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438)
- 2023(10841)
- 2022(9709)
- 2021(9247)
- 2020(7631)
- 2019(17837)
- 2018(17929)
- 2017(34815)
- 2016(18850)
- 2015(21299)
- 2014(21252)
- 2013(20988)
- 2012(19137)
- 2011(17165)
- 2010(17005)
- 2009(15100)
- 2008(14405)
- 2007(12223)
- 2006(10513)
- 2005(8841)
- 学科
- 济(74096)
- 经济(74020)
- 管理(52842)
- 业(49629)
- 企(41028)
- 企业(41028)
- 方法(35741)
- 数学(31262)
- 数学方法(30890)
- 农(19705)
- 中国(18122)
- 财(17618)
- 地方(17494)
- 业经(16156)
- 学(16056)
- 农业(13381)
- 贸(12862)
- 贸易(12855)
- 理论(12440)
- 易(12399)
- 环境(12026)
- 和(11897)
- 制(11683)
- 技术(11650)
- 务(11357)
- 财务(11291)
- 财务管理(11275)
- 企业财务(10601)
- 划(10258)
- 教育(9984)
- 机构
- 大学(261843)
- 学院(259605)
- 管理(107041)
- 济(99292)
- 经济(96982)
- 理学(93938)
- 理学院(92858)
- 管理学(91256)
- 管理学院(90772)
- 研究(84079)
- 中国(60352)
- 京(55488)
- 科学(53974)
- 财(43859)
- 所(41413)
- 农(40081)
- 业大(39883)
- 中心(38484)
- 研究所(38085)
- 财经(36265)
- 江(35919)
- 范(35665)
- 师范(35379)
- 北京(34705)
- 经(33043)
- 农业(31446)
- 院(30960)
- 州(29810)
- 师范大学(28880)
- 经济学(28679)
- 基金
- 项目(186449)
- 科学(146400)
- 研究(136462)
- 基金(135098)
- 家(117079)
- 国家(116110)
- 科学基金(100443)
- 社会(84543)
- 社会科(80025)
- 社会科学(80003)
- 基金项目(73300)
- 省(72663)
- 自然(66702)
- 自然科(65125)
- 自然科学(65113)
- 自然科学基金(63906)
- 教育(62302)
- 划(61343)
- 编号(56416)
- 资助(55171)
- 成果(44653)
- 重点(41006)
- 部(40707)
- 发(39146)
- 创(38636)
- 课题(38066)
- 创新(35916)
- 科研(35593)
- 教育部(34991)
- 大学(34867)
- 期刊
- 济(104355)
- 经济(104355)
- 研究(75474)
- 中国(44609)
- 学报(40945)
- 科学(38067)
- 管理(36948)
- 农(35723)
- 财(31816)
- 大学(30738)
- 教育(29587)
- 学学(28615)
- 农业(25426)
- 技术(22285)
- 融(18894)
- 金融(18894)
- 业经(17478)
- 经济研究(16517)
- 财经(16318)
- 图书(16196)
- 问题(13841)
- 经(13812)
- 理论(13343)
- 科技(13168)
- 业(12909)
- 资源(12749)
- 实践(12510)
- 践(12510)
- 技术经济(12230)
- 现代(11871)
共检索到36448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徐炳胜
基于后世博效应的一般性研究,结合上海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以世博会举办后的2011年为时间基点,以"十二五"期间为时间窗口,分乐观情景、基准情景和风险情景三种情境对后世博上海经济发展态势进行预测分析。研究认为,后世博上海GDP增长率略有回落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年均增长率在8.21%和10.96%之间;后世博效应将带动旅游、会展、商贸等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上海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提升产业结构水平,逐步实现以服务经济为主的经济结构。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明
旅游业是与世博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博会与旅游业已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保持稳定持续的客流量是判断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在世博会所蕴涵的各类资源价值的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世博会引入内外巨大的人流成为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动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世博会有显著的后续效应,而且,后续效应往往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拉动效应和展出期的需求拉动效应。在后世博时代,旅游效应主要表现为品牌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或低谷效应。因此,应在旅游促销、资源后续利用、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或发挥后世博时代的旅游效应。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霞
文章对世博会及后世博的经济影响作了实证分析,运用模型计算预测了有无世博会情况下上海GDP的增长值,另外与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风险情景下GDP经济预测值以及后世博GDP实际值共三者做一对比分析,结论是两种预测方法基本一致,实际值超出两种预测值,后世博经济的正效应对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挥影响。
关键词:
世博经济 后世博效应 乘数效应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朱雪雷
2010年上海成功举办举世瞩目的盛会——第41届世界博览会,历时84天,190个国家、56个国际组织以及诸多中外企业踊跃参展,7308万参观者流连忘返,"精彩、成功、难忘"这六个字是全体参观者的感受,成为难忘的记忆。世博会的举办是会展业发展的一个时代证明,是上海发展以会展业为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王晶 李正东
文章通过对会展主办方、承办方、设计搭建、场馆、物流、代理等不同类型会展企业的调查分析,了解企业对会展专业人才在专业和能力方面的要求。据此区分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的技能层面、岗位层面、实务层面三个取向对于会展专业人才需求的状况以及趋势,如细分类别才能需求、学历水平需求、实践经验需求、细分领域专才需求等。以上调查结果可为高校修订会展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等提供依据。
