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326)
- 2023(10977)
- 2022(9288)
- 2021(9097)
- 2020(7459)
- 2019(17364)
- 2018(17054)
- 2017(32340)
- 2016(17362)
- 2015(19818)
- 2014(19357)
- 2013(18994)
- 2012(17655)
- 2011(16145)
- 2010(16834)
- 2009(16028)
- 2008(15197)
- 2007(13273)
- 2006(12048)
- 2005(11064)
- 学科
- 济(74390)
- 经济(74324)
- 管理(51052)
- 业(49603)
- 企(41334)
- 企业(41334)
- 方法(33872)
- 数学(30337)
- 数学方法(29781)
- 中国(23493)
- 农(20693)
- 财(18104)
- 贸(16898)
- 贸易(16886)
- 易(16587)
- 制(15672)
- 业经(15482)
- 策(14534)
- 银(12877)
- 银行(12873)
- 农业(12771)
- 行(12450)
- 地方(12153)
- 融(12062)
- 金融(12060)
- 学(11589)
- 理论(11542)
- 划(11135)
- 技术(10582)
- 体(10545)
- 机构
- 学院(247667)
- 大学(247196)
- 济(112155)
- 经济(110149)
- 管理(97302)
- 研究(87473)
- 理学(83289)
- 理学院(82440)
- 管理学(81085)
- 管理学院(80596)
- 中国(69549)
- 京(52497)
- 财(51756)
- 科学(47680)
- 所(42566)
- 财经(40548)
- 中心(38888)
- 研究所(38304)
- 经(37099)
- 江(35965)
- 经济学(35037)
- 北京(34077)
- 农(33504)
- 范(31854)
- 院(31814)
- 师范(31650)
- 经济学院(31385)
- 业大(30204)
- 财经大学(30194)
- 州(28529)
- 基金
- 项目(158076)
- 科学(126580)
- 研究(120026)
- 基金(116965)
- 家(100803)
- 国家(100023)
- 科学基金(86367)
- 社会(78377)
- 社会科(74495)
- 社会科学(74479)
- 基金项目(59011)
- 省(58319)
- 教育(56447)
- 自然(53435)
- 自然科(52272)
- 自然科学(52262)
- 自然科学基金(51395)
- 资助(50132)
- 划(50057)
- 编号(48215)
- 成果(40668)
- 部(37174)
- 重点(35715)
- 课题(34376)
- 发(34254)
- 国家社会(33171)
- 创(32836)
- 教育部(32761)
- 人文(31107)
- 中国(30962)
共检索到3812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黄秋菊 景维民
以强政府为核心的中国治理模式成为支撑中国三十年转型奇迹的制度基石。成功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再次验证了中国治理模式在面临市场化和全球化负面冲击时的治理有效性。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格局和国内环境的变化为中国治理模式的发展提供了历史契机。文章认为,提升中国治理模式,延续中国转型奇迹,有赖于三个方面的策略选择:重新定位政府角色,巩固与优化政府能力;构建社会规制型市场经济,提高本国经济发展的自主性和有效性;实施积极的社会经济政策,培育和谐的社会结构。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迎春
1.金融创新模式的制度取向。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参与主体进行金融创新活动的自觉性得以发挥,在局部出现了"自下而上"的金融制度创新,市场主导型模式有所发展。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在我国当前经济发展水平下,政府控制着金融市场的定价权,同时规模庞大的国有金融机构在金融市场处于近乎垄断者的市场优势地位,因此,在相当长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孔令锋 顾天伟
文章通过对本次金融危机爆发前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指出了困扰中国经济发展的长期问题并分析了其成因,认为在经济下滑趋势已得到基本遏制的后危机时代,应充分考虑短期策略与长期战略的结合,通过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民生领域改革,推进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
关键词:
经济发展模式 后危机时代 战略选择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吴念鲁
中国应该在世界经济和金融的发展中发挥发展中大国应有的作用,为建立一个公平、公正的世界经济、金融新秩序作出自己的努力近十年来,全球金融体系受到剧烈的冲击,在经历了国际金融危机后,世界进入了"后危机"时代,其特征表现为:经济增长不可能快速恢复到危机前水平,复苏将是一个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曲扬
美国次贷危机迅速演变成为全球金融危机,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模式存在的诸多问题。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从微观层面上看也可以说是一场金融企业的公司治理危机。如今,面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到来,中国上市公司又存在怎样的公司治理问题,应该如何改善?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公司治理模式的特点及其引发危机的诱因。由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模式大多比照美国模式建立,本文继而分析了我国公司治理模式现存的问题及潜伏的危机,并提出如何在全球新的经济形势下完善公司治理的对策建议。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贾利军
