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437)
- 2023(7438)
- 2022(5980)
- 2021(5532)
- 2020(4377)
- 2019(9618)
- 2018(9554)
- 2017(17705)
- 2016(9752)
- 2015(10686)
- 2014(10751)
- 2013(10488)
- 2012(9644)
- 2011(9010)
- 2010(9084)
- 2009(8405)
- 2008(8094)
- 2007(7672)
- 2006(6851)
- 2005(5954)
- 学科
- 农(48471)
- 济(42859)
- 经济(42808)
- 业(33414)
- 农业(32345)
- 管理(20595)
- 业经(16407)
- 企(12455)
- 企业(12455)
- 农业经济(12342)
- 方法(12085)
- 中国(11748)
- 数学(10779)
- 数学方法(10701)
- 制(10624)
- 地方(10320)
- 发(9994)
- 村(9451)
- 体(9438)
- 农村(9432)
- 发展(8638)
- 展(8626)
- 财(8122)
- 学(8032)
- 策(7634)
- 土地(7541)
- 建设(7320)
- 收入(7308)
- 及其(7301)
- 银(6905)
- 机构
- 学院(142149)
- 大学(134796)
- 济(60230)
- 经济(59016)
- 管理(53251)
- 农(49709)
- 研究(49158)
- 理学(46378)
- 理学院(45951)
- 管理学(45203)
- 管理学院(44970)
- 中国(38536)
- 农业(37696)
- 业大(30179)
- 科学(30134)
- 京(27315)
- 财(24919)
- 所(24896)
- 中心(23986)
- 农业大学(23172)
- 研究所(22667)
- 江(22656)
- 财经(19454)
- 范(18428)
- 业(18361)
- 经济管理(18209)
- 师范(18208)
- 省(18187)
- 经(17697)
- 州(17343)
- 基金
- 项目(97632)
- 科学(76786)
- 研究(74215)
- 基金(69935)
- 家(61265)
- 国家(60599)
- 科学基金(51453)
- 社会(48194)
- 社会科(45181)
- 社会科学(45171)
- 省(40851)
- 基金项目(37366)
- 划(32314)
- 教育(32189)
- 编号(32082)
- 自然(30966)
- 自然科(30232)
- 自然科学(30223)
- 农(29686)
- 自然科学基金(29680)
- 资助(26776)
- 成果(24859)
- 发(22838)
- 部(21517)
- 课题(21403)
- 重点(21396)
- 国家社会(20290)
- 创(20223)
- 制(19470)
- 业(19432)
共检索到21354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詹国辉 张新文
为探究个体名声效应嵌入到农村集体行动后不同主体间的博弈行为,利用博弈论的研究方法,对个体农户和农村合作社组织的合作博弈均衡机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限制成员退出而构成的重复博弈环境下,只要建立起合理的监督与惩罚机制,名声效应会对合作社成员和农民个体的机会主义行为抑或是搭便车行为形成有效约束,从而促成农村合作社组织以及农民个体之间的良性集体行动。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詹国辉
集体行动困境的化解关乎乡村振兴进程,而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地化实践亦有赖于村庄社会成员合作契约的达成。本文尝试建构出不完全契约嵌入于农村集体行动的分析框架,从演化博弈的视角探究了个体农户与合作社之间集体行动的演化逻辑。研究发现,最终选择合作策略或不合作策略,与个体农户和合作社组织之间的合作受益程度、合作意愿、合作成本、信任程度、交易风险及交易成本等不确定性因素有关。为此,个体农户和合作社组织在参与农村集体行动时,要充分考量不确定性因素,以此来规避"搭便车"的风险,进而有效提升农村集体行动力,最终促成乡村振兴战略的有效实施。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张克中 贺雪峰
在发展中国家,社区参与治理已经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传统理论强调个人理性行为导致集体行动困境。本文通过将参与意识纳入博弈论分析框架演绎出社区参与发生的外部条件,外部通过降低个体参与的成本收益比率,促使社区参与规模产生临界值效应而形成高水平集体行动均衡,社区参与形成的集体行动促使公用地悲剧为公用地繁荣。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需构建政府、市场和社区参与的综合发展框架。
关键词:
社区参与 集体行动 新农村建设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邓燕华
本文以H镇为例,探讨村庄合并、村委会选举与农村集体行动的关系。作者认为,村庄合并扩大了村庄的规模,增强了社区的异质性,从而改变了村委会选举的逻辑,即候选人必须通过选举动员以争取不熟悉村民和陌生村民的支持。在有公共问题的合并大村中,集体行动宣传往往成为最重要的选举动员模式。候选人为了吸引选票,一般会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集体行动宣传,这在客观上使村委会选举成为集体行动的动员平台。在同等情况下,集体行动代表因其行动历史,更有可能赢得合并大村的选举。由集体行动代表和背负选举承诺的候选人组成的村委会,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地方政府应对群体性事件的动员结构。在H镇,当公共问题基本解决后,在大村选举中难以胜出的...
