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819)
- 2023(2806)
- 2022(2487)
- 2021(2304)
- 2020(2119)
- 2019(4927)
- 2018(4796)
- 2017(9003)
- 2016(4714)
- 2015(5042)
- 2014(5015)
- 2013(5202)
- 2012(4897)
- 2011(4776)
- 2010(4986)
- 2009(4453)
- 2008(4475)
- 2007(3876)
- 2006(3468)
- 2005(3408)
- 学科
- 济(18529)
- 经济(18506)
- 管理(11668)
- 业(10991)
- 企(10085)
- 企业(10085)
- 学(6626)
- 方法(6074)
- 中国(5492)
- 财(4761)
- 制(4470)
- 数学(4412)
- 数学方法(4290)
- 理论(4162)
- 关系(3772)
- 农(3762)
- 体(3552)
- 业经(3503)
- 贸(3360)
- 贸易(3357)
- 融(3250)
- 金融(3249)
- 易(3219)
- 地方(3165)
- 和(3143)
- 策(3058)
- 教育(3006)
- 务(2999)
- 银(2979)
- 财务(2972)
- 机构
- 大学(69276)
- 学院(64795)
- 研究(27555)
- 济(24943)
- 经济(24388)
- 管理(22193)
- 中国(20254)
- 理学(18811)
- 理学院(18491)
- 管理学(17996)
- 管理学院(17840)
- 科学(16889)
- 京(15848)
- 所(15068)
- 研究所(13530)
- 财(12807)
- 农(11995)
- 中心(11225)
- 江(10671)
- 北京(10620)
- 范(10315)
- 师范(10225)
- 院(10141)
- 业大(9687)
- 财经(9675)
- 农业(9227)
- 经(8870)
- 师范大学(8593)
- 州(8263)
- 省(7957)
- 基金
- 项目(40857)
- 科学(31382)
- 基金(29828)
- 研究(28672)
- 家(26953)
- 国家(26757)
- 科学基金(21767)
- 社会(17562)
- 社会科(16558)
- 社会科学(16551)
- 基金项目(15105)
- 自然(14554)
- 省(14283)
- 自然科(14236)
- 自然科学(14230)
- 自然科学基金(13994)
- 教育(13494)
- 划(13196)
- 资助(12561)
- 编号(10946)
- 成果(10449)
- 重点(9540)
- 部(9308)
- 发(8149)
- 科研(8125)
- 课题(8089)
- 创(7985)
- 教育部(7942)
- 大学(7909)
- 性(7720)
共检索到1111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潘一禾 郑旭颖
英国著名作家C.S.路易斯发表于1945年的科幻小说《黑暗之劫》对"后人类"问题有一种极富前瞻性的预测和探讨。他利用科幻小说的虚构特征,推测和阐释"后人类社会"可能发生的"人性"被黑暗势力洗劫,即人类的身体、意识和情感会逐渐被智能机器发明和科技思维崇拜所弃用或消解。他的这部科幻小说巧妙地在一种后人类语境中"探究生命意蕴",其独到之处在于运用双线叙事将科技的未来与欧洲古典时期、高科技成果与历史传说人物进行多维对照和奇幻穿越。在一场无法避免的未来正邪力量的决战之中,C.S.路易斯神奇地指引读者利用古典的"他者"立场,超越浅近的"过去"和短期的"未来"的束缚,去认同身心一体之人性和大于地球之宇宙规律存在的永恒性。
[期刊] 求索
[作者]
胡功胜
在传统小说观念里,细节是最小的叙事单元,它们可以通过事件、故事、情节最终到达典型形象与小说主题,而在当下的小说叙事中,细节偏离了这种价值指向和推论逻辑,从一个依附性的叙事单元激变为一个本位性的、独立的审美对象,最终越位上升为一种细节审美的文本观念。作为应对消费阅读的叙事手段,这种细节观的合法性需要仔细推敲。小说既应有对生活质感的细节化呈示,也应有对它们的诗性发现和超越性思考。
关键词:
细节审美 小说研究 小说叙事 叙事单位
[期刊]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杨宗红
晚清大量的白话宣讲小说,充满了深切的生命关怀与社会关怀。在末世的恐慌下,叙述者反复诉说个体与群体之“劫”,谆谆教导民众如何“救劫”,夸饰圣谕宣讲的神圣性,并在故事中大量植入神灵、神谕、死而复生、附体等,将其作为对下层民众教化、规训时所采取的策略。契合圣谕主旨的善与善行在“救劫”过程中促进了凡圣之间的交流、沟通、转换。作为宣传圣谕的“案证”,即便叙事有些雷同化,却因融合了“记实性”与神异性而为民众所喜爱,成为清后期重要的弘道方式。
