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366)
- 2023(3716)
- 2022(3119)
- 2021(2999)
- 2020(2519)
- 2019(5450)
- 2018(5290)
- 2017(8911)
- 2016(5199)
- 2015(5703)
- 2014(5562)
- 2013(5494)
- 2012(5561)
- 2011(4978)
- 2010(5567)
- 2009(5596)
- 2008(4846)
- 2007(4089)
- 2006(3696)
- 2005(3431)
- 学科
- 济(19004)
- 经济(18985)
- 管理(14793)
- 业(13701)
- 企(11657)
- 企业(11657)
- 方法(7299)
- 财(6173)
- 农(5999)
- 数学(5923)
- 数学方法(5852)
- 制(5739)
- 中国(5451)
- 融(4826)
- 金融(4826)
- 业经(4782)
- 学(4275)
- 体(4260)
- 贸(4065)
- 贸易(4062)
- 易(3954)
- 地方(3850)
- 务(3835)
- 财务(3825)
- 银(3823)
- 财务管理(3819)
- 银行(3806)
- 企业财务(3663)
- 农业(3658)
- 行(3648)
- 机构
- 大学(74886)
- 学院(73004)
- 济(29546)
- 经济(28926)
- 研究(28910)
- 管理(25662)
- 理学(21402)
- 中国(21186)
- 理学院(21130)
- 管理学(20818)
- 管理学院(20665)
- 科学(16098)
- 京(15839)
- 财(15397)
- 所(15030)
- 研究所(13465)
- 农(13397)
- 中心(12633)
- 财经(11688)
- 江(11145)
- 经(10707)
- 农业(10564)
- 业大(10429)
- 北京(10352)
- 院(10335)
- 范(10266)
- 师范(10164)
- 经济学(9188)
- 州(8917)
- 财经大学(8879)
- 基金
- 项目(46054)
- 科学(35146)
- 研究(34948)
- 基金(32334)
- 家(28888)
- 国家(28658)
- 科学基金(23069)
- 社会(21829)
- 社会科(20585)
- 社会科学(20574)
- 省(17131)
- 教育(16358)
- 基金项目(16257)
- 划(15270)
- 编号(14029)
- 自然(13842)
- 自然科(13483)
- 自然科学(13476)
- 资助(13443)
- 自然科学基金(13222)
- 成果(12925)
- 重点(11178)
- 部(11084)
- 课题(10453)
- 发(9995)
- 性(9677)
- 教育部(9409)
- 创(9333)
- 国家社会(9111)
- 创新(8822)
共检索到12005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李宏 刘珅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主要发达经济体实施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问题凸显。本文以金砖四国为研究对象,分析各国治理通货膨胀的政策措施及其效果,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及行政性措施三方面进行分析并给出评价,最终得出结论。
关键词:
通货膨胀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李宏 刘珅
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以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问题凸显。从金砖四国产生通货膨胀的外部背景,可以看出全球金融危机直接诱发了本轮通货膨胀,且输入型通货膨胀是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主要特征。在大背景的影响下,金砖四国通货膨胀的产生机制和结构性原因有着其相似性;但是,金砖四国在通货膨胀的成因方面又存在着较为明显的差异性,主要表现在通货膨胀的表现类型、传导机制和反危机政策的作用效果等方面。
关键词:
金砖四国 通货膨胀 成本推动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建中 梁珊
2008年9月,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使世界经济面临着自大萧条以来最为严重的全球性衰退。在对比分析金融危机爆发前后中国对外贸易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深入探讨了后危机时代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趋势,并提出在后危机时代中国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措施,即稳定人民币汇率政策、调整出口退税政策、调整加工贸易政策、适度降低中国对外贸易依存度、妥善应对贸易摩擦以及企业应适当增加现金储备。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蔡甜甜
本文基于新新贸易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基础设施投资对出口规模和出口复杂度影响的微观机制。基于理论假设,笔者使用1995—2013年的面板数据,利用变系数模型检验并比较研究了"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技术复杂度效应。研究结果表明:"金砖四国"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均显著为正,前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中国、俄罗斯、印度和巴西,后者由大到小的国家依次为俄罗斯、巴西、中国和印度;不同类型基础设施投资的出口规模效应和出口复杂度效应差异较大。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安宇宏
1月31日,第40届世界经济论坛在瑞士达沃斯落下了帷幕。此次论坛以"改善世界状况:重思、重设和重建"为主题,与会的2500多名全球政治和经济界的代表就世界经济恢复前景、国际金融体系改革等一系列问题展开了广泛充分的讨论。在为期5天的会程里,"后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杨选 龚六堂
