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2569)
- 2023(17831)
- 2022(15249)
- 2021(14733)
- 2020(11985)
- 2019(27728)
- 2018(27505)
- 2017(52384)
- 2016(28542)
- 2015(31885)
- 2014(31492)
- 2013(30762)
- 2012(28379)
- 2011(25808)
- 2010(26137)
- 2009(23908)
- 2008(23525)
- 2007(20435)
- 2006(18592)
- 2005(16525)
- 学科
- 济(112228)
- 经济(112096)
- 管理(83712)
- 业(79049)
- 企(66618)
- 企业(66618)
- 方法(45608)
- 数学(39046)
- 数学方法(38557)
- 中国(36570)
- 农(31096)
- 财(28785)
- 业经(26211)
- 制(24546)
- 地方(23906)
- 贸(22050)
- 贸易(22035)
- 学(22022)
- 技术(21714)
- 易(21451)
- 农业(20406)
- 银(19408)
- 银行(19370)
- 理论(19091)
- 行(18637)
- 策(18437)
- 融(17777)
- 金融(17775)
- 和(17699)
- 环境(17372)
- 机构
- 大学(394717)
- 学院(393094)
- 济(164284)
- 经济(160719)
- 管理(155223)
- 研究(139758)
- 理学(133020)
- 理学院(131473)
- 管理学(129555)
- 管理学院(128766)
- 中国(105939)
- 京(85765)
- 科学(82116)
- 财(76268)
- 所(69172)
- 研究所(62493)
- 中心(61716)
- 财经(59535)
- 江(58538)
- 农(57571)
- 北京(55395)
- 范(54391)
- 经(54261)
- 师范(54016)
- 业大(53103)
- 院(51271)
- 经济学(49074)
- 州(47037)
- 农业(44411)
- 财经大学(44084)
- 基金
- 项目(261285)
- 科学(207151)
- 研究(197404)
- 基金(189495)
- 家(163700)
- 国家(162314)
- 科学基金(139870)
- 社会(125377)
- 社会科(118789)
- 社会科学(118758)
- 省(99779)
- 基金项目(99640)
- 教育(90986)
- 自然(88286)
- 自然科(86234)
- 自然科学(86216)
- 划(84822)
- 自然科学基金(84678)
- 编号(80484)
- 资助(77127)
- 成果(67313)
- 部(58629)
- 重点(58266)
- 课题(56812)
- 创(56792)
- 发(56648)
- 创新(52383)
- 国家社会(51585)
- 教育部(50873)
- 项目编号(49359)
- 期刊
- 济(186052)
- 经济(186052)
- 研究(127825)
- 中国(82851)
- 管理(60474)
- 财(56743)
- 学报(55313)
- 科学(54289)
- 农(52958)
- 教育(52224)
- 大学(42936)
- 学学(39656)
- 融(38251)
- 金融(38251)
- 农业(36471)
- 技术(34549)
- 经济研究(30033)
- 业经(29097)
- 财经(29041)
- 经(25017)
- 问题(24896)
- 图书(20911)
- 贸(20128)
- 业(19904)
- 科技(19390)
- 技术经济(19302)
- 现代(18722)
- 理论(18547)
- 世界(18035)
- 国际(17830)
共检索到6036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本文从分析世界博览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围绕上海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诠释和分析了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美好城市)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规划范式转型的主要方向及举措。
关键词:
世博会 城市化 城市规划 范式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彭阳 黄亚平 罗吉
城市规划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受到社会经济制度和文化传统的影响和制约,双重转型时期“双轨制”的过渡性制度安排和复杂的社会经济背景使城市规划制度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协调。分析了这一特殊时期城市规划制度短缺与异化的具体现象及其根源,进而提出了城市规划制度改革的努力方向。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朱雷洲 谢来荣 黄亚平 鲁仕维 单卓然
在当前国土空间规划改革大环境下,从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到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城市规划设计机构也面临前所未有之挑战,急需转型与变革。梳理1949年以来城市规划设计机构发展演变,概括为职能正式制度化、管理逐步规范化以及类型开始多元化三个阶段;提出规划设计机构目前存在的地域分布不均、事业型多、产学高度匹配三点特征,剖析出事业型单位难以适应市场发展诉求、资质难以符合改革要求、成果难以满足空间治理需求三类问题,并分析目前存在行业整合凸显、责任制强化、科创型引领三种趋势;最后提出规划设计机构应重视多学科人才引进,加强企业合作,因类施策推进各类企业发展以及勇担社会责任四个方面应对策略。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明
旅游业是与世博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博会与旅游业已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保持稳定持续的客流量是判断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在世博会所蕴涵的各类资源价值的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世博会引入内外巨大的人流成为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动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世博会有显著的后续效应,而且,后续效应往往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拉动效应和展出期的需求拉动效应。在后世博时代,旅游效应主要表现为品牌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或低谷效应。因此,应在旅游促销、资源后续利用、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或发挥后世博时代的旅游效应。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沈锐 李同升 赵伟
