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753)
- 2023(4240)
- 2022(3532)
- 2021(3536)
- 2020(2901)
- 2019(6709)
- 2018(6477)
- 2017(12398)
- 2016(6371)
- 2015(7575)
- 2014(7241)
- 2013(7435)
- 2012(7096)
- 2011(6689)
- 2010(6410)
- 2009(6105)
- 2008(6002)
- 2007(5234)
- 2006(4767)
- 2005(4237)
- 学科
- 济(33411)
- 经济(33264)
- 方法(15824)
- 管理(15014)
- 业(13649)
- 中国(13183)
- 数学(12819)
- 数学方法(12787)
- 企(10844)
- 企业(10844)
- 贸(9109)
- 贸易(9104)
- 易(9014)
- 农(8577)
- 业经(6943)
- 和(6320)
- 财(6276)
- 制(6260)
- 关系(5848)
- 出(5438)
- 银(5180)
- 银行(5180)
- 行(5097)
- 学(4997)
- 农业(4946)
- 理论(4780)
- 融(4731)
- 金融(4730)
- 环境(4647)
- 发(4642)
- 机构
- 大学(99238)
- 学院(94989)
- 济(52433)
- 经济(51881)
- 研究(40131)
- 管理(35228)
- 中国(32003)
- 理学(30262)
- 理学院(29902)
- 管理学(29631)
- 管理学院(29440)
- 财(22162)
- 京(21839)
- 科学(20126)
- 所(19573)
- 经济学(18382)
- 财经(18071)
- 研究所(17766)
- 中心(16890)
- 经(16800)
- 经济学院(16530)
- 北京(14738)
- 院(13877)
- 财经大学(13661)
- 社会(13046)
- 农(12550)
- 范(12514)
- 师范(12464)
- 科学院(12397)
- 研究中心(12096)
- 基金
- 项目(61920)
- 科学(50786)
- 基金(49414)
- 研究(47011)
- 家(43019)
- 国家(42711)
- 科学基金(36384)
- 社会(35732)
- 社会科(32822)
- 社会科学(32813)
- 基金项目(25105)
- 教育(21016)
- 资助(20677)
- 自然(20669)
- 自然科(20254)
- 自然科学(20249)
- 自然科学基金(19963)
- 省(18829)
- 划(17517)
- 中国(17052)
- 编号(16718)
- 部(16535)
- 国家社会(16224)
- 教育部(14765)
- 成果(14576)
- 重点(14079)
- 人文(13418)
- 发(13271)
- 社科(12875)
- 大学(12629)
共检索到1497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马磊
婚姻壁垒是测量不同社会群体通婚难易程度的重要指标。当前中国社会不同群体间的婚姻壁垒究竟有多高?以往研究虽有涉及,但未重点讨论并进行定量测量。文章利用20122013年"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全国调查数据,测量不同教育水平、社会阶层地位和收入水平群体间的婚姻壁垒状况。对数线性模型和序列逻辑斯谛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教育婚姻壁垒最高的是男大女小的传统婚配年龄组;阶层婚姻壁垒的强度随着阶层地位的提升而增加;收入水平越高的男女双方结婚的概率越高,相比中等收入及以下群体,中高收入和高收入群体内部通婚概率更高。婚姻壁垒高高
关键词:
婚姻壁垒 婚姻匹配 同质婚 交换婚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罗国芬
一择偶的年龄偏好与婚姻挤压择偶是在一个男女都互为对方扮演供给者与需求者双重角色的"市场"中进行的。对个人的配偶选择来说,"婚姻市场"既为择偶提供机会与可能
关键词:
配偶选择 择偶标准 双重角色 比例失调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王庆石
根据人口生命表的原理,建立反映人口婚姻转移过程的表,在人口统计学中,叫婚姻表。一它是根据一个假定的同时出生的人口群体(通常为100000人),以及人口分年龄的初婚概率,用一定的数学关系建立起来的一种人口婚姻转移模型,在人口婚姻分析和预测中有重要的作用。婚姻表有两种:一种是婚姻粗表,一种是婚姻净表。粗表只考虑结婚一个因素,不考虑“死亡”因素,即假定这个人口总体无死亡。净表则既考虑“结婚”,也考虑“死亡”,即把结婚和死亡两个因素作为人口总体减少的仅有的两种现象。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姜全保 李晓敏 Marcus W.Feldman
