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236)
- 2023(9116)
- 2022(8247)
- 2021(7865)
- 2020(6520)
- 2019(15366)
- 2018(15374)
- 2017(30582)
- 2016(16581)
- 2015(18699)
- 2014(18730)
- 2013(18614)
- 2012(16882)
- 2011(14953)
- 2010(14686)
- 2009(13295)
- 2008(12599)
- 2007(10745)
- 2006(9293)
- 2005(7873)
- 学科
- 济(66353)
- 经济(66284)
- 管理(45773)
- 业(43938)
- 企(36203)
- 企业(36203)
- 方法(33298)
- 数学(29210)
- 数学方法(28920)
- 农(16793)
- 中国(15898)
- 财(15561)
- 学(14613)
- 地方(14524)
- 业经(13749)
- 农业(11643)
- 贸(11356)
- 贸易(11350)
- 理论(11010)
- 易(10957)
- 和(10657)
- 环境(10134)
- 技术(10078)
- 务(9908)
- 财务(9851)
- 财务管理(9836)
- 制(9713)
- 企业财务(9275)
- 教育(8912)
- 划(8823)
- 机构
- 大学(230260)
- 学院(228586)
- 管理(94861)
- 济(89108)
- 经济(87187)
- 理学(83212)
- 理学院(82327)
- 管理学(80962)
- 管理学院(80566)
- 研究(74158)
- 中国(52605)
- 京(48680)
- 科学(47617)
- 财(38896)
- 所(36764)
- 农(35955)
- 业大(35628)
- 研究所(33874)
- 中心(33139)
- 财经(32031)
- 江(31206)
- 北京(30547)
- 范(29804)
- 师范(29553)
- 经(29217)
- 农业(28189)
- 院(27060)
- 州(26028)
- 经济学(25992)
- 商学(24199)
- 基金
- 项目(163558)
- 科学(127692)
- 研究(119206)
- 基金(118179)
- 家(102643)
- 国家(101813)
- 科学基金(87585)
- 社会(73518)
- 社会科(69636)
- 社会科学(69618)
- 省(64210)
- 基金项目(63867)
- 自然(58053)
- 自然科(56682)
- 自然科学(56670)
- 自然科学基金(55632)
- 教育(54139)
- 划(53572)
- 编号(48990)
- 资助(48926)
- 成果(39090)
- 重点(36036)
- 部(35698)
- 发(34454)
- 创(33985)
- 课题(32957)
- 创新(31608)
- 科研(31395)
- 教育部(30560)
- 大学(30557)
共检索到31790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周继荣 袁芳亭
以卷曲形名优茶为试材 ,研究了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用于名优绿茶增香的效果。结果表明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可用于名优绿茶增香 ;增香的温度和时间对名优绿茶的品质有较大影响。在温度低于 130℃范围 ,随着增香温度的升高 ,茶多酚、叶绿素、可溶性糖含量呈下降趋势 ,氨基酸呈增加趋势 ;随着时间的增加 ,茶多酚、叶绿素、氨基酸含量下降 ,可溶性糖含量增加 ;在温度超过 130℃时 ,茶叶色泽易黄变 ,香味易焦变。香气分析结果表明 ,在增香过程中 ,二氢海葵内酯、香叶醇、芳樟醇等具有良好香型的香气成分含量明显上升。结合内质分析和感官审评结果 ,采用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增香的最佳温度和时间是 12...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增香工艺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袁芳亭 周继荣
