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508)
- 2023(11973)
- 2022(9776)
- 2021(8875)
- 2020(7405)
- 2019(16564)
- 2018(16440)
- 2017(31281)
- 2016(17017)
- 2015(19168)
- 2014(19214)
- 2013(19455)
- 2012(18590)
- 2011(16730)
- 2010(17816)
- 2009(17534)
- 2008(17054)
- 2007(15565)
- 2006(14452)
- 2005(13760)
- 学科
- 济(84201)
- 经济(84093)
- 业(77843)
- 企(69572)
- 企业(69572)
- 管理(64332)
- 方法(29617)
- 业经(28903)
- 农(27708)
- 中国(26397)
- 财(26010)
- 数学(21531)
- 数学方法(21395)
- 地方(20588)
- 制(19896)
- 农业(19678)
- 务(18437)
- 财务(18406)
- 财务管理(18380)
- 技术(17761)
- 企业财务(17385)
- 银(15969)
- 银行(15956)
- 行(15534)
- 和(15425)
- 策(15301)
- 贸(15154)
- 贸易(15136)
- 融(15123)
- 金融(15123)
- 机构
- 学院(258068)
- 大学(252830)
- 济(113714)
- 经济(111448)
- 管理(100643)
- 研究(86402)
- 理学(83765)
- 理学院(82902)
- 管理学(82036)
- 管理学院(81522)
- 中国(71974)
- 财(57308)
- 京(54495)
- 科学(47299)
- 所(43716)
- 财经(43569)
- 江(42923)
- 农(40262)
- 中心(39669)
- 经(39208)
- 研究所(38219)
- 北京(35580)
- 州(34585)
- 经济学(33945)
- 范(32855)
- 师范(32605)
- 业大(32239)
- 财经大学(31666)
- 农业(30981)
- 院(30645)
- 基金
- 项目(149527)
- 科学(119001)
- 研究(116777)
- 基金(106826)
- 家(89784)
- 国家(88818)
- 科学基金(77431)
- 社会(75712)
- 社会科(71792)
- 社会科学(71776)
- 省(60201)
- 基金项目(55445)
- 教育(52428)
- 划(48602)
- 编号(48276)
- 自然(46117)
- 自然科(45009)
- 自然科学(44995)
- 自然科学基金(44244)
- 资助(43346)
- 成果(40421)
- 发(37891)
- 业(34263)
- 课题(34014)
- 创(33975)
- 部(33343)
- 重点(33068)
- 发展(31685)
- 展(31164)
- 创新(30856)
- 期刊
- 济(143683)
- 经济(143683)
- 研究(86742)
- 中国(57353)
- 财(46632)
- 管理(44791)
- 农(39586)
- 融(33259)
- 金融(33259)
- 科学(31505)
- 学报(30428)
- 教育(29525)
- 农业(26801)
- 业经(26247)
- 大学(24526)
- 技术(24441)
- 学学(22702)
- 财经(22436)
- 经济研究(22063)
- 经(19434)
- 问题(18998)
- 贸(15729)
- 业(15702)
- 技术经济(15348)
- 商业(14180)
- 国际(13982)
- 现代(13820)
- 世界(13388)
- 经济管理(13192)
- 理论(12543)
共检索到4261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晓芬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 评级机构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虹
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我国对外贸易恢复并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产品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引发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出口产品陷入了贸易摩擦的重围中,而且贸易摩擦越来越波及产业和制度领域。这种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尴尬局面促使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包括技术贸易在内的服务贸易,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促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再跃上新的台阶。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贸易摩擦 技术出口 贸易结构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磊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信用评级 行业监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彭瑞林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礴 付兵红
战略新兴产业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江西省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市场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江西省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文章认为应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在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潮中,新能源成为亮点。由于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技术进步空间、广泛的渗透性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兼容的特点,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产业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因此,新能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及产业规制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新能源 技术创新 产业政策
[期刊] 中国货币市场
[作者]
隋健 潘丽娟
银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就是在保持银行业与实体经济协调发展的前提下,自身资源配置不断趋于均衡合理、金融风险得到有效控制、金融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经济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增强的过程。文章从内外部环境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的推动因素,并从顺应结构调整要求完善信贷业务经营模式,健全资本管理体制,强化全面风险管理机制以及坚持可持续金融创新战略等角度,提出"十二五"时期商业银行可持续发展策略建议。
关键词:
商业银行 可持续发展 资本管理 风险管理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张清正 赵儒煜
黑色旅游的历史源远流长,也是较古老的旅游方式之一,但长期以来并未被人们所重视。近年来,黑色旅游是国外特别是北美地区旅游学界热议的研究领域。不过由于其特殊性与敏感性,国内尚未将黑色旅游作为真正的旅游产品提出来,因而我国黑色旅游的发展起步较晚,学者们的研究成果甚少。黑色旅游作为一种新的旅游方式,具有一些其它旅游资源不具备的特点和优势。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后危机时代经济的特征与趋势,就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和黑色旅游进行了深入阐述,提出了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模式。在此基础上,本文认为以政府为主导构建机制、以产品为根本满足市场、以产业为方式优化结构、以信息为媒介搭建平台是后危机时代我国黑色旅游业发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袁中华 刘小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图摆脱危机所带来的困扰,调整产业结构,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自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到各地方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于金融在新兴产业发展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延杰
文章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及特点、机遇与挑战,提出后金融危时代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选择: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服务外包市场;内外兼顾,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外引内巩",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整体水平;借助金融危机的方向,优化服务包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中国服务"形象。
关键词:
服务外包 产业 贸易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曦 张清正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调整,也预示着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在这一时间窗口,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和谋划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以切合后危机时代发展的态势。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已成为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资源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后危机时代下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碍,通过借鉴国发达国家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色国情,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和谐...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循环经济 中国 对策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张琦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外投资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表现出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在全球金融危机后,对外投资亦然成为我国拉动出口、有效利用外部资源、调整产业结构和推动互利合作的重要推力。当前,在不断深入的全球化发展趋势下,为了适应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要求,谋划企业"走出去"的新方略将成为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走出去” 新特点 对策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江 王丹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企业的国际化,随着风电产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风电行业在面临国外企业挑战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机遇,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在全球化分工、国际金融危机、低碳绿色的背景下,风电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将在分析产业现状、竞争力和行业结构的基础上,探究中国风电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关键词:
风电产业 国际化 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梁晓娟
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期货市场的发展速度和收入不降反增,充分显示了期货市场的避险功能。中国经济逐步对外开放,发展期货市场已成为不二之选。为此,本文详细分析了后危机时代期货业跨业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现实存在的主要障碍,并以此为基础,提出了一些期货业跨业合作的建议和路径选择。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期货市场 跨业合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