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1533)
- 2023(17080)
- 2022(14581)
- 2021(14172)
- 2020(11776)
- 2019(27437)
- 2018(27229)
- 2017(51612)
- 2016(28140)
- 2015(31654)
- 2014(31469)
- 2013(30971)
- 2012(28591)
- 2011(25745)
- 2010(26126)
- 2009(24541)
- 2008(23621)
- 2007(20677)
- 2006(18905)
- 2005(17258)
- 学科
- 济(106280)
- 经济(106152)
- 管理(86369)
- 业(78871)
- 企(67575)
- 企业(67575)
- 方法(45742)
- 数学(39164)
- 数学方法(38718)
- 中国(37399)
- 财(33530)
- 银(30601)
- 银行(30567)
- 融(30489)
- 金融(30488)
- 行(29393)
- 农(29151)
- 制(28372)
- 业经(25184)
- 地方(21778)
- 贸(21773)
- 贸易(21756)
- 易(21258)
- 学(21242)
- 务(21018)
- 财务(20932)
- 财务管理(20883)
- 企业财务(19895)
- 理论(19265)
- 农业(18923)
- 机构
- 大学(385642)
- 学院(382427)
- 济(160206)
- 经济(156593)
- 管理(151989)
- 研究(133763)
- 理学(128182)
- 理学院(126758)
- 管理学(124909)
- 管理学院(124171)
- 中国(110930)
- 京(84059)
- 财(79527)
- 科学(77444)
- 所(66730)
- 中心(62267)
- 财经(60885)
- 研究所(60057)
- 江(57737)
- 农(56260)
- 经(55490)
- 北京(54650)
- 范(50979)
- 业大(50839)
- 师范(50608)
- 经济学(48478)
- 院(48382)
- 州(46872)
- 财经大学(45319)
- 经济学院(43522)
- 基金
- 项目(247988)
- 科学(195240)
- 研究(187671)
- 基金(180066)
- 家(155144)
- 国家(153822)
- 科学基金(132104)
- 社会(118054)
- 社会科(111932)
- 社会科学(111901)
- 基金项目(94067)
- 省(93520)
- 教育(86476)
- 自然(83452)
- 自然科(81493)
- 自然科学(81476)
- 自然科学基金(80035)
- 划(79488)
- 编号(77172)
- 资助(75149)
- 成果(65125)
- 部(56334)
- 重点(55273)
- 课题(53724)
- 发(52791)
- 创(51170)
- 教育部(49001)
- 国家社会(48636)
- 项目编号(47905)
- 创新(47729)
- 期刊
- 济(181748)
- 经济(181748)
- 研究(125150)
- 中国(83255)
- 财(62166)
- 管理(60103)
- 学报(54050)
- 融(53107)
- 金融(53107)
- 科学(51776)
- 农(51071)
- 教育(48072)
- 大学(42143)
- 学学(38866)
- 农业(34408)
- 技术(32931)
- 财经(30361)
- 经济研究(28922)
- 业经(27006)
- 经(26050)
- 问题(22608)
- 图书(20826)
- 理论(20125)
- 业(19928)
- 贸(19655)
- 国际(18462)
- 技术经济(18169)
- 实践(18089)
- 践(18089)
- 现代(17964)
共检索到60423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治民 高宇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将为实体经济的需求服务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治民 高宇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产泡沫 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晓钧
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如何正确认识与协调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在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创新兼具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与累积风险的双重属性基础上,重新梳理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适当借鉴欧盟、美国等经济体的做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法制环境,增加金融产品透明度等建议,以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监管 后危机时代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赫凤杰 陈薇
本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痼疾,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的哲学理念、组织架构、监管原则及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等方面均做出了较大改进。中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监管架构不甚合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待理顺等问题。本文结合金融监管理论进展及国际金融改革的经验,针对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品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光
2008年金融危机仍在全球范围内产生影响,表现之一是金融监管体制呈现出由独立机构向政府参与的变革趋势。独立机构监管模式源于行政机构独立的理念,有利于在专业判断基础上做出监管决策、保证金融政策连续性以实现长期监管目标。金融危机反映出金融监管机构"集体失败"、市场"自我调节"失灵、"监管俘虏"现象和"公众关注"等问题。世界主要国家注重政府参与机制表现为深化政府参与程度、拓宽政府参与范围、监管权力多样化及机构整合。该机制面对的风险包括择机决策、公众反对意见及游说影响等,但有助于平衡各方利益、增进社会福祉,提高决策效率,因此应予提倡。
