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5125)
- 2023(21417)
- 2022(18354)
- 2021(17049)
- 2020(14457)
- 2019(32924)
- 2018(32581)
- 2017(62694)
- 2016(34344)
- 2015(38173)
- 2014(37640)
- 2013(37418)
- 2012(34444)
- 2011(31043)
- 2010(31266)
- 2009(29429)
- 2008(29113)
- 2007(26186)
- 2006(22857)
- 2005(20642)
- 学科
- 济(139673)
- 经济(139517)
- 业(113230)
- 管理(108507)
- 企(99723)
- 企业(99723)
- 方法(62603)
- 数学(51326)
- 数学方法(50680)
- 财(41038)
- 农(40493)
- 业经(37706)
- 中国(36353)
- 学(29773)
- 务(28256)
- 财务(28167)
- 财务管理(28119)
- 制(27881)
- 农业(27599)
- 地方(26861)
- 企业财务(26664)
- 理论(26162)
- 技术(25224)
- 贸(25146)
- 贸易(25129)
- 易(24350)
- 和(23727)
- 银(22047)
- 银行(21982)
- 划(21365)
- 机构
- 学院(485839)
- 大学(485148)
- 济(194127)
- 管理(190991)
- 经济(189919)
- 理学(164105)
- 理学院(162275)
- 研究(161513)
- 管理学(159429)
- 管理学院(158541)
- 中国(123094)
- 京(103499)
- 科学(100480)
- 财(92090)
- 农(83622)
- 所(82238)
- 研究所(74400)
- 江(73902)
- 中心(73450)
- 业大(73220)
- 财经(72738)
- 经(65970)
- 农业(65709)
- 北京(65345)
- 范(63252)
- 师范(62655)
- 州(59143)
- 院(58533)
- 经济学(57919)
- 财经大学(53741)
- 基金
- 项目(321678)
- 科学(253036)
- 研究(234868)
- 基金(232648)
- 家(202757)
- 国家(200995)
- 科学基金(172769)
- 社会(147413)
- 社会科(139614)
- 社会科学(139577)
- 省(126908)
- 基金项目(122887)
- 自然(112777)
- 自然科(110188)
- 自然科学(110158)
- 自然科学基金(108215)
- 教育(108120)
- 划(105927)
- 编号(96182)
- 资助(95325)
- 成果(78128)
- 重点(72038)
- 部(70477)
- 创(69136)
- 发(68574)
- 课题(65887)
- 创新(64059)
- 科研(61531)
- 教育部(60305)
- 国家社会(60158)
- 期刊
- 济(217974)
- 经济(217974)
- 研究(143241)
- 中国(96143)
- 学报(77764)
- 农(76583)
- 财(74518)
- 管理(73844)
- 科学(71003)
- 大学(58680)
- 教育(55467)
- 学学(55032)
- 农业(52222)
- 技术(43605)
- 融(43349)
- 金融(43349)
- 业经(37094)
- 财经(35998)
- 经济研究(34266)
- 经(30937)
- 业(30295)
- 问题(28140)
- 技术经济(25519)
- 图书(24964)
- 版(23515)
- 科技(23317)
- 现代(22393)
- 商业(22316)
- 理论(22167)
- 贸(21790)
共检索到72532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作者]
万亮 郑桥桥 方文培 王成园 王善勇
如何通过企业绿色创新来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质量兼顾,是一个紧迫且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的研究主题.因此,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进行系统的分析论证,不仅是经济学界关注的重点议题,其结论还具有较强的政策启示.区别于以往企业绿色创新的相关文献,本文从同群效应这一新的研究视角出发,以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的历史演进脉络为切入点,对影响企业绿色创新行为同群效应的影响因素、作用机制以及同群演化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并给出了未来的相关研究方向.研究成果有助于拓宽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研究视角,揭示企业开展绿色创新活动的"黑箱",也可以进一步地丰富企业绿色创新的理论与方法,同时为当前开展企业绿色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绿色创新 创新行为 同群效应 作用机制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罗作汉 唐英瑜
提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内涵,比较分析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特征;然后对近10年来的文献进行总结,归纳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驱动因素;以此为基础,整合理性定位、进化学习和认知3个战略视角,提出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创新的一个整合性分析框架,为新创企业开展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关键词:
新创企业 商业模式创新 战略视角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启涛 栾贞增
工作场所创造力一直是企业创新研究的热点话题。区别以往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相关文献,本文采取交互视角,以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对影响工作场所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与组织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借用AMO的理论框架,分别从能力、动机和机会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些交互作用对工作场所创造力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当前开展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吴启涛 栾贞增
