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708)
2023(9515)
2022(7999)
2021(7330)
2020(6128)
2019(13611)
2018(13399)
2017(26347)
2016(13979)
2015(15324)
2014(15234)
2013(15340)
2012(14600)
2011(13473)
2010(13805)
2009(12793)
2008(12318)
2007(11416)
2006(10445)
2005(9445)
作者
(40472)
(34847)
(33938)
(32622)
(21737)
(16474)
(15229)
(13376)
(12988)
(12165)
(12080)
(11217)
(11015)
(10865)
(10802)
(10356)
(9955)
(9835)
(9765)
(9743)
(8749)
(8441)
(8426)
(8151)
(7870)
(7759)
(7499)
(7334)
(7125)
(6807)
学科
(83175)
经济(83109)
(45370)
(43978)
管理(35650)
农业(30225)
方法(24101)
(22943)
企业(22943)
数学(21614)
数学方法(21460)
地方(21007)
业经(18829)
中国(17604)
(14776)
(14576)
(14462)
地方经济(12462)
(11536)
(11442)
(10552)
银行(10540)
(10367)
金融(10367)
农业经济(10256)
(10218)
(10198)
(9752)
贸易(9743)
及其(9732)
机构
学院(207508)
大学(203389)
(101144)
经济(99412)
管理(78432)
研究(76368)
理学(67790)
理学院(67104)
管理学(66236)
管理学院(65836)
中国(59445)
(53810)
科学(43746)
(43146)
农业(40858)
(40768)
(39031)
中心(35622)
业大(35356)
研究所(35090)
财经(33788)
(31883)
经济学(31532)
(30812)
经济学院(28092)
(25798)
(25307)
师范(25093)
农业大学(25064)
北京(25032)
基金
项目(135262)
科学(107360)
研究(100557)
基金(100186)
(87503)
国家(86714)
科学基金(73729)
社会(68013)
社会科(64185)
社会科学(64164)
基金项目(52676)
(52433)
自然(44503)
自然科(43482)
自然科学(43471)
教育(43004)
(42786)
自然科学基金(42728)
编号(40073)
资助(39850)
成果(32636)
(31265)
(31054)
(30909)
重点(29941)
国家社会(29531)
(27691)
(27592)
课题(26659)
教育部(26283)
期刊
(124082)
经济(124082)
研究(63842)
(58519)
中国(42865)
农业(39189)
学报(32752)
(31892)
科学(30554)
大学(26030)
管理(25811)
学学(25187)
(24683)
金融(24683)
业经(23191)
经济研究(18923)
(17944)
财经(17625)
问题(16881)
技术(16573)
(15282)
世界(14383)
农村(14325)
(14325)
教育(14215)
农业经济(13873)
经济问题(12208)
技术经济(11905)
(11549)
统计(9984)
共检索到32283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邓宏图  鹿媛媛  
本文考察了农业产业化过程中合作社的发生与演化过程。本文发现,由于农户与商人所缔结的价格合约存在内生不稳定,使得农户有缔造合作经济组织的需要。给定信贷约束和农地产权约束,同质性农户面临合作困境,异质性大户则在寻利动机的诱致下成为中国式合作社的推动者和引领者。而在缺乏大户的情况下,基层政府适时介入,通过某个中介性机构或代理人充当大户角色,则同质性农户在政府代理人引导的情况下也能有效地缔结合作经济组织。本文所提供的案例研究从实证角度证明了这个结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玉贝  陆迁  郭格  
积极推广和采用节水灌溉技术是实现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利用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农户的实地调查资料,采用Probit模型,分析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的技术采用效应,探讨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影响农户技术采用的内在机理。结果表明,有80.9%的农户已采用节水灌溉技术,19.1%的农户尚未采用;在采用节水灌溉技术中,有67.8%的农户选择使用低压管灌,21.1%的农户采用滴灌技术,喷灌、微灌、渗灌技术的采用率相对较少。社会网络对农户节水灌溉技术采用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同质性关系与异质性关系对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应瑞瑶  唐春燕  邓衡山  徐志刚  
从成员异质性的角度解释合作社利益分配机制的安排,首先运用合作博弈框架理论分析具有不同资源禀赋的成员参与合作利益分配的博弈行为,然后基于江苏、四川和吉林三省66家有盈余分配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存在明显的成员异质性,合作社发起人股份比例普遍高于交易量比例;股份比例越是高于交易量比例,合作社盈余分配中按股分红的比例越大,按交易量返还的比例越小。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农社关系由松散社员转向紧密社员时,合作社的扶贫增收效应更明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丹  刘自敏  
农户与合作社之间的关系(即"农社关系")对农户农业收入增长的影响是合作社政策效果评价中的重要问题。本文首先构建了一个农户专用性投资影响农社关系,进而导致农户农业收入差异的理论框架;然后利用中国15省微观调查数据建立内生转换回归(ESR)模型,通过构建反事实场景分析了差异化农社关系下农户的农业收入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农户专用性投资有助于形成紧密的农社关系;随着农社关系由非社员逐步向影子社员、松散社员和紧密社员转变,农户的农业收入分别提高8.01%、1.65%和2.46%;而对政府更为关注的低收入农户而言,当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聂凤英  
[目的]在脱贫攻坚视域中,农民合作社作为产业扶贫的重要载体,为乡村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动力,是农村地区反贫困合意、有效的组织化形态,对其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方法]利用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7县1393户农户的微观调研数据,采用分位数回归和倾向得分匹配法对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增收效应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农民合作社可以有效改善农户家庭收入水平,参加农民合作社可以使农户家庭总收入平均提高38.04%;农民合作社对中高收入水平农户、非贫困农户、低学历农户的增收促进作用更为明显;另外,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建档立卡、土地面积、村里面是否有农民合作社、人情往来支出对数、政府补贴津贴对数、是否参加专业培训等7个因素均提高了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而户主年龄、学生数量、是否有外出务工人员等3个因素会降低农户参加农民合作社的意愿。[结论]据此提出,需要继续培育和发展农民合作社;提升农户参与农民合作社的意愿;强化农民合作社与贫困农户的利益联结,注重扶贫资源对于贫困农户获得的便利性等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袁俊林  
