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10)
- 2023(6181)
- 2022(4804)
- 2021(4375)
- 2020(3454)
- 2019(7677)
- 2018(7192)
- 2017(12898)
- 2016(6805)
- 2015(7432)
- 2014(7209)
- 2013(6973)
- 2012(6420)
- 2011(6056)
- 2010(6257)
- 2009(6234)
- 2008(4948)
- 2007(4240)
- 2006(3838)
- 2005(3517)
- 学科
- 济(33438)
- 经济(33414)
- 管理(17630)
- 业(17549)
- 企(12188)
- 企业(12188)
- 地方(11143)
- 方法(10727)
- 数学(9405)
- 农(9394)
- 数学方法(9321)
- 中国(8417)
- 业经(8294)
- 地方经济(7310)
- 农业(7008)
- 贸(6383)
- 贸易(6382)
- 易(6195)
- 学(5900)
- 融(5669)
- 金融(5667)
- 产业(5085)
- 财(5060)
- 环境(4977)
- 制(4742)
- 信息(4508)
- 发(4492)
- 和(4481)
- 银(4396)
- 银行(4390)
- 机构
- 学院(99030)
- 大学(98509)
- 济(41876)
- 经济(41054)
- 研究(36669)
- 管理(36648)
- 理学(31647)
- 理学院(31207)
- 管理学(30680)
- 管理学院(30480)
- 中国(26839)
- 科学(22155)
- 京(20461)
- 所(18234)
- 财(16796)
- 研究所(16768)
- 中心(16646)
- 农(15582)
- 范(15539)
- 师范(15446)
- 江(14730)
- 财经(13678)
- 院(13490)
- 业大(13471)
- 经济学(13286)
- 师范大学(12641)
- 北京(12555)
- 经(12523)
- 农业(12168)
- 州(12129)
- 基金
- 项目(69952)
- 科学(56631)
- 研究(52624)
- 基金(51375)
- 家(45210)
- 国家(44866)
- 科学基金(38598)
- 社会(35489)
- 社会科(33632)
- 社会科学(33624)
- 省(27228)
- 基金项目(26719)
- 教育(23790)
- 自然(23392)
- 划(23187)
- 自然科(22863)
- 自然科学(22859)
- 自然科学基金(22456)
- 编号(21332)
- 资助(19533)
- 成果(17057)
- 发(16806)
- 重点(16300)
- 国家社会(15437)
- 部(15346)
- 创(14883)
- 课题(14715)
- 创新(13981)
- 发展(13808)
- 展(13607)
共检索到1474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胡超 王新哲
金融危机对东亚区域贸易出口带来巨大冲击。本文首先从贸易结构的视角分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特征,同时结合金融危机之后国际经济环境新变化,探讨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所面临不平衡性、脆弱性与难以持续性等困境。后危机时代各成员国之间协同调整的内需驱动之路,则是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转型的必然选择。考虑到我国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中的分工地位,本文亦得出了对后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有益启示。
关键词:
区域生产网络 困境 转型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谭再文
世界性经济危机是人类全球化进程的重要后果之一,它以破坏性和消极的方式影响和控制全球化的速度和节奏,并展示全球化动力出现的衰减程度。2007年世界性金融危机是全球化动力衰减的外部表征,它为东亚区域合作提供了新的契机,这种契机在多大程度上转化为行动,将依赖于体系层面各国的合作程度以及中国的经济转型能否取得成功。
关键词:
全球化动力 金融危机 区域主义 东亚合作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涂锐
后危机时代加强东亚区域金融合作具有多重效应,但目前面临着诸多制约因素:金融合作功能重叠、经济发展水平不均衡与缺少政治互信等。东亚地区要结合自身的发展情况制定近期、中期与远期目标。中国要通过逐步建立东亚区域外汇储备合作安排及金融机构、加强东亚区域政策性对话机制构建与区域债券市场建设、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加快与东亚地区的金融合作进程。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刘娟 王荣艳 王学成
入世后中国开始重视建立与东亚区域各经济体的多领域合作,总体来看中国的东亚区域战略始终与其在该地区生产网络的地位紧密相关。随着中国在该区域的经济地位愈发重要,中国所采取的区域战略对其区域和全球化发展就愈发关键。不可否认中国当前所达到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刘春生
东亚地区经济的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不断演进,主要表现为东亚区域内贸易的扩张和地区内部投资的不断增长,进入新世纪以来,东亚地区经济合作不断深入,为区域生产网络的完善提供了制度保障。
关键词:
东亚 区域内贸易 生产网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关孔文 房乐宪
在当前全球气候治理谈判进程缓慢背景下,区域层面的气候治理显得日益重要。然而,气候变化形势严峻的东亚地区并未能形成类似于欧盟一体化程度较高的气候治理合作机制。东亚国家因领土争端等安全议题使国家间关系相对紧张与复杂,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气候变化治理的区域性合作;域内国家发展现状差异较大,经济发展模式和能源消费结构的差别导致针对发展性问题的关切不同;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治理机制中,分属不同气候谈判集团,所持立场也存在一定的分歧;加之外交传统惯性和域外其他行为体的影响,使得东亚区域气候变化治理一体化进程相对滞后,造成区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林桂军 汤碧 沈秋君