目前,中国的男性婚姻挤压及其后果引起了广泛关注,但大部分研究把婚姻挤压归结于性别结构因素,而忽略了人口的年龄结构因素,还有些研究考察年龄结构贡献的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文章构建了婚配性别比及其年龄结构和性别结构的分解方法,并根据2010年人口普查数据及预测数据,研究了中国2010~2050年婚姻挤压中年龄结构因素和性别结构因素的影响。结果发现,2010~2020年婚姻挤压以年龄结构因素为主导,2020~2034年性别结构因素的作用增强,而年龄结构因素减弱。2034~2045年,男性过剩主要是性别结构因素作用的结果,年龄结构因素不起作用或者起到减缓男性过剩的作用。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王跃生
本文立足于档案资料 ,通过大量个案 ,观察 1 8世纪中后期中国社会中的婚姻论财现象。根据本项研究 ,不同的婚姻形式对财礼的要求标准和强度是不同的。在初婚过程中 ,由于礼节的讲究 ,财礼尚有一定的节制 (但总和婚姻费用并不低 )。而丧偶妇女再婚时 ,财礼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必须的 ,实际变成一种硬性要求。至于丈夫嫁卖妻子则演变为赤裸裸的婚姻交易。个案显示 ,妇女在当时婚姻市场上是短缺的。没有经济条件的男性往往不能适时婚配 ,甚至失去婚姻机会 ,从而使贫困家庭的人口增长受到制约。这表明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 ,人口的消极抑制是存在的。
关键词:
刑科题本 财礼 婚姻买卖 婚姻抑制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李锋亮 陈鑫磊 何光喜
本文利用2007年一项对于全国4个城市14所高校的博士毕业生就业调查数据分析了女性博士毕业生的婚姻与生育对她们就业的影响。从就业结果来看,女性博士毕业生并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劣势,"女博士成了求职困难户"的论断有夸大渲染的嫌疑,而且也没有充足的数据说明是因为需要结婚、生育从而造成了女博士的就业难;但是实证结果支持了社会上关于女博士"嫁得好"有助于职业发展的论断。
关键词:
女博士 婚姻 生育 就业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汤园林
一位男同学,出了名的脾气暴躁。大家都觉得,这辈子没有哪个女人能降服他。得知他结婚,大家又暗暗为新娘捏把汗,担心争吵会成为他们婚姻的主旋律。没想到,结婚数年,他们两人虽然称不上恩恩爱爱,但也算幸福和谐,真是让人大跌眼镜。此女到底有何独特的"御夫术"?同学一语道破天机:"她心思缜密,样样想得比我周到,人际关系处理得也好,什么事都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我是真佩服她呀!"原来,由衷的欣赏让他格外珍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林明鲜 申顺芬
本研究运用交换理论,以延边朝鲜族女性的涉外婚姻为例,探讨婚姻中的资源与交换之间的关系。1992年中国和韩国建交后,在延边朝鲜族社会里,社会经济资源匮乏的女性在涉外婚姻中将自身的“年轻”作为可利用的资源和韩国男性所拥有的“优越的居住资源”进行了交换。她们将涉外婚姻作为谋求经济稳定和改变社会经济地位的手段加以选择。
关键词:
涉外婚姻 离婚 资源 人口变迁
[期刊] 浙江社会科学
[作者]
姜亦炜
中国式逼婚正成为日常生活中一种重要的话语论述和实践,并屡次转化为公共话题,但归咎于过时的父母、无聊的亲属、八卦的朋友是不妥的,社会系统、社会结构可能才是真正干预和影响着个人行动的内在动力。通过社会干预的视角分析中国式逼婚不失为一种尝试。社会干预的内涵介于参与与强制之间,社会干预问题的存在是由于个人困扰与公众话题的区分,社会干预起始于孩童时代的干涉,成型于规训、惩戒与"剧班共谋"。婚姻中的社会干预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关于婚姻的规范性知识体系从古代延续了下来,并与现代科学、医疗知识相结合延伸到日常生活中的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郭志刚,邓国胜
