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238)
2023(9121)
2022(7702)
2021(6931)
2020(5723)
2019(13130)
2018(13236)
2017(25748)
2016(13530)
2015(15635)
2014(15668)
2013(16214)
2012(15838)
2011(14599)
2010(15435)
2009(14962)
2008(13945)
2007(12450)
2006(11667)
2005(10878)
作者
(41099)
(34064)
(33840)
(32097)
(21617)
(16018)
(15553)
(13108)
(12840)
(12423)
(11661)
(11188)
(10952)
(10946)
(10428)
(10424)
(10016)
(9930)
(9815)
(9798)
(8991)
(8394)
(8306)
(7782)
(7759)
(7653)
(7618)
(7578)
(7015)
(6694)
学科
(68644)
经济(68590)
(38812)
管理(36026)
(26867)
企业(26867)
中国(24668)
方法(21574)
地方(21454)
(20290)
数学(18533)
数学方法(18443)
业经(16836)
(15204)
(14234)
银行(14221)
(13927)
(13734)
金融(13734)
(13541)
贸易(13525)
农业(13379)
(13081)
(12864)
地方经济(12449)
产业(12023)
(11793)
技术(10491)
(10444)
环境(9861)
机构
学院(206802)
大学(205560)
(92564)
经济(90517)
管理(76838)
研究(75080)
理学(63718)
理学院(62994)
管理学(62254)
管理学院(61847)
中国(59556)
(45153)
(44072)
科学(42120)
(38434)
研究所(33985)
财经(33557)
中心(33556)
(33082)
(31388)
(30156)
北京(29879)
(28907)
师范(28679)
经济学(28399)
(27252)
(26637)
业大(26004)
经济学院(25545)
财经大学(24552)
基金
项目(123108)
研究(96493)
科学(96374)
基金(85963)
(72906)
国家(72220)
社会(61996)
科学基金(60903)
社会科(58851)
社会科学(58837)
(49235)
基金项目(44840)
教育(42507)
编号(40801)
(40503)
资助(35046)
成果(34956)
自然(34610)
(33896)
自然科(33690)
自然科学(33682)
自然科学基金(33073)
课题(28853)
发展(28361)
(27889)
重点(27734)
(27296)
(25740)
国家社会(25121)
项目编号(24804)
期刊
(115531)
经济(115531)
研究(70401)
中国(47014)
(30615)
管理(30566)
(30402)
(26702)
金融(26702)
学报(25926)
科学(25729)
教育(24366)
业经(20915)
农业(20624)
大学(20309)
经济研究(18775)
学学(18487)
技术(18326)
财经(16618)
问题(16108)
图书(14641)
(14538)
(13441)
商业(11983)
国际(11928)
理论(10980)
书馆(10884)
图书馆(10884)
技术经济(10837)
(10711)
共检索到34173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杨延杰  
文章分析了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现状及特点、机遇与挑战,提出后金融危时代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选择:抓住机遇,巩固和扩大服务外包市场;内外兼顾,提升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外引内巩",提升我国服务外包人才的整体水平;借助金融危机的方向,优化服务包结构,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加强对外宣传工作,树立"中国服务"形象。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姜荣春  刘绍坚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冲  
后危机时代,驱动国际服务外包发展的因素不但未消,反而强势存在,从而引发服务外包业新一轮的调整和发展。我国服务外包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呈现逆势发展的态势,丰富的低成本人力资源、发达的制造业、良好的政策环境,将引领我国服务外包业离岸和在岸"双轮驱动",价值链将由低端向高端发展。随着服务外包的竞争要素由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向行业优势转变,我国服务外包将走集群化发展之路。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俊  苏晓红  
一、金融危机对世界服务外包市场的总体影响1.全球经济放缓冲击了服务外包市场,高增速略为放缓美国著名咨询研究公司Forrester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美国金融危机对国际信息技术服务外包短期内造成严重打击,而占国际服务外包业务额比重最大的金融服务外包最先受到影响。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袁中华  刘小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图摆脱危机所带来的困扰,调整产业结构,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自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到各地方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于金融在新兴产业发展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邢学杰  
服务外包产业作为智力人才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具有信息技术承载高、附加值大、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吸纳高素质人才就业能力强、国际化水平高等特点。目前,国际间服务贸易的保护壁垒日益加剧,服务外包承接国数量增多,竞争日趋激烈,国内接纳服务外包业务的企业规模普遍偏小,知识产权保护问题频发,服务业务外包风险无处不在,人才培养的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影响我国服务外包产业的发展。因此,采取多种措施积极发展我国服务外包产业,实现我国经济的可持续性和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玉忠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涉及国家根本竞争力、国家安全、国家战略目标实现,影响国家政治地位的产业。本文在分析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点与发展趋势后,提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统筹处理好国家与地方、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产业规划与科技规划、战略性新兴产业与传统产业之间的关系,并就具体策略给出相关建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山红梅  杨乐义  
在金融危机的大潮席卷全球经济之际,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对中国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市场开拓、重点业务选择、企业规模提升、人才培养、品牌塑造等方面探讨了金融危机下中国服务外包产业发展的战略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唐未兵  彭涛  
本文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和发展趋势,论述了超前谋划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路径的机理,在此基础上,就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路径选择提出了作者的若干看法。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鹏  
中国信用卡发展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的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卡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业务制度、内控合规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场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行业监管、风险管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信用卡产业经营发展,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量质并举地推动信用卡产业实现新突破。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陈曦  张清正  
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面临着很多不稳定的因素,既有机遇也有挑战。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增长模式也发生了调整,也预示着经济结构与发展方式的调整。在这一时间窗口,我们需要认真把握和谋划后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方式和路径,以切合后危机时代发展的态势。循环经济作为传统经济模式的根本性变革,已成为节约型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我国资源少、环境形势相当严峻,发展循环经济是在后危机时代下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最好途径。因此,本文阐述了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分析了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阻碍,通过借鉴国发达国家外循环经济发展的经验,结合我国的特色国情,研究并提出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相应的对策,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的和谐...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虹  
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我国对外贸易恢复并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产品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引发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出口产品陷入了贸易摩擦的重围中,而且贸易摩擦越来越波及产业和制度领域。这种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尴尬局面促使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包括技术贸易在内的服务贸易,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促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再跃上新的台阶。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晓芬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