关键词:
劫难 圣谕 神异 教化 宣讲小说
[期刊] 长江大学学报(社科版)
[作者]
郝琳 田佳哲
英国科幻小说家赫伯特·乔治·威尔斯对布莱恩·奥尔迪斯的科幻小说创作,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这种影响具体表现在威尔斯反乌托邦的政治理念、反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与人类灭亡的命运警示三个方面。奥尔迪斯延续了威尔斯对于人类与社会、人类与自然、人类与未来等角度的反思,创造性地继承了威尔斯反对科技进步的科幻小说创作传统。
关键词:
威尔斯 奥尔迪斯 科幻小说 影响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谭维智
未来教育研究需要新的研究范式提供解释,科幻作为一个统合性界面、总体性路径、观察现实的一面“透镜”、一种思想实验,在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学科的跨界融合上,表现出了范式创新的潜力。教育研究科幻范式作为跨界融合的新产物,其范式演进也融合了人文学科、自然科学等不同学科领域的研究逻辑。未来与科技对教育世界的双重入侵,引发了教育研究呈现出与传统研究不同的新形态,产生了未来考古学研究、科幻叙事研究、教育现实虚拟研究等溢出教育学边界的研究方法。科幻研究范式通过场景假设拓展教育想象空间、虚拟教育现实创造新的教育现实、未来教育考古赋能教育变革,为我们认知教育提供了新的可能。科幻研究范式正在形成一套教育学的“未来话语”,一种新的教育想象模式,成为既有教育研究范式的丰富和补充。
关键词:
科幻 研究范式 思想实验 未来教育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贺晓星
对于叙事资本,迄今少有人作过系统的阐述和梳理,但这一概念,具有重大的学术价值与实践价值,厘清其所指称的意义,能够有助于我们去理解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的独特贡献,其贡献不仅在于学术意义上,还在于实践意义上。教育社会史、生活史研究不仅是一门学术意义上的学问,也不仅是一种视角或方法,还是一种事关人之力量成长的研究,应该看作是一项赋权或解放的运动。
关键词:
叙事资本 能动者 赋权 生活政治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翁再红
艺术经典作为一种特殊的历史流传物,皆由某种特定的物质材料或精神符号承载,经典建构因此在本质上也涉及文本传播问题。文本借助不同的媒介建构了差异性的文化生态,其媒介层面的表征是构成文本经典性的重要标志。以此为据,本文从“经典性”概念入手,逐层梳理了其与媒介合法性、跨媒介叙事、故事世界建构之间的辩证关系。媒介之于经典的基础作用由此可以得到必要说明;经典化历程所隐含的媒介辩证法也将得到有效揭示。文本经典地位的确立,既以其在历史流传过程中不断突破原有媒介的本真性、走向高度融合的跨媒介性为关键表征,又是借助跨媒介叙事所建构的故事世界、通过叙事元素叠加和形象谱系建构而不断得到强化的。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鞠玉翠
哲学作为爱智之学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追求抽象本质而忽视或排斥具体世界的倾向,爱智危机由此产生。叙事探究通过显现经验、诠释经验、反思重构经验这一不断超越的历程,用共生而非对立的方式重新沟通了哲学世界与生活世界,让爱智慧扎根在经验的土壤中,并不断走向超越,成为富有生命力的爱智方式,有助于化解爱智危机,有助于展现、理解、改造教育世界和其中的人与事。作为教育哲学研究方式的叙事探究,研究者应当更注重所叙事情中经验的复杂性、连续性、互动性和包容性;探究个别中的一般、现象中的本质、故事中的道理,追求对此在在世的体悟洞察,
关键词:
叙事探究 爱智慧 经验 寓身性陶冶 超越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杜晶晶 王晶晶 陈忠卫
叙事取向的创业研究是在"语言学转向"的背景下,强调语言和语言生成,以话语、故事分析为方法论工具的创业研究。作为与实证主义相对的一种研究范式,它为探究创业过程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提供了一种更为有效的尝试和手段。在总结回顾了创业叙事的缘起、研究范围、重要立场后,本文选择了5个在创业领域有较高影响力期刊的34篇文章进行梳理和总结,回顾了叙事取向创业研究的主要研究脉络与研究方法,并从方法及内容上对未来叙事取向创业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对于系统梳理创业叙事这一前沿研究领域,了解和发扬叙事取向的创业研究有着重要价值。
