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45)
- 2023(7341)
- 2022(6155)
- 2021(5638)
- 2020(4822)
- 2019(10796)
- 2018(10532)
- 2017(20668)
- 2016(11316)
- 2015(12549)
- 2014(12733)
- 2013(12772)
- 2012(11710)
- 2011(10289)
- 2010(10634)
- 2009(9943)
- 2008(10163)
- 2007(8944)
- 2006(7864)
- 2005(7423)
- 学科
- 济(44707)
- 经济(44634)
- 管理(42559)
- 业(38319)
- 财(32518)
- 企(32394)
- 企业(32394)
- 方法(17331)
- 制(17313)
- 数学(15164)
- 务(15162)
- 财务(15134)
- 财务管理(15086)
- 数学方法(15063)
- 企业财务(14423)
- 中国(13487)
- 财政(13443)
- 农(13215)
- 体(12249)
- 体制(10902)
- 政(10804)
- 业经(10037)
- 学(9712)
- 收入(9707)
- 银(9498)
- 银行(9484)
- 土地(8951)
- 行(8853)
- 农业(8375)
- 地方(8372)
- 机构
- 大学(160749)
- 学院(159281)
- 济(70118)
- 经济(68760)
- 管理(60087)
- 研究(53565)
- 理学(51221)
- 理学院(50670)
- 管理学(49995)
- 管理学院(49687)
- 财(45476)
- 中国(42971)
- 京(33533)
- 财经(31503)
- 科学(29655)
- 经(28464)
- 所(26729)
- 江(25535)
- 中心(24065)
- 农(23846)
- 经济学(23357)
- 研究所(23285)
- 财经大学(23130)
- 经济学院(21098)
- 业大(21091)
- 北京(20913)
- 院(19673)
- 州(18716)
- 范(18505)
- 省(18338)
- 基金
- 项目(101616)
- 科学(81139)
- 基金(76043)
- 研究(75651)
- 家(65238)
- 国家(64726)
- 科学基金(56235)
- 社会(50873)
- 社会科(48353)
- 社会科学(48341)
- 基金项目(39672)
- 省(38437)
- 教育(34857)
- 自然(34634)
- 自然科(33809)
- 自然科学(33800)
- 自然科学基金(33223)
- 划(32036)
- 资助(30895)
- 编号(29322)
- 制(25668)
- 成果(25290)
- 部(24170)
- 重点(23093)
- 国家社会(21900)
- 教育部(21206)
- 课题(21021)
- 创(20974)
- 性(20968)
- 发(20761)
共检索到25268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刘明慧 党立斌
"土地财政"是我国经济转轨和城镇化进程中受相关体制、制度等系统性因素综合影响形成的一种财政模式,并且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特征。随着不同时期生成环境和制度基础的变化,"土地财政"将逐渐迈向后"土地财政"时代。"土地财政"与后"土地财政"时代的区别不仅体现在基本内涵和参照系的选择方面,更反映在制度需求和制度供给均衡状态改变的多个维度,进而为后"土地财政"时代消解地方政府对土地出让收入的依赖,以及合理配置土地财政收益提供了打破路径锁定的治理思路。
关键词:
后“土地财政” 形成机制 收入结构配置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刘明慧 党立斌
1.合理引导土地财政收入形式转变。土地财政收入作为一种财政收入形式始终贯穿于一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同阶段,但收入结构却会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特征。早期美国土地财税收入是以土地出售收益为主,当国有土地基本完成私有化以后土地出售收益逐渐减少,不动产保有环节的财产税占总土地财税收入的比重大幅上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谢贞发 朱恺容 李培
本文将中国式分权下的两个核心制度——税收分成制度与土地制度——联系起来,基于财政激励视角,研究税收分成对地方政府城市土地配置行为的影响。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市县级政府面临的增值税分成、营业税分成变化对工业用地和商住用地配置产生的直接和交叉效应。利用1999—2011年间相匹配的市县级政府税收分成数据和地级市市辖区分类型土地使用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显示,增值税分成通过财政利益效应显著正向影响了工业用地的配置;营业税分成通过影响增值税的相对分成变化显著负向影响了工业用地的配置。财政利益效应和财政压力效应的相互抵消,使得营业税分成变化对商住用地的配置效应较弱;增值税分成上升通过工业溢出效应和财政压力转嫁效应促使地方政府增加了居住用地的配置。基于财政自给率、财政支出占GDP比重和产业结构的异质性检验结果与财政激励理论预期结论一致。最后,文章还发现,增值税分成上升降低了工业用地单位面积的产出效果,工业用地的集约利用仍是未来改革的重点。
关键词:
税收分成 财政激励 土地配置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白秀叶 鲁建坤 李培
土地是支撑产业发展的生产要素,也是扩充地方财政收入的重要资源,其科学配置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具有积极作用。本文基于全国范围内的微观地块交易数据构建了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指标,探讨短期内的财政压力如何影响土地资源的行业配置,进而分析对集聚效应的影响。研究发现,短期内的财政压力越大,土地出让的行业分散度越高,这一结果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进一步分析表明,土地出让的行业间分散化损害了优先供给重点扶持行业的政策倾向。最后,土地在行业间分散化出让的做法削弱了集聚经济。本文的研究表明,地方政府在短期内为了应对财政压力的土地出让策略具有“为汲取财政收入而损害产业引导作用”的特点。这意味着,在新发展阶段,地方政府迫切需要增强对土地多重功能的认识,避免为解决财政压力的燃眉之急而损害产业发展。
关键词:
财政压力 土地资源配置 集聚效应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傅春杨 周慧珺 龚六堂
本文构建包含异质性个体的空间一般均衡模型,在居民自主选择居住地与劳动供给时间的情况下给出了政府最优的土地配置和财政政策规则。研究发现,政府会根据目标函数中福利和产出的权重、各个地区的人均产出等变量及人口流动摩擦程度等参数制定各地区土地配置的总体规划。当人口流动摩擦较小或对于产出的关注程度较高时,对于高收入地区,政府应当将更多土地配置到住宅用地上。最优的财政政策组合可以通过对房地产企业征税和对非房地产企业的补贴来实现,且对非房地产企业的政策总是优于房地产企业。由于住宅用地相对工业用地的价差内生于土地配置,当政府使用其最优政策时,可以得到住宅用地的价格将内生高于工业用地价格。
关键词:
人口流动 土地配置 财政政策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贺蕊莉
在土地需求能力和供给成本的相互作用下,地方财政的土地出让金收入依赖于节节攀升的房价,土地性税收依赖于活跃的楼市交易。后土地财政时代地方政府财政收入行为中最具风险的行为是扩大拆迁规模、过度举债和滥用税收排斥,在维系租金型收入制度的同时,滥用公债型收入制度、损害税收型制度。应建立地方税体系缓解地方财政收入冲动,同时要限制城市拆迁规模、加强对地方政府约束、规范税收管理、加大公共住房建设力度。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钱莲琳 王振宇
做大财政"蛋糕"是各级政府履行职责的物质基础。本文基于分税制以来国家财政收入逐年增加的现状、趋势及制约因素分析,客观评价了做大财政"蛋糕"的正、负效应,提出了优化政府财力资源配置的基本思路、政策取向和具体措施。
关键词:
财政收入 政府财力 优化配置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文小才
要克服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财政投入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等问题,政府必须充分认识到在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财政投入的制导机制:确立财政投入的主体地位,通过财政杠杆把更大范围的社会资金引导到医疗卫生领域;以结构调整为重点,通过财政的分配功能,来制导整个医疗卫生领域的生产、消费和交换环节。不仅要完成对资源要素的有效配置,而且要通过各种激励手段协调医、患、保之间,中央与地方之间的多重利益关系,形成一个相对科学合理的医疗卫生的财政分配机制。
关键词:
医疗卫生 资源配置 财政投入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陈颂东
本文从河南省市县级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与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变化的角度,准确度量了三次分税制调整对河南各级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各级财政收入能力和实现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均等化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李明 毛捷 杨志勇
政府间横向竞争虽能解释中国经济成功转型背后的逻辑,但其效应却与中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后的上升矛盾。在此背景下,政府间纵向竞争被纳入研究的视野。经典文献认为,当上、下级政府围绕共同税基展开竞争时,由于公共池塘效应的存在,均衡税率会走高。但中国的税权配置与标准的财政联邦制有很大差别,因此纵向竞争能否纠正横向竞争引发的逐次均衡,有待检验。假定中央政府掌握调整名义税率及税收分成比例的权力,本文从微观视角研究发现,纵向竞争未必能纠正逐次均衡结果,其效应与税权配置挂钩,实证检验证实了上述发现。通过对基准模型的拓展,本文最后探讨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财政收入占比呈U型变化的原因。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黄明庆
一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财政职能也必将转变到参与宏观经济决策、制定分配政策,保持总需求和总供给的基本平衡,加强财政法规建设,进行财政监督上来。财政将不再直接干预企业单位的具体生产经营活动,对国民经济管理和调控也将以法令、法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邦驰 王志斌
一、市场失灵与国家失误 自由竞争与价格机制能使任何个人和机构都不是有意识地关心三位一体的经济: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并使之得以有条不紊地解决。因而,我们说市场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原则。但市场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有其自身的缺陷和弱点。现代福利经济学认为,市场失灵就是市场成功无法充分实现,这样,价格机制的畅行运转就被迫中断,整个社会的资源配置不能达到理想的帕累托最优,尽管西方经济学对价格机制链条断裂的原因有或多或少的争议,但仍大致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分配;(2)完全竞争的失灵;(3)远期市场和保险市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张国建 孙治宇 艾永芳
基于中国2006—2015年27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SYS-GMM估计方法和中介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了土地财政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机制,并进一步解释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与服务业结构升级滞后并存之谜。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存度增加会显著抑制生产性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结构升级。进一步的交互作用研究结果显示,财政分权水平和市场化程度的提高会显著减弱这一负向影响。分样本回归结果表明,土地财政对服务业结构升级的负向效应在中西部地区和2008年金融危机之后更加明显。中间机制检验显示,土地财政会通过要素错配影响服务业结构升级。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辛波 于淑俐 杨海山
土地财政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经济现象。它的形成既与我国的经济体制有关,也是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开发商以及居民在土地收益上博弈的结果。用博弈论的方法来分析各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函数、战略选择以及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过程,可以揭示土地财政形成的演化过程和必然性。
关键词:
土地财政 博弈 决策树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李成威
国内外有关公共财政职能的文献可谓汗牛充栋 ,而最为经典的是著名财政学家马斯格雷夫所作的分类。本文认同这种分类方法 ,但是得出这一分析结论的角度却有所不同。本文是从经济学的基本问题和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入手阐述公共财政职能 ,并据此进一步分析公共财政资源配置职能的实现机制。
关键词:
公共财政 资源配置 实现机制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