工作场所创造力一直是企业创新研究的热点话题。区别以往工作场所创造力的相关文献,本文采取交互视角,以创造力研究的历史脉络为切入点,对影响工作场所创造力的个体因素与组织情境因素交互作用的研究成果进行了系统梳理和评析。在此基础上,借用AMO的理论框架,分别从能力、动机和机会三个方面,总结了这些交互作用对工作场所创造力的内在影响机制,进而提出一个整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为当前开展企业创新的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牛兰兰 肖静
绿色创新是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已成为企业实践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论文基于2010—2022年4月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610篇文献,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挖掘和识别文献发表情况、研究热点及演变、关键词主题聚类等,发现现有研究可归类为前因、行为、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其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文献展开内容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而言,“前因”包括管理者、企业及外部环境三个层面,从内容和动机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进行细分,“过程”包括中介与调节机制,并总结出经济、环境和综合效益等三方面绿色创新“结果”。最后,根据“前因—行为—过程—结果”的逻辑理路构建整合知识框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闫华飞 牛兰兰 肖静
绿色创新是企业构建持续竞争优势的动力源泉,已成为企业实践领域中的研究热点。论文基于2010—2022年4月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610篇文献,首先,运用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挖掘和识别文献发表情况、研究热点及演变、关键词主题聚类等,发现现有研究可归类为前因、行为、过程和结果四个方面。其次,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文献展开内容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具体而言,“前因”包括管理者、企业及外部环境三个层面,从内容和动机维度对企业绿色创新“行为”进行细分,“过程”包括中介与调节机制,并总结出经济、环境和综合效益等三方面绿色创新“结果”。最后,根据“前因—行为—过程—结果”的逻辑理路构建整合知识框架,并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合作是绿色技术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系统分析了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的参与主体、关键要素、主要阶段以及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协同的内在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需要将政府的作用同其他主体区分开,强调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其他主体的间接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不同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协同过程,也需要配置不同的创新要素,以此实现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阶段协同的统一。产学研金介协同通过加速要素信息在不同主体间流动,激发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消解绿色技术转化全过程的风险,协调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收益的分配等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演进。通过该理论分析,从要素配置的角度解构了绿色技术创新优化的规律,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绿色技术 产学研金介 协同创新 理论机理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汪明月 李颖明 王子彤
多主体参与的协同合作是绿色技术创新得以成功的关键所在。在系统分析了市场导向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的参与主体、关键要素、主要阶段以及三者之间对应关系的基础上,进一步理清了协同的内在运行机制。通过研究发现,绿色技术创新产学研金介协同需要将政府的作用同其他主体区分开,强调政府通过市场机制影响其他主体的间接作用。绿色技术创新目标的实现离不开信息、资金、人才、知识、技术等要素的支撑,优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本质在于提高要素的配置效率。不同创新阶段需要不同的主体参与协同过程,也需要配置不同的创新要素,以此实现主体协同、要素协同和阶段协同的统一。产学研金介协同通过加速要素信息在不同主体间流动,激发主体参与协同创新的动力,消解绿色技术转化全过程的风险,协调绿色技术协同创新收益的分配等机制来促进绿色技术创新过程的演进。通过该理论分析,从要素配置的角度解构了绿色技术创新优化的规律,对于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及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绿色技术 产学研金介 协同创新 理论机理
[期刊] 科技进步与对策
[作者]
李杨 许庆瑞
