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866)
2023(8838)
2022(7662)
2021(7272)
2020(6320)
2019(14875)
2018(14525)
2017(27274)
2016(14842)
2015(17292)
2014(17219)
2013(17635)
2012(16944)
2011(15554)
2010(15929)
2009(15430)
2008(14755)
2007(13156)
2006(11347)
2005(10413)
作者
(44485)
(37474)
(37217)
(35838)
(23762)
(18050)
(17121)
(14539)
(14058)
(13154)
(12997)
(12416)
(12126)
(11907)
(11747)
(11745)
(11386)
(11018)
(10768)
(10725)
(9398)
(9209)
(9149)
(8516)
(8498)
(8427)
(8197)
(8187)
(7610)
(7552)
学科
(68643)
经济(68585)
管理(38002)
(37747)
方法(32876)
数学(29528)
数学方法(29351)
(28714)
企业(28714)
中国(20758)
(18239)
(16833)
(16370)
贸易(16363)
(15992)
(13452)
(12810)
业经(12312)
农业(11883)
(11460)
金融(11458)
(11355)
银行(11330)
地方(11271)
(10896)
(10883)
(10326)
税收(10233)
(10183)
(9321)
机构
大学(227380)
学院(222905)
(102868)
经济(101060)
研究(84151)
管理(81501)
理学(69555)
理学院(68709)
管理学(67689)
管理学院(67255)
中国(64960)
(48926)
科学(48924)
(46768)
(43870)
研究所(39822)
(39136)
中心(37376)
财经(37183)
(33948)
经济学(33726)
(32396)
业大(31884)
北京(31787)
农业(31085)
经济学院(30587)
(29412)
(28928)
师范(28685)
财经大学(27596)
基金
项目(142349)
科学(111440)
基金(105176)
研究(103832)
(92190)
国家(91512)
科学基金(76449)
社会(67221)
社会科(63764)
社会科学(63745)
基金项目(54733)
(51832)
自然(47584)
教育(47468)
自然科(46469)
自然科学(46452)
自然科学基金(45685)
(45369)
资助(44298)
编号(40855)
成果(34748)
(33931)
重点(32726)
(31221)
中国(29172)
教育部(29029)
国家社会(28961)
(28953)
课题(28404)
科研(27668)
期刊
(111021)
经济(111021)
研究(70998)
中国(43193)
学报(36094)
(35315)
(35188)
科学(32764)
管理(28563)
大学(26817)
学学(25082)
农业(23927)
(21529)
金融(21529)
教育(20850)
经济研究(19442)
财经(18919)
技术(17611)
(16419)
(15758)
问题(15389)
业经(15350)
国际(14863)
(14282)
世界(13743)
技术经济(11718)
统计(10913)
(10436)
理论(10322)
图书(9962)
共检索到34024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张家友  胡剑波  
20世纪80年代以来,因FDI在全球范围内的迅猛发展,它已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之一。改革开放30年来,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化,中国吸收FDI的规模不断扩大,外商投资额连创新高。然而,2008年,因美国爆发的金融危机继而演变成全球的经济危机改变了这一趋势。进入"后危机时代"后,FDI更是呈现出一系列新的特点,给世界各国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袁佳  魏磊  
本文通过研究2007~2012年中国经常项目差额占GDP比重降低的主要原因发现,贸易差额大幅降低是主要因素,并以此为研究对象,分别从周期性因素和结构性因素两方面去分析导致这一变化的深层原因,最后基于对中国贸易结构和贸易竞争力变化的判断认为,未来十年中国贸易顺差有望持续减少,贸易不平衡状况将有所改善,甚至不排除出现整体贸易逆差的状况。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李钢  王薇  
世所罕见的国际金融危机,严重的影响了世界经济的健康发展,现有的国际经济金融格局必将发生深刻变化。因此,国际资本流动这一当今世界主要的经济活动,在国际金融危机下同样受到严重影响,并产生一些新的变化。所以,文章探讨和分析后危机时代国际资本流动的新趋势,对我国利用外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桂龙  
后危机时期,全球经济将在缓慢中复苏,全球资本流动也将在深幅下降中逐步回升,但这种趋势仍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后危机时期也是中国经济转型和开放战略升级的关键时期。这种大的宏观背景必然对中国外资利用形成较强的环境约束。金融危机对我国FDI(外商直接投资)利用规模形成了较大的短期负面影响,在区域和产业上的表现也很复杂。后危机时期,我国FDI流入规模会有所回升,但撤资现象也会增多。同时,中西部地区和服务业领域对外资的吸引将会增加。为了更好地稳定外资规模,提升外资利用效益,后危机时期,中国应进一步降低外资进入门槛,实现外资利用政策和产业政策及区域政策的对接、协调,营造更优良的制度环境。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金三林  
2010年我国经济将同全球经济一道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增长模式和发展格局将会进行深刻调整,中国崛起面临着新的重大机遇。"以转型促崛起"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主线。预计2010年中国经济发展形势总体会好于2009年,全年有望保持8.5%左右的中速增长,2010年以后的增长速度也不可能太快。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经济中速平稳增长将是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特征。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正龙  