关键词:
金融监管 独立机构 政府参与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尹继志
欧洲中央银行成立后,欧盟建立了四个层级的莱姆法路西金融监管框架。全球金融危机使欧洲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都遭受了重创,促使欧盟启动了新一轮金融监管改革。改革的前期主要着眼于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搭建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结合的监管框架。欧债危机爆发后,欧盟的金融监管改革着眼于恢复银行业活力,并以此摆脱债务危机的困扰。在设立了欧洲稳定机制后,欧盟决定建立欧元区统一银行业监管机制。在新的银行业监管框架中,欧洲中央银行被赋予了更大的权力,不仅负责制定银行业监管政策和标准,而且拥有了对欧元区银行直接监管的权力,并履行最后贷款人的职责。如何使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有机结合起来,实现物价稳定和金融稳定的目标,是欧洲...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党宇峰
金融监管的缺失是本轮全球性金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全球反思金融监管的后危机时代,欧美主要经济体纷纷推出了各自的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和措施。文章在分析本轮监管改革背景的基础上,通过对美国、英国、欧盟金融监管改革方案的主要内容进行比较分析,探求未来全球金融监管的改革趋势,这对完善我国金融监管体系具有重要的借鉴。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辜子寅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重新审视传统金融监管理论,充分揭示了以个体金融机构为监管重点的政策框架的缺陷,国际金融政策反应的核心内容就是强化以宏观审慎为导向的金融监管体系的建立与完善。该文对后危机时代金融监管理论的变迁进行了系统地梳理,阐述了相关理论在对金融风险的认识、风险测度、监管模式和监管政策四方面的突破,最后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和文献发展脉络指出了金融监管理论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涂怡雯
创新是金融体系保持活力的关键因素,表面上看是因为金融创新导致了美国2008年金融危机和2015年的中国股灾,但实质上是由于监管者对创新的应对不够。尤其是由技术驱动带来的金融创新,往往游离于传统监管之外,面对传统监管制度以及手段较为落后的情况,推动监管改革理论的创新势在必行。
关键词:
金融危机 技术监管 理论创新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余文建 黎桂林
合理的监管应该允许但不激励市场投机,如何把握好监管的尺度,将是改革者必须面对的一个考验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国际社会对既有金融监管体系的反思、批评不绝于耳,寻求变革的努力从未停止。随着危机逐步见底,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大幕已经拉开。从目前的情况看,美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仙慧
后危机时代,混业经营纵深层次发展的大势下,国际金融监管协调面临着新的发展契机和挑战。对此,须发挥以G20、巴塞尔委员会为代表的国际组织的监管协调作用,以单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监管为基石,以区域化监管协调为阶梯,构筑三位一体的全球金融监管协调体系,方能弥合碎片化监管之缺。于中国而言,一方面,要从自身金融现实出发,靠拢国际监管标准;另一方面,则要积极参与到国际监管协调体系的改革进程中,维护本国金融利益。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混业经营 金融监管 国际协调
[期刊] 投资研究
[作者]
李东卫
每一次金融危机的发生,都会引发人们的反思,并带来金融格局和监管体制的深刻变迁。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逐渐演变成自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一场全球性金融危机。从表象上看,这次危机的发生与历史上发生的危机有所不同,其发源地是美国次级住房抵押贷款债券市场这一金融创新领域。但是,从危机发生前的金融体系状况来看,此次危机与过去多次发生的危机并无本质差别,金融体系在很长时间内都呈现出流动性过剩、信贷持续增长、资产价格持续上涨、金融机构杠杆率过高和过度承担风险、金融失衡和系统性风险不断积累的特征。虽然多家国际金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胜邦
金融危机是金融脆弱性持续累积的结果及其集中释放的极端形式,也是金融监管制度变迁的重要推动力。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发端于2007年美国次级按揭贷款违约这一局部风险事件,金融体系内部复杂交易推波助澜导致金融市场流动性大面积断裂,将许多大型金融机构推至悬崖边缘,并进一步演化为欧洲国家主权债务危机以及出口导向国家的实体经济危机。危机之后,按照二十国集团(G20)峰会确定的改革方向,全球主要经济体联手重构国际金融监管框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彤 纪艳梅
后危机时期,世界金融格局发生新的变化,国际监管规则也在反思和调整。本文在分析世界金融新格局的基础上,探讨了本次金融危机对世界农业农村金融的影响,总结了我国农村金融监管实践成果,并在借鉴国际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农村金融监管政策进行展望。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王秀华
金融危机爆发后,欧美等国及时对其金融监管体制进行了深刻反思,并在2009年4月G20伦敦金融峰会后陆续掀起了一场波澜壮阔的监管体制改革。基于新一轮国际金融监管改革可能对我国金融监管体制造成的影响,本文简要分析了此次改革的整体趋势和国际经济影响,并初步判断了下一步我国金融监管体制可能出现的新动向。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改革 监管走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