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05)
2023(5887)
2022(4917)
2021(4313)
2020(3575)
2019(7961)
2018(7805)
2017(13773)
2016(7319)
2015(8336)
2014(8349)
2013(8530)
2012(8629)
2011(8232)
2010(9083)
2009(8874)
2008(7974)
2007(7054)
2006(6765)
2005(6250)
作者
(24226)
(20424)
(20383)
(19519)
(13336)
(9622)
(9127)
(7799)
(7724)
(7545)
(7365)
(6913)
(6808)
(6705)
(6603)
(6262)
(5995)
(5957)
(5856)
(5510)
(5458)
(5050)
(5032)
(4895)
(4706)
(4673)
(4498)
(4177)
(4167)
(4030)
学科
(57791)
经济(57753)
管理(19426)
方法(16076)
地方(15715)
(15367)
数学(14010)
数学方法(13889)
地方经济(11976)
(11902)
企业(11902)
中国(11646)
(11446)
业经(9479)
(8648)
(8199)
金融(8198)
(7166)
(7129)
经济学(6955)
环境(6807)
(6495)
银行(6479)
(6329)
(6309)
贸易(6305)
(6209)
(6199)
农业(6145)
(5985)
机构
大学(126541)
学院(124041)
(62419)
经济(61342)
研究(51435)
管理(41459)
中国(37885)
理学(34758)
理学院(34233)
管理学(33604)
管理学院(33354)
科学(29611)
(27110)
(27060)
(26652)
研究所(24554)
中心(21097)
经济学(21070)
财经(21070)
(19513)
(19487)
(19043)
经济学院(18580)
(17936)
(17871)
师范(17803)
北京(17532)
科学院(16088)
业大(15634)
财经大学(15455)
基金
项目(74292)
科学(58496)
基金(54703)
研究(53914)
(47857)
国家(47500)
科学基金(39487)
社会(36675)
社会科(34742)
社会科学(34731)
基金项目(27780)
(27419)
教育(24274)
自然(23590)
(23531)
自然科(22984)
自然科学(22973)
资助(22767)
自然科学基金(22572)
编号(19923)
成果(17919)
(17710)
重点(17458)
(16866)
国家社会(15856)
课题(15129)
发展(14708)
教育部(14568)
(14496)
(14423)
期刊
(80037)
经济(80037)
研究(44350)
中国(24312)
(19562)
学报(19301)
科学(18712)
(18157)
管理(17530)
大学(14721)
经济研究(13964)
学学(13864)
(13083)
金融(13083)
农业(12194)
财经(11848)
教育(11307)
(10441)
技术(10268)
问题(10023)
业经(9391)
世界(8857)
国际(8243)
(8241)
技术经济(7844)
统计(7152)
(6415)
经济问题(6261)
改革(5978)
(5978)
共检索到203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宋玉华  叶绮娜  
基于对世界经济失衡问题的基本判断,本文分析了世界经济相对均衡发展的图景、全球经济的需求结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适度发展以及国际货币体系重构等世界经济再平衡过程中必须面对的突出问题。本文指出,世界各国尤其是中美等主要经济体的国内均衡将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前提和基础。本文最后探讨了美国、日欧、石油出口国与中国等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转变及其面临的挑战。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李稻葵  吴舒钰  石锦建  伏霖  
本文提出,金融危机爆发后,政府在危机应对方面应遵循"三步走"策略:第一步在短期内政府及时干预救市;第二步在中期内通过积极的货币和财政政策提振市场信心;第三步在长期内提升金融和实体经济效率,根除危机隐患、改善监管,夯实微观经济基础。根据发达国家危机处理方式的不同,我们把当前的发达国家阵营分为积极应对、灵活创新型经济体和应对迟缓、艰难调整型经济体两大板块。再看新兴市场国家阵营,在当前能源资源价格一路下行的情况下,一些能源资源依赖国,如俄罗斯、巴西等国出现了严重的贸易逆差,政府财政状况恶化,货币贬值,面临滞胀的风险。一些不依赖于能源资源出口且注重国内体制改革的国家经济却一路走强,如印度。据此,我们将...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汉儒  
次贷危机与欧债危机的接踵而至,使得世界经济失衡原因与再平衡研究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首先,本文回顾了世界经济失衡和国际货币体系两方面的文献,并通过引入新政治经济学公共选择理论的分析框架,指出美国政治制度的系统性缺陷——"选票至上"的公共物品供给逻辑造成了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结构性问题。其次,国际货币体系是通过经常账户与资本账户传导机制最终造成了世界经济失衡的局面。因此,世界经济再平衡与美国政治决策机制改革只是同一逻辑的不同表述。最后,欧债危机为世界经济复苏与再平衡增添了巨大不确定性,当前再平衡进程受阻的必然结果是贸易摩擦和汇率争端将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国际经济政策协调的主题。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刘志明  
金融危机后,国际社会着眼于推动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在失衡指标、宏观经济政策调整和促进共同发展等问题上加强了协调与合作,达成了解决全球失衡问题必不可少的新共识。但是,世界经济再平衡的实现不可能一蹴而就,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作出持久的艰苦努力。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项卫星  刘慧  
