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544)
- 2023(6822)
- 2022(5758)
- 2021(5534)
- 2020(4503)
- 2019(10537)
- 2018(10208)
- 2017(19049)
- 2016(9898)
- 2015(11316)
- 2014(11003)
- 2013(11222)
- 2012(10776)
- 2011(9852)
- 2010(10219)
- 2009(9876)
- 2008(8983)
- 2007(7734)
- 2006(6906)
- 2005(6426)
- 学科
- 济(50778)
- 经济(50743)
- 业(27124)
- 管理(26469)
- 方法(21435)
- 企(21206)
- 企业(21206)
- 数学(19394)
- 数学方法(19294)
- 中国(16784)
- 贸(13653)
- 贸易(13644)
- 易(13452)
- 农(11665)
- 财(10333)
- 地方(8929)
- 融(8898)
- 金融(8898)
- 制(8879)
- 业经(8877)
- 银(8601)
- 银行(8593)
- 行(8360)
- 农业(7859)
- 策(7660)
- 学(7547)
- 关系(7473)
- 出(7197)
- 发(6868)
- 划(6788)
- 机构
- 大学(148660)
- 学院(145777)
- 济(75470)
- 经济(74485)
- 研究(57999)
- 管理(53849)
- 中国(45911)
- 理学(45855)
- 理学院(45310)
- 管理学(44860)
- 管理学院(44546)
- 财(32306)
- 京(32040)
- 科学(29878)
- 所(28485)
- 财经(26040)
- 研究所(25833)
- 经济学(25624)
- 中心(24159)
- 经(24082)
- 经济学院(23166)
- 北京(21124)
- 院(20768)
- 江(19599)
- 财经大学(19563)
- 农(19004)
- 范(18908)
- 师范(18800)
- 科学院(17509)
- 研究中心(16469)
- 基金
- 项目(92198)
- 科学(74322)
- 基金(70931)
- 研究(69337)
- 家(61672)
- 国家(61260)
- 科学基金(51994)
- 社会(48210)
- 社会科(45996)
- 社会科学(45989)
- 基金项目(35450)
- 教育(31802)
- 自然(30699)
- 省(30692)
- 资助(30206)
- 自然科(30032)
- 自然科学(30025)
- 自然科学基金(29575)
- 划(27505)
- 编号(25715)
- 部(23185)
- 中国(22268)
- 成果(22008)
- 国家社会(21795)
- 重点(21302)
- 发(20860)
- 教育部(20598)
- 人文(19174)
- 创(18650)
- 课题(18438)
共检索到23000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包诗若
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给全球贸易扩张和经济增长造成了重大冲击,中国作为全球性贸易大国不得不在危机中启动强制性的贸易平衡调整,以促进全球经济的企稳复苏。然而,随着危机恐慌期的渡过和后危机时代的到来,全球经济的梯度复苏反而推动了贸易失衡的扩大,国际贸易摩擦全面加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2010年11月召开G20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茉楠
全球分工(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失衡、全球化资本流动以及美元霸权是全球失衡的根源。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是对全球分工体系中的贸易分工和金融分工严重失衡的一次总调整。从失衡到再平衡的过程是一个成长的过程,未来全球经济将进入结构调整期。在新的历史节点上,中国必须将反周期政策和纠正失衡的结构性调整结合起来,培育中国内生增长的新动力,通过产业轮动与区域轮动启动新一轮经济景气周期。
关键词:
经济增长 金融危机 分工失衡 产业轮动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李春顶
我国经济增长面临结构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挑战,需要多渠道获得先进和适用技术,其中技术进口是后发国家提高技术水平并实现赶超的重要方式。因此,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必须加强技术进口,尽快制定进口战略,完善进口体系。本文从我国技术进口的现状出发,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的经验,提出了我国技术进口的"十项对策"。
关键词:
技术进口 战略措施 “后危机时代”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张平 戴磊
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增长依然强劲,以投资为代表的扩张模式将延续传统增长动力,全年增长仍可维持在潜在增长水平之上。另一方面,强力的宏观政策激励后,资产泡沫与通货膨胀阴影挥之不去,系统性风险逐步加大,但不至于失控,2011年通胀风险在货币继续正常化条件下将有所回落。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表现出了一系列典型化事实,全球范围内金融货币和实体经济的分离、大宗商品的重新定义等,决定了发达国家与新兴市场国家之间再均衡的必然性。在此大背景下,中国经济结构的再均衡过程应该更集中在机制、体制和供给政策,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城市化和服务业的深度发展,探索一条可持续的增长之路。
关键词:
通货膨胀 政策正常化 后危机时代 城市化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贾彩彦
后危机时代,如何才能拉动经济增长是各国面临的主要问题。美国提出了新能源计划,中国提出推动城镇化。学界也出现了不同的观点,有的重提熊彼特的理论,主张靠企业家的创新来推动经济增长,有的则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还是要以城市化作为基本推动力。靠创新还是城镇化?该文通过经济增长动力选择的历史比较,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路径应选择在创新前提下以新技术、新能源来推动城镇化。
关键词:
创新 城镇化 经济增长 后危机时代 比较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孙宇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渐渐平息,国际经济正逐步步入到后金融危机时代。在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体遇到的国内难题,必将以各种形式表现为国际间经济利益的冲突。中国作为在危机中率先崛起的经济体,选择适当经济政策促进国际收支平衡,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控作用,不仅对中国经济,甚至对世界经济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后危机 国际收支 国际收支失衡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燕生
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低成本竞争优势转型、加工贸易生产体系转型、模仿创新模式转型、外贸增长方式转型、东亚区内贸易格局战略性调整、外贸激励机制转型等六种压力。建议采取五种途径转变外贸增长方式:1.研究制定持续提升外贸增长效益和质量的约束性指标体系;2.重点扶持从事一般贸易的民营中小企业的发展,鼓励本土企业参与加工贸易生产体系;3.大力发展东亚区内贸易和相互投资,推动人民币区域化;4.积极开拓新兴贸易和投资市场;5.大力发展零部件贸易体系。
关键词:
外贸增长方式 转型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若谷
中国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取得了惊人的发展成就,正在逐步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之一。今天的中国不但是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出口国和外汇储备持有国,还是钢材、汽车、船舶等主要工业品的第一大制造国,也是铁矿石、石油、天然气、原煤等大宗商品最主要的进口国和消费国。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发展着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李亚芬
内外部环境的改变以及外贸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迫使中国对外经贸战略和政策进行调整,这种调整将是中国经济转型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中国的外贸战略和政策的调整,将围绕中国未来发展战略进行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飞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得以彰显。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局部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认识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调整过程中要重视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兴荣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涉及原有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及利益分配。东亚经济体主要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再平衡中面临外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和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加剧等诸多挑战。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中国还面临TPP对中国东亚战略带来的冲击。从中长期战略选择来看,中国有必要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通过FDI或加入区域协定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再平衡 东亚经济 战略选择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吴立军 曾繁华
四万亿投资虽已接近收官,但投资对经济的影响远没有结束,后危机时期经济调整任务艰巨而且复杂。基于Ramsey-Cass-Koopmans模型探究四万亿投资对经济稳态路径的调整作用后发现,四万亿投资冲击在经济危机中起到了较好的熨平周期的作用,在投资冲击下经济均衡恢复的半衰期为20.6年;四万亿投资的筹资方式、投资方向将对经济增长的均衡路径形成不同影响,更多吸纳民间资本和科学的投资方向能提高经济的均衡福利水平。
关键词:
均衡路径 收敛 稳态 社会福利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叶绮娜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李静
2008年发生的金融危机以及欧债危机的持续深化与蔓延,给世界经济带来了广泛影响,随着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程度的加强,自然不能独善其身。因而,在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将面临新的困难与问题:贸易保护主义的进一步加剧;我国生产要素成本的全面提升;加工贸易主导的贸易增长面临新的挑战;外贸发展过多受制于外部因素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进行了深入剖析,进而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如开展区域合作;加快贸易主体从外资企业向内资企业的转换;发展服务贸易;实施标准化战略等多元化策略。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贸易增长 对策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进 尹兴中
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出现六大重要的特色,包括流动性过剩,美元地位持续波动,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绿色主义推动绿色产业革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中国政策界和经济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必须做好准备,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