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196)
- 2023(7989)
- 2022(6513)
- 2021(6232)
- 2020(5150)
- 2019(11703)
- 2018(11165)
- 2017(20365)
- 2016(10576)
- 2015(12278)
- 2014(11752)
- 2013(11845)
- 2012(11102)
- 2011(10128)
- 2010(10279)
- 2009(9978)
- 2008(8914)
- 2007(7756)
- 2006(6881)
- 2005(6413)
- 学科
- 济(45647)
- 经济(45607)
- 管理(27211)
- 业(27066)
- 融(26103)
- 金融(26102)
- 中国(23627)
- 银(23405)
- 银行(23400)
- 行(22808)
- 企(21712)
- 企业(21712)
- 方法(19593)
- 数学(17922)
- 数学方法(17823)
- 财(13218)
- 制(12480)
- 贸(12083)
- 贸易(12070)
- 易(11908)
- 农(11519)
- 中国金融(11251)
- 业经(9610)
- 地方(8885)
- 务(8570)
- 财务(8545)
- 财务管理(8532)
- 企业财务(8215)
- 体(7871)
- 农业(7623)
- 机构
- 大学(148598)
- 学院(147350)
- 济(73155)
- 经济(72032)
- 研究(55796)
- 管理(52417)
- 中国(52360)
- 理学(44172)
- 理学院(43694)
- 管理学(43146)
- 管理学院(42879)
- 财(33968)
- 京(31570)
- 科学(29015)
- 中心(27340)
- 所(27223)
- 财经(27132)
- 经济学(25634)
- 经(24989)
- 研究所(24733)
- 经济学院(23198)
- 农(20887)
- 北京(20853)
- 融(20718)
- 财经大学(20561)
- 金融(20371)
- 院(19694)
- 江(19612)
- 银(18829)
- 银行(18171)
- 基金
- 项目(94643)
- 科学(75205)
- 研究(72315)
- 基金(71147)
- 家(61442)
- 国家(60983)
- 科学基金(51812)
- 社会(48987)
- 社会科(46744)
- 社会科学(46733)
- 基金项目(36051)
- 省(33329)
- 教育(32599)
- 资助(30027)
- 自然(29847)
- 自然科(29207)
- 自然科学(29197)
- 划(28954)
- 自然科学基金(28725)
- 编号(27880)
- 成果(23775)
- 部(22677)
- 国家社会(22091)
- 中国(21832)
- 重点(21804)
- 发(21229)
- 创(20239)
- 教育部(20136)
- 课题(19662)
- 性(19410)
共检索到2368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刘元春 李楠
本文梳理了金融条件指数的构建方法,分析了关于构建中国金融条件指数的研究现状。由于2008年金融危机后我国金融机制变异,传统构建方法存在局限性,本文强调时变权重和引入非金融变量两条改进思路。实证部分首先构建固定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作为对照,再利用TVP-VAR模型构建2008年金融危机后的金融条件指数,检验了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对通货膨胀率的解释和预测能力。结果表明:时变权重金融条件指数优于固定权重情形,能够较好地反映我国的金融状况;信贷可得性的引入优化了金融条件指数;本文构建的金融条件指数先行于通货膨胀约11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迎春
1.金融创新模式的制度取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得以发挥,在局部出现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制度创新,市场主导型模式有所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控制着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同时规模庞大的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处于近乎垄断者的市场优势地位,因此,在相当长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赵晓钧
金融危机后,中国金融市场将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及挑战。如何正确认识与协调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成为摆在中国金融业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本文提出在正确认识金融产品创新兼具促进金融市场发展与累积风险的双重属性基础上,重新梳理金融产品创新与金融监管之间的关系,适当借鉴欧盟、美国等经济体的做法,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完善金融法制环境,增加金融产品透明度等建议,以确保金融产品创新监管的有效性。
关键词:
金融产品创新 金融监管 后危机时代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吴治民 高宇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将为实体经济的需求服务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张宏彦
随着金融国际化与中国金融开放的步伐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国金融企业开始加大对外投资的力度,这既是中国金融业融入国际市场的必然选择,又是中国金融企业增强竞争能力的内在要求。本文考察了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的现状,分析了对外投资的风险与收益。在中国金融企业对外投资动机部分,着重进行了海外混业经营动机和投机冲动分析。降低中国金融企业海外投资风险应注重经营管理国际化、关注新兴市场、建立动态的风险管理体系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何诚颖 赫凤杰 陈薇