对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的杀青温度和时间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杀青温度和时间对杀青叶品质有较大影响 ;在温度低于 16 0℃时杀青 ,随温度的升高 ,茶叶茶多酚和氨基酸含量增加 ,可溶性糖和叶绿素含量下降 ;随杀青时间的延长 ,氨基酸和可溶性糖含量呈上升趋势 ,而叶绿素和茶多酚则呈下降之势 ;当杀青温度超过16 0℃时 ,在任一时间内茶叶都会焦变。 30型滚筒连续杀青机杀青的适宜温度是 140℃ ,时间为 35~ 5 5s。
关键词:
名优茶 杀青机 杀青 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丁小飞
比较了冷揉、余热揉、热揉3种揉捻方式对绿针名优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揉处理的茶叶外观品质和茶多酚等4种成分均较其余2种揉捻处理的茶叶为优,这说明热揉是较为理想的揉捻方式。结合试验结果,作者还对余热揉和热揉的含义作了讨论。
关键词:
绿针名优茶,揉捻,品质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倪德江 陈玉琼 姜昊
对用相同鲜叶加工成8种名优绿茶的茶多酚、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名茶间差异较大。未经揉捻的名茶茶多酚含量高于经过揉捻的名茶;扁形茶中氨基酸和可溶性糖的含量高于其它名茶。叶绿素分析表明,各名茶间Chla、Pya的差异较大,其次是Chlb,而Cdb、Cda、Pyb的差异较小。凡经揉捻的名茶Chla的含量低于未经揉捻的名茶(龙井制法的扁形茶例外),而Pya的含量则相反。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加工工艺 品质成分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 封雯 贺勇 余志 陈玉琼 倪德江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和滋...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赵瑶1 2 封雯3 贺勇4 余志1 陈玉琼1 倪德江1
以6CZG-60型针形名茶固形机为试验对象,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对固形叶含水量(20%、25%、30%)、固形叶温(40、50、60℃)、固形投叶量(1、1.5、2 kg)三因素进行正交试验。单因素试验结果表明:固形叶含水量、固形叶温对茶多酚和叶绿素含量有显著影响;固形投叶量对茶多酚、氨基酸、可溶性糖、叶绿素含量均有显著影响;固形时间则对茶多酚和可溶性糖含量有显著影响。感官分析结果表明:随固形叶含水量的降低,茶条紧直度提高,香气品质提高,但外形色泽绿色度下降;随着固形温度的升高,茶条的直度、平伏度和绿色度下降,尤其是当固形叶温超过70℃以后,色泽明显变暗;随着固形叶量的增加,绿色度、香气...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周智修 段文华 吴海燕 司智敏
通过名优茶Camellia sinensis消费需求和消费行为的问卷调查分析,发现被调查者首先关注的是名优茶内在品质和安全,其次是知名度和价格;不同用途的名优茶,消费者的价格承受力不同,商务礼品茶要高于自用;约62.7%和72.6%消费者对名优茶的早和嫩持无所谓态度;40.7%消费者认为群体品种或无性系品种制名优茶各有特色,不过偏爱无性系的比例远高于群体品种;有65.5%消费者喜欢手工制作或手工结合机制名优茶,只有10.0%消费者喜欢纯机制茶;对无公害、绿色和有机等三大认证,以及质量安全(QS)认证的认可程度分别达91.0%和85.0%;77.4%和76.1%的消费者会注重名优茶的品牌和专用包...
