题的根本办法就在于将商品出口为主的贸易方式逐步转向对外直接投资,而对外直接投资的关键又在于准确把握国际产业结构调整的趋势,进行全方位的对外直接投资战略设计。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境外投资 战略设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许源丰
对外直接投资在应对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未来储蓄可能出现不足、提高整体科技水平和保障能源资源供给方面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全球金融危机导致世界经济格局新一轮的调整大潮为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跨越式发展带来了历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伊然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的基本出发点,是如何有效应对一个相互依存关系趋于分化、竞争合作格局趋于重构的世界。从当前态势及特征来看,因应于不同行为体对华立场之亲疏、共同利益之宽窄、合作空间之广狭,中国已作出对彼此经济关联的差异化安排。理解当前格局,须着眼于时代主题、国家目标、能力资源、战略选择而探究其内涵。首先,中国正在重新审视现行国际政治经济体系的稳定性,评估其所蕴含发展空间的演化趋向,为可能出现的变动制定预案;其次,新时期中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核心目标在于稳定本国与世界之间的相互依存,平衡经济效率与国家安全,争取长期合作收益的最大化;再次,中国所具备能力资源的正向外部效应及非替代性促成了其在全球经济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地位;最后,中国推动对外经济关系发展的诸般选择,折射出的不仅是经济方面的考量,更有着关乎自主性、安全性的战略内涵。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杨德明
本期"论坛"栏目里我们发表了《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一文,作者对90年代国际经济环境的预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背景、90年代中国对外经济发展战略等作了分析,特别是对前一段我国对外经贸的成就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文章的资料较丰富,有可读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