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748)
2023(7952)
2022(7075)
2021(6604)
2020(5819)
2019(13104)
2018(12936)
2017(25153)
2016(13745)
2015(15740)
2014(15506)
2013(15532)
2012(14662)
2011(13378)
2010(13894)
2009(12858)
2008(12945)
2007(12022)
2006(10377)
2005(9255)
作者
(41146)
(34563)
(34515)
(32773)
(21653)
(16717)
(15733)
(13621)
(12791)
(12284)
(11821)
(11473)
(11022)
(10994)
(10940)
(10750)
(10743)
(10324)
(10012)
(9967)
(8655)
(8517)
(8428)
(7911)
(7864)
(7779)
(7747)
(7676)
(7048)
(7019)
学科
(57928)
经济(57881)
管理(41456)
(41255)
(33917)
企业(33917)
方法(26030)
数学(22780)
数学方法(22555)
(16368)
中国(15305)
(14594)
技术(14345)
(13870)
(12007)
业经(11835)
地方(11470)
(11467)
贸易(11459)
(11076)
农业(10609)
(10456)
银行(10427)
技术管理(10065)
(9929)
(9530)
金融(9528)
理论(8704)
(8684)
(8672)
机构
大学(199831)
学院(199013)
(83181)
经济(81226)
管理(75718)
研究(69420)
理学(64436)
理学院(63689)
管理学(62622)
管理学院(62211)
中国(52509)
科学(42663)
(42236)
(37508)
(37443)
(36362)
研究所(32937)
中心(32338)
(32048)
业大(31015)
农业(29404)
财经(29372)
北京(26671)
(26497)
(25702)
师范(25459)
经济学(25387)
(25086)
(24706)
经济学院(22960)
基金
项目(128886)
科学(100240)
研究(93983)
基金(91621)
(80185)
国家(79508)
科学基金(66970)
社会(58660)
社会科(55490)
社会科学(55472)
(51808)
基金项目(48507)
教育(43307)
(43306)
自然(42728)
自然科(41752)
自然科学(41732)
自然科学基金(40985)
编号(38314)
资助(37110)
成果(31975)
重点(29265)
(29224)
(28551)
(28316)
创新(27598)
课题(27010)
科研(24849)
教育部(24124)
国家社会(23927)
期刊
(94392)
经济(94392)
研究(57052)
中国(43996)
(33907)
学报(32797)
(30013)
科学(29329)
管理(27366)
大学(24425)
学学(22891)
农业(22274)
教育(21923)
(19661)
金融(19661)
技术(18405)
业经(14947)
财经(14552)
经济研究(14425)
(12677)
(12558)
问题(12148)
技术经济(11163)
科技(10753)
(10536)
(10367)
理论(9665)
图书(9653)
商业(9307)
统计(9273)
共检索到3020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晓风  
冷战时期结束后,世界形势发展趋缓,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主流。因此,此前形成的所有冷战工具皆应废弃。然而,美国不仅仍坚持其全球战略,而且为促其实现继续坚持和发展与盟国的同盟关系。日美新防卫合作指针即是在后冷战时期形势下为加强和扩大日美安保体制所构筑的新军事同盟,它仍然是实现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一环,毫无疑问,它是顽固坚持冷战思维的产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杜农一  
合作安全作为国际社会复合相互依赖这一发展大势的必然逻辑,体现出了冷战后国际社会在安全思维上的理性回归。它主张在国家间平等互信的基础上,以渐进、开放、非军事和机制化的方式,来实现共同安全和综合安全目标。其中,中国政府大力倡导并践行着的新安全观,作为中国特色的合作安全思想的集中体现,有力兼顾了国家个体安全利益和国际社会整体安全利益,对于构建和平有序的国际安全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萧琛  王直  
后冷战时期美国新型“失业潮”分析北京大学经济学院萧琛,王直经过80年代经济长期持续稳定发展之后,从1990年开始美国又出现了一轮战后历史上延续时间最长的失业大潮。这场失业潮不论从规模、范围还是从经济社会影响上看,都有着后冷战时期、高科技时代和服务业主...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潘广辉  
冷战时期,基于东西方对抗与美苏争霸的大背景,苏朝关系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苏联也以支持朝鲜作为其远东战略前沿的方式,确立了在朝鲜半岛的主角地位。冷战后,俄罗斯与朝鲜的关系渐趋冷淡乃至恶化,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其对半岛的影响力也一度下降。普京执政以来,实行东西方并举又有所侧重的全方位外交,大幅度调整了俄罗斯的远东政策,使其与朝鲜的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受多种因素的制约,俄朝关系达到最终和解并向良性方向发展仍需要双方长期不懈的共同努力。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希亮  
