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37)
- 2023(61)
- 2022(34)
- 2021(53)
- 2020(42)
- 2019(116)
- 2018(93)
- 2017(153)
- 2016(107)
- 2015(106)
- 2014(122)
- 2013(112)
- 2012(98)
- 2011(105)
- 2010(107)
- 2009(74)
- 2008(78)
- 2007(63)
- 2006(57)
- 2005(54)
- 学科
- 环境(436)
- 济(376)
- 经济(375)
- 管理(250)
- 发(211)
- 发展(189)
- 展(189)
- 学(154)
- 资源(152)
- 生态(149)
- 地方(137)
- 划(114)
- 业(113)
- 方法(110)
- 和(105)
- 农(97)
- 规划(97)
- 环境规划(95)
- 地方经济(92)
- 数学(91)
- 数学方法(89)
- 中国(88)
- 农业(69)
- 区域(68)
- 域(68)
- 企(65)
- 企业(65)
- 关系(65)
- 区域环境(59)
- 经济学(54)
- 机构
- 大学(1421)
- 学院(1360)
- 研究(597)
- 济(516)
- 经济(509)
- 管理(462)
- 科学(451)
- 中国(436)
- 理学(405)
- 理学院(400)
- 管理学(382)
- 管理学院(380)
- 所(328)
- 京(319)
- 研究所(311)
- 范(269)
- 师范(267)
- 农(261)
- 业大(257)
- 环境(257)
- 中心(243)
- 师范大学(226)
- 资源(218)
- 科学院(215)
- 院(214)
- 北京(206)
- 财(204)
- 农业(202)
- 江(202)
- 研究中心(166)
共检索到20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云中 孙平
在历史文化名人数字资源建设中,高度结构化的关系数据库仍是常见、简洁、有效的存储模式,探索以关系数据库为数据源构建知识图谱的有效路径,能可视化地重现历史文化名人的游学足迹,并形式化地挖掘历史文化名人游学资源中蕴含的知识关联,促进相关数字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本研究立足于数字人文视角,以CBDB、上图人名规范库、上图古籍资源、上海地方志、古诗文网、历史人物年谱等研究资料为数据来源,在CBDB数据库框架的基础上析取和完善历史文化名人游学足迹关系数据模型,借助MySQL、Navicat、D2R、LODLIVE等工具分别进行数据的存储、转化与发布、浏览查询与可视化,最终实现历史文化名人游学足迹知识图谱的构建与展示。研究方案以简洁有效的方式实现了关系数据库向知识图谱的转化,满足了用户基于知识图谱对历史文化名人游学数字资源进行可视化浏览、查询与知识发现的多元化需求,为历史文化名人的数字人文研究奠定了数据基础。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邹佩从
名人足迹,民居荟萃,民俗大观──试为翠亨旅游区定位邹佩从孙中山故居纪念馆FootmarksofRenownedPersonalities,FolkHousesandFolklore-PlacementProposedforCuihengTourist...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历史的足迹中国银行自1912年2月5日成立以来,今年已是85周年了。她沿着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经历了坎坎坷坷、风风雨雨的斗争和磨炼,由一个在受外国银行垄断的中国金融市场中诞生的旧式银行逐渐发展成为在国际金融市场中能榜上有名的现代化、国际化的大银行,她...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王之茵
<正>提高供应链绿色低碳水平、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提升产业链竞争力、促进行业高质量发展。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必然选择,产品碳足迹管理是关键一环。产品碳足迹的量化涉及原材料的获取、运输、加工、使用、处置等产业链多个环节,是对产品生命周期内直接和间接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度量,能够帮助企业了解某一产品温室气体排放的关键环节和影响因素,精准查找减排潜力,从而制定相应的减排措施。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徐中民 程国栋 张志强
论文系统地解析了生态足迹概念,在简要介绍生态足迹账户框架建立的假设条件,计算方法的基础上,系统总结了生态足迹最近的国际研究进展。同时,重点介绍了生态足迹计算中容易引起误解和疏忽的两个问题:化石能源用地的处理,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的计算。在此基础上,从生态足迹计算过程中化石能源的处理和“利息”的处理两个角度评价了生态足迹方法的局限性。同时从贸易的处理缺乏可持续性基础,忽视国家和区域尺度上空间地理情况的差异,忽视人类社会对自然资产“利息”流的积累和储存,忽视自然资产存量的状况四个角度,分析了生态足迹在不同尺度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将生态足迹分析还原到IPAT等式,并从热力学和生态经济学的角度解...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陈武 常燕 李云峰