当前波及世界的金融危机引发对重大技术突破和产业变革的需求,如何应对世界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本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后危机时代"发展中国家寻求发展的唯一途径。发展中国家选择什么样的发展模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技术创新。本文通过比较分析中国与拉美的发展模式对技术创新的影响,指出立足于自主、独立和创新背景下确立具有本国特色的制度,是发展中国家技术创新模式的基础。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国模式 技术创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孙立行
金融危机后,全球范围内的结构调整、产业优化步伐进一步加快,服务贸易将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增长的新动力。推进服务贸易发展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当务之急就是要在"十二五"时期尽快提升中国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增强国际竞争力。服务业市场的对外开放将有助于这一目标的实现。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吴俊
随着全球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面临着诸多机遇和挑战。面对国内外错综复杂的经济金融形势,中国银行业必须要从把握经济发展节奏、转变业务经营模式、加大金融创新力度、加快国际化经营步伐、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等方面着手,积极应对挑战,加快有效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方志凌
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的居民消费存在着最终消费率持续下降、消费需求城乡差距不断扩大、非理性消费日趋严重和消费外流日渐加剧等突出问题,其主要原因是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低、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居民消费预期偏高和社会保障不健全等。为此,我们需通过加快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促进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有效控制通货膨胀、改善居民消费预期以及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来促进居民消费的增长。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徐莉莉 陈建华
金融风暴席卷全球,我国企业也难独善其身,裁员成为众多企业的无奈选择。然而,管理者们对于解雇员工的做法褒贬不一。事实上,并不存在企业普遍适用的裁员方法。企业应该根据不同的裁员类型(被动型/积极型)和员工管理风格(控制导向型/承诺导向型),选择与企业人才管理模式匹配的裁员策略。
关键词:
裁员 裁员策略矩阵 人才管理 应用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杜兴荣
后危机时代的全球经济再平衡涉及原有国际分工体系的调整及利益分配。东亚经济体主要采用出口导向型经济增长模式,在经济再平衡中面临外需减弱,国际贸易保护抬头和区域合作主导权争夺加剧等诸多挑战。作为东亚最大经济体,中国还面临TPP对中国东亚战略带来的冲击。从中长期战略选择来看,中国有必要对内调整产业结构,对外采取战略性贸易政策,积极通过FDI或加入区域协定来积极参与世界经济再平衡。
关键词:
经济再平衡 东亚经济 战略选择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薛荣久 杨凤鸣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冯晶 程远
本文分别从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和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这两个角度,对银行新建投资和并购两种对外投资模式的选择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验证了并购是中资银行拓展海外市场的理性选择。并结合中资银行已开展的海外并购活动,得出后危机时代中资银行施行"走出去"战略的启示。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中资银行 跨国并购 动态博弈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王书斌 王雅俊
美国银行业在金融危机中遭受了严重的损失,全球经济复苏之路缓慢前行,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何选择适合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模式,如何采取合理策略规避制度变革中的风险,其重要性不言而喻。文章从制度经济学的理论出发,分析我国当前银行业对外开放制度安排的最新进展,阐述制度供求、制度成本与制度变革的关系,提出制度变革的主动防御的总体战略模式和渐进式的具体改革模式,对我国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制度变革的模式进行前瞻性思考。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银行业 对外开放 制度变革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张忠寿
并购模式本身并无优劣之分。关键是要适合企业。现阶段,我国企业并购究竟应采用何种模式并无统一认识,但必须基于对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主要理论基础进行分析,同时正确认识后危机时代的特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目前我国企业并购模式选择的思路是:以企业所处的全球化竞争环境为背景,充分考虑后危机时代特征,在全面分析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