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20世纪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腾飞之后,中国在70年代末、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张锐  
美元的大幅贬值已经引发了非美货币的集体性"被升值",这种态势虽然有利于美国经济利益诉求的实现,但同时扭曲了世界经济的均衡和加剧了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风险;不仅如此,在无法左右美元走势的情况下,非美国家干预本国货币已经成为一致性选择,从而极易引致全球性的汇率战与贸易战。在这种形势下,本文认为,中国除了继续坚持人民币渐进升值的步伐外,应从减少贸易顺差与外汇储备、建立大宗商品战略和商业储备、外汇储备适度实物化及进行境外投资并购等方面着手,提前布局。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詹晓宁  
一、当前全球对外投资联合国贸易和发展组织(联合国贸发组织)2010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量在2009年下半年跌至谷底,2010年上半年出现了缓慢复苏。201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流入量有望升至1.2万亿美元以上,2011年进一步增长至1.3万亿至1.5万亿美元,2012年上升至1.6万亿至2万亿美元。全球对外投资(流出量)也呈现出类似的趋势。2009年全球对外直接投资1.1万亿美元,较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聂聆  
自2007年下半年美国次贷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发展失衡,进而对FDI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FDI的规模、结构和流向等发生了重大变化。未来FDI的进入方式、投资主体、投资领域、跨国公司的投资战略和投资动因等将出现新的趋势。全球行业大规模重组及跨国公司全球布局调整也为我国吸引高质量外资带来了契机,我国应调整引资政策,提高引资质量,优化外资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平稳发展。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赵蓓文  
本文从理论出发,阐述了FDI、资本流动与金融稳定之间的相关性,并通过对典型经济体的案例研究,说明了金融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外资政策的调整一般会经过3个阶段:一是资本流动控制,二是外国直接投资促进,三是经济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在此基础上,论文以E11为例对次贷危机后新兴经济体外资政策变化的新趋势进行分析,并得出目前新兴经济体外资政策调整已经完成了"三部曲"中的前两部,未来的新趋势将进一步从单纯的应急措施转向技术进步和结构升级的结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裴长洪  
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全球贸易与直接投资流量下降,但经济全球化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跨国垄断资本不仅有经济金融实力继续推进生产要素的跨国界流动,而且经济全球化趋势演进的内生机制、运行条件和路径等仍将在调整和变化中继续发挥作用。但这并不意味着国际金融危机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进程毫无影响,在后危机时代,经济全球化和世界经济多极化都出现了若干新特点和新态势。对这些新情况的分析表明,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将遇到新挑战,但机遇仍然大于挑战。
[期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作者] 左安磊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将国际贸易推向了贸易保护主义的泥沼,世界主要经济体普遍采取大量不合理的贸易限制与贸易救济措施。中国作为世界第一大出口国、第二大进口国,首当其冲,遭受了众多国家贸易保护主义倾向的反倾销、反补贴等措施,成为首要目标国和最大受害者。贸易摩擦数量居高不下、强度增大;涉及到传统制造业和新兴产业领域;除"双反"措施之外的技术性、绿色壁垒开始增多;摩擦议题也升级到经济体制层面;同新兴发展中国家的摩擦日益增多。后金融危机时代,贸易摩擦已经成为困扰中国对外贸易的一大顽疾。面对这种现状及发展趋势,中国在平常心面对的同时,需要反求诸己、深化改革,礼尚往来、法律抗衡,坐而论道,妥善解决。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中  梁珊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衰退。在对比分析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即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适度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以及企业应适当增加现金储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邢成  
中国信托业应深刻认识信托对低碳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功能作用,更加注重行业规划、制度建设、风险管理以及市场协调等,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张建中  
从双边货物贸易量、贸易差额、外贸依存度、双边货物贸易商品结构和产业内贸易对危机前后中国与东盟的外贸发展现状进行了对比分析;并深入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与东盟外贸的发展趋势,即区域整体产业链分工将进一步细化、电子产品产业内贸易将加速发展、加工贸易生产基地将转向东盟发展、服务贸易将成为中国—东盟区域经济合作新的经济增长点;基于外贸发展趋势进一步探讨了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对东盟贸易政策的选择,即实施适度宽松的对外贸易政策、均衡实施出口导向战略和进口替代战略、以稳定外需转变外贸发展方式、建立CAFTA为融通的贸易综合管理体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