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23)
2023(5925)
2022(5075)
2021(4907)
2020(4320)
2019(9852)
2018(10288)
2017(18688)
2016(10598)
2015(12597)
2014(12888)
2013(12725)
2012(12064)
2011(10890)
2010(11771)
2009(11806)
2008(11125)
2007(10344)
2006(9394)
2005(8733)
作者
(32518)
(26597)
(26531)
(25376)
(16912)
(12464)
(12198)
(10405)
(9957)
(9781)
(9108)
(8857)
(8809)
(8634)
(8351)
(8085)
(7967)
(7913)
(7838)
(7668)
(6994)
(6661)
(6557)
(6276)
(6103)
(6049)
(5986)
(5848)
(5612)
(5370)
学科
管理(39275)
(35405)
经济(35359)
(31231)
(26960)
企业(26960)
(15140)
方法(14693)
中国(14093)
(13538)
数学(11980)
数学方法(11899)
(10819)
银行(10796)
(10582)
(10260)
(9560)
财务(9512)
财务管理(9477)
(9308)
企业财务(8934)
(8926)
金融(8919)
(8494)
业经(8220)
(7981)
理论(7714)
(7400)
贸易(7394)
(7222)
机构
大学(154747)
学院(154197)
(58724)
管理(57285)
经济(57027)
研究(52660)
理学(45658)
理学院(45106)
中国(44988)
管理学(44488)
管理学院(44151)
(35513)
(34940)
科学(31059)
(28043)
(26017)
财经(25493)
(25120)
研究所(24719)
中心(24088)
(22890)
北京(22806)
(20961)
业大(20718)
(19966)
农业(19788)
师范(19727)
(19086)
财经大学(18646)
技术(18010)
基金
项目(85894)
研究(65958)
科学(64668)
基金(58462)
(50594)
国家(50121)
科学基金(40792)
社会(38366)
社会科(36095)
社会科学(36084)
(33826)
教育(31176)
基金项目(30162)
编号(29047)
(28724)
成果(26170)
自然(25080)
资助(24940)
自然科(24384)
自然科学(24372)
自然科学基金(23911)
课题(21201)
(19273)
重点(19197)
项目编号(18004)
(17923)
(17664)
(17292)
(17001)
教育部(16199)
期刊
(76782)
经济(76782)
研究(51037)
中国(37964)
(30121)
管理(25992)
学报(24009)
(22698)
教育(21390)
科学(21068)
(20220)
金融(20220)
大学(18097)
学学(16683)
农业(14783)
技术(14261)
财经(13160)
业经(12585)
经济研究(11712)
(11403)
问题(10102)
图书(9212)
(8876)
(8755)
理论(8672)
会计(8581)
国际(8156)
现代(7881)
实践(7825)
(7825)
共检索到2614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吕侠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肆意蔓延,发达经济体的经济复苏十分缓慢。与此同时,我国经济增长也从两位数的高速发展阶段下降到中高速增长期,财政收入随之下降,地方债务问题突出,财政支出膨胀,收支矛盾持续加剧,而此状况将会持续较长时期。在如此严峻的财政风险环境中,我国预算管理体系需要进行结构性重造,使其具有抵抗风险的能力,更好服务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及激发社会经济新动能。基于此,本文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预算制度改革现状以及不足之处,进而从强化财政风险管理、建立中期预算框架和完善绩效预算管理三个方面,探讨预算管理体系重塑之路,旨在提升预算管理能力,使之真正成为国家治理能力的主心轴。
[期刊] 改革  [作者]
自2009年6月的情形观察,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2008年8月止的第一阶段突出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当下须着眼"后危机时代"(从现阶段开始系走出危机的第三阶段)世界经济怎样跨越失衡发展的障碍、渐次实现可持续发展。依中国的状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2009年以来应对危机、从容挑战的基本对策,而其中,中国各层级的党政官员围绕这一基本对策的角力过程表明,其考核评价体系亟待重构。重构背景仍然缘于经济趋向。经济发展一般经历要素驱动、资源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阶段。在工业化发端时期,经济学一度争论"财富从哪里来"?话语的重点是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海玉  杨伟  郭凯  
金融危机是历次国际汇率体系变化的导火索。纵观历史,危机过后的国际汇率体系都发生了相应变革。基于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本文着重探究危机后国际汇率体系变化的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危机后,国际汇率体系弹性正逐步扩大。此外,根据上述结论并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议。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华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这场危机发生和蔓延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王茜  