关键词:
茶叶 名优茶 消费需求 消费行为 差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陈玉琼 倪德江
用气相色谱(GC)、GC/质谱(MS)法分析了主要类型名优绿茶香气组成及其含量的差异。结果表明,用相同的鲜叶加工成8种名茶,香气差异较大。揉捻对茶叶香气形成有较大影响,未揉捻型名茶加工过程较揉捻型名茶有利于香气的形成。茶叶香气香型相似率的计算表明,揉捻改变了茶叶的香型,揉捻型与未揉捻型名茶香型不相同,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比较接近,而未揉捻型名茶之间香型差异较大,这与其加工工艺有关。结合有关研究,提出了在保证外形品质的前提下,揉捻工序以轻压、短时为主,适当缩短做形时间的技术措施,以改善名优茶香气品质
关键词:
名优绿茶 加工 香气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曹冰冰 杨亚 周小露 傅冬和
以有机茶园中‘铁香’品系的鲜叶为原料,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嫩度、萎凋程度、做青程度、发酵温度、添加儿茶素及干燥温度对红茶品质的影响,并对红茶中的茶黄素、香气物质进行测定和感官审评。铁香茶树鲜叶加工工序及最佳参数为:以1芽1叶为鲜叶原料,中度摇青后,萎凋至含水量为68%,揉捻后添加鲜叶干重2.0%的高表没食子儿茶素,充分拌匀,27℃发酵1.5 h,再在22℃下发酵至适度,用105℃小火烘至七成干,摊放30min后,80℃烘至足干。红茶感官审评品质为条索紧结匀齐,显金毫,乌黑油润;花香高长;汤色红艳明亮;滋味醇较厚、鲜爽、带花味;叶底嫩匀齐,红艳明亮;茶黄素含量达(0.85±0.04)%。
关键词:
红茶 加工工艺 茶黄素 感官审评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黄友谊 刘波 罗新飞 阳永学 李洪发 戴凯凡
对杜仲绿茶干燥工艺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全炒的干燥方式以叶量150 g、干燥温度80℃的条件干燥和高温提香有利于杜仲绿茶品质的形成。
关键词:
杜仲绿茶 干燥工艺 感官品质 理化成分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李智 张冬英 黄业伟 张行 邵宛芳
以普洱熟茶为材料,以水为溶剂,利用正交法优化茶多酚的提取工艺。结果显示,普洱熟茶茶多酚提取的最佳工艺为∶固液比1∶25,浸提时间45 min,提取温度80℃。此提取工艺具有高效省时、操作简便、提取结果稳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普洱熟茶多酚提取方法。
关键词:
普洱熟茶 茶多酚 提取工艺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叶秋萍 金心怡 黄丹樨 程淑华
为解决目前茉莉花茶生产的难题,研发了茉莉花茶新的赋香方式.结果表明:复合汽化法花茶的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和咖啡碱的含量极显著高于雾化法花茶和拌和法花茶,黄酮类化合物的含量极显著低于拌和法花茶.复合汽化法花茶的香气组分总量,酯类、醇类和烯烃类物质含量均高于雾化法花茶,低于拌和法花茶;芳樟醇、乙酸苄酯、苯甲醇、α-法呢烯、苯甲酸叶醇酯、吲哚和邻氨基苯甲酸甲酯等7种茉莉花茶特征香气组分含量大小为:复合汽化法花茶(89.04%)>拌和法花茶(87.56%)>雾化法花茶(74.15%).复合汽化法花茶的感官品质
关键词:
茉莉花茶 赋香工艺 香气 品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庞月兰 杨春 林国轩 刘晓东 黎敏 王磊
【目的】探讨凌云白毫茶红条茶萎凋工艺,为提高凌云白毫茶红条茶品质提供技术参考。【方法】设计3个梯度的萎凋叶含水量56.00%59.99%、60.00%63.99%和64.00%68.00%及3个梯度的萎凋时间15、17和19 h进行不同萎凋试验,对样品进行感官审评及主要理化成分检测。【结果】萎凋叶含水量60.00%63.99%时,茶样香气浓郁,汤色红亮,滋味浓厚,叶底红亮;茶多酚保留量适当,咖啡碱含量低,茶黄素及茶红素含量均较高。萎凋时间为17 h时,香气甜香浓郁,茶汤红亮,滋味浓厚鲜爽,叶底红亮;茶多酚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淑娟 李明智 宁井铭 童城 王璟 杨悦 方世辉 戴前颖
就加工工艺参数对石墨茶品质的影响进行初步探索,通过对不同加工工艺参数石墨茶的感官审评和内含物质测定,筛选最优的加工工艺参数.结果表明,揉捻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0 kg、揉捻时间15-20 min;二青程度应控制茶叶的减重率在30%左右;炒小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5 kg、炒制时间60 min、叶温控制在(50±5)℃;炒大锅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投叶量13 kg、叶温控制在(45±5)℃.该工艺参数下制得的成品茶,其有效化学成分含量较高,且外形、香气和滋味较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