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856)
2023(4341)
2022(3862)
2021(3679)
2020(3458)
2019(7655)
2018(8025)
2017(15409)
2016(8415)
2015(9717)
2014(9826)
2013(10104)
2012(9897)
2011(8944)
2010(9950)
2009(10040)
2008(9158)
2007(8388)
2006(7912)
2005(7462)
作者
(24440)
(19961)
(19526)
(19154)
(12732)
(9428)
(9180)
(7485)
(7444)
(7410)
(6759)
(6653)
(6596)
(6348)
(6331)
(6062)
(5902)
(5839)
(5832)
(5668)
(5318)
(4977)
(4758)
(4651)
(4585)
(4559)
(4543)
(4514)
(4058)
(3861)
学科
(31760)
经济(31707)
管理(26024)
(23414)
(18793)
企业(18793)
(14338)
方法(13689)
中国(13596)
(13464)
银行(13459)
(12935)
数学(12172)
数学方法(12081)
(11711)
(10859)
金融(10859)
(9253)
(8087)
贸易(8073)
(8016)
制度(7914)
(7914)
(7901)
(7190)
体制(6952)
业经(6902)
税收(6827)
(6766)
(6585)
机构
大学(123844)
学院(121719)
(52556)
经济(51239)
管理(44769)
研究(40709)
中国(39143)
理学(36034)
理学院(35658)
管理学(35263)
管理学院(35008)
(31936)
(27156)
财经(23478)
(21078)
(20914)
(20725)
科学(20610)
中心(20237)
北京(18318)
研究所(17710)
财经大学(17333)
(16848)
(16810)
经济学(16335)
银行(15962)
(15863)
(15555)
师范(15454)
人民(14947)
基金
项目(63688)
研究(50738)
科学(49107)
基金(45385)
(37621)
国家(37289)
社会(31813)
科学基金(31215)
社会科(30077)
社会科学(30071)
教育(24064)
(23310)
基金项目(23192)
编号(21929)
成果(20459)
(20139)
资助(19617)
自然(18026)
自然科(17556)
自然科学(17549)
自然科学基金(17249)
(15690)
课题(15477)
(14395)
重点(13992)
项目编号(13957)
教育部(13833)
(13220)
人文(13105)
(12955)
期刊
(64983)
经济(64983)
研究(45994)
中国(28338)
(25355)
金融(25355)
(24969)
管理(18529)
教育(15348)
学报(14584)
(14542)
科学(13365)
财经(12327)
大学(11803)
学学(10649)
(10528)
经济研究(10496)
业经(10249)
技术(9603)
问题(9105)
(8965)
农业(8803)
理论(8735)
国际(8047)
实践(7987)
(7987)
图书(7346)
会计(6892)
(6701)
商业(6147)
共检索到2140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磊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占硕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征信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监管新举措,加强征信监管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也积极采取自我改进措施。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积极借鉴,认真研究。当前,关键是要通过加快信用评级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确立独立统一的监管主体、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等措施,以建立健全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发挥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后发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信用评级机构看作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美国证监会(SEC)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监管方向和监管政策是当今讨论的重点,反映了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动态。文章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SEC和IOSCO的信用评级监管准则及其对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启示。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华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这场危机发生和蔓延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金融危机与动荡的驱使下被动进行的,成本高且容易陷于"路径依赖"的困境,应当避免重走美国"危机驱动"式改革的老路,积极主动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已有的经验,尽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框架。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文杰  
市场准入制度的缺失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诱因之一。经历金融危机洗礼的各国监管当局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准入环节的监管。对于我国而言,市场准入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加剧了市场的过度竞争,严重制约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和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应立足实际,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尽快构建以注册制和限制性外资准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制度。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创新是金融体系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表面上看是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的中国股灾,但实质上是由于监管者对创新的应对不够。尤其是由技术驱动带来的金融创新,往往游离于传统监管之外,面对传统监管制度以及手段较为落后的情况,推动监管改革理论的创新势在必行。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建生  吴清  周长富  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园园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刘凤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信用评级将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金融中介服务。我国的信用评级行业发展至今初具规模,但在监管方面仍存在诸多问题,我们应该借鉴次贷危机后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监管经验,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我国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以保障信用评级行业能够充分发挥其功能优势,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稳定、有序地发展。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晓芬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强  张宝  
次贷危机爆发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评级机构未能及时向投资者提示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潜在风险是其原因之一。信用评级机构在次贷危机中不但没有起到"社会监管者"的作用,还推波助澜使金融市场更加动荡,这促使我们重新思考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问题。回顾美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历史变迁,指出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中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建议,这对加强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促进评级行业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刘久彪  马广珺  
国外知名评级机构在美欧债务危机中的不良表现,我国评级行业社会公信力不足的事实,使得制定规范的信用评级监管政策成为摆在我国监管机构和学者面前的一个严峻课题。根据我国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现状,本文从市场准入监管、业务行为监管两个方面,探讨了对评级机构的业务条件、身份条件、市场退出机制、内部治理、信息披露、利益冲突防范、评级结果公布等进行规范的政策设计,将对我国评级行业的健康发展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艳红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原有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诸多缺陷。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加快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标准的修订步伐。《巴塞尔协议Ⅲ》于2010年11月12日在G20首尔峰会上通过。国际社会旨在通过对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构建起长期稳定的银行体系,最大限度避免危机的再度发生。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变化分析研究,可以把握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为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提供思路。银行业监管标准的新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