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42)
2023(6497)
2022(5716)
2021(5313)
2020(4494)
2019(10325)
2018(10368)
2017(18620)
2016(10139)
2015(11625)
2014(11448)
2013(11223)
2012(10748)
2011(9889)
2010(10291)
2009(9480)
2008(9830)
2007(9225)
2006(8229)
2005(7587)
作者
(32265)
(27011)
(26664)
(25333)
(17303)
(13184)
(12169)
(10486)
(10326)
(9925)
(9182)
(9131)
(8942)
(8798)
(8777)
(8310)
(8243)
(8219)
(7916)
(7769)
(6896)
(6842)
(6810)
(6240)
(6214)
(6135)
(6078)
(5899)
(5610)
(5519)
学科
(42670)
经济(42618)
管理(32388)
(30731)
(27529)
企业(27529)
方法(17287)
数学(14062)
数学方法(13795)
中国(12093)
(10827)
(10295)
(10237)
地方(9749)
业经(9501)
(9141)
(8841)
贸易(8833)
(8545)
理论(7972)
(7770)
(7073)
银行(7037)
(6917)
(6832)
(6730)
技术(6583)
农业(6572)
(6488)
金融(6488)
机构
大学(153252)
学院(151012)
(56518)
研究(56198)
经济(55089)
管理(53998)
理学(45796)
理学院(45172)
管理学(44067)
管理学院(43795)
中国(42446)
科学(36357)
(34010)
(30326)
(28837)
研究所(27368)
(26607)
(24898)
中心(24338)
业大(23597)
农业(23006)
北京(21715)
(21116)
师范(20802)
(20641)
财经(20593)
(19816)
(18554)
(18420)
技术(17854)
基金
项目(95360)
科学(73891)
基金(68193)
研究(66226)
(61349)
国家(60824)
科学基金(50508)
社会(40633)
社会科(38254)
社会科学(38239)
(37224)
基金项目(34810)
自然(34354)
自然科(33611)
自然科学(33597)
自然科学基金(33034)
(32599)
教育(31356)
资助(29149)
编号(26116)
成果(22744)
重点(22169)
(20739)
(20673)
课题(19856)
(19682)
计划(18663)
科研(18406)
创新(18398)
大学(17316)
期刊
(69441)
经济(69441)
研究(45859)
中国(36377)
学报(29264)
(26530)
科学(26105)
管理(23915)
大学(21626)
(20834)
教育(20486)
学学(20150)
农业(17801)
(13828)
金融(13828)
技术(13033)
业经(10833)
经济研究(10793)
财经(10679)
(9924)
(9303)
(8724)
图书(8681)
问题(8617)
国际(8524)
(8493)
业大(7802)
(7320)
论坛(7320)
世界(7262)
共检索到24355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金良祥  
伊核全面协议很快将进入落实阶段,前景虽未必看好,但伊核危机软着陆已成定局。进入后协议时代,伊朗可望巩固和扩大新世纪以来所取得的地缘战略利益,而随着外部环境的改善,以及制裁的弱化,伊朗可望崛起为地区经济中心。后协议时代,中伊政治经济关系发展的外部政治压力下降,中伊经贸合作的规模有望扩大,但中国弱势剩余产能将面临严峻的竞争局面。伊朗与周边地区的经济融合可望加强,有利于"一带一路"倡议的落实。中国似可利用协议契机全面提升中伊政治和经济关系,包括正式从战略高度明确定位中伊关系、实行中伊贸易的人民币结算。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周明  
