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184)
- 2023(11833)
- 2022(10398)
- 2021(10002)
- 2020(8477)
- 2019(19594)
- 2018(19714)
- 2017(37471)
- 2016(20936)
- 2015(23630)
- 2014(23841)
- 2013(23307)
- 2012(21253)
- 2011(19021)
- 2010(18907)
- 2009(17338)
- 2008(16613)
- 2007(14311)
- 2006(12387)
- 2005(10677)
- 学科
- 济(80494)
- 经济(80404)
- 管理(57208)
- 业(52249)
- 企(44111)
- 企业(44111)
- 方法(39835)
- 数学(34716)
- 数学方法(34156)
- 学(22780)
- 农(20349)
- 中国(19998)
- 财(18449)
- 业经(16586)
- 地方(16085)
- 理论(15834)
- 制(14131)
- 农业(13301)
- 和(13189)
- 贸(12564)
- 贸易(12555)
- 技术(12320)
- 易(12143)
- 环境(12119)
- 教育(12096)
- 务(11574)
- 财务(11495)
- 财务管理(11473)
- 银(11215)
- 银行(11170)
- 机构
- 大学(291403)
- 学院(289311)
- 管理(114681)
- 济(106876)
- 经济(104389)
- 理学(100015)
- 理学院(98860)
- 研究(97125)
- 管理学(96672)
- 管理学院(96159)
- 中国(69138)
- 科学(64624)
- 京(62321)
- 农(51844)
- 所(49993)
- 财(47747)
- 业大(47635)
- 研究所(46068)
- 中心(43272)
- 江(41491)
- 农业(41164)
- 范(39306)
- 北京(39109)
- 师范(38851)
- 财经(38687)
- 经(35201)
- 院(35119)
- 州(34182)
- 技术(33237)
- 师范大学(31326)
- 基金
- 项目(205107)
- 科学(159183)
- 研究(146800)
- 基金(146548)
- 家(129143)
- 国家(128088)
- 科学基金(108744)
- 社会(88710)
- 社会科(83811)
- 社会科学(83789)
- 省(82169)
- 基金项目(77710)
- 自然(73323)
- 自然科(71621)
- 自然科学(71601)
- 自然科学基金(70245)
- 划(69169)
- 教育(68512)
- 资助(61631)
- 编号(60435)
- 成果(49405)
- 重点(45904)
- 部(44149)
- 发(42756)
- 创(42429)
- 课题(42141)
- 科研(39684)
- 创新(39490)
- 计划(38673)
- 大学(37850)
- 期刊
- 济(113623)
- 经济(113623)
- 研究(81109)
- 中国(54342)
- 学报(52724)
- 农(46760)
- 科学(45472)
- 管理(41297)
- 大学(38206)
- 教育(36640)
- 学学(35897)
- 财(34968)
- 农业(32713)
- 技术(26118)
- 融(20030)
- 金融(20030)
- 业经(18611)
- 财经(17956)
- 经济研究(17795)
- 图书(17419)
- 业(16933)
- 经(15170)
- 科技(14977)
- 问题(14571)
- 版(14367)
- 业大(14240)
- 理论(14130)
- 技术经济(13676)
- 统计(13441)
- 实践(13194)
共检索到41316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良 徐汉卿 刘惠吉
将甘蓝型油菜的花粉授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的柱头上时,少数柱头乳突细胞出现胼胝质沉积,杂交的受精过程及胚和胚乳的早期发育基本正常。但与四倍体白菜自交相比,进入花柱的花粉管较少,胚和胚乳的发育进程较缓慢。由于杂种胚发育缓慢,在胚乳细胞发生退化时,多数杂种胚处于晚球形、心形或鱼雷形阶段。随着胚乳细胞的消失,杂种胚停止发育并最终解体。授粉后30d,杂种胚珠大多解体,仅有少数胚珠能发育为成熟可育的种子。因此,在同源四倍体小白菜留种时,必须与甘蓝型油菜进行一定程度的隔离。
关键词:
四倍体 白菜 甘蓝型油菜 杂交 胚胎发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胡金良 徐汉卿 刘惠吉 王华
在现蕾期和开花期对二倍体矮脚黄白菜自交、四倍体矮脚黄白莱自交和以四倍体矮脚黄白菜为母本、二倍体矮脚黄为父本杂交的白菜进行胚胎学观察。结果表明,二倍体和四倍体白莱自交的均能正常受精和进行胚胎发育,最终形成正常的种子,但四倍体白菜的受精和胚胎发育均落后于二倍体白菜;四倍体白菜和二倍体白菜杂交的受精和早期胚胎发育正常,但胚乳一般在游离核阶段发生退化,到授粉后16d,胚乳完全消失.由于胚乳过早解体,胚发育到球形原胚时发生退化,因而无法获得成熟的三倍体种子。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文雁成 张书芬 王建平 任乐见 栗根义 张晓伟
通过甘蓝与大白菜种间杂交合成了24个甘蓝型油菜品系。这些品系的自交不亲和性、生物学特性及抗逆性都与它们的双亲尤其是母本甘蓝相似。合成的品系中79%自交不亲和、34%品系抗寒、96%的品系耐热、8%品系抗病毒病。84%的品系抗油菜霜霉病、78%避开了菌核病。3个合成甘蓝型油菜品系是41A的理想保持系,其后代不育性彻底而且稳定。从合成的甘蓝型油菜与双低品系的正反交后代中获得了一个不育性彻底的核不育材料。合成品系与双低品系正反交后代中自交不亲和组合仍高达80%,它们的生物学特性居中亲值。这些正反后代中3个组合抗寒,大多数组合晚熟、耐热、抗病毒病、油菜霜霉病和避开了菌核病。它们的千粒重和含油量普遍高于...
