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15)
- 2023(9042)
- 2022(7461)
- 2021(6759)
- 2020(5472)
- 2019(12101)
- 2018(11623)
- 2017(22581)
- 2016(12139)
- 2015(12931)
- 2014(12255)
- 2013(12164)
- 2012(10931)
- 2011(9967)
- 2010(9796)
- 2009(9046)
- 2008(8770)
- 2007(7902)
- 2006(6999)
- 2005(5864)
- 学科
- 济(52139)
- 经济(52081)
- 农(44898)
- 业(42610)
- 管理(29878)
- 农业(29740)
- 企(21359)
- 企业(21359)
- 方法(19843)
- 数学(18346)
- 数学方法(18219)
- 业经(16409)
- 中国(12892)
- 财(11249)
- 贸(11114)
- 贸易(11112)
- 易(10886)
- 制(10755)
- 地方(10501)
- 农业经济(9909)
- 发(9297)
- 学(8974)
- 村(8936)
- 农村(8928)
- 技术(8543)
- 策(8307)
- 收入(7984)
- 环境(7973)
- 体(7892)
- 银(7789)
- 机构
- 学院(173419)
- 大学(167861)
- 济(76302)
- 经济(75160)
- 管理(68392)
- 理学(61008)
- 理学院(60417)
- 管理学(59507)
- 管理学院(59227)
- 研究(58003)
- 农(57995)
- 农业(44921)
- 中国(44776)
- 业大(37901)
- 科学(37678)
- 京(32730)
- 财(29933)
- 所(29882)
- 农业大学(28326)
- 中心(28115)
- 研究所(27562)
- 江(25052)
- 财经(24724)
- 经济学(22987)
- 经(22869)
- 业(22520)
- 经济管理(22380)
- 经济学院(21241)
- 省(21087)
- 范(19972)
- 基金
- 项目(126990)
- 科学(100465)
- 基金(94787)
- 研究(88032)
- 家(85336)
- 国家(84540)
- 科学基金(72121)
- 社会(59850)
- 社会科(56530)
- 社会科学(56515)
- 基金项目(51540)
- 省(50748)
- 自然(46986)
- 自然科(45998)
- 自然科学(45982)
- 自然科学基金(45204)
- 划(41630)
- 教育(37454)
- 资助(35909)
- 编号(34499)
- 农(33304)
- 发(28495)
- 重点(28071)
- 部(27905)
- 创(27184)
- 业(26343)
- 国家社会(26096)
- 创新(25423)
- 成果(24891)
- 科研(24588)
共检索到24184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杨三思 赵丽茹 韩昕儒
提高农户应对灾害的适应成效对于粮食稳产保供、增强农业气候韧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2014-2018年7省份497户玉米种植农户的微观调查面板数据和全国气象干旱监测数据,构建动态空间面板模型,研究农户应对干旱灾害的同群效应及其对干旱适应成效的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同群效应可以显著提高农户干旱适应成效,该结果在加入控制变量、引入工具变量处理同群效应内生性、替换同群者识别方式和干旱程度测度方法以及进行安慰剂检验后仍然稳健;在信息约束下农户自身的生产经历对干旱适应成效存在反向修正影响,无法长期稳定提升干旱适应成效;人情往来和农业技术教育培训能强化同群效应,说明同群效应是通过信息传递机制发挥作用的。异质性分析表明:相对于非产粮大县的农户,同群效应对产粮大县农户的干旱适应成效影响更明显。为提升农户应对农业灾害的能力,本文建议通过在粮食主产区建立气候适应技术示范基地等方式充分发挥同群效应的作用,鼓励农户间的社会互动与信息传播,加强防灾减灾与适应技术培训。
关键词:
同群效应 信息传递 旱灾 干旱适应成效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玉韫 檀艺佳 刘晓星
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投资水平对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同群效应如何影响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研究发现: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存在同群效应,同村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农户生产经营投资划分为农业投资和工商业投资,同群效应主要影响农业投资,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不同子群中的分析结果显示,村庄内年轻人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具有示范效应,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仅表现为组内同群效应。因此,构建高质量的社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拓宽农户投融资渠道,以及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群体普及投融资知识,是提高农户投资意愿和投资水平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玉韫 檀艺佳 刘晓星