本次金融危机暴露了国际金融监管体制存在的痼疾,主要发达国家在金融监管的哲学理念、组织架构、监管原则及金融监管的顺周期性等方面均做出了较大改进。中国在金融监管体制中还存在监管架构不甚合理、金融机构风险控制能力较弱、金融机构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关系仍待理顺等问题。本文结合金融监管理论进展及国际金融改革的经验,针对中国金融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中国金融监管改革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监管 金融衍生品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吴婷婷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逐步演变为全球性金融危机。在此背景下,金融国际化备受质疑。面对危机,应该客观地看待金融国际化与金融安全之间的关系。在后危机时代,为夯实国家金融安全基础,防范金融危机,中国不仅不应放慢金融国际化的步伐,反而应主动融入金融全球化的浪潮,进一步推进社会信用体系的国际化演进进程,以缩小国间制度落差;借世界金融格局变革之机,积极参与后危机时代的国际金融秩序重构,提升话语权;在遵循一定协调原则的前提下,主动参与货币政策的国际协调;强化金融监管的国际合作,联手防范金融风险的国际传递;紧跟国际
关键词:
金融危机 金融安全 国际金融 金融监管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徐冬青
后金融危机时代,随着经济的反弹复苏,世界能源和环境形势更为严峻。中国的人均资源拥有量较低,随着我国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能源需求不断增加,在后金融危机时代,能源问题愈来愈成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软肋"。本文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能源安全面临的重大挑战,就如何构建中国的能源安全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关键词:
后金融危机时代 中国 能源安全 战略体系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吴治民 高宇
此次金融危机使我们深刻认识到始终以服务实体经济需求为目标,并维持相对稳健的杠杆水平,是中国金融业在危机中保持较好表现的根本原因。长期来看,中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的成功转型。在这一过程中,金融业的持续稳健发展是重中之重,而这又与金融业监管高度相关。本文在剖析当前中国金融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和机遇的基础上,借鉴后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改进经验,提出金融业监管要探索"中国模式",而这一模式的基础是稳健高效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金融业。
关键词:
金融危机 资产泡沫 金融监管 系统性风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中国应该在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中发挥发展中大国应有的作用,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金融新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近十年来,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剧烈的冲击,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其特征表现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复苏将是一个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靳东升
本文回顾了中国税制改革的发展历程,描绘了新时期中国税制改革的基本框架,总结了中国税制改革实施的基本要求,提出当前中国税制改革的战略选择的设想。文中建议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应以保持现有宏观税收负担水平的稳定并有所下降为中国实施税制改革战略的基本指导思想。为了促进经济能够稳定增长,应继续完善和深化企业所得税和增值税的改革;为了调节社会收入分配,应进行个人所得税的改革;在完善财产税和资源环保税收的同时,应启动知识经济时代的税制改革。
关键词:
金融危机 税制 改革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王雷
2008年由美国次级债引起的金融危机袭击全球,在危机的冲击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都受到影响,与此同时,世界金融格局也发生了变化。如今,危机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危机的影响却还在蔓延,普遍认为世界经济金融的发展进入了后危机时代。通过对后危机时代的特征的阐述,介绍了当今世界金融格局的一些新特点,并且,通过对中国当前情况的分析,简单介绍了中国应如何在当今这个危机和机遇并存的时代抓住机遇,增强自己在世界经济金融中的地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马荣升 高新涛
源于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金融危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国际体系正经历着冷战结束以来最大的地缘政治变动。后危机时代,国际体系将发生一系列深刻变化:新兴大国群体崛起,传统大国趋向衰落,国际战略力量分化重组,多极化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中美力量对比发生此消彼长的重大变化,中美关系将成为今后一个时期全球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大国关系趋向缓和,全球和地区地缘对抗色彩淡化;国际秩序酝酿结构性调整,中国面临历史性机遇。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以"改善世界状况:重思、重设和重建"为主题,与会的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经济界的代表就世界经济恢复前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在为期5天的会程里,"后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