[目的]农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特征,在精准扶贫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合作社减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对于完善和优化合作社产业减贫政策,健全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欠发达地区1 55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与未入社的农户相比,入社为其家庭总收入带来了约32.26%的收入增幅。合作社对非贫困农户、高收入分位数农户、中青年农户的减贫增收作用最明显。除了对贫困农户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外,合作社对不同贫困属性农户其他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对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最明显,对非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影响最明显。此外,土地面积、生产性资产值、人情往来支出、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专业培训、建档立卡户、是否有合作社、主要地理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学生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结论]因此,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由“重数量轻质量、重服务轻规范”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时,应强化合作社与脱贫户的利益关联度,重视农户人力资本的开发与社会资本的建构。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白永秀  赵勇  
本文通过对企业同质性假设和异质性假设的进一步探讨,认为运用企业同质性假设的抽象方法可以合乎逻辑的解释企业的契约本质和企业契约的“规制或分配性”,而企业异质性假设方法的运用可以理解企业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从而对企业契约的“生产性”做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企业契约理论和企业能力理论在事实上共同构成了一个有关企业性质认识的完整分析框架。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刘利  
粮食信托是农村资金互助的制度性创新。但在调研中发现,农户对粮食信托的参与积极性不高,粮食信托合作社的发展遇到瓶颈。究其原因,粮食信托合作社受农村经营制度、金融制度、土地制度、农民思想观念等因素影响。通过制定财政对粮食信托合作社的政策扶持制度、完善粮食信托开展金融合作的相关制度、加强对农民的相关培训、创办粮食期货交割库等措施,促进粮食信托组织的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林坚  黄胜忠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不同要素所有者为了共同的利益而结成的契约组织。不同参与主体的资源禀赋、参与目的以及角色的差异导致了社员结构的异质性。在异质性社员结构下,少数核心社员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的主要剩余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其外在体现就是核心成员拥有合作社的多数财产所有权。由于在集聚生产要素和避免代理问题上有优势,当前的所有权安排存在合理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赵凯  
传统的、经典的合作社具有社员同质的结构特点。事实上,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的异质性具有一般性的特点。社员异质性对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结构、决策机制、治理机制以及运行绩效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在分析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同质性的基础上,提出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社员异质性的内涵,并将其界定在包含13个指标的复合系统;在此基础上,分别从某一合作社内部不同社员之间的异质性和基于社员异质性基础上的不同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异质性两个方面提出了其异质性测定的具体方法;其次,运用在陕西杨凌三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的调研数据,实证分析了其农民专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孟飞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实施以来合作社获得了快速发展。从发起人来看,农村大户领办合作社成为主要的组织形态,这是我国合作社发展的现实选择。但农村大户在领办时也存在自身的利益诉求,会扭曲合作社的民主治理机制,使之成为个人的合作社,兼业小农被边缘化。政府部门提供的扶持政策不是单纯的"扶强扶大",也不是单纯的"扶弱扶小",而是扶持"以强带弱"和"以大带小"。这实际上是通过政策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村大户领办真正意义上的合作社,而兼业小农在这一过程中则是最大的受益者。因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的修改应当对农村大户的法律地位作出明确的规定,并对其享有的社员权利作出特别的制度安排。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翁飞龙  霍学喜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厘清数字金融对农地转入的影响,可为促进农地流转市场发育,助力农业现代化转型提供决策参考。本文在理论分析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影响效应、作用机制及异质性基础上,利用2022年陕西苹果主产区407户苹果种植大户的微观数据,采用Probit模型、IV—Probit模型和多重中介效应模型等方法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对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经过内生性处理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数字金融能够缓解苹果种植大户信贷约束,激励其增加生产性投资,进而促进农地转入。进一步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金融对新生代和家庭收入水平较低的苹果种植大户农地转入的促进作用更强。因此,需要重视数字金融在农地流转市场发育过程中的驱动作用,在加快农村数字金融发展的同时,还应加强对老一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数字金融技能培训,以及利用数字技术,加大对收入水平较低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金融支持力度,助力其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凤蕊  乔光华  姜冬梅  
本文运用DID模型对内蒙古鄂尔多斯市参与和未参与土地合作社的农户收入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土地合作社成立后参与户与未参与户相比人均纯收入显著增加;土地合作社成立后畜牧业和务工收入对参与户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高达77%,并且该贡献具有持续性;农牧民年龄与人均纯收入、种植业收入、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畜牧业收入呈正相关;农业劳动力比例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和人均务工收入呈正相关;耕地面积除与人均务工收入呈负相关,与人均纯收入、人均种植业收入、人均畜牧业收入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吴翔宇  丁云龙  
在经济转型期,制度环境下的产权机制和组织实际运行下的制度逻辑之间的冲突经常发生。本文导入"关系产权"的一般分析框架并对其进行拓展,尝试对合作社中农户的产权稀释问题和合作社迅猛发展间的矛盾现象作出解释。研究表明,产权稀释是农户为了将关键资源获取渠道纳入自身圈内归属的理性选择;这种博弈双方共认的产权稀释结构并不会导致农户的消极合作行为;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合作社从资源追逐者向持有者的身份转变是引发合作社数量爆发式增长的归因;并且随着外部资源的不断涌入,产权稀释会逐渐向明晰产权结构转变,最终由市场机制主导。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