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2)
- 2023(7029)
- 2022(5838)
- 2021(5727)
- 2020(4765)
- 2019(10717)
- 2018(10674)
- 2017(18838)
- 2016(10300)
- 2015(12014)
- 2014(11971)
- 2013(11813)
- 2012(11197)
- 2011(10544)
- 2010(10847)
- 2009(10548)
- 2008(9455)
- 2007(8159)
- 2006(7291)
- 2005(6743)
- 学科
- 济(42005)
- 经济(41950)
- 管理(25967)
- 业(21752)
- 方法(17221)
- 企(16717)
- 企业(16717)
- 中国(16575)
- 数学(15387)
- 数学方法(15308)
- 制(11417)
- 贸(11189)
- 贸易(11181)
- 农(11075)
- 易(10974)
- 财(10506)
- 银(9950)
- 银行(9928)
- 行(9655)
- 融(9645)
- 金融(9638)
- 学(9257)
- 体(8780)
- 业经(7716)
- 农业(6573)
- 关系(6551)
- 理论(6262)
- 教育(6200)
- 体制(6022)
- 策(5965)
- 机构
- 大学(150794)
- 学院(147460)
- 济(67763)
- 经济(66572)
- 研究(60453)
- 管理(50184)
- 中国(49276)
- 理学(41859)
- 理学院(41311)
- 管理学(40725)
- 管理学院(40426)
- 科学(34192)
- 京(33716)
- 财(31688)
- 所(31257)
- 研究所(28377)
- 中心(26440)
- 农(26024)
- 财经(24588)
- 经(22680)
- 经济学(22473)
- 北京(22125)
- 院(21921)
- 江(21709)
- 农业(20289)
- 经济学院(20148)
- 业大(19987)
- 范(19759)
- 师范(19538)
- 财经大学(18323)
- 基金
- 项目(94564)
- 科学(73875)
- 研究(70267)
- 基金(69916)
- 家(62277)
- 国家(61819)
- 科学基金(50805)
- 社会(45922)
- 社会科(43499)
- 社会科学(43492)
- 基金项目(35293)
- 省(33048)
- 教育(32321)
- 自然(30510)
- 自然科(29829)
- 自然科学(29814)
- 划(29630)
- 资助(29510)
- 自然科学基金(29323)
- 编号(27066)
- 成果(23998)
- 部(22808)
- 重点(21857)
- 中国(21595)
- 国家社会(20459)
- 发(20458)
- 课题(20084)
- 教育部(19550)
- 创(19046)
- 性(18647)
共检索到24063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刘云华
由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本质上是一场信用危机,国际信用评级体系的缺陷在这场危机发生和蔓延过程中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波助澜"作用。本文在分析国际信用评级体系存在的缺陷基础上,探讨了中国信用评级体系发展面临的困境,从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提出了完善中国信用评级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国际金融危机 信用评级 经济金融安全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磊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信用评级 行业监管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园园
美国次贷危机证明了信用评级在现代金融体系中的关键作用,一旦信用评级出现问题,将给整个金融系统造成严重冲击。信用评级是金融行业标准制定者,是整个行业的战略制高点,更与国家金融主权和经济安全密切相关。金融危机后各国纷纷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及信用评级业的监管。基于金融安全的考虑,我国亟需完善信用评级法律制度,大力扶持本土信用评级行业发展。
关键词:
信用评级 法律制度 安全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鹏
中国信用卡发展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的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卡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业务制度、内控合规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场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行业监管、风险管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信用卡产业经营发展,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量质并举地推动信用卡产业实现新突破。
[期刊] 征信
[作者]
梁晓娟
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后,"天量"增长的信贷投放仍然没有缓解一直困扰着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融资难题,这源于中小企业自身的融资特性。因此,从财务与非财务的视角,构建中小企业的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层次分析法对各指标权重进行模型构建,以期对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建立有所参考。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魏鹏
信用卡资产证券化对美国信用卡危机的爆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与美国相比,我国信用卡产业总体运行状况良好,并未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市场拓展速度不断加快,风险控制要求更高,外包经营需求显现。但由于多种不稳定因素依然存在,产业发展之路并不平坦。各银行在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信用卡业务发展中,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密切加强与有关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借助后台业务外包加速产业价值链整合,促进国内信用卡产业健康发展。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坤林
文章认为,在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难以回避而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入手,不断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以应对中国频频遭遇的贸易摩擦,进而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的反弹复苏,世界能源和环境形势更为严峻。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 能源安全 战略体系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何传添 郭好杰
2008年美国爆发金融危机以来,中国-新加坡双边贸易受到较大冲击。主要原因是两国双边贸易结构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贸易商品结构比较单一、服务贸易所占比重低、双边贸易关联度呈现下降趋势及产业内贸易过于集中等。为此,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如何优化双边贸易结构,推进两国贸易发展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期刊] 征信
[作者]
姜楠 希莫
2008世界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人们重新认识到信用评级对国家金融安全和经济安全的重要性。金融危机中,由于信用评级机构推波助澜的行为表现,导致金融危机范围的扩大和深化,致使信用评级机构声誉大幅下降。在信用评级机构声誉资本机制存在失灵现象的情况下,应以声誉资本理论为基础,对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进行分析,并通过转变信用评级机构监管模式、加强对发行方付费利益冲突监管、科学确定信用评级机构准入和退出标准、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自律机制,重建信用评级机构的声誉资本。
[期刊] 征信
[作者]
占硕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征信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监管新举措,加强征信监管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也积极采取自我改进措施。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积极借鉴,认真研究。当前,关键是要通过加快信用评级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确立独立统一的监管主体、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等措施,以建立健全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发挥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后发优势。
关键词:
征信 信用评级 监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信用评级机构看作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美国证监会(SEC)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监管方向和监管政策是当今讨论的重点,反映了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动态。文章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SEC和IOSCO的信用评级监管准则及其对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启示。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冬梅
全球金融危机对国际金融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冲击和破坏。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金融监管有效性问题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入手,对我国金融监管存在主要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提高金融监管有效性的措施,最后对国际金融监管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有效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谢海玉 杨伟 郭凯
金融危机是历次国际汇率体系变化的导火索。纵观历史,危机过后的国际汇率体系都发生了相应变革。基于2009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汇率制度分类方法,本文着重探究危机后国际汇率体系变化的新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危机后,国际汇率体系弹性正逐步扩大。此外,根据上述结论并结合中国国情,本文提出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建议。
[期刊] 改革
[作者]
自2009年6月的情形观察,全球金融危机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2008年8月止的第一阶段突出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当下须着眼"后危机时代"(从现阶段开始系走出危机的第三阶段)世界经济怎样跨越失衡发展的障碍、渐次实现可持续发展。依中国的状态,"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是2009年以来应对危机、从容挑战的基本对策,而其中,中国各层级的党政官员围绕这一基本对策的角力过程表明,其考核评价体系亟待重构。重构背景仍然缘于经济趋向。经济发展一般经历要素驱动、资源驱动、创新驱动和财富驱动等四个阶段。在工业化发端时期,经济学一度争论"财富从哪里来"?话语的重点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