2003年伊拉克战争后,在沙特和伊朗之间结构性矛盾的形成和发展方面,美国发挥了重要的负面影响。在小布什时期,伊拉克战争的爆发为伊朗提升地区影响力提供了有利条件。该时期,沙伊关系总体维持良好状态,但小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对沙伊关系的消极影响在其任内中后期日渐显现,激化了沙伊之间的矛盾,导致两国关系逐渐疏远。在奥巴马时期,美国在中东地区实施战略收缩以及缓和美伊关系的政策措施,再次为伊朗的崛起创造了条件,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由此成为沙美关系恶化的重要外部因素。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将修复与盟友关系、加大军售以及遏制伊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志杰  
自伊核协议全面达成以来,美国与以色列在对待伊朗核问题方面出现了多次的摩擦与不合。随着2015年9月美国民主党在参议院成功阻止共和党提出的否决伊核协议的决议案,该协议在美国国会已实现了通关。这一外交举动可以看作是美国中东战略的适时调整。伊核协议达成后,巴以问题将可能继续成为中东议题的热点。而美以两国围绕上述问题发生的分歧也反映了美国与以色列两国在中东地区不同战略利益的诉求。"后伊核协议时代"美以特殊关系将面临新的挑战。而其中美国犹太人与国内基督教右翼等亲以势力与美以两国的关系模式值得我们思考。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陈俊华  杨兴礼  
本文简要概括了中国、伊朗建交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历程,认为中伊关系经历了四个阶段的曲折演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中伊关系对中国在中东地区的大国话语权、能源安全战略、经贸和投资战略、对伊斯兰世界影响力和中美关系博弈的重要影响,最后对中伊关系的未来发展战略定位进行了分析。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陈翔  熊燕华  
近年来,沙特与伊朗在中东地区经常利用代理人战略开展竞争和博弈,具体表现为支持内战国家的代理人来改变战争进程与结果、扶植代理人进行权力竞争、利用代理人进行外交角力等。沙伊之间运用代理人进行博弈,既是两国的地缘政治对抗、教派纷争等结构性矛盾使然,也是由于代理方本身需借助外部力量实现政治与宗教目的。不过,受直接冲突与战争高成本及外部环境的约束,两国之间的博弈不会走向正面军事冲突。截至目前,沙伊的代理人战略加剧了中东政治生态的恶化,加快了地区阵营化、冷战化格局的演进,加深了中东国家政治的对抗性烈度。可以预见,施动方、代理方以及域内外大国关系的演绎将会对沙伊的代理人战略走向产生重大影响。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韩小婷  
伊拉克战争后,中东原有的地缘政治和国家间的力量均衡被打破。地区大国沙特和伊朗为了进一步争雄海湾,进而确立自身在中东的话语权,展开了激烈的较量和博弈。沙伊关系发展演变围绕六大问题而展开,即沙特国内什叶派问题、海湾合作委员会国家及伊拉克与伊朗的关系问题、黎巴嫩政局和巴以问题、叙利亚内战、沙特军事打击也门胡塞武装和伊朗核问题。双方关系整体上呈现出以对抗为主、妥协合作为辅的基本特点。由于对抗与妥协的层面及其限度会因时因事而转换,因此为双方关系增添了诸多不确定性因素。同时,大国特别是美俄的中东政策也是影响沙伊关系的重要变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如果去打伊朗,将会陷入一个比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量多深的泥潭,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自1953年摩萨台政府被推翻,美国和伊朗结下仇恨。当仇恨"升华"为意识形态之后,仇恨更加深重。当前真正的问题是伊朗想要发展核武器,这将改变美国和伊朗之间的谈判筹码。按照美国原有的外交政策,伊朗核武器问题将无解。要解决伊朗核问题,需靠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尤其是美国对其伊朗政策做出重大调整。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刘中民  
在后霍梅尼时代,伊斯兰因素对伊朗外交的影响力在整体上呈现出明显下降的态势,但是尚无法从根本上摆脱霍梅尼"输出革命"外交遗产的掣肘。无论是在相对温和的拉夫桑贾尼和哈塔米时期,还是在伊朗外交再度走向强硬与激进的内贾德时期,伊朗外交均没有放弃"输出革命"的外交原则和建立"伊斯兰世界秩序"的长远目标。继续支持伊斯兰激进组织,仍是伊斯兰因素影响伊朗外交的主要方式。在后霍梅尼时代,为应对国际格局和中东地区格局发生的深刻变化,伊朗积极利用伊斯兰教对中东、中亚等地区事务和热点问题施加影响。此外,伊斯兰因素对伊朗与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关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后霍梅尼时代的伊朗呈现出改革与保守两种力量、两种路线交替上升的政治钟摆效应,进而使"伊斯兰革命外交"在改革派掌权时相对淡化,在保守派掌权时则相对强化。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刘强  
