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783)
- 2023(11539)
- 2022(9831)
- 2021(9044)
- 2020(7490)
- 2019(16902)
- 2018(16579)
- 2017(31536)
- 2016(17042)
- 2015(18677)
- 2014(18595)
- 2013(18404)
- 2012(17322)
- 2011(16158)
- 2010(16491)
- 2009(15384)
- 2008(15425)
- 2007(13962)
- 2006(12529)
- 2005(11910)
- 学科
- 济(67120)
- 经济(67004)
- 管理(51580)
- 业(46236)
- 企(40325)
- 企业(40325)
- 方法(25880)
- 财(21141)
- 数学(20898)
- 数学方法(20546)
- 学(19982)
- 制(19027)
- 中国(18554)
- 农(16514)
- 业经(15118)
- 体(13420)
- 理论(13282)
- 务(12722)
- 融(12683)
- 金融(12680)
- 财务(12674)
- 银(12661)
- 财务管理(12642)
- 银行(12612)
- 企业财务(12130)
- 行(12079)
- 贸(11159)
- 贸易(11154)
- 体制(11113)
- 易(10806)
- 机构
- 大学(255860)
- 学院(248612)
- 济(100122)
- 经济(97913)
- 研究(94310)
- 管理(86896)
- 理学(73977)
- 理学院(72988)
- 管理学(71461)
- 管理学院(70997)
- 中国(70592)
- 科学(58456)
- 京(56071)
- 财(52088)
- 所(50201)
- 农(47580)
- 研究所(45240)
- 中心(40674)
- 财经(39844)
- 江(39587)
- 业大(38472)
- 农业(37713)
- 经(36225)
- 北京(35566)
- 院(34048)
- 范(33776)
- 师范(33322)
- 经济学(31816)
- 州(30667)
- 省(29983)
- 基金
- 项目(161678)
- 科学(126652)
- 基金(119248)
- 研究(113174)
- 家(107127)
- 国家(106318)
- 科学基金(88958)
- 社会(72263)
- 社会科(68250)
- 社会科学(68228)
- 基金项目(61363)
- 省(60801)
- 自然(59005)
- 自然科(57667)
- 自然科学(57641)
- 自然科学基金(56656)
- 划(53500)
- 教育(52841)
- 资助(49009)
- 编号(43186)
- 成果(37852)
- 重点(37823)
- 部(36787)
- 发(33506)
- 创(33375)
- 制(32725)
- 课题(31734)
- 科研(31578)
- 创新(31378)
- 性(31245)
共检索到39517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政治经济学评论
[作者]
孙小雨
哈罗德刀刃均衡问题提出了正常产能利用率路径的不稳定性假设。后凯恩斯主义(包括卡莱茨基主义和哈罗德主义),以及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对产能利用率不稳定性的调整机制进行了研究。通过比较不同理论,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对产能调整理论进行了批判性反思。第一,后凯恩斯主义和古典—马克思主义都忽略了长期内需求侧对产能扩张的限制性影响。本文通过引入实现剩余价值率概念,发现维持剩余价值率的目标会迫使企业主动控制产能扩张型投资。第二,如果放弃资本产能比不变的假设,并引入资本深化型投资和产品创新型投资,那么在已有的产能调整研究中,有关低于正常水平的产能利用率会降低投资增长率这一重要设定可能并不成立,从而为分析经济不稳定性和调整机制提供了新的可能路径。
[期刊] 当代经济科学
[作者]
杨成林 何自力
在自由主义经济信条的指引下,人类社会正在经历着进入新世纪以来空前严重的经济危机。人们在反思西方自由市场经济思想弊端的同时,不断重温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关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深刻剖析。西方主流经济学在解释当前发生的经济危机时,显得苍白无力。与西方主流经济学相比,马克思的经济理论深刻的阐述了经济危机的本质,即危机本质上是实体经济的危机。此外,后凯恩斯主义危机理论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也具有很强的解释能力。
关键词:
实体经济危机 金融危机 异端学派经济学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周小亮
在经济过剩危机理论上,凯恩斯主义分析的经济学基础是主观唯心主义, 其分析视野具有明显的封闭性,其分析的聚焦点是市场,其理论重视反危机政策和措施 研究;马克思主义则是历史唯物主义,高度重视生产领域,从市场机制和市场制度相结 合的角度分析,并不着重研究反危机的政策和措施。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市场化改革中出 现经济过剩问题的研究,更具有方法论上的指导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生钰 葛扬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都聚焦于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现象。在分别总结马克思和凯恩斯主义各自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表现、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表现、解决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实质差别。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解释,比凯恩斯主义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供给冲击方面的理论,也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徐生钰 葛扬
马克思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理论与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理论,都聚焦于资本主义经济波动现象。在分别总结马克思和凯恩斯主义各自理论特征的基础上,对二者的异同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表现、复苏的基础等方面都有相同之处。但是,在危机周期性爆发的根源、表现、解决方式等方面,也存在着实质差别。尤其是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解释,比凯恩斯主义更真实地反映了现实,马克思关于经济危机爆发的供给冲击方面的理论,也极具现实意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王琨 闫伟
本文从设定经济增长基本方程出发,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构建闭合增长模型的不同思路,进而对两种增长理论进行详细的比较分析。研究发现,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都对收入分配给予了特别的关注,并且都坚持阶级、制度、非均衡的分析方法;然而,两者在所依据的理论基础、经济增长的最终决定因素、资本主义经济增长是否存在极限以及增长过程中的市场结构等问题上仍存在明显分歧。与后凯恩斯主义增长理论相比,马克思主义增长理论在理论基础、研究视阈及内在逻辑一致性等方面都更具优势。全面比较马克思主义与后凯恩斯主义经济增长理论对于构建中国特色发展经济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期刊] 当代经济研究
[作者]
古里尔莫·卡尔凯迪 迈克尔·罗伯茨 张建刚
导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本原因是资本赢利能力不足,但凯恩斯主义者和紧缩主义者(紧缩政策的支持者)都不承认这一点。因此,他们解决危机的办法在现实中都难以奏效。凯恩斯主义者主张通过国家支持的刺激计划(再分配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促进经济增长,但这并不能克服资本主义固有的利润率下降趋势,所以凯恩斯主义的政策并不成功。紧缩主义者希望通过缩减债务来提高赢利能力以刺激经济增长,但这些措施同样也不起作用。这些结论尤其适用于正处于危机中的衰弱的欧元区经济。我们通过对阿根廷的研究发现,2001年经济危机后,阿根廷的经济之所以恢复了增长,并不是由于竞争性的货币贬值政策所导致的,而是由于新的效率更高、剥削率更...