关键词:
种间杂交 甘蓝型油菜 甘蓝 大白菜 合成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惠吉 张蜀宁 王华
采用秋水仙素诱变二倍体青梗白菜早油冬 ,获得四倍体白菜 (Brassicacampestrisssp .chinensisMakino) ;将其与另两个四倍体苏州青和热优 2号的亲本R1杂交 ,从后代中筛选出两个形态及生理特性差异明显的株系 ,分别育成自交不亲和系。用这两个自交不亲和系配制成F1代杂交种 ,即获得青梗、优质、抗热的同源四倍体白菜杂交新品种———暑优 1号。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陈纪鹏 李生强 刘显军 却志群
【目的】探明植物杂种后代减数分裂异常与花粉败育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甘蓝型油菜与黑芥种间杂交和基因组加倍,获得芸薹属三基因组双倍体,采用基因组原位杂交方法,观察三基因组双倍体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规律。【结果】与单倍体相比,双倍体花粉育性得到一定恢复,但可育花粉的比例较低,只有10%~20%。基因组原位杂交结果显示,双倍体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终变期染色体以形成同源二价体为主,但也有部分染色体形成四价体或六价体。四价体有3种形式:B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AC基因组染色体形成的四价体及B与AC基因组之间形成的异配四价体。减数分裂后期Ⅰ染色体均等分离的细胞占总数的70%左右,在第2次减数分裂期也观...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付绍红 李云 杨进 王继胜 陈晓华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张汝全
为获得正常的甘白杂交后代,本研究利用地方白菜型品种资源雅安黄油菜与常规甘蓝型油菜进行种间杂交,对F0代种子在培养基上利用秋水仙素进行加倍处理,获得了染色体数目在40~58条的混倍体植株,混倍体植株在染色体数目、植株形态、花器官、生殖器官上都明显区别于非加倍杂交植株,并利用加倍提高了甘白杂交F1的自交结实率,获得了正常的F2代植株,说明对油菜种间杂交后代进行加倍处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克服由于染色体数目不配对、自交不亲和等现象带来的影响,提高杂交后代自交结实,获得正常的F2代植株。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鲁坤存 刘淑艳 郭家保 刘忠松
甘蓝型黄籽油菜育种是当前油菜育种的一个主要研究方向,但甘蓝型油菜中缺乏黄籽基因资源.利用芥菜型黄籽地方品种四川黄籽作为基因供体,与甘蓝型双低油菜品种进行种间杂交,在BC1F2代发现黄籽单株,经过3个世代的自交纯化,已获得高油分、双低或单低的黄籽甘蓝型油菜新种质.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莫鉴国 余勤 李万渠 彭云强
本研究以遗传标记杂交油菜组合及其不育系为材料,以不同不育株率、施氮量、播种期为处理,研究了甘蓝型杂交油菜不育株的产量效应。同时,还调查了大面积移栽和直播条件下不育株的产量表现。结果表明:不育株比正常杂种植株的单株角果数、每果粒数、单株产量均显著降低。在不同不育株率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38.89%~50.00%;2008年减产55.34%~65.80%。不同施氮量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减产41.83%~76.34%。不同播种期情况下,不育株单株产量2007年减产50%~58.76%,2008年减产50.40%~58.04%。大面积移栽种植不育株减产47.28%,大面积直播不育株减...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杂交种 不育株 产量效应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韩业飞 张蜀宁 张宇 侯喜林
采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对二倍体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子叶期生长点进行诱导,经过筛选鉴定,选育优质、矮紧型白梗同源四倍体不结球白菜。结果表明:2.0 mg·g-1秋水仙素处理6次获得的同源四倍体植株的加倍率最高,为7.02%。与二倍体相比,四倍体在营养体、气孔、花器、果实上均有显著差异,且株高降低、叶宽增加、叶柄长变短、展开度减小、叶色亮绿、株型束腰紧凑。四倍体的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和维生素C含量分别比二倍体显著提高11.14%、25.98%和11.70%。经两代选育,四倍体纯度达到100%,整齐度95%,小区产量比二倍体提高18.10%...