关键词:
叙事 创业叙事 故事 身份 意义建构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蒋承勇 杨奇
在亨利·詹姆斯看来,维多利亚时期的许多小说都缺少艺术性,所以他主张小说必须要“艺术化”。他渴望像提香之于绘画那样,也将小说“戏剧化”“经济化”,乃至变为“比自然更逼真的艺术”。当然,不论詹姆斯的艺术观是多么的纯粹,他仍旧坚守小说对于社会生活、“道德智慧”的干预事业,因而他极其抵触唯美主义者或形式主义者的过激论说。“叙事幽默”作为协调内容与形式、道德与艺术的主要写作方法,被詹姆斯广泛地运用到小说批评和创作实践中。然则,这里的“幽默”不再是常识意义下的“非叙事性”修辞手法,而是着眼于小说谋篇布局、优化叙事机制、行求宏大结构和“幽默性逆转”的“二级叙事意向”。他的目的是要通过“叙事”与“幽默”的复合达成实在的通约性,以求得共谋“意识中心”的爆炸性效应,并且凭借“幽默式同情”,介入到小说的“图式化观相层”,来确保“施为性”的行之有效。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邱诗越
中国现代市镇小说作品中有大量属于左翼文学范畴的作品。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是时局与使命的遇合下的书写,是在政治和时代潮流的共同影响下的必然性选择,是文学的时代性与作家使命感的重要表现。中国现代市镇小说的左翼叙事呈现出了鲜明的特色与丰富的内涵,获得了它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独特价值与意义。
关键词:
市镇小说 左翼叙事 时局 使命感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李薇薇
在儿童视角小说中,复调叙事是一个重要特征,它不仅揭示了儿童与成人视角之间难以分割的联系,还指出了其中隐藏的对成人世界的反思,并最终指向对人性的关怀。儿童与成人思想观念上的差异导致二者的观察视角呈现融合与背离的特点。视角的差异使得叙事话语呈现“复调性”特征,成人的内心世界以儿童的话语予以展现,使得成人的真我以一种近乎反叛的方式呈现。在这种复调叙事中,对个体伤痛的揭露,也引导着人们反思与关怀人性。
关键词:
儿童视角 成人视角 复调叙事 人性关怀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综合版)
[作者]
温静
动物小说英雄叙事模式在动物小说的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是动物形象建构的重要方式。在中国当代文学中,动物小说既继承了英雄叙事传统,也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和社会思考,展示了动物英雄的独特存在、情感互通和悲剧命运。动物英雄叙事具有价值尊重、文化反思和生态建构的重要现实意义。
关键词:
动物小说 英雄叙事 民族崇拜 文化图腾
[期刊]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科版)
[作者]
吕佳琪
女性成长是张翎作品中的一个重要主题。她笔下的女性书写展现出了女性心灵成长的内在发展路径,写出了年少懵懂的女性在他者境遇中的困惑与挣扎,将女性置于逃离的空间位移之中,展现女性在挫折中的反抗与成长。但是张翎笔下的女性成长并没有囿于两性视域之中,而是在普遍人性的立场上书写女性的觉“心”与回归,探求女性成长的日常生活空间与生存价值。
关键词:
张翎 女性 成长
[期刊]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傅修延
叙事热兴起的根源,在于今人对叙事的本质与功能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一些人甚至建议把人类的物种学名由“智人”改为“叙事人”。叙事的主体为有伦理立场的人,叙事因此必然体现或促成某种价值观,而叙事带来的价值认同又能凝聚起分散的个人力量,形成影响社会发展的“不可思议之力”。“叙事帝国主义”一词显示叙事非少数人文学科所能专美,许多学科和行业都把讲故事当作一项至关重要的本领,时下最精彩的叙事可能还不在文学领域。柏拉图从一开始就提醒我们:叙事负有传承文明的使命,不能“逢迎人性中低劣的部分”,今天的叙事学仍应保持这种对流行叙事的警惕。叙事学家不能脱离书斋之外生动活泼的大众叙事实践,要学会透过纷纭复杂的日常话语去把握社会脉动。叙事学在当今须博采众长方能有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
叙事 叙事学 “叙事人” 价值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