[期刊] 求索
[作者]
顾海良
恩格斯晚年坚守马克思的"理论精神和批判精神",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和真理性进行了坚决的捍卫,展示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理论旨向和学术规范及其精神实质和时代意蕴。恩格斯坚持马克思思想研究的实际运用要同时代的现实发展相联系,要同各国经济社会的现实发展相结合;恩格斯对思想历史、思维材料和经济事实之间辩证关系的阐释,集中体现了这一方法上的核心要义。在理论旨向上,坚持对工人运动中各种错误思想的批判,坚持对诋毁马克思思想的各种错误思潮的批判,继承和弘扬马克思思想的科学精神特别是其中的批判精神。在学术精神上,对德国社会民主党理论研究者特别强调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遵循"更为接近真理"的学术依循,确立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研究的基本要求和根本方向。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进铭 陶然
约翰·罗默(John Roemer)是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在价值取向和关于社会的基本假设方面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同时又维护新古典经济理论。他为之做出决定性贡献的分析马克思主义学派已被称之为"新古典马克思主义"。该学派认为,要解决很多经典的马克思主义的问题,新古典经济学的分析工具不仅是适当的,而且是必不可少的。罗默的学术经历可以简单地分为以下几个时期:1980年以前,他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成份占主导地位;1980-1985年间,他的新古典马克思主义思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周爱民
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没有背离马克思主义,依然坚守马克思曾经阐述过的"批判的哲学",即对当代的斗争和愿望作出当代的自我阐明。这种特殊的批判方法也被称为内在批判。从阿多尔诺到哈贝马斯、霍耐特以及更为年轻的批判理论家们,纷纷支持内在批判。只有以此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与把握其内部的论争。以当代批判理论代表人物霍耐特和弗斯特之争为例,一般认为两人之争的实质是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之争。在论证正义原则的规范性时,他们确实分别求助了黑格尔与康德,两人的相互责难也分别是从黑格尔主义与康德主义的视角展开的。但是,如果局限于康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之争的视角来理解两人的争论,会忽视他们的很多其它理论洞见。从"受过马克思主义启蒙"的视角来看待他们理论的根本关切与基本主张,能够获得这些洞见。这些洞见对于推进国内马克思主义研究也具有诸多启发。从马克思主义的视角来看待当代批判理论的发展也能洞悉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即未充分澄清规范与权力之间的辩证关系。
关键词:
批判理论 内在批判 霍耐特 弗斯特 正义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牟晓明
<正>马克思承袭并创新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在生产力范畴的论述,使其成为历史唯物主义乃至整个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核心和理论基石。通过“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的理论建构,马克思科学地揭示了人类历史发展的一般运动规律,即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而上层建筑、生产关系又分别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和生产力。马克思进而指出,社会经济形态正是在这一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推动下,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魏开 许学强
20世纪60年代后,在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基于新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空间研究热潮。这一研究最重要的特点是将马克思学说引入空间研究领域并发展成为一种新的研究范式。从其空间批判的基本立场、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视角、城市与城市化的核心内容、超学科的学术特征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述评。
关键词:
新马克思主义 空间生产 城市化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郑祥福 卢烁乐
文化批判是推进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明确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立场与基本观点,对于当代文化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以此为宗旨,本文从马克思恩格斯著作出发,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批判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文化的现实基础是生产方式,并由此提出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是基于社会主义人的全面发展之上,从而揭示资本主义文化背后的生产方式之本质的。进而,通过对马克思主义文化批判理论的分析,阐述了以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指导当代我国文化发展的问题。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鑫鑫 高梦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生态批判 生态危机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柴鑫鑫 高梦娇
良好生态环境是人类社会永续发展的根基和保障,但在资本“效用原则”与增殖性的驱使下,人类社会生态问题日益凸显。马克思恩格斯通过剖析资本主义与生态破坏的共生关系,探索人与其“无机的身体”疏离的根源,论证“机器的资本主义应用”对资本吞噬自然的催化作用,对资本主义的反生态本性进行了深刻批判。为应对生态危机的蔓延与恶化,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探讨了生态危机的产生根源和化解方案,但仍存在着悖离马克思主义理论原意和实践品格的倾向。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破解全球生态危机、建设清洁美丽的中国与世界,既需在理论上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和原则,又需在实践中探索解决生态问题的有效进路。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资本主义 生态批判 生态危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