制度是影响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因素。如何从制度理论视角解读企业创新能力发展特征是创新管理研究关注的重点。随着相关研究数量持续增长,该领域呈现理论起点多元化、研究层次单一化趋势,导致不同研究间缺乏理论对话、系统性联系不强等问题,无法充分解释相同制度环境中企业创新能力发展方向异质化现象。因此,有必要对制度研究领域不同理论流派的创新能力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剖析现有研究解释力不足的具体表现与理论根源,并寻求更具包容性的理论视角。因此,从创新能力发展的动态性和独特性入手,提出创新能力发展的两个维度与4个方向,重点探讨不同流派的制度研究在剖析创新能力发展特征上的优势与局限。在此基础上,提出以制度逻辑观为元理论,开展后续制度与创新能力发展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及理论意义,分析制度逻辑观与创新能力理论发展研究相结合的理论接口,并从理论构建机遇与情境化研究机遇两个方面展望未来研究方向。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侯仕军
本文界定了企业社会责任概念,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动因、模式与绩效,提出了一个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整合框架。其中,动因反映了来自社会控制的压力以及企业自身的认识和推动;模式包括配置环境扫描系统、开展社会责任沟通、采取战略行动、内部协调与外部合作,以及应对管理挑战5个基本方面;企业绩效则反映了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结果。
关键词:
企业社会责任 动因 模式 绩效
[期刊] 工业工程与管理
[作者]
张辉 杨玉武 戚安邦
团队自主性对团队绩效意义重大,但二者之间的作用机制因为受到多个层次的多个因素的影响,是一个存在争议的重要问题。团队自主性包含团队层面的制度设计维度和社会认知维度的两种内涵,后者是前者在团队层面的映射,且受到团队认同感的调节。制度设计维度的团队自主性来源于组织的制度与惯例,其作用机制受到管理层与团队认知一致性、管理层对团队信任水平以及团队谈判能力等因素的调节;制度设计维度的团队自主性对组织绩效的作用机制受到组织对团队监控程序完善程度的调节。制度设计维度的团队自主性通过改善决策的效率和质量与团队创造力来提升团队绩效,受到管理层与团队信息不对称水平以及任务不确定性水平的调节。社会认知维度的团队自主性...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李维安 王琪 牛建波
文章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工具视角和规范核心,探讨了驱动企业绿色行为的核心因素,阐述了企业绿色行为的三类动机,包括外部压力动机、内部工具动机和内部规范动机,分别剖析了三类动机下的理论背景、驱动因素和研究趋势。在文献梳理与总结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的缺口和挑战,尤其强调了引入新的理论视角、深化对不同驱动因素作用条件的探索、研究不同驱动因素的交互作用以及从动态视角审视企业绿色行为动机的必要性。研究有助于深化对企业绿色行为动机的认识,为企业绿色行为的驱动因素研究提供了一个较为完整的框架,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了参考。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朱吉庆
作为一种新兴的现象,新创企业国际化的兴起对传统理论提出了挑战,文章探讨了中国高科技新创企业国际化成长的动因、模式与绩效及其相互关系,建立了一个企业国际化的整合性分析框架,并以展讯通信的案例进行验证,结论如下:第一,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是影响企业国际化战略选择的三个主要因素;第二,新创企业须基于自身特征,寻求适合于自身条件和特征的发展路径和战略模式;第三,企业国际化的绩效将反过来影响企业的国际化需要、国际化机遇和国际化能力。
关键词:
国际化经营 动因 战略 绩效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陈力田
转型经济背景下,研究"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具有重大意义。但由于涉及跨层次、非线性、多重因果性,现有研究基于观点众多,且彼此缺乏联结,整体框架略显混乱。为了均衡"选择-适应"和"柔性-效率"这两对二元关系,本文基于共演和协同视角,系统梳理了近20年来SSCI检索的相关文献,理清了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的研究脉络,并采取"否定之否定"螺旋上升的逻辑,深入评述了技术创新能力演化领域的前因结果变量及过程机制。最后,指出共演和协同视角下,企业技术创新能力演化领域存在的三个研究缺口,从而为后续研究的开展提供了切入点。
关键词:
技术创新能力演化 共演 协同 研究述评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奉小斌 朱妍 缪思媛
数字经济时代下,企业跨界创新研究日益丰富,但理论研究远滞后于实践,而且主题零散细碎、缺乏系统梳理。为促进企业突破现有创新范式来创造全新价值,整合分析企业跨界创新领域研究现状及其前因后果。通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技术对2000至2022年7月底中英文数据库收录的51篇相关文献进行数据处理与提炼,发现已有相关研究的核心主题主要由概念维度(concepts,C)、前因(antecedents,A)、行为与决策(behaviors,B)、作用机制及结果(consequences,C)4个知识模块构成,在此基础上构建CABC知识框架。其中,从概念界定、维度划分和测量方法对企业跨界创新概念进行区分;从环境、企业和个体(团体)层面探究不同跨界创新主体之间产生行为差异的原因;从战略目标和战略决策两方面分析企业跨界创新应采取什么样的战略行为;从绩效结果、非绩效结果、作用机制和情境因素探讨跨界创新的效果、作用路径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概念方面,企业跨界创新的定义逐渐转向结果和过程的综合考虑,倾向从资源异质性、空间距离、知识基特征等方面深入挖掘其多维构念,并通过专利引用、问卷量表来测量;前置因素方面,企业跨界创新是多层次共同作用的过程;行为和决策方面,企业确定战略目标并据此选择跨界模式和市场涉入方式;结果方面,在企业的一定能力支撑下,财务绩效、创新绩效等获得改善,或获取竞争优势、转变商业模式,并受到内外部环境等情境因素的影响。最后,从深化内涵研究、拓展研究主题和丰富研究方法三方面,提出企业跨界创新研究的未来方向。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