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投资水平对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同群效应如何影响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研究发现: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存在同群效应,同村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农户生产经营投资划分为农业投资和工商业投资,同群效应主要影响农业投资,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不同子群中的分析结果显示,村庄内年轻人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具有示范效应,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仅表现为组内同群效应。因此,构建高质量的社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拓宽农户投融资渠道,以及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群体普及投融资知识,是提高农户投资意愿和投资水平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许玉韫 檀艺佳 刘晓星
提高农户生产经营投资水平对促进农村产业兴旺和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2017年和2019年三期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考察同群效应如何影响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研究发现:农户生产经营投资行为存在同群效应,同村居民之间的信息传递和风险分担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机制。进一步分析发现,将农户生产经营投资划分为农业投资和工商业投资,同群效应主要影响农业投资,且地区金融发展水平是同群效应发挥作用的重要条件。不同子群中的分析结果显示,村庄内年轻人的生产经营投资决策具有示范效应,而受教育程度的影响仅表现为组内同群效应。因此,构建高质量的社会网络,完善市场信息传递机制,拓宽农户投融资渠道,以及有针对性地对特定群体普及投融资知识,是提高农户投资意愿和投资水平的有效手段。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蒋正中 廖彩荣 陈美球
[目的]研究同群效应影响农户化肥减量作用机理和路径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方法]基于江西省1488份农户调查数据,利用Probit模型以及调节效应模型,研究同群效应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的影响;并以地块规模、非农就业与耕地机械化生产作为调节变量分析同群效应下的农户化肥减量行为。[结果]结果表明:(1)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存在同群效应;(2)个体特征、地形差异的农户存在化肥减量行为差异性;(3)加入合作社农户对农户化肥减量行为具有“领导”作用;(4)地块规模、非农就业与耕地机械化生产均对同群效应有抑制作用。[结论]为此:(1)高度重视和利用农户同群效应,促进农户化肥减量;(2)因地制宜推进不同地形下农户化肥减量,通过技术和政策手段,有效推进农户化肥减量;(3)加大对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化肥减量的政策支持,强化“领导”作用;(4)重视农户农业生产要素差异,优化政策支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石志恒 张衡
当前农户在地膜回收方面存在着意愿与行为悖离的现实困境,不利于国家整治农村白色污染、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目标的实现。然而国内外学者关于悖离现象的研究多忽视同辈群体对农户意愿与行为转化的交叉影响。本文利用甘肃省1057份农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基于Probit模型与门槛回归模型,以同群效应为核心自变量、生态理性为中介变量,在引入工具变量处理同群效应内生性的基础上,分析了同群效应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1)同群效应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有负向影响,来自邻居的同群效应最强,亲戚次之,朋友最弱;(2)生态理性对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有负向影响;(3)生态理性在同群效应影响农户地膜回收意愿与行为悖离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4)中青年、男性、家庭劳动力丰富且以农业为主要生计方式的农户群体更易受到同群效应的影响。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奎 张龙耀 倪丹梅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中国式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农村内部形成的社会规范是同群效应产生作用的主要机制;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行为在村庄内部具有更强的示范效应。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率,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是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徐建奎 张龙耀 倪丹梅
发展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是中国式普惠金融发展的创新模式,也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9年数据,实证检验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的同群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农户数字普惠金融使用决策中存在明显的同群效应;农户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农村内部形成的社会规范是同群效应产生作用的主要机制;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行为在村庄内部具有更强的示范效应。通过提高受教育程度较高农户的数字普惠金融使用率,形成示范带动作用,是提高农村数字普惠金融整体使用率的有效手段。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赵颖
