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258)
2023(4480)
2022(3803)
2021(3494)
2020(2829)
2019(6231)
2018(6265)
2017(10992)
2016(5482)
2015(5735)
2014(5728)
2013(5442)
2012(4703)
2011(4279)
2010(4422)
2009(4124)
2008(3862)
2007(3612)
2006(3179)
2005(2714)
作者
(15799)
(13265)
(12958)
(12172)
(8168)
(6261)
(5664)
(4968)
(4793)
(4554)
(4377)
(4348)
(4282)
(4129)
(4102)
(3923)
(3885)
(3691)
(3635)
(3577)
(3253)
(3180)
(3005)
(2983)
(2975)
(2917)
(2859)
(2853)
(2620)
(2534)
学科
管理(25781)
(23316)
(21368)
企业(21368)
(18038)
经济(18029)
技术(13784)
技术管理(11200)
环境(8440)
方法(6405)
中国(6209)
(6117)
业经(6076)
(5664)
生态(5202)
(5155)
地方(4676)
数学(4579)
理论(4564)
数学方法(4520)
(4363)
(4127)
农业(4074)
(4033)
银行(4027)
(3894)
资源(3707)
(3668)
(3632)
金融(3632)
机构
学院(77378)
大学(75434)
管理(33531)
理学(29132)
(29027)
理学院(28843)
管理学(28386)
经济(28366)
管理学院(28242)
研究(23896)
中国(18269)
(15869)
科学(15804)
(12312)
(12286)
中心(11705)
业大(11512)
(10929)
(10308)
研究所(10113)
北京(9984)
(9940)
(9862)
财经(9813)
师范(9729)
技术(9294)
(9247)
商学(9011)
商学院(8914)
(8836)
基金
项目(56800)
科学(46573)
研究(42155)
基金(40858)
(35787)
国家(35492)
科学基金(31740)
社会(27491)
社会科(26159)
社会科学(26156)
(24720)
基金项目(22497)
自然(20631)
自然科(20110)
自然科学(20107)
(20089)
自然科学基金(19779)
教育(18855)
(18839)
创新(16392)
编号(15623)
资助(14497)
重点(12935)
(12768)
(11922)
课题(11622)
成果(11531)
国家社会(11338)
(11287)
(11259)
期刊
(33641)
经济(33641)
研究(20222)
中国(18399)
管理(15432)
科学(11378)
学报(10452)
教育(10144)
技术(9009)
(8919)
(8891)
大学(8231)
科技(7992)
学学(7648)
业经(6468)
农业(6415)
(5650)
金融(5650)
技术经济(5133)
资源(4522)
经济研究(4367)
财经(4262)
(4250)
(4220)
论坛(4220)
(4143)
现代(3802)
(3735)
生态(3662)
图书(3590)
共检索到1130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原诚寅  侯光明  邹广才  
国创中心是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结合的科技体制改革的产物,它形成了市场主导和政策引导双向拉动科技创新的巨大引擎。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是由科技部推动建设的首个国家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以突破行业共性关键瓶颈技术和增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为核心任务,用改革创新的思路与办法,链接更多企业,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整合更多科技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魏江  
<正>大学是社会系统中特殊的构成单元,其特殊性在于其持续创造着人类知识、智慧和文明,在人类文明高地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位。大学以知识启迪青年的智慧,以思辨启迪公众的认知,以文化启迪社会的良知。大学从来就是嵌入在社会系统中的,嵌入在民众生活中的,嵌入在文化传统中的。离开了社会、生活和文化,大学就失去了大半的价值,同样,失去了大学,社会就会沙漠化。数智时代的大学,无论从自身发展看,还是从社会使命看,都迫切需要拆掉认知的围墙,走入多彩的社会,重塑生态系统。
关键词: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周常宝  李自立  张言方  
多种形式的人才培养、创意征集与技术共享,给大疆带来的是大量的技术突破与优秀人才。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大疆)成立于2006年,是一家致力于为行业用户以及专业航拍应用提供革命性智能飞控产品和解决方案的公司。大疆以"未来无所不能"为主旨理念,在无人机系统、手持影像系统与机器人教育领域成为业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董铠军  杨茂喜  
严格说来,创新系统和创新生态系统均未形成完善成熟的理论架构,但已具有各自明显的研究范式特征。从理论源起开始,通过对二者在概念、分类、结构与机制等方面比较,二者的联系与区别得以深入澄清。而对其研究方法和未来走向的进一步探讨,更加深了对二者的辨析。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任大帅  朱斌  
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和全面创新管理理论,对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的内涵和特征等进行了界定,并从内外部适应性主体、创新要素客体等视角,阐述了两个系统的构成要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复杂适应系统理论中的反应-刺激模型以及基于生态学中的物种竞争和协同视角,研究了主流创新系统和新流创新系统竞争和协同的演化机制,分析了两者在演化周期不同阶段的竞争和协同特征。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蒋石梅  张玉瑶  王自媛  闫娜  
以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相关理论为基础,采用单案例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方法和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在对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海尔的产品创新流程,探索了非技术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作用机理,识别出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健康运行的五大非技术要素——市场、战略、组织、制度和文化,提出了非技术创新要素对企业创新生态系统作用机理的理论模型,指出五大非技术要素只有相互协同、共同创新才能维持企业创新生态系统的良好运行。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吴光东   袁明杰   谢智敏  
