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1)
- 2023(12972)
- 2022(10972)
- 2021(10618)
- 2020(8770)
- 2019(20695)
- 2018(20414)
- 2017(39099)
- 2016(20922)
- 2015(23882)
- 2014(23679)
- 2013(23627)
- 2012(21788)
- 2011(19798)
- 2010(19648)
- 2009(18471)
- 2008(17211)
- 2007(14528)
- 2006(12787)
- 2005(11427)
- 学科
- 济(84310)
- 经济(84223)
- 管理(56978)
- 业(53159)
- 企(43983)
- 企业(43983)
- 方法(39796)
- 数学(34980)
- 数学方法(34677)
- 中国(25352)
- 银(21877)
- 银行(21730)
- 制(20750)
- 农(20555)
- 行(20397)
- 财(19455)
- 业经(18172)
- 贸(17694)
- 贸易(17682)
- 易(17277)
- 学(17161)
- 融(16441)
- 金融(16440)
- 地方(15193)
- 农业(13570)
- 和(13340)
- 环境(13119)
- 理论(12936)
- 技术(12141)
- 务(12077)
- 机构
- 大学(296886)
- 学院(291613)
- 济(123254)
- 经济(120822)
- 管理(117269)
- 研究(102309)
- 理学(101232)
- 理学院(100117)
- 管理学(98656)
- 管理学院(98122)
- 中国(82913)
- 京(64286)
- 科学(60747)
- 财(54648)
- 所(50632)
- 研究所(46416)
- 中心(46006)
- 财经(44473)
- 农(44457)
- 北京(41390)
- 业大(41158)
- 经(40791)
- 江(40188)
- 范(38284)
- 经济学(38201)
- 师范(37984)
- 院(36973)
- 农业(34981)
- 经济学院(34515)
- 财经大学(33537)
- 基金
- 项目(200658)
- 科学(158172)
- 研究(148529)
- 基金(147607)
- 家(128150)
- 国家(127129)
- 科学基金(109044)
- 社会(94505)
- 社会科(89640)
- 社会科学(89616)
- 基金项目(78178)
- 省(74290)
- 自然(69880)
- 自然科(68258)
- 自然科学(68242)
- 教育(67518)
- 自然科学基金(67043)
- 划(63947)
- 资助(61309)
- 编号(59523)
- 成果(48803)
- 部(45846)
- 重点(44537)
- 发(42496)
- 创(41486)
- 课题(40705)
- 教育部(39748)
- 国家社会(39370)
- 创新(38720)
- 科研(38289)
- 期刊
- 济(129434)
- 经济(129434)
- 研究(92045)
- 中国(54792)
- 学报(44297)
- 管理(42470)
- 科学(42359)
- 农(39889)
- 财(39242)
- 融(36961)
- 金融(36961)
- 大学(33721)
- 学学(31497)
- 教育(31432)
- 农业(27147)
- 技术(23456)
- 财经(21814)
- 经济研究(21644)
- 业经(18847)
- 经(18595)
- 问题(16784)
- 图书(15758)
- 理论(15672)
- 业(14823)
- 贸(14763)
- 实践(14259)
- 践(14259)
- 世界(13868)
- 技术经济(13810)
- 国际(13790)
共检索到43372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尚震宇 胡德宝
巴塞尔协议III的逐步实施对后危机时代的中国银行业提出转型要求,未来中国银行业的竞争不仅仅局限在传统的信贷领域,还要积极拓展中间业务,才能符合转型需要。在国内外对中国银行业竞争绩效研究的基础上,以银行中间业务进行全要素生产率、综合效率和技术效率的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中国银行业在后危机时代正在发生着积极的转型。
关键词:
中国银行业 综合效率 技术效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俊
随着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必须要从把握经济发展节奏、转变业务经营模式、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有效发展。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姜磊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银行业 金融创新 宏观审慎监管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陈翎
记者:感谢您接受《中国金融》杂志的采访。银监会自成立以来,商业银行创新工作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从产品到服务、从管理到技术等各方面都有质的提升,请您谈谈这方面的情况。王华庆:新世纪以来,我国银行业金融创新步伐确实在不断加快,这不仅体现在具体投放市场的产品和服务的品种上,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武平 唐炜 原玲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在较长时间内陷入衰退,并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调整过程。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各国经济刺激和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反弹并沿着复苏轨道前行。与此同时,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谭震
