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022)
2023(8284)
2022(6620)
2021(5991)
2020(5311)
2019(11562)
2018(11501)
2017(21428)
2016(11156)
2015(12264)
2014(12069)
2013(12037)
2012(11215)
2011(9494)
2010(10409)
2009(10637)
2008(10168)
2007(9126)
2006(8097)
2005(7817)
作者
(31580)
(26196)
(26049)
(24686)
(17061)
(12354)
(11981)
(10060)
(9889)
(9475)
(9012)
(8855)
(8733)
(8166)
(8161)
(8032)
(7824)
(7656)
(7346)
(7315)
(6471)
(6414)
(6234)
(6021)
(5918)
(5842)
(5835)
(5782)
(5162)
(5073)
学科
(71801)
(66186)
企业(66186)
管理(52680)
(52268)
经济(52199)
业经(23333)
方法(23070)
(21901)
(19001)
(18165)
财务(18153)
财务管理(18128)
企业财务(17208)
(16106)
数学(15800)
数学方法(15736)
农业(14410)
技术(14214)
(13006)
银行(13003)
中国(12993)
(12471)
(12469)
(11921)
金融(11921)
(11767)
(11211)
理论(11100)
(11020)
机构
学院(167500)
大学(161865)
(75272)
经济(73984)
管理(71855)
理学(60300)
理学院(59827)
管理学(59277)
管理学院(58955)
研究(48028)
中国(46877)
(40241)
(33237)
财经(31071)
(28291)
(26711)
(25675)
科学(25148)
(23294)
中心(23255)
财经大学(23056)
经济学(22580)
商学(21812)
商学院(21622)
北京(20979)
业大(20916)
(20771)
经济学院(20454)
研究所(20278)
农业(20089)
基金
项目(100943)
科学(81980)
研究(76663)
基金(75932)
(63536)
国家(62880)
科学基金(57045)
社会(51929)
社会科(49146)
社会科学(49131)
基金项目(39879)
(39413)
自然(35991)
自然科(35258)
自然科学(35251)
自然科学基金(34734)
教育(33504)
(31233)
资助(30827)
编号(29846)
(28470)
(24365)
成果(23160)
(22990)
创新(21767)
重点(21685)
(21594)
国家社会(21426)
(20922)
(20759)
期刊
(89840)
经济(89840)
研究(53814)
(35563)
管理(32654)
中国(31551)
(26314)
金融(26314)
(24917)
科学(19775)
学报(18003)
农业(16927)
财经(16298)
业经(16164)
技术(15249)
大学(15231)
学学(14855)
(13948)
经济研究(13918)
(11668)
财会(11420)
技术经济(11054)
问题(10875)
现代(9863)
会计(9417)
教育(9313)
世界(9255)
(8830)
商业(8675)
经济管理(8502)
共检索到26368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臧敦刚  
后危机时代,保险业的监管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本文立足于宏观审慎监管的相关理论,将其具体运用于保险业中,分别从保险业务的顺周期效应、"公允价值"的顺周期效应、"大而不能倒"效应以及银行业、证券业对保险业的传染效应等方面分析保险业产生系统性风险的根源,最后针对保险业系统性风险产生的根源提出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包琼  
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为国际金融管理体系改革的核心内容,我国保险业也亟需推动宏观审慎监管。本文通过简要分析我国保险业呈现出的新特点和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渠道,提出我国保险业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以及推动宏观审慎监管的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封延会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是各国在金融危机后金融改革的共同选择。宏观审慎监管同传统的微观审慎监管既存在密切的联系,也有显著的区别。本文通过考察欧盟改革方案对我国金融监管改革的借鉴意义,认为我国应当以危机为契机,加强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胡建生  吴清  周长富  陆彩兰  
金融监管不足是本次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推手,而产品创新过度源于微观审慎监管带来的监管套利,微观审慎监管的顺周期效应、影子银行体系及系统性重要银行监管的缺失则加剧了危机的深度。因此,宏观审慎监管的未来任务需要扩大监管范围,从总体上把握系统性风险,需要央行、金融机构、监管部门的整体配合,需要央行从源头控制流动性这一公共品,需要央行职能的重塑;然而宏观审慎监管的执行也面临一些不确定因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闫海  
金融体系内的系统性危机及目前治理的困境已经成为次贷危机检讨的重要内容之一。经历近30多年发展,宏观审慎逐渐成为系统性风险治理的新框架,并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要内容。宏观审慎监管需要监管工具的创新,主要包括构建风险预警机制、创新逆周期监管工具及改革最后贷款人制度等。我国应引入宏观审慎监管以代替金融稳定,完善系统性风险治理的监管工具。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方圆  