关键词:
会展行业 人才需求细分 专业素质与技能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海娟
文章分别从需求与产业两个视角对影响后世博时期上海经济长效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消费需求是直接带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3)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实证结论的支持下,文章提出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完善和实施有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财税政策等建议,以促进上海市经济长效增长。
关键词:
经济长效增长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拉动方式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孟志芳 黄靖
上海经济已经进入后世博阶段。我们分析了世博经济的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和后续效应。后世博上海经济有四个特征:大浦东和大虹桥是上海未来的两个增长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两翼,"两个中心"建设是上海的历史契机,转型是上海经济面临的主题。后世博上海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世博投资的金融效应逐渐减弱,上海经济调整为银行业带来契机,混业经营的态势逐渐明朗,服务业经济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业金融。本文最后提出了上海地区银行业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后世博 上海经济 产业发展 银行业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宋洁
"后世博"时代,技术应用型大学生的志愿服务意识水平较高,服务动机多样化,服务热情高涨,服务思考理性。增强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推动高校志愿服务工作,需要教育部门制订和完善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意识培养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措施,为大学生成长和发展营造良好的宏观政策环境和社会舆论氛围;学校层面则要加强学生工作部门与教学等各部门的沟通与合作,统整学校各方资源与力量,形成全员育人良好格局。
关键词:
后世博 技术应用型 大学生 志愿服务意识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楼巍
楼巍:非常感谢大学到这里来听讲座!我现在从一个参观世博者、一个上海市民的角讳莫如深来谈谈旬怎么看世博的。我今天讲三点:第一点,为了忘却的记忆;第二点:时代的变迁;第三点,"后物质主义"时代的文化力量。
关键词:
文化力量 物质主义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赵晓雷 严剑峰 张祥建
航天产业是当今世界最具挑战性和产业关联性的高科技领域之一,并已成为国家的战略性高技术产业。文章利用投入产出分析技术和上海最新投入产出表数据,通过计算和分析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直接分配系数、完全分配系数、影响力系数和感应度系数等指标,研究了航天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后向关联效应与前向关联效应,揭示了航天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的内在机理。最后从促进产业关联的角度提出了加强航天产业发展的政策性建议。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陶希东
本文从分析世界博览会与城市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出发,围绕上海2010年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诠释和分析了一个让生活更美好的城市(美好城市)应该具备的基本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后世博时代我国城市规划范式转型的主要方向及举措。
关键词:
世博会 城市化 城市规划 范式转型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吴金光 欧阳玲 段中元
本文选取上海市的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和建筑业与地方财政收入相关的24个序列,利用TRAMO/SEATS方法对"营改增"结构性减税政策效应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营改增"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在短期来看有限,"营改增"对通讯业和建筑业的改革红利预期较低,说明本轮较窄范围内的试点改革对产业发展的影响效应还未充分显现。最后,以分析结论为基础,就今后"营改增"的实施路径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丹 赵子健
文章构建了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利用投入产出表等数据编制了相应的社会核算矩阵,标定模型形成仿真平台。通过设定不同碳税税率和税收收入使用方式,进行了相关模拟。结果表明,碳税能够抑制上海的能源消费,使得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和单位GDP碳强度大幅度降低。在保持税收中性的情况下,征收碳税对经济会有一定负面作用,但有助于提高第三产业比例,优化产业结构,需要注意的是对交通运输及仓储业和炼焦业的负面影响较大。在碳税定价上,认为起征碳税设定在30 CNY/t元较合适,可在"十二五"期间择机开征,"十三五"期间缓慢提升碳税价格,于2020年左右达到50 CNY/t。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吴福象 马健 程志宏
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明显的提升作用。本文以上海市六大支柱产业为例并通过大量的统计分析和计量检验,结果支持了这一基本判断。本文研究还发现,产业融合对产业结构升级的提升作用,主要是通过信息技术嵌入和改造传统产业来实现的,并最终在产业结构转换值、就业结构转换值、经济效益转换值、摩尔结构转换值以及结构熵指数等方面有所反映。
关键词:
产业融合 产业升级 摩尔指数 结构熵指数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周玲珑
写字楼作为城市商务活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其需求变化趋势反映了房地产市场动态和经济形势。文章以上海市写字楼市场为研究对象,从供应量、空置率、租户行业、办公空间四个方面进行数据分析,研究其在疫情期间发生的变化,预测疫情后全国一线城市写字楼市场面临的需求变化,为写字楼运营提供趋势分析和理论支撑,为客户提供更有助于赋能企业发展的产品,共同建设更完善的新办公生态,构建城市商务空间发展新格局。
关键词:
后疫情时代 写字楼 构建空间 需求变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