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901)
2023(10201)
2022(8394)
2021(7543)
2020(5751)
2019(13059)
2018(12737)
2017(23353)
2016(12688)
2015(14049)
2014(14101)
2013(14149)
2012(13786)
2011(12870)
2010(13503)
2009(12519)
2008(11834)
2007(10681)
2006(9855)
2005(9418)
作者
(39421)
(32953)
(32750)
(30755)
(21176)
(15810)
(14617)
(12710)
(12578)
(11998)
(11562)
(11300)
(10806)
(10742)
(10447)
(10235)
(9760)
(9618)
(9601)
(9374)
(8461)
(8180)
(8029)
(7757)
(7409)
(7390)
(7371)
(7267)
(6775)
(6604)
学科
(62125)
经济(62075)
管理(34330)
(31651)
(23508)
企业(23508)
中国(20536)
地方(19023)
方法(18085)
(17628)
数学(15159)
数学方法(15000)
业经(14524)
环境(14398)
(13920)
(13757)
金融(13756)
(12260)
银行(12236)
(12020)
农业(11810)
(11594)
贸易(11579)
(11357)
(11134)
(11096)
(11033)
地方经济(10610)
(9269)
理论(8461)
机构
学院(191775)
大学(190325)
(80757)
经济(79066)
研究(75538)
管理(67028)
中国(58462)
理学(55497)
理学院(54722)
管理学(53748)
管理学院(53382)
科学(45033)
(42735)
(39685)
(37610)
研究所(35572)
(34433)
中心(33109)
(31255)
财经(28781)
(28495)
师范(28222)
北京(27959)
(27291)
业大(26950)
农业(26583)
(26030)
(25094)
经济学(24637)
(22802)
基金
项目(118876)
科学(93387)
研究(88492)
基金(84646)
(74395)
国家(73738)
科学基金(61931)
社会(55657)
社会科(52731)
社会科学(52716)
(47013)
基金项目(43965)
(40044)
教育(39814)
自然(38871)
自然科(37928)
自然科学(37915)
自然科学基金(37229)
编号(35600)
资助(34181)
(32310)
成果(29697)
重点(27698)
课题(26377)
发展(26027)
(25783)
(25574)
(24469)
创新(22998)
国家社会(22695)
期刊
(103187)
经济(103187)
研究(63914)
中国(45084)
(33369)
学报(29872)
科学(29358)
(27248)
管理(27227)
(25254)
金融(25254)
教育(24457)
农业(22948)
大学(22716)
学学(21166)
业经(17845)
经济研究(16216)
技术(15773)
财经(14622)
问题(12981)
(12675)
(12203)
(11172)
世界(11146)
国际(11097)
商业(9561)
资源(9383)
技术经济(9076)
现代(8967)
理论(8940)
共检索到31716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徐琳  
后危机时代配额式和项目式碳交易市场的交易量和交易额都有所增长,但增长速度并不平衡,原因在于碳减排单位价格的下降,这是由金融危机造成的碳市场需求和供给不均衡所导致的。然而在政府实施积极政策的国家或地区,碳市场则受负面影响较小。因此各国要完善碳的定价机制,加强碳价的监控,重视法律法规的建设。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之后的碳市场,其发展既让人期待,又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熊国红  戴俊敏  
发展电子商务已经不仅仅是经济问题,而是关系到国家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本文结合我国电子商务的现状,分析探讨了在当前的经济和社会形势下,大力发展电子商务的机遇及前景问题。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大卫·利普顿  司马亚玺  闵子殷  
人口结构的变化和生产率增长的下降可能导致处于稳定水平的经济增长的下降,这本身就可能增加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的下行压力近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邀请世界各地的专家学者和高级别政策制定者们共同讨论了审慎监管与货币政策相关问题:一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近十年后的宏观经济展望;二是发达经济体出现的结构性问题,可能导致长期低利率;三是政府和金融机构可能面临的政策挑战和转变及其影响。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刘菲  
信用衍生市场能够促进信用风险的定价、分散和转移,并有助于金融稳定。遗憾的是,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导致各方对信用衍生品产生很多误解。本文试图对此作一澄清,通过分析后危机时代信用衍生市场的新特点和改革路径,找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并对发展中国的信用衍生市场提出建议。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孙立坚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可能正在告别全球流动性恐慌的第二阶段(去年8月份为止是危机的第一阶段,它主要表现为欧美国家局部的次贷危机),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尽早着手考虑"后危机时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王雪磊  