关键词:
村庄合并 村委会选举 集体行动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宇 王芳
在当前市场化作为国家经济体制改革方向的大背景下,在市场经济机制为主导的设施供给和资源配置方式下,农民用水户协会作为一项理论化并实践了或正在实践中的制度设计,有效地完善了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灌溉市场化改革的结构要素和功能效力,在中国农村集体灌溉管理中具有可行性、必要性和发展前景。但目前中国多数协会组建和运行不规范;农民自愿民主协商、自主决策的原则体现得不够充分;协会经费普遍不足,有的运转不畅或处于半瘫痪状态;许多政策措施和效果经验总结多停留在就事论事的层面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徐艺宁 潘伟光
自2015年开始,我国农村先后进行五批股改试点,致力于解决长期以来农村集体产权模糊的问题,推动集体经济发展。但当前集体经济外部依赖性强,整体水平不高。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通过理论机制阐述和案例分析对股改效果进行评估。研究发现,股改能够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并实现分红和增进农民社会福利;股改通过提高农民集体认同,形成农民集体行动,改变资源配置,推动集体经济发展;股改对集体经济影响具有时滞性。最后提出加快集成改革,有序破除农村要素自由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积极发挥地方财政职能支持农村建设,激活农村土地资源,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守住各类底线红线、探索适合的发展模式与路径、进行市场化经营等政策建议。
关键词:
股改 集体认同 集体行动 集体经济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高庆鹏 胡拥军
本文以集体行动理论与社会嵌入理论为基石,以演化博弈为分析工具,通过解构乡土社会嵌入对集体行动逻辑的生成机制,构建农村社区成员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总体框架。在总体框架下,基于不同的乡土社会嵌入条件,农村社区成员自组织参与社区公共产品供给的博弈收益、策略选择迥然相异,弱社区记忆的社区成员仅仅作为"经济人"理性地计算来自于公共产品供给的直接性收益,而强社区记忆的社区成员同时也作为"社会人"权衡通过参与公共产品供给所形成的关联性收益。本文的结论是,在一定条件下,强社区记忆的农村社区能够收敛于合作互惠的演化稳定均衡,而弱社区记忆的农村社区无法有效组织公共产品供给的集体行动。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曾军平
在古诺—纳什均衡分析框架下,本文研究了个体异质性对集体行动效率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差异度(偏好差异、供给技术差异以及资源禀赋差异)的扩大有利于公共产品供给量的增加,但搭便车问题却随差异扩大而恶化了。相比而言,个体异质性对于搭便车的负面效应要远远大于对供给量的正面效应;同时,个体异质性也使集体行动呈现出负面的集团规模效应。现实中存在许多支持上述假说的经验证据。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卫龙宝 凌玲 阮建青
本文在集体行动理论基础上建立理论框架解释村庄特征影响村民形成集体行动,进而分析农村公共产品供给内在机制;利用CGSS村级调研数据实证检验了理论假说。研究表明,村庄规模显著负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村庄密度显著正向影响村民参与农村公共产品供给,而基于宗族结构的传统社会关联影响并不显著。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张馥林 陈美球 李兴懿 黄庆龙 严福华 周婷婷
[目的]面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面临“叫好不叫座”的现实困境,农业技术推广渠道需要调整与优化。而农户集体行动形成的社会网络有益于解决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困境,有利于绿色农业生产技术推广和农业绿色转型目标的实现。[方法]基于江西省赣州市大余县联合村农户全样本调研数据,借助社会网络矩阵定位和捕捉繁杂的社会网络关系,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不同社会网络中心性带来的效应差异。[结果]结果表明:1)政府技术推广对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积极影响;2)通过社会网络运行,农户测土配方施肥技术采纳行为存在集体行动,在空间上表现为显著正相关;3)政府技术推广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将通过社会乘数效应得到强化,农户的集体行动让这种效果放大了1.44倍;4)农户能调用的社会网络资源越多,其点度中心性越大,点度中心性每提高1%,农户技术采纳率将提高1.28%,农户自身影响的范围越广,其特征向量中心性越大,特征向量中心性每提高1%,农户技术采纳率提高4.86%。[结论] 据此提出了三点建议:1)加强政府技术推广力度,丰富农户技术信息获取渠道;2)建立稳定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促进技术采纳的集体行动;3)明确农户双重身份,培育农业生产示范户,发挥先驱带头作用。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张鹏龙 胡羽珊 王亚华
