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820)
- 2023(12861)
- 2022(10751)
- 2021(9776)
- 2020(7845)
- 2019(17741)
- 2018(17255)
- 2017(32710)
- 2016(17660)
- 2015(19430)
- 2014(19544)
- 2013(19435)
- 2012(18577)
- 2011(17308)
- 2010(17742)
- 2009(16189)
- 2008(16086)
- 2007(14441)
- 2006(13389)
- 2005(12514)
- 学科
- 济(94522)
- 经济(94437)
- 管理(45381)
- 业(43633)
- 企(32547)
- 企业(32547)
- 方法(30534)
- 数学(26725)
- 地方(26606)
- 数学方法(26531)
- 中国(26219)
- 银(23170)
- 银行(23023)
- 农(22082)
- 行(21758)
- 制(20776)
- 业经(19343)
- 学(18962)
- 融(18278)
- 金融(18277)
- 财(16112)
- 地方经济(15954)
- 农业(15647)
- 贸(15442)
- 贸易(15428)
- 易(14832)
- 环境(13777)
- 发(13029)
- 度(12083)
- 制度(12075)
- 机构
- 大学(263468)
- 学院(262510)
- 济(119082)
- 经济(116791)
- 研究(101667)
- 管理(94152)
- 中国(81526)
- 理学(79570)
- 理学院(78508)
- 管理学(77266)
- 管理学院(76765)
- 科学(61797)
- 京(56733)
- 所(53666)
- 农(52618)
- 财(52300)
- 研究所(48709)
- 中心(45096)
- 农业(41452)
- 江(41301)
- 财经(41196)
- 业大(40382)
- 经济学(38013)
- 经(37389)
- 北京(36292)
- 院(35645)
- 范(35521)
- 师范(35041)
- 经济学院(34024)
- 州(32953)
- 基金
- 项目(168898)
- 科学(132120)
- 基金(122858)
- 研究(118295)
- 家(109364)
- 国家(108446)
- 科学基金(90930)
- 社会(78033)
- 社会科(74071)
- 社会科学(74053)
- 省(65517)
- 基金项目(64687)
- 自然(58272)
- 自然科(56883)
- 自然科学(56863)
- 划(55983)
- 自然科学基金(55859)
- 教育(52660)
- 资助(49877)
- 编号(44751)
- 发(42617)
- 重点(38999)
- 部(36843)
- 成果(36434)
- 创(34926)
- 发展(33734)
- 展(33216)
- 国家社会(32984)
- 创新(32847)
- 课题(32666)
- 期刊
- 济(141858)
- 经济(141858)
- 研究(86770)
- 中国(57256)
- 农(48668)
- 学报(46162)
- 科学(42173)
- 融(40115)
- 金融(40115)
- 财(38113)
- 管理(36011)
- 大学(34016)
- 学学(32468)
- 农业(31588)
- 教育(24314)
- 经济研究(24285)
- 业经(21764)
- 财经(21624)
- 技术(20862)
- 经(18739)
- 问题(18306)
- 业(16552)
- 贸(14590)
- 国际(14411)
- 技术经济(14223)
- 世界(14099)
- 商业(13010)
- 版(12537)
- 理论(11958)
- 科技(11910)
共检索到42368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孟志芳 黄靖
上海经济已经进入后世博阶段。我们分析了世博经济的投资效应、消费效应和后续效应。后世博上海经济有四个特征:大浦东和大虹桥是上海未来的两个增长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是上海产业发展的两翼,"两个中心"建设是上海的历史契机,转型是上海经济面临的主题。后世博上海经济对银行业的影响有四个方面:世博投资的金融效应逐渐减弱,上海经济调整为银行业带来契机,混业经营的态势逐渐明朗,服务业经济需要与之配套的服务业金融。本文最后提出了上海地区银行业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后世博 上海经济 产业发展 银行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杨丽霞
文章对世博会及后世博的经济影响作了实证分析,运用模型计算预测了有无世博会情况下上海GDP的增长值,另外与基准情景、乐观情景和风险情景下GDP经济预测值以及后世博GDP实际值共三者做一对比分析,结论是两种预测方法基本一致,实际值超出两种预测值,后世博经济的正效应对上海经济转型升级持续发挥影响。
关键词:
世博经济 后世博效应 乘数效应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曹海娟
文章分别从需求与产业两个视角对影响后世博时期上海经济长效增长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消费需求是直接带动上海经济增长的主力军;(2)产业结构优化调整与经济增长存在长期稳定关系;(3)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是促进上海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在此实证结论的支持下,文章提出运用税收政策引导和支持新兴产业发展、加快地方税体系建设、完善和实施有利于消费结构升级的财税政策等建议,以促进上海市经济长效增长。
关键词:
经济长效增长 产业结构 经济增长拉动方式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毛道维 高祖庆
本文研究了现金流量对企业的银行信用结构的影响,中国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经营净现金流充足的公司较少依赖短期银行借款,而经营净现金流不足的公司则高度依赖短期银行信用;自由现金流不足的公司高度依赖长期银行信用,而自由现金流充足的公司则较少依赖长期银行信用。企业信用结构大体上符合"先内而外"的最优的融资次序理论,以及资产与负债期限匹配理论。短期银行借款可能助长过度投资行为,信用结构中的短期银行借款与商业信用之间不存在相互转换性。