文章在分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经济关系变化的基础上,探讨了后金融危机时代中美经济关系的主要矛盾和再平衡问题。文章的研究结论如下:中美关系再平衡的核心问题是中美国际投资贸易体系中地位的重构,人民币国际化和TPP、TTIP等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是中美经济关系再平衡的表征和关键手段。中国要在全球投资贸易相关指标还未受到显著影响的情况下,积极参与国际高标准投资贸易规则的制定,凭借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和先试先行优势,以更大的开放促进更深的改革。同步推进国际结算中心建设、国际航运和物流中心建设,以"一带一路"战略为契机,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汪进  尹兴中  
本文提出,在后危机时代,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将出现六大重要的特色,包括流动性过剩,美元地位持续波动,新兴市场国家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火车头,新兴贸易保护主义兴起,绿色主义推动绿色产业革命以及自然资源的重要性。综合这些分析,我们认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经济所面临国际经济与金融形势,将会比以往任何时期更加严峻和复杂,因此,中国政策界和经济企业界以及学术界必须做好准备,加强研究,积极应对。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吴正龙  
一、世界经济发展重心正向亚洲转移。亚洲地域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3,人口约占世界总人口的3/5,堪称世界第一大洲,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有过自己的辉煌。20世纪继日本和亚洲四小龙腾飞之后,中国在70年代末、越南在80年代中、印度在90年代初开始的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王静文  
当世界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经济将展现出更多的崭新图景,中国应该从危机中汲取教训,积蓄力量,从而在后危机时代的国际经济竞争中占据有利的战略位置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罗伯特·蒙代尔  
2008年以来,美国经济放缓,欧洲债务危机严重,全球经济明显衰退。在后危机时代,美国、欧盟、中国、日本等主要经济体应进一步调节其货币政策及经济政策。当前,世界经济需要中国在连续二十多年的快速增长之后作出更大贡献,如进一步在国际货币体系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进一步减少对进口的控制,增加对其他国家商品的进口。中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会越来越多地出现发达国家在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特点。要在人民币和美元汇率之间保持稳定性,需要制定更加扩张的货币政策,进一步提高消费水平,有效拉动内需。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余永定  
今天我依然要谈再平衡问题,但是角度有所变化,我这次谈的是美国经济的再平衡。作为中国人,我们可以先"把自己的脚放在别人的鞋里",站在美国的立场上看看美国可能会采取一些什么措施,或者不会采取措施,以便纠正其自身的不平衡。然后,我们再分析美国如果采取如此这般的政策,对中国的外部经济环境,从而对中国经济增长,在未来一段时间里会造成什么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邱斌  高波  
由中国世界经济学会、东南大学、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联合会共同主办,《国际经济评论》与China&World Economy编辑部协办,东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承办的"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与世界经济"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1-22日在东南大学举行,探讨了金融危机对中国与世界经济的影响及中国的对策。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陈继勇  郭夏杰  黎珊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和2009年欧债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全球性衰退,主要发达经济体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实力发生了此消彼长的变化。在这场世界经济格局的演变中,中国的经济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并应如何应对?在深入分析上述问题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中国应对世界经济格局演变的几点政策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去年8月份为止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它主要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尽早着手考虑"后危机时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柳希超  
金融危机后,世界各国为了走出困境,打破了各种贸易藩篱,使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加深,世界经济对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影响越来越大,尤其是城市内部收入差距的扩大成为主流,收入分配问题已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后金融危机时代,经济的进一步全球化虽然将扩大我国收入分配差距,但它同时使各种要素流通的障碍大幅度减少,有利于我国充分利用世界资源,通过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促进我国居民收入总体水平的提高。目前我国正处于关键的发展转型时期,"构建和谐社会"及"包容性增长"的理念,正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新课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