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444)
2023(3888)
2022(3235)
2021(3160)
2020(2816)
2019(6329)
2018(6392)
2017(10526)
2016(6265)
2015(7354)
2014(7416)
2013(7431)
2012(7100)
2011(6293)
2010(7282)
2009(7640)
2008(7077)
2007(6603)
2006(6214)
2005(6128)
作者
(18440)
(15028)
(14879)
(14633)
(9914)
(7161)
(6938)
(5864)
(5819)
(5708)
(5265)
(5248)
(5248)
(5038)
(4793)
(4678)
(4484)
(4452)
(4445)
(4426)
(4008)
(3743)
(3678)
(3634)
(3599)
(3443)
(3384)
(3382)
(3213)
(2968)
学科
管理(30389)
(22555)
(21525)
企业(21525)
(20684)
经济(20654)
(10830)
(8440)
(7705)
财务(7671)
财务管理(7649)
企业财务(7233)
中国(7198)
(7180)
银行(7177)
方法(7107)
(6732)
(5954)
(5892)
金融(5892)
理论(5707)
业经(5552)
(5411)
(5313)
教育(5297)
(5271)
(4943)
制度(4942)
数学(4793)
数学方法(4712)
机构
大学(87909)
学院(86097)
管理(34063)
(31500)
经济(30385)
研究(29010)
中国(27719)
理学(25495)
理学院(25156)
管理学(24843)
管理学院(24613)
(21279)
(20523)
(17683)
科学(15971)
中心(15087)
(14978)
财经(14233)
(13947)
北京(13583)
(12894)
研究所(12719)
(12710)
(12165)
师范(12073)
(11727)
(11456)
银行(11041)
人民(10614)
(10378)
基金
项目(43502)
研究(34387)
科学(33374)
基金(30115)
(25276)
国家(24989)
科学基金(21346)
社会(20142)
社会科(18884)
社会科学(18876)
教育(16969)
(16543)
基金项目(14992)
编号(14805)
成果(14385)
(14111)
自然(13452)
资助(13266)
自然科(13115)
自然科学(13112)
自然科学基金(12888)
课题(11202)
(9872)
重点(9714)
(9706)
(9528)
项目编号(9512)
大学(8743)
教育部(8705)
(8281)
期刊
(47518)
经济(47518)
研究(32678)
中国(26975)
(20764)
管理(18409)
教育(15739)
(15249)
金融(15249)
学报(11650)
科学(11119)
(10450)
大学(9432)
技术(8645)
学学(8147)
财经(7939)
图书(7793)
会计(7088)
(6914)
经济研究(6237)
业经(6210)
书馆(6174)
图书馆(6174)
财会(6040)
农业(6024)
(5487)
问题(5382)
(5170)
理论(4791)
(4773)
共检索到16749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圆  
一、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监管缺陷要求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机构监管真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建生  吴清  周长富  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封延会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臧敦刚  
后危机时代,保险业的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立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理论,将其具体运用于保险业中,分别从保险业务的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大而不能倒"效应以及银行业、证券业对保险业的传染效应等方面分析保险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最后针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提出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包琼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保险业也亟需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保险业呈现出的新特点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提出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推动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海  
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危机及目前治理的困境已经成为次贷危机检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近30多年发展,宏观审慎逐渐成为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新框架,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监管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逆周期监管工具及改革最后贷款人制度等。我国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以代替金融稳定,完善系统性风险治理的监管工具。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在金融监管改革中均赋予了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管理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张立勇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发生以来,国际社会普遍认识到,针对单个金融机构的市场自律和微观监管的不足越来越明显,并开始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及框架进行探索。国际金融组织、G20峰会和各国货币及金管当局都对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程炼  
最近的一段时间可谓中国金融体系的多事之秋,各种"状况"纷至沓来,企业、投资者、金融机构和金融监管当局都面临着严峻的考验。从"去杠杆"、资管新规到P2P风险处置,我们都看到长期与短期、时间与空间、经济与金融等各个维度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也更加认识到金融监管时刻如履薄冰的状态。与此同时,金融风险及其政策应对的复杂性也让我们不得不再次重温金融监管的一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其中之一就是宏观审慎政策。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杨晓奇  
本文提出结合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和蒙特卡洛(Monte Carlo)模拟方法构造宏观压力测试模型,以我国主要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作为评估银行系统稳定性的指标,定量评估宏观经济因素波动及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对我国银行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结果显示:经济衰退情景下,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会随着宏观压力情景严重程度而上升,但国家宏观调控措施对银行体系不良贷款率的下降影响显著。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中国经济增长与宏观稳定课题组  张平  刘霞辉  张晓晶  李成  常欣  
本文尝试从国际的、省际的分析以及动态的视角来总结和展望中国的宏观调控。文章首先通过经验分析,对经济波动与宏观调控进行国际比较,突出中国宏观调控的特色。接下来,通过省际分析进一步揭示中国特色宏观调控及其与主流经济学反思所形成的交集,特别是结构性调控作为"中国经验"的意义。最后是对未来中国宏观调控的展望,指出后危机时代中国宏观调控的新思维可概括为:1)把握宏观调控的主线:突出供给管理,加快结构调整;2)完善宏观调控的基础:推进市场化改革,减弱政府性驱动;3)转移宏观调控的重心:从工业化到城市化;4)拓宽宏观调控的视野:关注世界发展的中国因素,加强国际政策协调。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涛  王忠生  
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宏观经济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22年以来,我国政府持续释放积极信号,推出一揽子稳地产的综合政策,综合运用多样化的政策手段,强化房地产领域金融风险的防范与应对。2023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有效防范化解优质头部房企风险,改善资产负债状况,防止无序扩张,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发展”,凸显了在我国当前形势下,加强房地产金融宏观审慎管理、防范化解房地产金融风险的难度和重要性。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全球金融危机后,欧美英等国家和地区积极推动金融监管改革,赋予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从理论上分析,加强中央银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是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和有效实施货币政策的需要。构建我国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框架,应明确中央银行履行宏观审慎监管职能的法律地位,赋予其开发、使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的权力,并建立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的协调机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