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业保险市场,农保作为现代经济制度在促进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同时也为公共治理提出了挑战。探究参加农保对农户合作行为的影响,发现农保显著降低了农户对集体灌溉事务的讨论、参与和贡献程度,且这种负向影响主要出现在北方农村。与补偿产量和价格的农保相比,补偿收入的农保对合作的影响更强,农户对农保的产品认知和投保意愿也会影响合作行为,而农业贷款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农保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从农户相互依赖性、社会资本、农业依赖性、劳动力外流及收入异质性等方面对农保的影响机制进行检验和分析,提出通过区别化推广农保、培育新型社会资本及发展农村金融服务,有望实现农保的完善与乡村治理的提升协同并进。
关键词:
农业保险 公共治理 农户合作 农村水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颜华 董富强
激活内生发展动力是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有效治理的重要途径。本研究基于集体行动理论,以江苏省为例,利用2022年中国土地经济调查数据,运用OLS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系统性考察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的影响,探讨村庄集体行动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间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乡村产业融合对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经过模型内生性处理和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揭示,村庄集体行动,即组织领导力和农民参与度,在乡村产业融合与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之间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效应。进一步的异质性分析表明,内部融合型、多功能拓展型和技术渗透型的融合模式能显著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而产业链纵向延伸型则影响不显著;在集体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村庄,产业融合的积极效应更为显著。据此,政府应通过完善产业融合扶持政策、探索产业融合促进集体行动达成的转化机制、防范由产业链纵向延伸型融合模式引致的生态环境风险和加快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治理绩效。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贾海彦 亓晓航
依托奥斯特罗姆的自主治理理论,设计公共水资源治理的集体行动逻辑分析框架,以山东省邹县小规模流域为对象,对村民自治嵌入下的农村公共水资源治理集体行动的逻辑演进展开分析。研究表明:公共资源的产权属性、村民自治偏好以及共同体规则的形成存在着规律性的逻辑关联。在农村公共水资源诸要素呈现新样态的今天,应快速建立适应新形势、新变化的最优共同体治理规则,有效回应村民治理需求,实现公共资源配置效率最大化。对策包括:唤醒村民的公共意识;树立公私有序的价值理念和内在推力,实现村民自治与正式制度间的良性勾连;统筹规划三次产业、城乡、村域的公共水资源配置;根据村庄差异提供个性化公共服务,建立有效补偿机制。
关键词:
村民自治 公共水资源治理 集体行动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宋研 晏鹰
农村灌溉用水治理事关中国农业发展,是保障农业生产和农民切身利益的重要问题。以异质性作为分析视角,本文通过理论模型考察了农村合作组织(农民用水户协会)与公共水资源供给之间的关系。得到的主要结论是:公共水资源的自愿合作供给是一种新型的社群参与式治理制度安排,有助于促成农户们的集体行动;要实现农村灌溉用水的有效供给,一方面需要充分发挥民间资本拥有者的占优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要农户之间财富禀赋的共同增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收入差距与集体行动——来自中国农村税费改革的证据
我国农村信用社集体行动困境的治理方案与配套机制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会影响集体行动吗?——兼论村股份合作社的价值
集体行动的博弈分析:基于相对公平相容约束
集体经济如何影响村庄集体行动——以农户参与灌溉设施供给为例
经济、社会异质性与农村集体行动水平——基于湖北省S县40村400个农户数据
农村合作组织、集体行动和公共水资源的供给——社会资本视角下的渭河流域农民用水者协会绩效分析
地方公共品供给、网络集体行动与“反搭便车”效应
制度路径融合激活农村生态环境治理集体行动的机制——基于嵌套制度体系分析框架
集体行动视角下纯农社区的乡村治理逻辑——基于鲁北地区S村的个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