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12)
2023(3532)
2022(3119)
2021(2963)
2020(2568)
2019(5888)
2018(6039)
2017(10600)
2016(5728)
2015(6316)
2014(6337)
2013(6255)
2012(6065)
2011(5481)
2010(6151)
2009(6155)
2008(5042)
2007(4314)
2006(3891)
2005(3619)
作者
(15699)
(12681)
(12618)
(12051)
(8394)
(6133)
(5980)
(4882)
(4784)
(4584)
(4414)
(4369)
(4163)
(4059)
(3993)
(3906)
(3812)
(3666)
(3638)
(3619)
(3177)
(3103)
(3056)
(2989)
(2898)
(2892)
(2884)
(2856)
(2587)
(2518)
学科
(19022)
经济(18990)
管理(15181)
(14373)
(12465)
企业(12465)
(9590)
金融(9590)
(8521)
银行(8512)
方法(8418)
(8249)
(7588)
(7044)
数学(6735)
数学方法(6657)
(6406)
贸易(6402)
(6269)
中国(5993)
(4641)
业经(4433)
世界(4316)
(4251)
财务(4237)
财务管理(4220)
(4196)
体制(4139)
企业财务(4043)
理论(3999)
机构
大学(78487)
学院(76447)
(32817)
经济(32058)
研究(27998)
管理(27824)
中国(26028)
理学(22838)
理学院(22547)
管理学(22281)
管理学院(22112)
(17974)
(16826)
科学(14698)
(14232)
中心(13752)
财经(13451)
研究所(12648)
(12384)
(11706)
北京(11052)
(10695)
(10382)
师范(10306)
(10298)
财经大学(10282)
经济学(10265)
(10236)
银行(9715)
(9606)
基金
项目(45873)
科学(35820)
研究(35176)
基金(33444)
(28792)
国家(28569)
科学基金(23927)
社会(22212)
社会科(21050)
社会科学(21044)
基金项目(17208)
教育(16711)
(16185)
自然(14678)
(14533)
自然科(14357)
自然科学(14354)
编号(14283)
资助(14125)
自然科学基金(14097)
成果(13116)
(11284)
重点(10408)
课题(10200)
教育部(9911)
(9909)
项目编号(9425)
(9332)
(9319)
国家社会(9227)
期刊
(36425)
经济(36425)
研究(26121)
中国(16547)
(16450)
金融(16450)
(13830)
管理(10992)
学报(10188)
教育(9766)
(9637)
科学(9268)
国际(8530)
大学(8204)
学学(7523)
(6936)
财经(6561)
农业(6552)
世界(5849)
经济研究(5827)
(5580)
技术(5073)
问题(4768)
(4626)
理论(4403)
业经(4349)
实践(4023)
(4023)
会计(3866)
(3777)
共检索到13069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郑秀君  
次贷危机后,各国金融监管部门都把信用评级机构看作社会监管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而美国证监会(SEC)和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监管方向和监管政策是当今讨论的重点,反映了国际信用评级监管动态。文章旨在分析次贷危机发生前、后SEC和IOSCO的信用评级监管准则及其对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启示。
[期刊] 征信  [作者] 唐德鑫  
美国信用评级监管制度的发展与改革很大程度上是在金融危机与动荡的驱使下被动进行的,成本高且容易陷于"路径依赖"的困境,应当避免重走美国"危机驱动"式改革的老路,积极主动地结合我国国情、借鉴各国已有的经验,尽快推动建立和完善信用评级监管制度框架。
[期刊] 征信  [作者] 金文杰  
市场准入制度的缺失被认为是信用评级机构功能异化的诱因之一。经历金融危机洗礼的各国监管当局纷纷制定或完善监管立法,加强对信用评级市场准入环节的监管。对于我国而言,市场准入制度的不科学、不合理加剧了市场的过度竞争,严重制约我国信用评级市场培育和信用评级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应立足实际,综合考量各种因素,尽快构建以注册制和限制性外资准入政策为主要内容的信用评级市场准入制度。
[期刊] 征信  [作者] 钟磊  
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等国家和地区纷纷出台改革措施,加强对信用评级行业的监管。通过剖析信用评级监管的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以后危机视角下信用评级业国际监管改革为鉴,重新审视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现状,提出适合我国信用评级行业发展的监管政策及建议。
[期刊] 征信  [作者] 占硕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美、欧、日等征信业发达国家纷纷出台监管新举措,加强征信监管成为国际社会的广泛共识。穆迪、标准普尔、惠誉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在监管部门和公众舆论的压力下,也积极采取自我改进措施。在这一形势下,我国应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高认识,积极借鉴,认真研究。当前,关键是要通过加快信用评级相关法规制度建设、确立独立统一的监管主体、完善信用评级机构认可制度等措施,以建立健全我国信用评级监管体系,发挥我国信用评级监管的后发优势。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胡文莲  孙哲  肖瑞婷  
在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并波及全球的金融危机中,标普、惠誉、穆迪这些有着多年信用评级历史的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的表现受到社会各方的质疑,也暴露出国际信用评级业在竞争格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党宇峰  