一、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来的监管缺陷要求加强宏观审慎管理席卷全球的国际金融危机充分暴露出了现行金融监管体系存在的许多不足和缺陷。主要表现为:一是存在机构监管真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擎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已经成为了经济学领域最时髦的词汇。运用宏观审慎政策管理系统性风险、减少负面溢出效应,已经成为了时下最热衷的金融改革设想。然而,毫不夸张地说,到目前为止,我们对系统性风险的本质和构成要素等问题,仍然并不十分明晰,而更为棘手的是,国际监管界对宏观审慎政策如何施行亦未达成共识。弗雷克萨斯、莱文和佩德罗所著《系统性风险、危机
[期刊] 改革  [作者] 何勇生  
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金融业形成了强烈冲击,对保险业的影响非常大。针对这种情况,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趋势,应加强国内金融监管机构的信息共享和监管协作;修订偿付能力监管标准,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加强逆周期监管,维护行业稳健发展。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巴曙松  王璟怡  杜婧  
在2009年召开的各种国际会议上,宏观审慎监管被多次提及,二十国集团金融伦敦峰会后发布了《加强监管和提高透明度》的报告,其中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列为25项建议中首要的4条建议,可见宏观审慎监管的重要性日益被国际社会所认同。宏观审慎监管的分析维度,目前国际上主要有两种:一是跨行业维度,二是跨时间维度。相应在宏观审慎政策工具方面,学者们从金融系统的相关性和亲周期性两方面提出建议。在一些国家和区域组织提出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思路的同时,中国也在探索适合自己的宏观审慎监管之路。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严佳佳  黄艳  何乐融  
加强基于系统性风险的宏观审慎监管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主旋律。为了研究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转变的效果,使用2008年至2017年之间的经济数据,构建了我国银行业监管指标体系并且利用主成分分析法计算出监管综合得分走势,利用Co Va R模型测度了银行业系统性的变动趋势,运用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即宏观审慎监管能够降低金融系统性风险。基于此,从监管当局和银行两个层面为进一步控制系统性风险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权虎  张璐  
本轮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主要经济体和国际组织都在积极探索拓展新的宏观调控和系统风险管理工具,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宏观审慎管理。国际清算银行(2001)将宏观审慎监管定义为:宏观审慎监管是微观审慎监管方法的有益补充,该方法不仅考虑单个金融机构的风险敞口,更是从金融体系的系统性角度出发对金融体系进行风险监测,从而实现金融稳定。国际组织相关理论实践巴塞尔委员会。1979年6月Cooke Committee(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前身)首次提出"宏观审慎性"问题。巴塞尔委员会自成立以来,制定了一系列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王超  黄英君  
在金融混业经营背景下,随着宏观审慎监管从理念演绎到监管实施的推进,中国金融领域的跨组织、跨市场和跨境整合不断变革与融合,传统保险监管面临着新的挑战,其监管指标框架需要更进一步探索和深化。文章在对我国保险监管目标深入研判的基础上,尝试构建我国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宏观经济与金融部门相关经验数据,运用熵权法编制中国保险系统性风险宏观审慎监管指数。文章主要得出如下结论:构建我国以系统性风险治理为对象的保险宏观审慎监管框架,总体上应涵盖政府监管层面、企业内控层面以及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层面在内的"三个层面的治理",最终实现总体审慎方法与个体审慎方法相结合的"两种方法的融合"。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庆君  陈思  何德旭  
防范与化解企业债务违约风险是维持资本市场稳定、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在构建传统五部门一般均衡模型的基础上,将宏观审慎监管以及企业风险的行为方程纳入理论模型,研究宏观审慎监管对企业风险的影响及传导路径。在此基础上,基于非金融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并从信贷收缩效应、损失规避效应、融资环境稳定效应三个角度分析了其影响机制并及探讨了企业异质性问题。研究发现,宏观审慎监管抑制了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且企业的融资约束越低,风险变化趋势对宏观审慎越敏感;宏观审慎监管能够有效规范银行信贷行为和企业金融化,形成良好的融资环境,从而降低企业的债务违约风险。本文丰富了宏观审慎监管和企业债务违约风险的相关研究,并从宏观监管的视角为进一步抑制企业违约风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