20世纪90年代初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主要采取了超低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扩张性的财政政策、强力干预日元汇率、直接干预股票市场、大力整顿金融环境、出台政策告示等措施。这些宏观调控措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日本的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后危机时期制订货币政策不应当只盯住单一目标,要注重宏观调控政策之间的配合,警惕信贷资金不流入实体经济,防止陷入赤字财政陷阱,准确把握宏观调控时机。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吴俊 宾建成
通过对"金砖四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全社会劳动效率、失业率、万美元GDP能耗、能源利用效率、资本形成率、人类发展指数等指标的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金砖四国"经济效率较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粗放型的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增长的背后是由"高投入"所驱动。
关键词:
金砖四国 经济效率 能耗 主成分分析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张为付
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近年来"金砖四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并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金砖四国"的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投资比重、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潜力指数、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签署国际双边投资优惠协议数量、双边税收优惠协议数量等指标比较,发现中国、俄罗斯是四国中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度高于巴西和印度两国,这对于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李东阳 鲍洋
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优劣是外国投资者在进行区位选择时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本文在"金砖四国"投资环境各子环境分别进行定性比较研究的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原理,对该四国的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总体比较研究,并得出研究结论。
关键词:
“金砖四国 ”投资环境 区位选择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夏玲
巴西(Brazil)、俄罗斯(Russia)、印度(India)和中国(China)四国的英文首字母组合成为"BRIC",从2001年起,这四个经济前景被普遍看好的新兴经济大国被形象地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朱远 刘国平
实现低碳型发展的关键是提高碳生产率和碳排放绩效。基于广义碳生产率构建碳排放绩效测度指标,对"金砖四国"1990-2007年碳排放绩效进行测度发现:碳排放经济绩效排序为巴西、印度、俄罗斯和中国,福利绩效排序为巴西、印度、中国和俄罗斯,造成四国绩效差异的关键因素是经济规模、城市化进程、产业结构、能耗水平和服务效率。
关键词:
金砖四国 碳排放绩效 碳生产率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黄荣斌
金砖国家合作机制的形成是21世纪影响世界经济格局的一个重大事件。文章通过"后危机时代"的新、旧全球化对比,探讨了中国OFDI在金砖国家务实合作中的可能性和现实选择。在梳理有关FDI流动影响因素的文献之后,重点分析了金砖国家在吸收中国OFDI上的潜力和机遇、问题与挑战。结合中国OFDI的投资特征,文章最后提出了促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现金砖国家经济关系良性互动的四点结论。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宏利
击退经济的通胀威胁,除了紧缩性货币政策,也需要寻找货币政策以外更有力的工具。笔者认为,改善民生也是治理通胀的重要措施。加大改善民生的支出投入,可以稳定通胀预期,保障低收入者生活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赵海乐
随着后金融危机时代世界经济的复苏,各国工业发展的要求导致了全球资源争夺的加剧,以及对资源密集型产品的贸易救济的盛行。美国、欧盟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分别通过反倾销与反补贴措施,试图否定资源出产国的资源价格优势与资源获得优势。这不但损害了资源出产国的利益,还阻碍了资源出产国的工业化进程。对此,我国应当在贸易救济规则的完善与修订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以国家利益为重,不放弃保护本国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的工业化进程。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林文浩 孙薇
后危机时代,我国货币政策在维护货币金融环境稳定和促进经济转变发展方式的多重目标下处于两难的境地。应对政策目标冲突,需要遵循"N种目标,N种工具"的宏观调控法则,引入新的政策工具,使之与货币政策搭配组合,确保调控目标实现。本文利用自回归分布滞后模型,定量分析了2005年7月汇改前后,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升值对居民消费价格水平的影响程度,实证结论认为在汇率传递效应加强的条件下,提高人民币名义有效汇率,不仅有助于从根源入手治理当前通货膨胀,而且有利于解决国内的结构性问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