“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及相关法案是在美日战略的转移、“中华威胁论”、右翼战争翻案逆流高涨等背景下出台的。“日美防卫合作新指针”及相关法案有悖于日本和平宪法 ,是使日本宪法空洞化的“战争法”,带来的后果不可低估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胡锦山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的政策取决于美国的利益,其根本政策目标是希望维持海峡两岸的分裂局面,使两岸保持不独不统的状态,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美国的政治、经济和战略利益。因此,维持台湾海峡的和平稳定符合美国基本的、长期的利益。同时,美国在台湾的重要利益还包括地缘政治利益、政治利益、经济利益和外交利益等等。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毕洪业  
冷战结束后,面对国际格局的深刻转型和自身实力的急剧下降,从维护大国地位和影响力出发,俄罗斯国内就对外政策进行了激烈的争论并形成了不同的构想。这种争论源于国家身份的不确定或者说多重性,表明俄罗斯还没有形成一致认同的世界观,并在很大程度上导致对外政策缺乏一致性。新世纪以来,随着俄罗斯对外政策的进一步调整,这种状况才有所改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岳侠  
国家承认是国际法中的一项基本制度。对行使自决权建立的新国家,国家承认具有宣告性,而对分离产生的新国家,其他国家的承认则具有构成性。国家承认是以法律性为主、政治性为辅的综合行为,承认须遵循一定的国际法规则。中国应以自己的国家利益为出发点做出合理选择。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杨中强  
冷战后 ,中东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不仅没有降低 ,反而有进一步突出之势。于是 ,美国制定了对中东加强民主攻势、致力于对中东石油的控制、实行军事介入和控制等中东战略。不过 ,美国的中东战略目前也面临诸多挑战。美国中东战略的实施给中国安全环境带来很多不确定因素。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江西元  江涛  
冷战结束后,东南亚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美国开始从这一地区适当收缩军事力量,同时积极谋求主导冷战后东南亚国际新秩序的形成与发展;东盟国家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和东盟各国面临的内部动乱和外部军事威胁的减少,使东盟对美国军事存在的依赖程度相对下降,并开始调整对外战略,接近中国,加强与中国之间的经济相互依赖关系,以保持美、日、中三国在东南亚的力量平衡。东盟还积极倡导、主持亚太地区集体安全对话,推行大东盟计划,把印支三国纳入东盟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思正  
90年代开始,结束了东西方在政治、军事和意识形态上长达四十余年的对抗,世界政治经济格局进入后冷战时代.但是如何概括后冷战时代的特征,还须等待历史的进展.因为冷战结束后世界经济出现的一些情况,一时难以判断其走向,某些可能只是过渡性现象,某些可能是今后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向,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进行探讨,或有助于认识后冷战时代世界经济的特征.后冷战时代的来临,远比人们预料的要快.柏林墙拆毁后,加速了东欧旧体制的崩溃,随着1991年底叶利钦替代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瓦解,建立了松散的包括前十一个加盟共和国的独联体,俄罗斯走上了西方体制的道路.由于体制的变更并未经过一定时期的酝酿和培育,匆促地采纳西...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段廷志  
冷战结束以来,日本防卫战略调整的地缘取向是遏制大陆,进取海洋;军备发展运用取向为海空优先,由防到攻;联盟政策取向是巩固同盟,强化自主。导致上述取向的外部关键因素是来自美国的鼓励和纵容,国内主要因素则是日本企业生产的全球化、右倾民族主义以及海洋日本论等社会思潮的兴起、政治的“总保守化”等。沿上述取向展开的日本防卫战略将挑战东亚稳定,对我国安全尤其是海上安全已构成直接威胁。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张帆  
“9·11”事件后,美国上下为一种极度的不安全感所笼罩,倾向于为加强国家安全而采取强硬措施,即使这意味着牺牲国内公民自由。本文拟在提出公民自由、美国国家安全等概念的基础上,以冷战时期为例,分析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的关系,希望有关结论有助于观察“9·11”事件后美国国家安全与公民自由之间的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旭东  
思维方式是文化心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它决定着人们看待事物时的方式与角度。作为东西方文化的代表,中国人以辨证、整体、崇古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美国人则以逻辑、分析、崇前等思维倾向为主要特征。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必然会对冷战后中美对外战略的运作产生微妙影响。通过这样的分析,可以使我们从更深层次理解冷战后中美两国的对外战略。同时,也可以使我们进一步探究思维方式所产生的这种影响对当代中国外交的意义之所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