完善公司治理,严控战略风险从国际大型银行的经验看,实现好的公司治理关键要做到以下三点:一是分权。主要是指董事长和首席执行官要分设并划清职责,尤其是大型机构更要分开,很多专家甚至建议首席执行官不能直接晋升为本机构的董事长,除非他已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文佳 秦金
2007年发端于美国的次贷危机对各国银行业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冲击。欧美银行业在这场危机中遭受的损失最为严重,新兴市场国家的银行业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本文对危机后国际银行业的盈利能力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分析。通过对各国银行业资本收益率、资产收益率、净利息收益率、非利息收入占比和成本收入进行比较分析,总结了危机后主要国家银行业的不同发展态势,并探讨了指标差异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次贷危机 银行业 盈利能力 新兴经济体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杨向荣 边卫红
美国次贷危机再一次终结了欧美银行业繁荣的神话,危机中政府救助政策以及行业自救举措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改写着全球银行业的格局。次贷危机之后,美国甚至全球经济金融环境与危机前将有所不同,生存下来的银行将无法复制危机之前的模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李艳红
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原有银行业风险管理的诸多缺陷。危机之后,国际社会加快了银行业风险管理标准的修订步伐。《巴塞尔协议Ⅲ》于2010年11月12日在G20首尔峰会上通过。国际社会旨在通过对银行业监管标准的修订与完善,构建起长期稳定的银行体系,最大限度避免危机的再度发生。对国际银行业监管标准的变化分析研究,可以把握国际银行业风险管理的发展趋势,并为完善我国银行业监管提供思路。银行业监管标准的新变化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关越
通过试图对一直被世界各国仿效的美国式银行模式及其监管体制进行反思,在对美国金融模式"拿来主义"的同时,也应该从此次金融危机中吸取教训,探索符合中国银行业发展特点的规制机制,为我国的金融安全提供有力的保障。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银行业规制 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肖钢
近年来,中国银行业"走出去"步伐逐渐加快。1985年中国银行业海外资产仅90余亿美元,到2009年已超过了2700亿美元。2009年末,中国银行业海外机构数量已超过1200家,业务覆盖32个国家及地区。在我国银行业"走出去"的热潮中,需要对"走出去"所面临的内外环境、战略定位、路径、区域选择和国别风险管理等问题,做一些战略性的思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黄卉
作为世界上最大区域经济体之一的欧洲经济,在此次席卷全球的次贷危机中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危机过后,欧洲经济开始缓慢复苏,遭受重创的银行业也逐渐走出阴影。那么,后危机时代欧洲的经济和银行业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欧洲政府和银行采取了哪些危机应对措施?欧洲银行业又面临着哪些新的挑战?本文旨在通过对以上问题的探索和研究来找到一些答案,为我国银行业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中国工商银行城市金融研究所课题组 詹向阳 樊志刚 马素红 胡婕 金昱 罗宁 王雅娟 杨晓龙
本文在分析后危机时代国际大型银行的外部经营环境及行业运行态势变化的基础上,归纳出国际银行业战略转型的最新趋势,包括去杠杆化、去国际化、技术革新、文化再造以及通过"银行经济学"挖潜增效等。中国银行业应当从欧美大型银行新一轮战略转型中获得以下启示:坚持稳健经营和服务实体经济的基本原则,构建审慎和理性的经营文化;摒弃总量扩张的粗放型发展路径,由做大转而谋求做强;在坚持综合化经营的同时,应始终注重打造核心业务能力;在坚持国际化发展方向的同时,应突出协同效应和战略定位;找准互联网金融的切入点,加快信息化银行建设。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曼舒 周娇
银行危机的频繁爆发给世界经济造成了巨额的损失,银行脆弱性作为引发银行危机的主要原因受到各国学者和监管当局的研究和重视,研究后危机时代银行脆弱性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从银行脆弱性的影响因素角度来对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问题进行研究。通过模型的建立,实证分析了影响我国银行业上市公司脆弱性的因素,从而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经营提出建议和意见。通过研究可以得出结论:宏观经济变量对我国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GDP增长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通货膨胀率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正向影响。中观金融变量的存贷实际利差只对我国国有控股银行的脆弱性有显著负向影响。微观银行变量对银行脆弱性有显著影响(其中,...
关键词:
银行脆弱性 银行危机 银行稳健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王胜 庞东
金融创新是一把双刃剑。这一效应在次贷危机一步步扩散蔓延为国际金融危机的过程得到了充分体现。金融危机后,国际银行业对金融创新作了深刻反思,金融创新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我国金融创新与欧美国家相比还处于起步阶段,不能因噎废食,而应结合国际银行业的最新创新趋势,找到适合自己的金融创新之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