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386)
- 2023(5056)
- 2022(4653)
- 2021(4387)
- 2020(3953)
- 2019(9329)
- 2018(9358)
- 2017(18635)
- 2016(10612)
- 2015(12447)
- 2014(12742)
- 2013(12800)
- 2012(12041)
- 2011(11152)
- 2010(11474)
- 2009(10669)
- 2008(10784)
- 2007(9887)
- 2006(8511)
- 2005(7623)
- 学科
- 济(44932)
- 经济(44888)
- 业(26767)
- 管理(26438)
- 方法(23058)
- 数学(20795)
- 数学方法(20636)
- 企(20352)
- 企业(20352)
- 农(13578)
- 财(11437)
- 中国(11292)
- 学(9666)
- 贸(9169)
- 贸易(9168)
- 地方(8981)
- 易(8879)
- 制(8632)
- 农业(8589)
- 业经(8030)
- 务(6916)
- 银(6901)
- 财务(6894)
- 银行(6878)
- 财务管理(6871)
- 和(6807)
- 融(6736)
- 金融(6734)
- 行(6502)
- 企业财务(6445)
- 机构
- 大学(159653)
- 学院(156949)
- 济(65256)
- 经济(63814)
- 管理(57953)
- 研究(55271)
- 理学(49538)
- 理学院(48928)
- 管理学(48083)
- 管理学院(47764)
- 中国(40766)
- 科学(34491)
- 京(34049)
- 农(30741)
- 所(29724)
- 财(29486)
- 研究所(27020)
- 中心(25354)
- 业大(25169)
- 农业(24550)
- 江(24381)
- 财经(23494)
- 范(21928)
- 师范(21724)
- 北京(21707)
- 经(21174)
- 经济学(20466)
- 院(19047)
- 州(19031)
- 经济学院(18693)
- 基金
- 项目(100113)
- 科学(77026)
- 研究(72741)
- 基金(70967)
- 家(61812)
- 国家(61295)
- 科学基金(50711)
- 社会(44401)
- 社会科(41945)
- 社会科学(41928)
- 省(39453)
- 基金项目(37777)
- 教育(34225)
- 划(33818)
- 自然(32533)
- 自然科(31717)
- 自然科学(31703)
- 自然科学基金(31137)
- 编号(30543)
- 资助(29641)
- 成果(26073)
- 部(23022)
- 重点(22829)
- 发(22088)
- 课题(21239)
- 创(20309)
- 科研(19650)
- 教育部(19319)
- 创新(19048)
- 大学(19015)
共检索到2322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萧琛 王直
后冷战时期美国新型“失业潮”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王直经过8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之后,从1990年开始美国又出现了一轮战后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失业大潮。这场失业潮不论从规模、范围还是从经济社会影响上看,都有着后冷战时期、高科技时代和服务业主...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帆
“9·11”事件后,美国上下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所笼罩,倾向于为加强国家安全而采取强硬措施,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国内公民自由。本文拟在提出公民自由、美国国家安全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冷战时期为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希望有关结论有助于观察“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浩
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政治经济格局中最引人瞩目的一项根本变迁是中国的迅速崛起,以及与之相伴、并且初露端倪的"中美权力转移"趋势。笔者认为,中美两国二十余年来综合国力差距迅速缩小的根本原因在于两国国内改革效率的不同,而后者又植根于后冷战时代两国国内主流政治思潮以及社会结构的演变之中。因此,本文力图对上述两个变量及其影响进行分析和比较,集中剖析导致中美两国国内改革在后冷战时代出现不同命运的原因,并以此作为分析未来中美战略态势和国际格局演变新视角。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牛军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锦山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基本的、长期的利益。同时,美国在台湾的重要利益还包括地缘政治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等等。
关键词:
美国 台湾 中关关系 两岸关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关键词:
美国 中东战略 中国 影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晓风
冷战时期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趋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因此,此前形成的所有冷战工具皆应废弃。然而,美国不仅仍坚持其全球战略,而且为促其实现继续坚持和发展与盟国的同盟关系。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即是在后冷战时期形势下为加强和扩大日美安保体制所构筑的新军事同盟,它仍然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它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的产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树明
冷战时期阿富汗与巴基斯坦间的"普什图尼斯坦"争端涉及两国领土主权完整和民族情感,长期困扰阿巴关系和地区稳定。争端发生后,美国对阿巴争端的政策迅速形成并不断调整。美国政策的基本内容是有倾向地平衡、有限和非正式介入等,介入政策的核心是提升阿、巴的经济相互依赖和政治互信,促成"普什图尼斯坦"争端的和平解决。美国的政策表现出了鲜明特点,主导美国政策的基本原则是美国的本国利益而非当事国利益。这种利益认知的偏差导致美国政策与当事国政策间矛盾丛生,导致美国的介入政策对解决阿巴争端的实质性效果极其有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毕洪业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侠
国家承认是国际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对行使自决权建立的新国家,国家承认具有宣告性,而对分离产生的新国家,其他国家的承认则具有构成性。国家承认是以法律性为主、政治性为辅的综合行为,承认须遵循一定的国际法规则。中国应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做出合理选择。
关键词:
国家承认 承认的法律规则 承认性质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江西元 江涛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从这一地区适当收缩军事力量,同时积极谋求主导冷战后东南亚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内部动乱和外部军事威胁的减少,使东盟对美国军事存在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并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接近中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保持美、日、中三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东盟还积极倡导、主持亚太地区集体安全对话,推行大东盟计划,把印支三国纳入东盟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90年代开始,结束了东西方在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上长达四十余年的对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后冷战时代.但是如何概括后冷战时代的特征,还须等待历史的进展.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情况,一时难以判断其走向,某些可能只是过渡性现象,某些可能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有助于认识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后冷战时代的来临,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快.柏林墙拆毁后,加速了东欧旧体制的崩溃,随着1991年底叶利钦替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瓦解,建立了松散的包括前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独联体,俄罗斯走上了西方体制的道路.由于体制的变更并未经过一定时期的酝酿和培育,匆促地采纳西...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常贝贝
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承担着思想文化传播和社会教育的重要职责,但在特殊的历史时期或国际关系格局下,图书馆还发挥着为国家政治服务的作用。在20世纪40年代后期爆发的冷战中,为全方位地对苏联及共产主义意识形态展开攻击,美国图书馆被政府纳入对外政策中,以国际教育与文化交流的形式充当文化外交的工具,促进了美国政府冷战宣传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美国 图书馆 文化外交 冷战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邓兵
本文从国际体系及国家两个层次 ,对决定冷战后美国对华战略的诸相关因素进行了分析 ,认为目前中国的综合国力尤其是军事实力还较为弱小 ,不足以在全球甚或地区性问题上对美国构成直接威胁 ;但是 ,中国在世界事务中的崛起不容忽视 ,加之中美两国在历史传统、社会制度、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基本点上客观存在的根本差异 ,造成了美中之间的深刻对抗 ,进而决定了美国对华战略虽势必会随情势的变化而在协调矛盾的过程中有相应调整 ,但其“接触加遏制”的基本战略取向将不会有根本的改变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