讨论了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与新城市主义在城市规划领域的思想核心和主要观点,结合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从城市规划各个方面探讨了新城市主义对中国城市规划的启示,并论述了新城市主义在中国应用的实际与前景。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刘锋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迅猛发展 ,对旅游规划进行系统、全面、深入的探讨和创新已迫在眉睫。旅游规划创新应包括理论创新、内容创新、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和组织创新等5个方面。作者认为 ,基于学科交融、古今贯通和中西互鉴的大融合是旅游规划创新的必然方向 ,旅游规划应该发展成为系统集成规划、协调性规划、动态规划和开放式规划
关键词:
旅游规划 创新 系统规划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吴佳 张京祥
1990年代,中国进行市场化改革以来,政府的治理之道正在转变,而在城市规划领域也产生了诸多规划新名词、新动态、新门类,令人眼花缭乱。文章将错综复杂的城市规划变化放到中国治道变革的时代背景之下进行考察,并在对中西方治道转型背景比较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城市规划转型的特点和未来展望。
关键词:
治道变革 城市规划 转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开栏语: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实践经验,是推动未来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自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规划前辈口述"专栏,连续刊载对老一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访谈文章。通过前辈的口述,希望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专栏内容以"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为主题,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重点反映"一五"时期、"二五"至19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分专题刊出。近期拟刊载的专题包括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城市规划机构的建立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李浩
开栏语:新中国的城市发展和城市规划工作已走过60多年的历程,回顾历史,总结实践经验,是推动未来工作改革与发展的必要途径。自本期开始,本刊特开辟"规划前辈口述"专栏,连续刊载对老一辈城市规划工作者的访谈文章。通过前辈的口述,希望能够对城市规划工作的认识提供有益的借鉴。本专栏内容以"新中国城市规划史"为主题,计划按照时间先后,重点反映"一五"时期、"二五"至197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等三个主要历史时期内的城市规划工作及其发展演化情况,分专题刊出。近期拟刊载的专题包括新中国城市规划工作的起源、城市规划机构的建立、重点工业项目的联合选厂、不同类型的城市规划实践、苏联专家对城市规划的技术援助、城市规划的技术方法、"一五"时期的城市规划教育、城市规划实施情况等。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胡敏 陆小成 资武成
构建和传播城市的低碳创新形象是应对全球气候变暖、改变传统粗放型城市形象、展现低碳城市新风貌的重要名片,是面向生态文明、推进低碳发展、加强创新驱动、重塑低碳、生态、和谐、宜居的现代城市形象的重要战略。城市低碳创新的形象传播应从城市精神、城市行为、城市视觉、风情感受、消费感受、经济感受等方面构建六维度规划模型。加强城市低碳创新形象传播与规划,应重视低碳创新的形象设计,树立低碳创新的城市理念,制定低碳创新的城市传播战略,构建低碳城市人居环境和绿色基础设施系统,充实低碳创新的城市文化内涵,提高城市低碳经济感受。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黄勤 伏蓉
城市规划兼具公共政策属性和空间属性。我国经济增长和城镇化"快速、压缩"式推进过程中,城市规划问题不仅表现为公共政策性的偏离,也表现为空间调控功能的失衡。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市规划变革势在必行。我国城市规划既要回归公共政策属性,更要还原其空间属性,实现政策性与空间性并重。为此,应在规划的价值取向、调控功能、作用范围、实现机制及运作过程等方面进行转变。
关键词:
城市规划 公共政策 空间调控 新型城镇化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海娟
文章分别从需求与产业两个视角对影响后世博时期上海经济长效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消费需求是直接带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3)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实证结论的支持下,文章提出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完善和实施有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财税政策等建议,以促进上海市经济长效增长。
关键词:
经济长效增长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拉动方式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孙海军 张中华 刘靖
在全面阐述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的研究现状及发展特征、重新审视发展概念与意义的基础上,论文系统总结与解读当前城市规划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发展趋势,并依据科学性与实用性原则架构了数字化城市规划管理技术体系,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实施策略,强调技术的无缝对接、耦合关联及综合运用是数字化规划管理的关键与精髓。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彭寿清
通过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结构的重新调整,增加有效供给。通过加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科学调配办学资源,去除无效供给。通过应用型、地方性、特色化的"三转"改革,提高供给质量。所谓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结构对需求结构的适应性和灵活性。"地方高校要实现科学转型,必须强力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发展战略的重新定位、学科专业结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黄文云
社区变迁是当代中国社会转型时期必须面对的城市问题。推动积极的社区变迁,实现有效的社区融合,是统筹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文章对城市社区变迁的原因、现状和趋势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城市规划的技术和方法,针对城市社区变迁反映出来的城市规划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城市规划对策。
关键词:
社区变迁 城市规划 社区规划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