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130)
2023(12906)
2022(10841)
2021(9964)
2020(8156)
2019(18402)
2018(18032)
2017(33023)
2016(17471)
2015(19660)
2014(19149)
2013(19100)
2012(18511)
2011(17106)
2010(17673)
2009(16654)
2008(15838)
2007(14051)
2006(12867)
2005(12052)
作者
(49531)
(41209)
(41160)
(39013)
(26331)
(19718)
(18482)
(15865)
(15783)
(14792)
(14219)
(13830)
(13482)
(13296)
(12903)
(12790)
(12273)
(11881)
(11847)
(11472)
(10696)
(10032)
(9860)
(9552)
(9267)
(9226)
(9204)
(9120)
(8300)
(8293)
学科
(84197)
经济(84121)
管理(51299)
(50930)
(40801)
企业(40801)
中国(29989)
方法(27177)
地方(23643)
(23213)
数学(23025)
数学方法(22861)
业经(20666)
技术(20032)
(16936)
贸易(16915)
(16707)
(16413)
(16116)
银行(16100)
(15825)
(15811)
金融(15811)
(15752)
农业(15434)
产业(13938)
(13747)
地方经济(13639)
(13560)
技术管理(13508)
机构
学院(251067)
大学(250702)
(117054)
经济(115028)
研究(95369)
管理(94600)
理学(79341)
理学院(78431)
管理学(77513)
管理学院(77006)
中国(75457)
(54706)
科学(52300)
(52007)
(47399)
中心(42673)
研究所(42368)
(39933)
财经(39924)
经济学(36877)
(36704)
(36316)
北京(36125)
(34856)
师范(34589)
(34166)
经济学院(33020)
(32043)
业大(30657)
财经大学(29421)
基金
项目(158601)
科学(127555)
研究(122806)
基金(114972)
(98754)
国家(97898)
科学基金(84399)
社会(81701)
社会科(77713)
社会科学(77700)
(61907)
基金项目(59351)
教育(55504)
(51593)
自然(49305)
自然科(48234)
自然科学(48223)
编号(47881)
自然科学基金(47443)
资助(45927)
(41145)
成果(40108)
(38806)
重点(36270)
(36005)
创新(35453)
课题(35426)
国家社会(34705)
发展(34508)
(33945)
期刊
(140291)
经济(140291)
研究(87217)
中国(62507)
管理(41017)
(37887)
(35851)
教育(34047)
科学(33969)
学报(31900)
(30454)
金融(30454)
大学(25528)
农业(24515)
经济研究(23442)
技术(23279)
学学(23238)
业经(22826)
财经(20386)
问题(18251)
(18028)
(16415)
国际(15167)
世界(15134)
(14461)
技术经济(14402)
科技(13620)
(13294)
论坛(13294)
图书(12743)
共检索到4150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金乐琴  
在全球新一轮绿色技术创新的高潮中,新能源成为亮点。由于其具备广阔的市场前景、巨大技术进步空间、广泛的渗透性以及资金、技术、劳动密集型兼容的特点,新能源产业也将成为中国在后危机时代产业创新的重点。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和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加大,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但也面临着核心技术缺乏、市场培育滞后、产业盲目扩张等矛盾。因此,新能源产业政策需要从技术创新、市场培育及产业规制等方面为新能源产业发展创造条件,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瑭玮  
金融创新是指各类新种金融工具的出现、金融实务的更新、金融市场、金融法则与制度乃至金融观念上各种异于传统的改变。它在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盘活资产流动性、提高市场效率方面普遍有很好的效果,能满足客户多元化金融服务的需求,有效提高金融服务质量,增强金融企业竞争能力。因此,金融创新从70年代起从美国开始风靡全球,极大地促进了全球金融业的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杨萍  易克传  
新能源汽车是当今世界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在后危机时代,世界汽车工业开始调整产业结构并踏上振兴之路,这也是我国汽车工业实现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关键时刻。从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低碳必然选择和能源现实选择出发,通过SWOT分析表明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优势与劣势并存,机遇与威胁同在。在此基础上,提出后危机时代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彭礴  付兵红  
战略新兴产业承载着引领新一轮经济增长,促进发展方式转变等多项重要功能。江西省发展到现阶段已面临较明显的资源、空间、市场等制约,迫切需要转型发展。目前江西省一些新兴产业具有较好的发展基础,内外部环境总体利好。文章认为应进一步细化和聚焦重点领域,分类加大政府扶持或完善市场环境,加快技术创新占领产业链高端。
[期刊] 会计之友  [作者] 李鹏  袁媛  
后危机时代小微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仍然处于困境,依靠技术创新可以帮助其成功转型,甚至"逆势发展"。文章对后危机时代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的必要性进行分析,深入研究技术创新对小微企业发展的作用机理,并分别从外部支持体系和内部策略选择两方面研究促进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一般路径。