义务教育公平既包括显性层面上受教育机会在不同群体间的合理分配,又包括隐性层面上教育质量的保障,迄今为止的研究关注前者较多而后者较少。本文使用CEPS 2013—2014年对中国初中生的随机调查数据,以学生的同群效应为切入点,研究该效应对个体认知能力的影响。分析显示:(1)中国义务教育阶段的同群效应对学生的成绩具有负面影响,在推广义务教育过程中不断增加的班级和学校规模放大了该影响;(2)成绩较好的学生通过与同层次学生的互动而受益,但成绩较差的学生却在此过程中受损;(3)就传导机制而言,班级规模与教师特征等因素是其主要方面。中国在新时期的义务教育政策,应该从简单的数量扩张逐步转向重视质量的新方向,兼顾教育显性的机会公平和隐性的过程公平。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杨宇 王金霞 黄季焜
华北平原作为中国的粮食主产区和严重干旱事件发生频繁的区域,如何提高该区域农户灌溉适应能力对保障中国的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华北5省889个农户的1663小麦地块的实地调研数据,运用两阶段的思路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定量分析了农户实施灌溉适应行为的影响因素和评估其成效。研究结果表明:(1)相比于相对正常年,在受灾年中严重干旱事件的发生显著地促使农户提高了约17.4%的灌溉频次,同样也增加了约6.6%的小麦单产损失;(2)灌溉适应行为的确在抵御和减缓严重干旱事件对小麦单产产生的负面影响上起着显著的积极作用,具体而言,每增加50%的灌溉次数(相当于增加0.9次),可以挽回14.2%的小麦单产损...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朱红根 康兰媛 周曙东
气候异常给我国粮食生产带来的影响成为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受全球气候变暖影响,大范围持续性干旱成为农业生产的最严重威胁,特别是近年来南方稻区季节性干旱问题日趋严重,已严重危害到我国经济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因此,如何适应季节性干旱已成为当前全社会普遍关注的话题,农户作为农业生产的微观决策主体,其适应季节性干旱行为选择如何,其影响因素有哪些?此问题的解决是实现科学减灾的前提和基础。因此,论文利用南方稻区江西省41个县755份农户调查样本数据,从理论与实证上分析了季节性干旱农户适应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统计结果表明:面对季节性干旱时,68.6%的农户会采取相应的适应行为,并且补种(苗)、改种其他作物、...
关键词:
季节性干旱 适应行为 农户 南方稻区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尹莎 陈佳 吴孔森 杨新军
适应能力及其评估框架为农户生计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思路。本文在干旱环境背景下,借鉴农户可持续生计和适应能力相关理论,探讨民勤绿洲地区农户适应能力及适应行为。按照适应能力评估框架,构建农户适应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问卷和实地调查获取数据,在农户适应行为分类的基础上,测量不同适应类型农户的适应能力,分析影响农户适应类型的因素。结果表明:1从农户的适应行为来看,积极主动的适应行为选择较多,减少消费、参加社会保险等适应行为选择较少;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的比重最大,被动适应型最小。2农户的适应能力方面,各维度整体分布较为均衡,但自然能力和社会能力存在显著分异,而物质能力、金融能力、劳动能力和学习能力较均衡;不同农户适应类型中,综合适应型农户适应能力更稳定,务工主导型和被动适应型的稳定性较差。在适应能力六大维度中,物质能力在六大农户适应类型中所占比重最大,自然能力最小。3家庭物质资产、非农就业比重、社会网络、人均"退还关压"面积、受教育程度等适应能力指标对农户的适应行为选择具有显著影响。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石育中 王俊 王子侨 鲁大铭 杨新军
干旱脆弱性及人类对干旱的适应机理分析是干旱及半干旱地区人地关系研究的重要内容,也是西北地区乡村人地系统可持续性研究的新视角。本文运用Turner脆弱性分析框架,将其改进应用到黄土高原乡村农户的干旱脆弱性及其适应领域,选取榆中县和长武县气象数据和农户调查数据,应用主成分分析、综合指数法、差异性分析和鲁棒性分析等方法分别对指标权重、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及其差异性与脆弱性指数的不确定性进行分析与检验,并从适应能力、适应策略和适应模式三个层面揭示适应机理。主要结论为:(1)中连川乡农户干旱脆弱性指数大于洪家镇,且不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耿鹏鹏 张路瑶 罗必良
农民消费行为的产权含义始终没有引起学界的关注。基于"农地确权-土地功能-收入结构-农户消费"的分析框架,探讨农地确权政策影响农户消费的内在机理。分析表明,农地确权契合国家宏观经济扩内需、强消费的内循环政策导向。使用2014年和2016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CLDS)的两期面板数据,采用PSM-DID模型估计农地确权的消费效应。估计结果显示:总体上,农地确权显著促进农户人均消费、人均商品性消费,但对人均服务性消费并无明确影响。进一步证据表明,基于农地保障性功能和财产性功能使用的农户,农地确权政策将显著提高其人均消费和人均商品性消费;农地确权消费效应在兼职农民家庭中最为显著,但农地确权政策并未带来农户消费结构升级。提出挖掘农户消费背后的产权含义将有助于扩大农村内需,促进农民消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