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630)
- 2023(5280)
- 2022(4534)
- 2021(4348)
- 2020(3487)
- 2019(8094)
- 2018(7950)
- 2017(14804)
- 2016(7772)
- 2015(8735)
- 2014(8756)
- 2013(8386)
- 2012(8154)
- 2011(7445)
- 2010(8218)
- 2009(8002)
- 2008(7229)
- 2007(6299)
- 2006(5890)
- 2005(5389)
- 学科
- 济(28805)
- 经济(28780)
- 管理(21842)
- 业(20238)
- 贸(18878)
- 贸易(18867)
- 易(18359)
- 企(16070)
- 企业(16070)
- 方法(10757)
- 农(9771)
- 中国(9154)
- 财(8968)
- 数学(8846)
- 数学方法(8701)
- 策(8067)
- 出(6998)
- 制(6741)
- 地方(6693)
- 融(6484)
- 金融(6484)
- 关系(6450)
- 业经(6338)
- 银(6205)
- 银行(6202)
- 行(6016)
- 及其(5799)
- 口(5739)
- 出口(5738)
- 出口贸易(5738)
- 机构
- 学院(112130)
- 大学(109926)
- 济(52314)
- 经济(51253)
- 管理(40713)
- 研究(40077)
- 理学(33935)
- 理学院(33599)
- 管理学(33136)
- 管理学院(32921)
- 中国(31355)
- 财(25512)
- 京(22506)
- 科学(20534)
- 所(19769)
- 财经(18995)
- 江(17932)
- 中心(17880)
- 研究所(17381)
- 经(17160)
- 经济学(15955)
- 农(15064)
- 范(14893)
- 院(14846)
- 师范(14825)
- 北京(14526)
- 贸(14482)
- 经济学院(14420)
- 州(14064)
- 财经大学(13720)
- 基金
- 项目(65675)
- 研究(53313)
- 科学(51391)
- 基金(46674)
- 家(38945)
- 国家(38589)
- 社会(33301)
- 科学基金(32483)
- 社会科(31603)
- 社会科学(31597)
- 省(24670)
- 教育(24497)
- 编号(23102)
- 基金项目(22913)
- 划(20870)
- 成果(20293)
- 资助(20196)
- 自然(18886)
- 自然科(18414)
- 自然科学(18409)
- 自然科学基金(18083)
- 课题(16362)
- 部(15486)
- 发(15053)
- 性(14853)
- 重点(14754)
- 年(13969)
- 项目编号(13917)
- 策(13760)
- 教育部(13640)
共检索到1843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邓富华 姜玉梅 王译影
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大国崛起必然会引发既得利益者的极力遏制,日益强盛的中国也不例外,尤其受到美国的掣肘。当前中美经贸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边投资贸易往来既呈现快速发展趋势,也不乏形式多样的、不间断的贸易摩擦,演绎着世界分工的深化和国际经贸规则的重构。后危机时代,"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兴起,中美贸易摩擦有了诸多新现象、新特点,且引发社会各界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殷越男
后危机时代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传统的商品贸易摩擦逐渐转向了广义的经济摩擦,贸易保护工具也由经济转向了社会、道德、环境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发达国家重振制造业的战略调整以及部分新经济体国家低成本产品的出口优势,直接戳住了我国目前出口贸易的软肋。解决此类问题的根本出路就在于,要突破单一商品进出口的传统模式,在资本及产业"引进来"与"走出去"上进行重新思考,在国际经济调整中,重新设计我国未来"引进来"与"走出去"的理念、方向、结构等宏观战略。
关键词:
商品进出 资本进出 理念调整 战略转向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邢军 谢泗薪
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为研究背景,从中国对外贸易的战略环境入手,分析了金融危机后的世界外贸环境新特点,运用动态博弈模型剖析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频发的诱因,设计了中国应对贸易摩擦的一系列创新策略,提出应从全球学习的视角促进中国贸易发展,即政府、行业、企业上下联手,以全球学习战略为载体,"三位一体"共同破解国际贸易壁垒,构筑中国产品的全球竞争优势。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朱坤林
文章认为,在后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成为中国进一步融入世界经济过程中的一个难以回避而需要谨慎处理的重要问题。文章首先描述了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主要特点,提出应从政府、行业协会和企业三个层面入手,不断构建和完善"三位一体"联动机制,以应对中国频频遭遇的贸易摩擦,进而实现中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和持续发展。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左安磊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国际贸易推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沼,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量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与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首当其冲,遭受了众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成为首要目标国和最大受害者。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强度增大;涉及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除"双反"措施之外的技术性、绿色壁垒开始增多;摩擦议题也升级到经济体制层面;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日益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顽疾。面对这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在平常心面对的同时,需要反求诸己、深化改革,礼尚往来、法律抗衡,坐而论道,妥善解决。
关键词:
金融危机 国际贸易摩擦 中国 对策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仰炬 耿洪洲 戴天柱
传统经济学理论认为贸易保护是损人不利己的,引发的贸易战争更有可能把世界经济拖入衰退,而近段时间以美国和欧盟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展开了频繁的反倾销、反垄断调查,从早先的纺织品到最近的轮胎、钢管、钢绞线、紫铜管,它们具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战略性大宗商品的制成品。文章从战略性大宗商品角度对此进行分析,认为西方国家在贸易保护的同时,利用其控制战略性大宗商品定价权推高基础资源价格,从而削弱出口国产业竞争力,来保护国内产业及弥补贸易保护带来的福利损失,并通过对棉花价格的实证研究证明这一观点。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近阶段钢管、钢绞线、紫铜管贸易争端缘由及趋势。