关键词:
现金流量 信用结构 银行信用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王红
长期以来,经济学家已经认识到银行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然而对于一个国家的银行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学术界却讨论得较少,近几年来对此问题的跨国实证研究也提供了不同的结论。本文通过对中国银行业1986—2003年时间序列数据的回归分析,研究了中国的银行集中度对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中国银行较高的集中度对经济增长有负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并不明显。
关键词:
银行结构 银行集中度 经济增长
[期刊] 地域研究与开发
[作者]
彭宝玉 李小建 郭扬
从金融地理学的视角,以河南金融统计资料为基础,分析了河南省银行业的市场竞争结构、区域空间发展格局,及区域银行业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分析表明,河南银行业具有以下特征:国有商业银行市场份额在下降,其他银行机构市场份额上升;区域银行业发展差异扩大,河南省银行业向郑州集中;省内区域间资金流动加速,区域存款、贷款规模和区域经济总量、GDP的相关性不断下降。最后,从区域、银行互动角度,提出了通过银行业的健康良性发展推动河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对策。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赵旭 凌亢
金融是现代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这其中商业银行的贡献不可忽视。本文从银行对要素投入量提高、对要素生产率提高以及直接增加经济总量三方面来阐述其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度。结果表明 ,银行业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贡献度为1/12。
关键词:
银行业 贡献 中国
[期刊] 金融发展研究
[作者]
山东银监局课题组 刘悦芹
本文选取自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至2012年底这一时间段,以山东经济转型和银行业发展为例,通过实证分析,探讨银行业对经济转型的推动效果、产生的不利影响以及探索银行业更好地支持经济发展转型的有效路径,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
经济转型 银行业 政策效果 实证研究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粟勤 肖晶
有效满足社会的金融需求和保障所有人获得基本金融服务,不仅是评判一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重要标准,也是实现包容性增长的重要途径。文章基于金融包容理论与中国银行业结构改革的实践,基于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06-2011年的面板数据,在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化的背景下,研究了银行业市场结构演变对金融包容的影响。结果显示,银行业市场结构的分散化有利于地区金融包容水平的提升,但在经济发达地区,这一促进作用有所减弱。在二元金融结构背景下,银行业"增量改革"的措施并未达到预期效果,要实现金融包容的区域均衡,必须提高中西部等落后地区的银行业竞争程度,促进中小银行的发展。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李子豪 王倩倩
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面板计量估计方法,从数字经济对银行主动风险和被动风险的差异、数字经济不同渠道影响的分析和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银行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主被动风险差异来看,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地区银行业被动风险;第二,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减少经济波动等渠道降低地区银行业风险,也会通过金融深化、加剧银行竞争等渠道增大地区银行业风险;第三,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本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邻近地区银行业风险水平,且其降低效果比本地效应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和政策参考。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向明
旅游业是与世博会关联度最高的产业之一。世博会与旅游业已形成一种紧密的互动关系:一方面,保持稳定持续的客流量是判断世博会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旅游业在世博会所蕴涵的各类资源价值的实现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世博会引入内外巨大的人流成为举办城市旅游功能重塑的"动力"和难得的发展机遇。世博会有显著的后续效应,而且,后续效应往往大于筹办期的投资拉动效应和展出期的需求拉动效应。在后世博时代,旅游效应主要表现为品牌效应、环境效应、资源效应、辐射效应、放大效应或低谷效应。因此,应在旅游促销、资源后续利用、旅游区域合作、旅游产业升级等方面采取必要的发展策略,以应对或发挥后世博时代的旅游效应。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