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日益深化已成为东亚区域经济发展不可逆的趋势。本文梳理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的表现和特征,对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引起的东亚贸易结构变化进行了探讨,分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对东亚各经济体的影响,揭示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存在的缺点和潜在问题,并提出在东亚区域经济合作不断深化的背景下,促进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进一步发展的策略。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李冬芹
虽然金融危机的余波还未远去,但目前我国连锁经营企业同其他类型企业一样出现回升迹象。而作为资金力量薄弱、管理水平滞后的中小型连锁超市,如果不能在经济复苏时认清形势,抓住机遇进行战略调整,后续的发展将进入一个十分被动的境地,很有可能在即将来临的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中被市场所淘汰。本文主要从后危机时代的背景分析入手,力求寻找中小型连锁超市在此环境下存在的困境及解决方法。
关键词:
后危机时代 连锁超市 用工荒 通胀压力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习辉
东亚各经济体过去高度依赖美元,积累了大量美元储备,其实质是美国对东亚地区的货币扩张,向东亚国家征收铸币税。此轮国际金融危机后,为刺激经济发展,欧美国家普遍采用量化宽松政策,其结果意味着向储备持有国征收通货膨胀税,将危机成本在全球范围内消化。在这种货币竞争格局之下,深化东亚货币合作成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柴利
随着全面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新疆外贸企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建设、大开放、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但不容新疆外贸企业忽视的是,当前世界经济依然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背景,所面临的的国际环境不容乐观。特别是新疆外贸企业最主要的贸易伙伴--中亚国家(即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市场,均不同程度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目前尚属恢复期。对此,主要从中亚各国经济基本面、汇率波动、市场需求、市场结构、贸易投资风险、支付能力以及贸易保护措施的运用等方面来分析当前新疆外贸企业所面临的中
关键词:
新疆外贸企业 困境 中亚市场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夏平
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在国际分工进一步深化的内在动力的推动下,日本和“亚洲四小龙”逐步将劳动密集型的部门转移到其他劳动力成本较低的东亚国家(东盟四国和中国),形成了东亚区域生产网络。这里的东亚国家主要包括日本、亚洲四小龙(韩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蒋南平
由日本亚洲现代经济研究所、札幌学院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共同主办的中日经济问题前沿论坛"后危机时代下的东亚经济动向"于2011年1月8日在日本北海道举行。中日学者共40余人出席会议。学者们针对后金融危机时代下世界经济,特别是东亚经济仍然充满多种不确定性的现实进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鄂冰
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积极参与各类经济合作,对外贸易取得惊人成绩。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和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和蔓延导致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对外贸易额大幅缩减,东北亚区域贸易合作被提上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不得不催促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中国贸易发展的新方式。本文从对外贸易的视角,探讨了在后危机时代全球经济发展出现新趋势的前提下,中国参与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的路径选择。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欧定余 陈维涛
本文通过选取1998—2008年11年间中国与50大贸易伙伴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引力模型,实证检验分析发现: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贸易关联"性很强,反映了在东亚区域生产网络分工下,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FDI多为出口导向型和效率追赶型。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