近年来,影子银行的迅速发展带来了高风险的杠杆操作和过度的金融创新,由此也积累了大量的金融风险,影子银行已成为我国目前继地方债问题以外的一个新威胁。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加强影子银行监管的呼声空前高涨,最新的巴塞尔协议第三版从根本上加强了全球资本的标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影子银行运行情况、特点和监管体系进行对比,旨在探究我国在影子银行监管问题上的缺陷,对加强和改进影子银行的监管提出政策建议以期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有所助益。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潘培培  
会计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深入分析我国会计准则体系变迁的特征,研究新会计准则体系变迁对会计人才的能力要求,提出相应的会计人才培养对策,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会计准则的运用效果、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而且有利于推动我国会计准则的国际化进程。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晓娟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天量"增长的信贷投放仍然没有缓解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这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特性。因此,从财务与非财务的视角,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模型构建,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建立有所参考。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坤林  
文章认为,在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难以回避而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入手,不断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以应对中国频频遭遇的贸易摩擦,进而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的反弹复苏,世界能源和环境形势更为严峻。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薛澜  钟开斌  张强  
有效应对危机最为关键的是要构建完善的危机管理体系,以实现整体社会资源的协同运作。在举世关注美国“9·11”事件所造成的冲击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美国的危机管理体系在应对危机中所发挥的积极作用。本文结合“9·11”恐怖袭击事件,从运作机制、特别的机构设置、危机应对网络和社会危机应对能力等四个方面细致地剖析美国现有的危机管理系统。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以"改善世界状况:重思、重设和重建"为主题,与会的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经济界的代表就世界经济恢复前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在为期5天的会程里,"后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王安国  何利辉  
近些年来,伴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我国预算管理改革已初显成效,政府预算透明度有了长足的进展。但是,由于我国处于经济转轨时期,财政管理必然带有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渡性”特征,因此,建立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非常重要。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瑭玮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华尔街金融风暴席卷全球,危机延伸到保险业导致美国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AIG由政府接管,金融危机使得人们更深层次地意识到风险管理对于金融业的重大意义。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方式,其行业自身的风险管理尤为重要。本文借鉴国外保险公司的风险管理策略,并结合我国构建风险管理体系的经验与实际情况,提出关于构建我国保险公司全面风险管理体系的几点建议。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晓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产能过剩呈现出新的特点,表现为:从潜在、阶段性过剩转变为实际和长期性过剩,从低端、局部性过剩转变为高端、全局性过剩,产能过剩问题非常严重。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能过剩的形成既有长期存在的深层次的体制原因,又是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叠加的结果。针对当前严重的产能过剩,本文提出若干产业政策改进建议。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万志宏  曾刚  
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是指银行体系持有的流动性资产数额远远超过日常经营所需水平,具体表现为银行准备金数额大规模增加,银行资产组合中高流动性资产占比增加。作为金融中介,银行体系的流动性囤积阻碍了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传导,成为当前各国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对流动性囤积的解释包括对手方风险、投机性囤积和预防性囤积。就美国现实而言,中央银行过高的流动性供给和私人部门中长期信贷需求不足,以及银行监管要求是产生流动性囤积的主要原因,并且阻碍了货币政策的信贷渠道、利率渠道和汇率渠道传导,导致货币政策效果甚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