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3263)
2023(19011)
2022(15842)
2021(14725)
2020(12632)
2019(29055)
2018(28568)
2017(54577)
2016(29197)
2015(32948)
2014(32614)
2013(32566)
2012(30074)
2011(26849)
2010(27133)
2009(25861)
2008(25365)
2007(22363)
2006(19522)
2005(17664)
作者
(82183)
(68646)
(68416)
(65163)
(43901)
(32853)
(31360)
(26547)
(25942)
(24634)
(23280)
(23174)
(21962)
(21632)
(21332)
(21224)
(20539)
(20497)
(19900)
(19595)
(17057)
(16751)
(16713)
(15780)
(15470)
(15455)
(15300)
(15125)
(13792)
(13753)
学科
(129548)
经济(129411)
(104503)
管理(94327)
(90667)
企业(90667)
方法(58555)
数学(48219)
数学方法(47695)
(37730)
(37536)
业经(35398)
中国(34474)
(26567)
贸易(26552)
农业(26149)
(25880)
(25743)
财务(25682)
(25670)
财务管理(25639)
企业财务(24294)
地方(23967)
技术(22550)
(21552)
(20950)
理论(20932)
(20186)
(20164)
金融(20159)
机构
学院(421684)
大学(420175)
(184390)
经济(180937)
管理(169163)
理学(145144)
理学院(143681)
管理学(141629)
管理学院(140804)
研究(139535)
中国(110000)
(87776)
(84479)
科学(80041)
(69197)
财经(67338)
(65833)
中心(64390)
(62581)
研究所(62318)
(61154)
业大(57348)
经济学(56491)
北京(55470)
(52256)
师范(51784)
农业(51554)
经济学院(51011)
(50157)
(49882)
基金
项目(274574)
科学(218875)
研究(204053)
基金(201944)
(173939)
国家(172441)
科学基金(150030)
社会(132606)
社会科(125882)
社会科学(125848)
基金项目(106101)
(105531)
自然(95043)
教育(93028)
自然科(92924)
自然科学(92899)
自然科学基金(91316)
(88567)
资助(82745)
编号(82664)
成果(66974)
(62050)
重点(61194)
(59923)
(59121)
课题(55775)
国家社会(55448)
创新(54659)
教育部(53976)
人文(52844)
期刊
(204663)
经济(204663)
研究(124204)
中国(79599)
(68107)
管理(65979)
(60277)
学报(57625)
科学(56777)
大学(44994)
学学(42148)
农业(41326)
(40986)
金融(40986)
教育(39046)
技术(38461)
财经(33701)
业经(33640)
经济研究(33001)
(29224)
问题(26987)
(25010)
(24912)
国际(23618)
技术经济(23348)
世界(21632)
图书(21215)
统计(20902)
现代(19983)
商业(19924)
共检索到6344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钮中阳  赵越  蔡卓君  
2008年金融危机后,随着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调整,国际产业转移呈现了加速趋势,中印两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且同属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客体,势必在此次国际产业转移中互相竞争。研究中国如何抓住此次国际产业转移的机遇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本文首先阐述了金融危机后国际产业转移的出现的新特点,从中印两国在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和承接服务外包业转移的视角,寻求出中国今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方向,并提出了中国承接国际产业转移措施。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华欣  
后危机时代国际服务业转移表现出的新特点是:市场寻求趋势更为明显,服务外包更为活跃,转移模式更为复杂,人力资源要求更高。服务业国际转移这些变化对我国服务业发展规模、服务业区域分布和行业结构以及技术外溢等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为此,应从如何扩大国内服务业需求和消费、更新服务业招商引资方法和提高政府服务质量、催化服务业产业集聚效应以及打造人才强势等方面加强研究。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本文从"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格局的变化及其对中国的影响出发,运用价值链理论与国家竞争优势理论,对中、印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加以比较。论文通过研究"后危机时代"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对世界主要城市金融服务离岸外包发展的环境进行比较,进而提出中国必须从比较优势上升到竞争优势,充分发挥政府在提升国家竞争优势中的作用,以"扬长补短"的方式提高中国承接金融服务离岸外包的国际竞争力。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左伟  
产业转移是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高新区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载体和平台,肩负着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重任。文章认为,南宁高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应科学规划,发挥优势,增强承接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坚持产业集群发展与优化环境并重,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强化区域合作互动,创新承接产业转移模式。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景瑞琴  