完善城市创新生态系统对提升城市创新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59个创新型城市试点城市为研究对象,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分析创新生态系统与城市创新绩效之间的多重并发非对称因果关系。研究将创新生态系统划分为创新主体、创新资源和创新环境3个子系统,探究3个子系统之间如何互动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研究发现:高城市创新绩效没有必要条件,而技术创新主体缺失是产生非高创新绩效的必要条件;3种创新生态系统可以产生高城市创新绩效,包括环境驱动型、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型和技术主体-市场环境双驱动型;驱动东部地区和中西部地区产生城市高创新绩效的路径并不一致。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城市创新生态系统的理解,对发现城市高创新绩效的创新生态系统实现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曾赛星  陈宏权  金治州  苏权科  
不同于一般工程创新和企业创新,重大工程技术创新以需求为导向,是基于"目标锁定"的技术创新活动。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完备构建与有效运转对于重大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创新主体的价值共创具有重要意义。本文解构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创新主体构成,揭示重大工程创新生态系统的动态演化规律(主要表现为多主体共生竞合、多阶段交互演化、跨项目动态迁移),探讨创新场对于创新力提升的影响机理。基于港珠澳大桥工程案例,分析其创新生态系统的要素构成和动态演化,发现对于创新生态位专一和创新生态势较低的创新主体,创新生态网络对于其竞争力提升的效应更加明显。最后讨论了研究贡献和实践启示,以期为重大工程创新力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郭燕青  姚远  徐菁鸿  
文章将生态位适宜度的相关理论推广到创新生态系统评价问题中,构建了创新生态系统生态位适宜度评价模型。该模型考虑创新生态系统所处空间(资源环境)和时间因素对其生长评价的影响,引入加权弱化缓冲算子弱化系统外部环境资源和时间因素对系统数据的干扰;引入生态位优先模型明确生态因子对系统内部环境资源的利用和占有。最后,通过一个算例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跃  
为明确中国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以系统环境、创新群落、创新资源为一级指标建立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将2011—2019年中国27个国家自创区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及二次加权算法,对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整体趋好,东部地区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放缓,中西部地区普遍抬升;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间非均衡现象,但中西部地区国家自创区生态系统提升速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刘芹良  解学芳  
创新生态系统理论将生态学理论引入到创新发展中,突出强调创新发展中联动、开放、协同、共生、演化等生态特征,实现了创新范式的变革;众创空间在主体结构、内在属性、组织等方面与创新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拟合性,将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作为众创空间研究的理论基础具有合理性。以创新生态系统理论为理论依据探索得出众创空间四大作用机理:内生竞合是众创空间生成的需求牵引机理;开放协同是众创空间成长的资源集聚机理;系统多样是众创空间共生的功能聚合机理;动态演化是众创空间形成的系统优化机理。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程跃  
为明确中国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现状,以系统环境、创新群落、创新资源为一级指标建立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文章将2011—2019年中国27个国家自创区相关数据作为样本,运用组合赋权TOPSIS模型及二次加权算法,对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进行综合评价,并分析地区差异。结果表明: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整体趋好,东部地区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发展趋势放缓,中西部地区普遍抬升;国家自创区创新生态系统表现出"东高西低"的地区间非均衡现象,但中西部地区国家自创区生态系统提升速度明显大于东部地区。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艾志红  
数字技术的发展使价值共创的研究视角从传统的“二元交互”转向“网络系统”。文章构建了数字创新生态系统价值共创的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和顾客三方主体参与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结果表明,当数字平台、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的可能损失小于不参与时的潜在损失、顾客参与价值共创的收益大于可能的成本时,系统最终演化至三方主体参与价值共创的理想演化稳定状态。灵敏度分析的结果表明,数字平台潜在收益、核心企业参与价值共创所需支付的额外成本、核心企业为激励顾客创新给予的奖励均对数字创新生态系统演化有明显影响。其研究结论有助于促进数字创新生态系统多主体参与价值共创。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范洁  
创新生态系统研究的逐步兴起表明,创新范式已开始新一轮变革、转换与升级,从工程化、机械式的创新体系逐步转为生态化、有机式的创新生态系统。基于国际视角,主动培育与发展创新生态系统已陆续成为世界各国抢占科技制高点,进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重要突破口。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与硅谷创新生态系统虽在重点发展领域、人才互动网络以及社会服务与基础设施支撑体系方面具有相似性,但两者在开放程度、创新程度、介入程度以及体系完善程度四方面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为促进中关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型升级,应在人才、知识、创新、产业、政策领域加强与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