关键词:
贸易摩擦 大宗商品 全球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邓光娅
文章从相互依存理论出发,分析相互依存与国际贸易摩擦的关系,进而从定性及定量两个角度来分析日美贸易摩擦的变化轨迹,表明了在一定时期内,国际社会相互依存与摩擦是事物的两个方面,同时并存,两者符合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在相互依存下产生摩擦是必然的。随着接触机会的扩大和交流量的增大,摩擦也日渐增加。在相互依存的条件下日本采取了化解日美贸易摩擦的政策措施,这对我国处理国际贸易摩擦有很好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相互依存 贸易摩擦 化解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邹小宇 朱宇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经济存在着巨大的互补性,中美贸易关系总能够不断往前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商业竞争因素和政治因素在中美贸易关系中交替出现,又使中美贸易摩擦和争端总是伴随着中美贸易的发展而发展。在中美贸易的摩擦和争端问题上,美国起着主导作用。商业竞争因素、政治因素及国家安全、国家利益等各种因素都可能干扰和制约中美贸易关系的正常进行。要解决好中美贸易摩擦问题,最重要的是需要双方政府建立一种常规化的交流、磋商机制;企业要提高国际营销观念,建立公平贸易的预警机制。
关键词:
中美关系 贸易 摩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姜囝
中美分别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两国在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资源条件及消费水平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两国发展贸易具有很强的互补性。然而近年来,美国持续的贸易逆差却使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在某种特定背景下,它可能会成为中美政治经济恶化的触媒。因此,分析中美贸易现状,探究贸易摩擦出现的原因,找出相应的解决对策并对以后可能出现的发展趋势加以预测,这对维持良好的中美政治经济关系、改善中国在全球政治经济中的地位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中美贸易摩擦 摩擦原因 贸易对策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蒲华林
2001年底中国加入W TO之后,中美贸易摩擦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数量增加,形式多样。本文通过总结中国入世之后所发生的中美贸易摩擦的新特点,提出了应对后W TO时期中美贸易摩擦的一般建议。
关键词:
WTO 贸易摩擦 新特点 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尹翔硕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经济关系中的重要问题。贸易摩擦主要发生在两个方面:一是中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出口领域;二是中国没有优势的进口和技术知识领域。前者基本上是竞争性的,而后者是市场不完全起作用的,它们对两国经济福利和长期发展的影响是不同的。由于后者对中国的长期发展更重要,因此中国的政策重点应当放在后者。
关键词:
中美 贸易摩擦 倾销 知识产权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李春顶 何传添 林创伟
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29个经济体的大型一般均衡数值模型系统,引入了"内部货币"的贸易不平衡结构和贸易成本的假定;在扩展的模型基础上,校准参数并量化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的经济影响,以及中国6种应对措施的政策效果。模拟的结果发现,中美相互贸易摩擦会给双方带来损害,且美国不能实现制造业就业的增加,比较而言,中国的受损大于美国。中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措施的政策效果比较上,人民币汇率贬值、建设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和中美达成合作开放等措施最有效,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加入全面而先进的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的效果其次,而贸易报复的效果略差。短期内,推动人民币汇率适度贬值、贸易报复和进一步对外开放是较为可行的有效应对路径。政策启示上,中美贸易摩擦是不符合双方经济利益的选择,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政策缺乏存在的经济基础,双方合作共赢才是长期内的最优抉择。本文扩展了贸易争端和贸易博弈的一般均衡理论建模,首次构建并采用大型数值模型系统实证模拟了中美贸易摩擦的中国应对政策选择的效应和政策效果,为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措施提供了可供政策借鉴的量化结果。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霍伟东 周荃 宋易珈
通过GTA数据库对美国历年贸易政策的特点进行多层次梳理,并结合目前301调查公布的关税清单探究美国对华贸易政策转变。研究结果发现:首先,在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国中,中国受到的贸易措施数量最多,且近年来美国更加频繁的采用关税措施并将其作为主要手段;其次,贸易措施的级别以红色预警措施为主,针对的产品阶段及行业集中于中间品与中低技术产品;第三,301调查公布的关税清单瞄准了中国的高端技术行业,不仅覆盖全面而且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可视为美国贸易政策转变的风向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益晨星
中美贸易摩擦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的一环。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之后,中美贸易摩擦愈演越烈,美国对中国的贸易限制手段不断增加,其中以"轮胎特保案"最为轰动。本文以"轮胎特保案"为案例,结合后金融危机下的中美贸易摩擦呈现的新特点,通过对案例进行分析,深入探讨中美贸易摩擦产生的原因及应对策略。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王强
中美建交至今经历了30多年的风风雨雨,中美经贸关系伴随着这些风雨跌宕起伏。现在美国和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一和第二大经济体,中美已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2011年,中美双边贸易额达到4466.5亿美元,是两国刚建交时的180倍。然而,伴随着中美两国经贸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美贸易摩擦也与日俱增,尤其是美国对于中国输美产品所采取的贸易保护措施最为突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