性别比失调会形成婚姻挤压的社会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存在性别比失调的现象。但是在增长型人口条件下通过夫妇年龄差的调整,这一问题并不十分突出。随着生育水平大幅度持续下降,近年来出生性别比问题值得重视。由于人口结构发生历史性转变,本文从理论和实际两方面,对性别比及婚姻挤压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初步分析。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王丰龙 何深静
文章利用2012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分析了当前中国不同地区居民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发现,目前中国的婚姻匹配和婚姻迁移主要发生在相同类型、相同地区和相同行政级别的户籍居民之间,说明户籍制度依然影响居民的婚姻选择范围和流动性。择偶梯度的婚姻匹配模式虽然比较常见,但主要表现为农村女性更容易"上嫁"到区位条件更好的地区。另外,婚姻匹配的空间模式主要受时代背景、个人能力和个人身体特征等因素影响。受教育水平和职务对提高男性在婚姻市场中的竞争力有积极作用,而受教育水平、职务、身高、外貌等因素能够增加女性"上嫁"的可能性。
关键词:
婚姻匹配 婚姻迁移 空间模式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韦艳 蔡文祯
对婚姻匹配的考察有助于理解社会流动的多元维度和机制。文章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 2006)数据,通过Probit模型和二分类内生性概率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农村女性的婚姻匹配变化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农村女性的向上社会流动渠道依然狭窄,婚姻在向上的社会流动中仅发挥有限功能;由于家庭可利用资源匮乏,"后致因素"较"先赋因素"对农村女性上迁婚姻的机会更具显著效应;以户口农转非衡量的社会流动对以上迁婚姻衡量的社会流动有积极作用,父亲或本人具有城市户口者在社会流动上具有相对优势,但这种相对优势有随着户口类型的社会经济意义的改变而逐步弱化的倾向;文章的研究还显示,上迁婚姻的社会流动含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同。
关键词:
农村女性 婚姻匹配 社会流动 户籍转变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樊明方 吴晓涵
婚姻对等原则是中东传统社会中缔结婚姻的主要原则之一。伴随近代以来西方自由、平等观念的传入,中东国家民众逐渐认识到婚姻对等原则的不平等性。尽管大多数中东国家对此原则进行了修改,放弃将其作为法定择偶的标准,但该原则仍在阿曼广泛存在。本文基于婚姻对等原则的历史演变,从部落结构、伊斯兰教、父权制和人口构成等方面考察婚姻对等原则在阿曼社会存在的基础,分析该原则在现代阿曼社会变迁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及前景,为理解阿曼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变迁提供新的视角。
关键词:
阿曼 社会变迁 婚姻对等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曹锐
随着我国人口流动打工经济的盛行,农村婚姻的高消费已转变为以女性为中心的婚姻市场要价。通过对一手实证数据资料的统计与分析,发现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高于城市且逐年上升,支付内容主要为婚房和彩礼,支付主体主要为男方父母和家庭。金钱至上的婚恋观念对婚姻市场要价具有推动作用,婚姻女性市场要价与家庭的传统社会性别意识成正比,与家庭现代社会性别意识成反比,家乡文化对婚姻市场要价影响较大,而个人和原生家庭收入、女性个人的社会性别意识以及打工经历对婚姻的市场要价影响不显著。可见,农村婚姻市场要价更多的是家庭行为,而不是个人行为,其更多的是受到农村家乡文化的影响,相比经济理性,农村婚姻女性市场要价更多的是一种家庭社会理性。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王玉玫
在现实生活中 ,保险已成为居民家庭财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妥善解决婚姻关系中的保险问题越来越重要。为此 ,保险公司应大力普及保险知识 ,提高居民自我保护意识。立法机构应尽快完善法律、法规 ,保护夫妻双方合法权益 ,限制夫妻一方用共有财产购买保险时受益人的指定与变更 ,保险单中的一定权利纳入夫妻共有财产范围进行处理。另外 ,保险公司还应加强经营管理 ,积极防范道德和法律风险 ,从而保护被保险人的生命安全和利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