文章首先对2009年的碳排放情况进行了国际比较研究,接着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足迹的国际比较,继而运用历史的观点分析研究了1971—2009年中国碳强度和人均碳排放的国际比较情况。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尹璇 倪晋仁 毛小苓
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 ,人类活动必须限制在环境资源承载力的阈值范围之内。传统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存在着考虑不全面、计算复杂、可操作性差等不足 ,因而有必要从生态系统本身的功能出发对人类活动的可持续性进行评价。生态足迹提出于 2 0世纪 90年代 ,是一种新颖的资源利用评价方法 ,它计算简明 ,对地区可持续发展决策具有一定的指导性。迄今为止 ,人们已在不同尺度上开展了大量相关研究。本文介绍了生态足迹的基本概念和研究进展 ,并评述了该方法的优点及不足 ,最后对今后的研究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
生态足迹 资源利用 可持续发展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从1949年共和国建立开始,60年间,中国企业走过了一条起伏跌宕的不平之路,从建国初的改造调整,到计划经济体系的建立,从改革开放后的变轨转型,到市场经济、全球化经营时代的到来,风云变幻之中,我们仍可以分辨出一条清晰的脉络,就是对管理进步的不断追求。当然,在不同的时代背景下,种种管理方法的创新、管理思想的出现有着各自的主题,带着深深的时代烙印。有些在当时起到重大作用的管理思想、方法在今天看来也许只是寻常的做法,或者已经显得落后笨拙,不合时宜了,甚至有的到今天还在引起人们的争议。但是,无论如何,我们不能忽视前人在这方面做出的成就和贡献,他们体现出的精神实质与我们今天仍在进行的探寻中国企业管理之路的...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闵庆文 焦雯珺 成升魁
传统生态足迹理论虽然在可持续发展评价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仍然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和不足,其无法全面评估人类活动的根源在于土地功能排他性假设限制了其对利用生态系统非生物生产性产品和服务的人类活动的衡量。为了摆脱传统生态足迹理论的局限性,应当承认土地功能多样性的客观事实。本文提出了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概念和计算方法,并以污染足迹为例进行了系统分析。污染足迹,即基于污染物吸纳的生态足迹,是一类典型的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生态足迹,它不是对传统生态足迹中能源足迹的简单置换,而是能够囊括人类活动产生的大部分污染物,并可以根据不同的污染物类别或类型进一步细化。污染足迹计算的难点在于必须明确污染物的迁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方恺
环境足迹是近年来国际生态经济学的研究热点。从指标的分类与整合两方面对环境足迹进行了深入分析。基于所涉及的资源代谢方式,将环境足迹分为资源足迹、排放足迹和复合足迹三大类;基于足迹内部各组分之间的加和方式,又进一步将其分为等权加和与特征化加和两类。据此提出了两种环境足迹整合范式:一种基于系统资源代谢,对所有物质流量进行等权加和,从而公式化表达资源总足迹、排放总足迹和环境总足迹;另一种基于生命周期影响评价,通过特征化加和清单物质来量化各类环境足迹,然后对核算结果进行标准化和权重化处理,最终得到环境影响综合评价指数。
关键词:
环境足迹 分类 整合 范式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李琳 陈波平
从2008年开始,世界自然基金会(WWF)与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国合会)联合,通过与国内外智库的合作引入"生态足迹"理念,从自然资源消耗与"生物承载力"之间关系的角度来研究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资源环境问题。研究表明,2007年人类在消耗着1.5个地球。过去半个世纪以来,中国的生态足迹总量2007年已经是1961年的4倍,尽管中国的人均生态足迹水平仍然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但是已经突破了1个地球的均衡水平。与全球平均类似,中国生态足迹中最主要的组成部分是碳足迹,占54%。解决中国的生态足迹超支问题,关键是降低碳足迹。目前,中国的能源供给仍然高度依赖于化石能源,超过一半的能源供给来自于煤炭,...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