伊拉克战争给美国和伊朗关系的改善带来了转机 ,但这不过是昙花一现 ,伊朗问题将成为美国优先解决的问题之一 ,也将在未来几年里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新的焦点。美国全面军事解决伊朗问题的可能性很小 ,最可能使用的是“打压结合 ,以压促变” ,即对伊朗实行政治上的打压与经济上的封锁和制裁 ,甚至有限的军事打击 ,支持改革派 ,促使伊朗民众对现统治不满 ,进而使得上层的改革者与下层渴望改革的民众相结合 ,形成“新的革命”力量 ,最终改变政权 ,实现和平演变 ,不战而胜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魏亮  
伊朗和印度都曾是殖民地国家,现同为发展中国家,各自是当代中东和南亚地区大国。由于历史文化相亲和地理相近,发展友好关系一直是两国外交的重要目标。冷战结束以来,伊朗和印度关系的发展摆脱两极格局的桎梏,在“提量”和“增质”上取得显著成果,在政治、经济、军事和安全领域取得程度各异的发展或突破。2007年以来,伊印双边关系发展受阻,呈现出政治和安全合作停滞、经济和军事关系受挫的基本态势。冷战后的伊印关系与冷战时期相似,依然表现出很强的外源性和较弱的抗干扰性。受美国因素、印度中东政策等因素的干扰与制约,伊印关系在未来较长时段仍将继续陷于困境而难有实质性突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熊李力  严展宇  
伊朗伊斯兰革命胜利初期,新政权主要通过反美主义的革命路径塑造政治合法性。随着伊斯兰政权执政时间的延长,政治合法性塑造开始由革命路径转向绩效路径。为解除国际制裁与封锁,重振国内经济,伊朗需要改善伊美关系。由于伊以关系并非必然冲突模式,且伊美关系与伊以关系呈非对称因果互动,只要以色列的核心安全利益得到保障,伊美关系的改善前景非但不会受到伊以关系的阻碍,反而会带动伊以关系走向缓和。在此背景下,随着作为伊美关系主要症结的伊朗核问题谈判取得历史性突破,伊美关系改善的前景将趋于明朗。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王雪羽   李福泉  
在复杂的政治、宗教、文化和安全利益背景下,伊朗与阿富汗塔利班关系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全面对立时期(1996~2001年),伊朗出于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的考量,拒绝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为其对手“北方联盟”提供军事支持,并在2001年美国推翻塔利班政权的行动中发挥了关键作用;第二阶段是从“秘密接触”到“有节制的支持”时期(2002~2020年),为应对美国及其盟友在阿富汗地区的军事存在并遏制其影响力,伊朗为阿富汗塔利班提供了有限的支持,并与后者开展了高层接触和政治磋商;第三阶段是务实合作时期(2021年阿富汗塔利班新政权建立至今),伊朗虽未正式承认阿富汗塔利班政权,但双方在多领域展开务实合作,双边关系呈现出良好发展势头。然而,由于意识形态和政治分歧的存在,伊朗与阿富汗塔利班的关系具有多重不确定性,未来发展将面临一系列挑战。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安维华  
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的经济政策北京大学亚非研究所安维华一、制订政策的一些出发点伊朗伊斯兰革命后确立了乌莱玛领导的伊斯兰政府。新政权既拒绝西方的经济模式,也拒绝东方的经济模式,而力图建立"伊斯兰的经济模式"。在这方面,伊朗当权者进行了10余年的摸索、探讨、...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Hassan Zohoor  李亚婉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薛二勇  
教育是减轻灾害、保证安全的关键途径之一。日本、印度、伊朗作为自然灾害频发地区,经济水平、政治体制、社会文化各异,但是面对自然灾害,日本在全民互助中开展灾害情感教育,印度有针对性地面向实践者进行风险教育,伊朗致力于通过地震教育培育社会安全文化,这些国家都取得了明显的防灾减灾效果,充分体现出教育的重要作用以及不同国家教育的战略选择,值得考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