关键词:
秋水仙素 不结球白菜 同源四倍体 选育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郑卓 李健 李栒 官春云
采用蕾期剥蕾授粉的方法,研究了新疆野生油菜与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亲和性.属间杂种F1植株形态表现一致,介于双亲之间,并且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从新疆野生油菜×湘油15号F1群体中选取9株进行RAPD分析,扩增出的带型完全一致,并且是父母本随机扩增DNA片段的综合,说明这9株全为真杂种.试验结果表明,蕾期授粉可以克服新疆野生油菜和甘蓝型油菜属间杂交的不亲和性,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定远缘杂种.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刘瑶 丁一娟 汪雷 万华方 梅家琴 钱伟
【目的】利用甘蓝与甘蓝型油菜的六倍体杂交种为桥梁与甘蓝型油菜回交,从回交种的自交后代中选育理想的甘蓝型油菜个体,是将甘蓝遗传成分转入甘蓝型油菜的一种新策略。调查多份甘蓝型油菜与六倍体的可交配性及杂交种后代的育性,并以油菜菌核病抗性为例,以验证该策略在甘蓝型油菜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潜力。【方法】用菌核病抗性较强的野生甘蓝与甘蓝型油菜中双9号进行种间远缘杂交,采用胚挽救及染色体加倍技术创建A~nA~nC~nC~nC~oC~o六倍体。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结实率,分析六倍体与甘蓝型油菜的可交配性。通过调查六倍体与9份甘蓝型油菜的杂交种F_1的自交、自由授粉结实率和菌核病抗性水平,反映杂交种...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彭多姿 黄颢源 范占煌 戴悦 元妙新 张振乾
土壤重金属污染严重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产品安全,植物修复是当前广受关注的土壤修复方式,油菜是一种理想的修复植物。为了筛选出适宜作为修复植物的油菜育种材料,采用盆栽试验,以100%营养土环境为对照组Ⅰ,设置不同污染土配比的Ⅱ(25%污染土,75%营养土)、Ⅲ(50%污染土,50%营养土)、Ⅳ(75%污染土,25%营养土)3个污染土环境,分别研究了159-6(自交种)、沣油520(杂交种)和159-6×沣油520(三交种)3种不同杂交类型的甘蓝型油菜在不同配比重金属污染土环境下的生理特性与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差异。结果发现:在不同重金属污染土配比环境下,159-6×沣油520鲜质量和干质量最高且高于对照组Ⅰ。25%污染土环境下159-6叶绿素含量最高,其余均为159-6×沣油520叶绿素含量最高。除含50%污染土环境下沣油520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其余均为159-6×沣油520可溶性蛋白含量最高。在50%和75%污染土环境下,159-6×沣油520的SOD活性最高,MDA含量低于159-6和沣油520;4个抗重金属相关基因(BnaA08g04000D、BnaA09g24330D、BnNRAMP1和BnPri-miR167a)在159-6×沣油520叶片中的表达量均高于159-6和沣油520;在75%污染土环境下Bna0280620和Bna049040基因在159-6×沣油520叶片中的表达量也高于沣油520和159-6。159-6、沣油520和159-6×沣油520在不同配比的污染土环境下均能正常生长发育;三交油菜159-6×沣油520在含50%和75%污染土环境下的表现更佳。从育种材料的基因型和生物学特性方面进行研究,分析常规材料与杂交材料在重金属抗性方面的差异及不同杂交类型间的差异,发现杂交种优于常规材料,而三交种优于杂交种。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重金属 抗氧化酶 植物修复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涂玉琴 汤洁 涂伟凤 戴兴临 李书宇 张弢
通过远缘杂交将蔊菜的抗逆性状转移到甘蓝型油菜中,对油菜种质创新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生产上应用的抗旱性存在差异的3个甘蓝型油菜品种为对照,采用盆栽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15份与蔊菜属间杂交产生的甘蓝型油菜新材料进行苗期抗旱性综合评价。结果显示:1苗期干旱胁迫严重抑制油菜植株生长,使得苗高变矮,全展叶数和绿叶数减少,叶片萎蔫,生物量下降;干旱对植株鲜重影响最为严重,其次是苗高和叶片萎蔫程度。2通过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将全展叶数、绿叶率、未萎蔫叶片率、苗高、根长、地上部分鲜重、根鲜重、植株总鲜重、地上部分干重、根干重和植株总干重等11个性状指标值转化成单一的综合评价值(D值),客观、科学、...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