全球性金融危机爆发后,碳金融市场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各个子市场不平衡加剧。更为严重的是,国际金融危机动摇了世界各国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增加了碳金融市场未来发展的不确定性。中国作为能源消耗和年减排量最大的国家,应当抓住当前机遇,建立全国统一的碳强制减排市场,完善交易市场体系,参与国际碳金融市场运作,掌握产品定价权,服务国内经济结构转型和兑现国际减排承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均胜  
后危机时代,印尼推出的MP3EI具有特定的原因和目的,它和此前的中长期规划互补性地构成了印尼今后的发展战略。因为印尼是增长性的新兴经济体之一,其发展战略的影响将不仅限于国别范畴。对亚洲来说,印尼未来将成为地区增长的一极,区域的消费大市场,并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地区生产网络。对中国来说,也会在贸易、投资和产业转移等方面产生影响。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刘军梅  
俄罗斯是中国的重要战略伙伴,在后危机时代研究如何拓展两国金融合作的空间具有重要战略意义。本文以回顾中俄金融合作的平台机制、领域及瓶颈问题为基础,以中俄在国际金融秩序改革的诉求为主线,探寻后危机时代中俄两国在共建合资银行、开发能源金融、实施货币政策协调及主权基金运行等领域深化合作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宏春  
本文系统介绍了国外碳市场的形成条件,包括法律基础、交易规则、交易品种及其可以进入市场交易的基本条件等;分析了欧盟交易市场、清洁发展机制交易市场等几个主要碳市场的操作程序和一般规则。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利用碳市场降低碳减排成本、走上能源利用效率高和碳生产率不断提高的低碳发展道路的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魏鹏  
中国信用卡发展已走过了11个年头。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从"粗放经营"到"精耕细作"的产业发展的必经阶段。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信用卡产业还处于发展阶段,法律法规、业务制度、内控合规等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市场成熟度还需要进一步加深,行业监管、风险管控等还需要进一步加大。后危机时代的中国信用卡产业经营发展,要平衡市场拓展与风险管理之间的关系,在转型中谋发展,适应外部市场环境变化,适时调整经营策略,注重产品与业务创新,从各个环节实施更为严格的风险管理措施,量质并举地推动信用卡产业实现新突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詹姆斯·莫里斯  
金融危机远未结束,但世界经济增长是可以预期的。除了一些较小的欧洲国家之外,收入下降充其量也只是个小问题,最大的问题是失业,失业本身具有很大的危害性。欧元区要实现经济复苏,政府开支应该增加5%左右。世界需求的减少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有限的,当出口急剧下降时,中国经济以几乎相同的速度继续增长。中国目前已进入设计和创新更为重要的阶段,应该更多地发明自己的技术,创造自己的品牌,设计自己原创的产品。中国应该没有劳动力短缺的问题,但教育非常重要。到2020年之前,中国经济增长将减缓。未来除了人们的收入会增加之外,一切都是不确定的。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袁中华  刘小差  
国际金融危机之后,各国纷纷推出新兴产业发展战略规划,以图摆脱危机所带来的困扰,调整产业结构,在新一轮发展中抢占经济制高点。自2009年9月温家宝总理连续主持召开三次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座谈会以来,从国家发改委到各地方政府都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由于金融在新兴产业发展在其中扮演了相当重要的角色,本文结合我国金融发展现状,对新兴产业的金融支持进行了深入探讨。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郭武平  唐炜  原玲  
次贷危机爆发之后,全球经济在较长时间内陷入衰退,并经历了一系列艰难的调整过程。2009年下半年以来,在各国经济刺激和结构调整政策的推动下,全球经济开始触底反弹并沿着复苏轨道前行。与此同时,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章文光  赵民  刘希雅  
金融危机之后,2008年10月—2009年7月,中国吸收外资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首次出现连续十个月的下降,针对这一形势,中国政府及时出台相应政策扭转不利局面。随着2009年下半年全球经济进入恢复期,中国吸收外资随之恢复增长,这与中国政府的政策调整关系密切。在后危机时代,中国FDI还面临系列困境,这些困境也从侧面反映了进一步深化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需要。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明晓磊  
在后危机时代,各国经济的发展面临着机遇与挑战,金融业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其改革和发展的成败关系到经济的全面复苏与繁荣。金融创新与衍生金融工具的发展为金融业注入了活力,文章选取资产证券化的研究方向,探讨了后危机时代其发展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