现代服务业是人力资本密集型的行业,但为什么像中国与印度这样的发展中国家却承接了大量的国际服务外包,通过比较服务外包承接国的人力资本禀赋以及分析人力资本与国际服务外包的相关性,发现中国与印度在国际服务外包中的比较优势取决于该国熟练劳动力的绝对数量,而不是熟练劳动力在该国总劳动力数量中的相对比例。这也是印度与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能够成为主要服务外包承接国的原因之一。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周启红  汪生金  谢少安  
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危机导致国际服务外包市场规模增速减缓,日益恶化的市场生存环境和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迫使更多的跨国企业将寻求外包作为降低成本和提高效率的手段。随着我国经济企稳向好,其他主要经济体逐步复苏,2010年全球经济、我国经济全面进入"后危机"时代。中国作为全球国际服务外包新的最佳承接地区,面对新的形势,积极调整经济结构和转换经济增长模式,加速产业升级,实现跨越式的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张小庆  
国际(离岸)服务外包业务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信息技术外包(ITO)、商业流程外包(BPO)、知识流程外包(KPO)是目前可供我国企业选择的三种主要服务外包模式。通过实施完善市场发展战略、改善市场环境等措施,我国可以发挥在这一领域的潜在优势,培育先进的承接国际(离岸)服务外包的能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阙澄宇  柴渊哲  
本文以中国作为全球服务外包市场接包国的视角,从接包竞争力的基本决定因素入手,并将这些因素归纳为基础要素、过程要素和环境要素,逐项分析比较中印两国在接包能力上的具体差异。研究结果表明,中国仅在电信、网络基础设施和国家环境方面优势明显,而在企业质量体系认证、从业人员英语水平、软件人才培养模式、知识产权保护与信息安全以及税收政策等方面仍与印度存在一定差距。为此,本文提出提高中国承接外包竞争力的一些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霞  冯贻扬  
航空产业国际转移为后发国家航空产业升级和发展带来了机会窗口。对于后发国家航空企业来说,承接产业国际转移可以直接带来创新导向效应、学习模仿效应和管理示范效应,对产业技术追赶及产业竞争力提升都具有积极意义。面对航空领域产业国际转移的大趋势,中国航空企业应该抓住产业国际转移的有利契机,围绕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推进关键领域国际合作,加强研发合作与转包生产有效协整,促进航空产业规制改革和主体多元化,重视航空研发领域创新人才培养与专业化培训。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卫东  赵进  
一、基于价值链的服务外包美国哈佛商学院著名战略学家迈克尔·波特提出的"价值链分析法",把企业内外价值增加的活动分为生产、销售、进料后勤、发货后勤、售后服务、人事、财务、计划、研究与开发、采购等环节。我们可以把这些环节概括为生产环节和服务环节两大类。服务是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杨春妮  
服务业离岸外移是当前国际产业转移的重要内容,抓住机遇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提升自身的产业结构对于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在回顾相关文献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利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对华服务业直接投资的主要区位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显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和人力资本存量是影响中国吸引服务业直接投资的重要区位因素。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刘丽慧  张曙霄  杨爱伦  
本文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生产率水平、就业和工资等4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在此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方法对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就业增加、工资水平和进出口贸易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从关联度大小上来看:中国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对就业增加作用最大,其次是进出口贸易,再次是经济增长,第四是产业结构调整,最后是工资水平的提高。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杨文芳  方齐云  
从国际产业转移承接国角度,借鉴Falk等提出的标准劳动需求方程模型,基于中国2002—2007年25个制造业行业面板数据,实证考察了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总量效应和结构效应。研究结论显示,中国参与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促进了劳动需求总量的增长,但其对不同行业的影响程度表现出很大的差异。其中,劳动密集型产业、高技术行业和出口导向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中国劳动需求的增长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资本密集型行业和进口替代型行业的产品内国际生产分工对劳动需求的增长存在负面效应。因此,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消除行业就业壁垒和促进人力资本升级是中国深化国际分工的关键所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方慧  吕静  段国蕊  
随着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发展,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也不断增多,其对我国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文章首先分析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产业结构升级效应的理论模型,分析其理论基础和作用机制,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通过影响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供给(物质资本、技术)、需求以及制度因素来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实证研究探讨了我国承接服务业国际转移的产业结构升级效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