金融监管的缺失是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后危机时代,欧美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和措施。文章在分析本轮监管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英国、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这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郭伟  刘扬  
危机总是鞭策着人们自我审视的步伐,次贷危机和主权债务危机,让世界见证了金融创新编织的海市蜃楼的幻灭,也暴露了欧洲银行业的诸多问题。在此背景下,欧盟和法国开始重新反思现有金融监管制度的重大缺陷,作为全球金融改革的前锋,欧盟和法国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未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新航标。本文主要介绍近期欧盟与法国金融监管的新变化以及带给我们的关于金融监管方面的启示。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继志  
金融危机后期,美欧各国加快了金融监管改革步伐,对金融监管框架作出了重大调整,对监管权力进行了重新配置。防范和控制系统性风险、重视反周期监管、加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建设、加强消费者利益保护等新的监管内容值得关注。中国应借鉴国际金融监管改革经验,在系统性风险防范、加强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监管、保护消费者利益等方面推进金融监管体制不断完善。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陈华  赵俊燕  
近日,高盛集团被控欺诈案,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将金融监管改革推向一个新的讨论高潮。金融危机后,各国政府重新认识到金融监管的重要性,一系列的金融监管改革方案陆续出台,一些争议也随之而来。实际上,在金融危机爆发时,金融业人士均认识到了金融监管的重要性,国际社会对已有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甚至批评不绝于耳,寻求变革的努力也从未停止过,但鉴于此前刺激全球经济复苏的紧迫性,金融监管改革没有正式全面展开。后危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姜影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亦对法国金融市场造成了巨大冲击。法国传统的分业监管模式的弊端也在金融危机中暴露无遗,这促发了法国政府全方位改革金融监管体制的决心。这些改革主要围绕调整传统严格的分业监管模式、扩大金融监管机构监管权限两大主轴。对于分业监管模式的改革体现出法国正在从按领域分类的监管向以目标为目的的监管模式发展,为包括我国在内的采取分业监管模式的国家提供了可兹借鉴的样本。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光  
2008年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表现之一是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由独立机构向政府参与的变革趋势。独立机构监管模式源于行政机构独立的理念,有利于在专业判断基础上做出监管决策、保证金融政策连续性以实现长期监管目标。金融危机反映出金融监管机构"集体失败"、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监管俘虏"现象和"公众关注"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注重政府参与机制表现为深化政府参与程度、拓宽政府参与范围、监管权力多样化及机构整合。该机制面对的风险包括择机决策、公众反对意见及游说影响等,但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增进社会福祉,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应予提倡。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方平  
"次贷危机"引发了美国对其金融监管体系及其监管理念的反思。2009年6月美国财政部公布《美国金融监管改革计划》,详细地阐述了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核心目标和内容,并折射出美国金融监管理念的转变。本文在对美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原因和内容深入分析的基础上,借鉴和参考美国金融监管改革中的经验,提出了改革和完善中国金融监管体系的建议。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赵静  
美国资产证券化监管漏洞是次贷危机爆发的重要原因之一。次贷危机爆发后,美国制定了新金融监管法案,针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提出很多改革措施,包括改革监管机构、加强对资产证券化的监管以及加强对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等。这对我国正在开展的资产证券化业务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是我国资产化市场很不发达,无需跟风进行监管改革;二是应关注系统性风险,健全和完善金融体系;三是加强金融机构资产负债管理,完善内控。
[期刊] 西南金融  [作者] 梁亭亭  
作为集中型证券监管典范的美国模式具有机构独立性强、立法司法力度大、原则宗旨鲜明等整体优势,在次贷危机中也暴露出监管意识放松、监管漏洞显现和敏感度缺失等弊端。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应从中得到启示,树立弱化政府监管的理念,确立证监会的合理主体地位,针对证券市场新发展做好监管准备。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