[期刊] 征信  [作者] 刘晓芬  
信用评级机构对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我国评级体系的现状是行业监管制度存在空白、市场准入及资格认证制度缺乏、评级机构缺乏独立性和公正性、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反思此次金融危机,我国应通过完善监管体系,建立评级行业及从业人员认证制度,保持评级机构的独立性与中立地位,切实割裂评级费用与评定等级间的联系,构建符合国情的信用评级业。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虹  
随着金融危机的缓和,我国对外贸易恢复并取得了新的发展,但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出口产品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引发的问题仍然困扰着企业;出口产品陷入了贸易摩擦的重围中,而且贸易摩擦越来越波及产业和制度领域。这种贸易大国而非贸易强国的尴尬局面促使我们必须彻底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优化贸易结构,大力发展包括技术贸易在内的服务贸易,在继续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积极促进技术和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使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再跃上新的台阶。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王海军  姜磊  
金融创新既是国际银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也是中国银行业融入世界经济金融体系、提升整体实力的客观要求。本文首先从后金融危机时代金融创新的背景出发,总结了世界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特点和趋势,然后重点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进行分析,并指出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的主要问题,最后本文结合后金融危机时代国际金融监管的新理念,对中国银行业金融创新与未来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鹏  
中国信用卡发展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的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卡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业务制度、内控合规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场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行业监管、风险管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信用卡产业经营发展,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量质并举地推动信用卡产业实现新突破。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稳  王东  
次贷危机对保险业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的中国,如何实现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次贷危机提醒业界要重视公司治理风险,而监管行为的不当也是诱发金融危机的因素之一,因此加强对保险行业的有效监管特别是对公司治理的监管是防范保险业风险的重要举措;创新不是引发金融危机的根源,正确看待并实现保险业的创新是实现保险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同时还有其它的因素也影响着保险业的可持续发展。"后危机时代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围绕着"创新与发展"的主题展开了深入热烈的讨论,希望能为中国保险业的发展提供些许思路。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孙飞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这次国际金融危机使中国产业结构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得以彰显。在当前的产业结构调整中,中国政府应该正确认识到全球市场经济体制的竞争规则没有发生根本改变,局部的贸易保护主义泛滥也不可能成为经济全球化的主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应正确认识结构调整的阶段性和紧迫性,认识到解决国民收入分配中的问题是调整产业结构的前提,调整过程中要重视大中小企业的协调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王江  王丹  
经济全球化推动了各国企业的国际化,随着风电产业的全面开放,我国风电行业在面临国外企业挑战的同时也面对着巨大的机遇,更多的中国企业开始走向海外。在全球化分工、国际金融危机、低碳绿色的背景下,风电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受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本文将在分析产业现状、竞争力和行业结构的基础上,探究中国风电产业的国际化发展路径。
[期刊] 金融论坛  [作者] 陈航  
后金融危机时代中国银行业将面临新的挑战。本文从市场环境的变化和创新需求的动力入手得出创新是中国银行业提升可持续盈利能力的动力,但应遵循理性的金融创新路径,必须与经济发展的程度、金融发展水平、金融体系防范风险的能力相匹配。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如下金融创新和风险控制相结合的对策:加强金融监管,扩大监管范围,注重金融创新中的风险隔离和业务独立,优化金融创新的激励约束机制,建立相应的金融技术支持体系,规范中介机构的行为,加强金融业的国际合作,强化对表外业务的风险监控和管理,以及提高衍生品的资本要求和准入限制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